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精舍過新年 惜福又愛物

精舍過新年 惜福又愛物

E-mail 列印
「黏在碗上面一些殘餘的發糕,因為它黏在碗上面,拿不下來,但是它還是食物,我們不會就這樣把它洗掉。」德渙師父指著這一盤各異其趣,不一樣的發糕屑,向大家說明。

2020年農曆鼠年將要結束,靜思精舍於20 21年年初,為迎接新的一年來臨,已悄悄地進行各項準備及工作。

◎除舊布新 歡喜過年

農曆新春年節將至,靜思精舍師父們一如往常進行周圍環境大掃除;在精舍前山們林蔭道旁、協力廠內外及周圍田間,總是有一群師父們或蹲、或坐,專心一致,仔細拔除雜草、清理青苔。屋頂、窗臺、門板或地上,人人手持掃把、長掃帚、拖把或刷子,洗洗刷刷不漏失任何小細節,除舊布新讓原本就乾淨的環境,更是煥然一新。

除了環境徹底清潔消毒外,一盆盆嬌豔欲滴、綻放爭艷的鮮花或蒼勁盎然的綠樹,也一一藉由人人巧思,讓它們花意有道,精舍處處布置既有年味喜氣,更有莊嚴道氣。

最重要的還有師父們年年都要為這特別的團圓日製作的年節應景甜品年糕、發糕,黏黏甜甜,黏了人更甜入心,人人「發」心立願,步步「糕」升,福慧高增,祝福大家新春好過年。。

◎日常生活 回收利用

靜思精舍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農禪生活,不論平日或年節都如常,力行簡約、惜水環保又愛物,不鋪張、不浪費;在華人最重視的團圓年節,充滿歡慶與喜氣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師父們除了貫徹平日的惜福愛物,更運用巧思過個平安幸福好年。

延續前人珍惜資源好習慣,製作年糕、發糕的洗米水,全數收集起來,也有大用。「我很珍惜,只要有洗米的水,我就會去煮。煮過後比較滑,洗淨力又比較強,冬天溫溫的水,洗得多舒服……」德枚師父一邊分享,一邊以抹布沾起鋼盆裡溫溫濃濃的洗米水,在大寮一角擦拭著一旁的推車。「以前只知道洗米水可以漿被單而已,後來發現它也可以洗東西,我就這樣力行。」從此,他也請執事師父把洗米水留下來,再利用清洗或澆花。

隔著一層口罩,德枚師父訴說著自己寶貴經驗,言談間聽到他特別歡喜,揚起聲調濟續說著:「一般放久一點,發酵過後效果比較好。資源很可貴,我覺得能省就要省。」放下手中抹布,伸出手掌並拿出清洗過的鍋盤,師父請大家見證,使用惜福洗米水既環保又護手,而且好清洗,一天下來可以省很可觀多的清潔劑及大量清水。除了鍋碗瓢盆清潔,洗米水亦可用來清洗蔬果或是用來煮新鍋具護鍋,德枚師父靈機一現,隨即更分享,人人家裡的煮麵水也都是很好的清潔劑,連大廚都學到了。

◎惜福愛物 巧思點心

在精舍菩提區內外,一群群身著「藍天白雲」或「灰衣白雲」的慈濟志工,分工合作在各站重複同樣的動作,舀漿、倒漿、刮取發高成品或包裝,熟悉動作,人人卻仍專心一志,不稍大意與輕忽。

在精舍菩提區內,桌上整齊排放著一碗碗飽滿圓潤發糕出爐,一雙雙巧手小心翼翼將它自碗中脫離。而在一旁卻留有一盤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和從大家手中過手完整的樣子有天壤之別的發糕屑。

為了惜福愛物,又不造成汙染,精舍師父們將刮下來的發糕屑積少成多再運用,發揮巧思做成各式點心;不論是發糕丸子沾芝麻、裹粉油炸或包入各種內餡,甚至只要單純塑型都是美味可口的點心。

◎青年學子 服務學習

在舀漿區,身著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制服的一個年輕身影,手持一壺米漿,小心奕奕倒入一個個磁碗中。自小學一年級,於寒暑假期間總在精舍幫忙的蔡金妮,如今已是慈濟中學高中部一年級學生,而在春節新年間,她執行的重要工作,從看時鐘,「喊出爐」,倒漿直到現在的舀漿,蔡金妮都堅守崗位。

自懂得表達開始,蔡金妮就是個素食者。「她說,動物很可愛,她不吃肉。」媽媽蔡淑娟後來也受影響茹素並受證為慈濟委員;也因為蔡金妮喜歡慈濟氛圍,想繼續在慈濟讀書,而牽起了母女與花蓮的緣分。蔡淑娟憶起在女兒自高雄大愛幼兒園畢業後,遷居花蓮的往事。

「金妮是個小菩薩,是一個讓人家很溫暖,又很有智慧的孩子……」提起寶貝,蔡淑娟眉開眼笑,滔滔不絕繼續說著,在她身旁,就感覺氛圍很溫暖、平和,大家會覺得很窩心。「應該前世,她就是一個很有修養的小菩薩,才能度化她如頑石般的媽媽。」

「看到師父們每天很忙,都做重複性的工作,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蔡金妮更認為證嚴上人及精舍師父們一直都在做利益人群的事,自己也需要更努力。「師父們的堅持,有影響自己變得比較樂觀。」而她更分享,「有了師姑、師伯及師父們的愛,媽媽整個人就充滿幸福的感覺,變得很快樂。」她相信,不一樣的媽媽,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為了能夠更靠近證嚴上人和精舍師父,來自彰化就讀高雄文藻外語學院二技的江仙竺與高三的江于函兩姊妹,每年總是利用寒假過年前夕回到精舍協助,無論是菜園出坡、打掃或是香積生活工作。「每次都覺得師父很多事情都做不完,如果大家沒有回來幫忙她們要做更晚更久。」姊妹兩人輕輕甩著含水的杯碗,又不吝分享歡喜。「來之前,有親戚問,你們去幫忙有幫助嗎?但是像我們現在把碗甩乾這件事,如果師父來做就會很辛苦,我們可以來分擔,這是最好的。」

「每次都做得很歡喜,都有所得,收穫滿滿。師父每一天都很早開始工作,比我們更晚休息。回到精舍就覺得我們只有做一點點,還可以做更多。」五、六年來,江仙竺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師父們的談話,學習師父的身教,從他們身上學法。江于函則表示,到精舍可以有不一樣體驗,可以幫精舍師父,就覺得很開心。

◎清潔防疫 如常過年

站在放著一碗碗發糕的桌前,來自板橋的紀芝婷是莒光國小老師,是慈濟教聯會受證老師也是受證委員,高大身材在人群中,特別顯眼。紀芝婷與教聯會團隊,每年暑假都回花蓮慈濟醫院承擔醫療志工,寒假則把握因緣回精舍幫忙。

「我們回來了幾次發糕組,每次回來都還蠻開心,那種團隊的感覺,更有那種一家人的感覺。」來自各個不同地方,大家分工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感覺,讓她很歡喜。「可是發糕出爐那一剎那,大家眼睛都盯著它,如果發得很好,大家就笑得很開心;如果沒有,大家就都有點氣餒。」紀芝婷感覺在一起工作,大家心情都是相連在一起,是一種蠻好的感覺。她更幽默分享,由於分工很細,更要把握每個當下,不然,在一轉頭瞬間,可能工作都被搶走,做完了。

「NG版的發糕會長得很可愛,像銅鑼燒。有人想要吃到NG版的就脫口而出,NG版的也很可愛,我想要吃NG版的。」此話一出,莫名地出爐都是NG版。他便想起,古人做發糕,還會點香潮拜,就是要很虔誠。

突然間,紀芝婷輕快語調轉變了,她說:「有一點很慚愧,就是這一次回來前,心裡還是有一點擺盪。」疫情無法減緩,各種防疫措施更加嚴謹,慈濟基金會與靜思精舍亦同步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媽媽一向是不反對,但是要簽同意書,她就有顧慮而不敢簽,總說今天又多了確診……」紀芝婷一心想把握因緣回精舍,但疫情又如此嚴重,頓時陷入兩難。

「我覺得精舍師父擔的責任會更重大,這樣的疫情還願意讓我們回來,很多地方都要做得很嚴密。」紀芝婷明白,平日精舍各種衛生本來就是要求很高規格,很仔細;如今,師父們又更加小心謹慎。

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慈濟志工邱林秀櫻卻堅信慈濟、靜思精舍的防疫措施可以令人放心,仍然自臺南遠途回到精舍。連續三年,在過年期間回到精舍,協助師父做發糕及年糕,與全球慈濟人結一分善緣。「每個人都有習性,在團體中,大家相處的時候,是磨合也是學習,重要的是可以把緣結的很廣。」廣結善緣,讓邱林秀櫻心生歡喜。她更展開笑容:「孩子們更喜歡我到精舍來,這樣比我在醫院或去市場趴趴走更安全。」

今年六十八歲的她,在2006年,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當下,邱林秀櫻發願如果能康復,她要投入醫療志工服務。同時,她也想起先生生病時,也受大林慈濟醫院醫護的細心照顧,讓她心生感恩,打從心裡想要回饋。從此,邱林秀櫻深耕在醫療志工,在大林、花蓮兩地慈濟醫院穿梭,膚慰更多為病所苦的患者,這也是幾年來,她最大的快樂與收穫。

甜甜的年糕與發糕,在除夕夜圍爐中,同心圓擺盤,讓各地回到精舍大家庭的人人,感受滿滿的溫馨年味,品嘗各地慈濟人一起成就的暖意,每一口都有愛心都和很多人結好緣。

圖左 :在精舍前山們林蔭道旁,有一群師父們或蹲、或坐,專心一致,仔細拔除雜草、清理青苔。[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江于函(右)則表示,到精舍可以有不一樣體驗,可以幫精舍師父,就覺得很開心。[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看到師父們每天很忙,都做重複性的工作,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蔡金妮(右)更認為證嚴上人及精舍師父們一直都在做利益人群的事,自己也需要更努力。[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蔡淑娟在高雄因入經藏吃素,進慈濟之後改變蠻大的,整個人就充滿幸福的感覺,她也開始變得很快樂。[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德枚師父分享,「以前只知道洗米水可以漿被單而已,後來發現它也可以洗東西,我就這樣力行。」[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精舍使用惜福洗米水既環保又護手,而且好清洗,一天下來可以省很可觀多的清潔劑及大量清水。[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為了惜福愛物,又不造成汙染,精舍師父們將刮下來的發糕屑積少成多再運用,發揮巧思做成各式點心。[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邱林秀櫻連續三年,在過年期間回到精舍,協助師父做發糕及年糕,與全球慈濟人結一分善緣。[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發糕屑沾芝麻、裹粉油炸或包入各種內餡,甚至只要單純塑型都是美味可口的點心。[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