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貼近 找到自己的心

E-mail 列印
每個人對「慈濟」都有自己的認知和想像,許多人也認同慈濟是一個做好事的地方,人人都有一顆想助人的心,但是做好人、做好事一定要在慈濟嗎?

慈濟五十五年,對人來說是一段很長的生命歲月,其中充滿著上人與慈濟 人修行路上的種種智慧。第二十五屆慈青幹部薪傳營(1/29-1/31)進入第二天課程,透過靜思精舍德儀師父與同仁鄭靜仁、黃芳淇的座談,分享修行的心路歷程,讓學員知道如何更貼近上人的心,並從中找到自己在慈濟的理由與承擔責任的妙法。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慈濟科技大學的慈青學員葉思岑分享「做好人好事一定要在慈濟嗎?」課後心得,做好事不應該只有一個人做,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若能跟著一群人或是一個團體做,就能夠幫助整個社會,將一己之力發揮到最大,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後代,跟著慈濟做好事,對的事做就對了!

◎做好事一定要在慈濟嗎

德儀師父認為,慈濟是一個能做好事、讓社會走向良善的平台,亦即「社會共好」的概念。我們不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如何讓更多人加入慈濟,而是將目標放在為社會做利他的事,例如,邀約他人每天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像自備餐具做環保等,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好事。只要對社會有更好貢獻的心念與目標一致,走向共善共伴,都是值得支持的。

主持人蘇嫺也分享年輕人的思維,她說就如同用餐一樣,面對很多美味餐廳,大家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而此刻她的選擇就是「慈濟」這間餐廳,好好享受每個當下,把這頓飯好好吃完。蘇嫺覺得有因緣進入這個團體,讓她有機會去做不曾想像的事,為災民服務、承擔歲末祝福的司儀等,讓她成就了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蘇嫺也為大家提問,在慈濟裡,上人說什麼,大家都認真做什麼,到底上人的法是什麼?志工為什麼這麼愛上人?

我們常聽上人對弟子的叮嚀:「愛我所愛。」德儀師父分享去年十一月的短短隨師行,有一天從臺中離開前,一連去了幾所靜思堂,容易暈車的德儀師父身體很不舒服,每到一所靜思堂之前,心中不禁會希望:「這一站是終點了。」

但是在車上的上人,卻心心繫繫每一個慈濟志工,只要能走到的地方都要把握,就是要看到弟子,也要讓志工們都能看到自己,那是一分無分別的愛。而慈濟人也彷如空氣中的媒介,發願將這分愛傳遞到各個角落。

◎與上人的距離好遠

慈青第一屆黃芳淇,自臺大畢業後即進入慈濟基金會工作至今,有機會經歷許多慈善專案,如八八風災,印象深刻憶起上人面對輿論,那晚夜已深,上人仍不斷地交代林碧玉副總要與大家結好緣、好好溝通,每個人都有愛心,希望幫災民重建家園。

記得年輕時充滿著正義與理想,有一日在志業體的會議後,黃芳淇打電話哭著跟母親說:「為什麼大家會議中總愛讓上人煩心,真的很心疼上人!」當時她覺得大家與上人的距離好遠。黃芳淇提醒學員,貼近,是為了理解上人的辛苦。

黃芳淇提到1997年推動貴州扶貧脫困計畫,上人要翻轉歷史,為當地蓋大愛村陪伴成長;九二一後的十四天,慈濟啟動希望工程,以法作為力量、以大愛為橋梁。從每一次的災難中,總能看到上人的大智慧。黃芳淇也從參與中,成就及蘊釀現在的自己,她期待2021年,邀約年輕的夥伴攜手共進。

◎如何貼近上人心?

師院畢業後即進入慈濟志業體的鄭靜仁,認為慈濟是實際力行,在實踐付出中才能理解上人的教法。

當我們願意貼近上人的法時,儘管距離無限,心卻是相近的;鄭靜仁建議慈青學員,要練習將上人的法,視為上人的化身去靠近。上人的法深入淺出,慢慢養成聆聽上人開示、看慈濟月刊,都是貼近上人心的好方法。

做慈青要承擔使命,但不要承重。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感受法喜才能與別人分享做的歡喜。說法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欣賞別人長處,將力行的歡喜與別人分享,會發現很多美好的事情。

最後德儀師父也邀約慈青學員,有空常回來,回到心靈的故鄉;這個家是大家心中的家,沒有距離的家。

來自馬來西亞的葉思岑,在學校慈青社擔任文書長,今年因疫情關係寒假留在臺灣才有因緣參加薪傳營。「我們與師公上人的距離」課程,可以更了解學姊們在加入慈濟的因緣或是在慈青時期是怎麼承擔,也可以更加瞭解師公上人平時的作息與待人處事的方法。

◎對人恭敬就是莊嚴自己

葉思岑發現在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再厲害也會有他不明白、不會的時候,像是自己承擔文書,辦活動時要負責寫企劃書、跑行政上的流程,第一次當然都不會,要請教會的人問清楚所有的細節。

參與的課程中印象深刻的還有邱國氣學長的課,葉思岑認為學長的話幾乎每一句話都講中自己的心,許多事情都能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真實反映出來。例如: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自己,別人尊重自己,是因為別人很優秀,但並非每次都理所當然要別人來尊重,而是要從自身做起,這一點給了她很大的提醒。

葉思岑進一步分享,六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精進,可以讓自己不斷學習,越學習越知道謙虛,越付出越懂得縮小自己。尤其組內有組長和組員,即使在小組中承擔組長,也不代表就負責所有的事,要懂得適當分配工作,以謙虛的心待人,別人不懂要教,自己不懂要問。

「不要自己決定、一手包辦、默默完成。」葉思岑認為,可以先提出想法、聆聽組員意見再做整合,身為團隊的一份子,要懂得縮小自己,才能展現團隊的力量。

圖左 :主持人蘇嫺覺得有因緣進入這個團體,成就了自己的成長。[攝影者:陳孟瑾]
圖右 :鄭靜仁(視訊螢幕)認為慈濟是實際力行,在實踐付出中才能理解上人的教法。[攝影者:陳孟瑾]

圖左 :黃芳淇分享這一路參與慈善志業的點滴,並從每一次的大災難中,看到證嚴上人的大智慧。[攝影者:陳孟瑾]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的慈青學員葉思岑,認為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若能跟著一群人或是一個團體,就能將一己之力發揮到最大。[攝影者:蕭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