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防疫不停學

E-mail 列印
每個人都想要完成的遠大夢想與目標,但發心易,恆心難,要怎麼克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意見相左,常常會心裡不舒服,甚至生氣要怎麼辦? 第二十五屆慈青幹部薪傳營(1/29-1/31)進入第二天課程,為許 多受困惑的年輕學子找藥方。

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慈濟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大學社團裡的慈青社要如何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慈青,進一步認識慈濟,這群線上學子都想從課程中找到解決人生困惑好方法。

◎感恩與堪忍

當面臨困難或懈怠,要如何才能夠繼續堅持呢?課堂一開始,慈青學長邱國氣帶領慈青同學認識時間和空間,並分享自己慈濟三階段體悟,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邱國氣課程中提及,地球存在的時間相比人類的生命,就算活到一百歲也不過是0.1剎那,大約0.0018秒;看似那樣廣大的地球與其他行星、太陽乃至宇宙星河系相比,只是一點塵埃,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並沒有絕對,當遇到困擾可以想想自己有多大,而那些困擾自己的心事又有多大?

當邱國氣感到迷茫時,上人只輕輕問:「你站在什麼地方?」「地板。」「那地是地、地不是地,地到底是不是地?只要記住『腳踏實地,做就對了!』這樣簡短有力的幾個字卻讓他深深烙印在心裡受用一輩子,安住在慈濟一做就是二十八年。

「感恩與堪忍」是邱國氣最常放在心裡的五個字。第六世達賴喇嘛曾說過:「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

所以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自己,人人來慈濟不是成佛後才來,而是為了學習成佛而來,難免帶有個人的習氣,邱國氣提醒道:「在團體之中忍一時能夠利益大眾,何不?先看到別人做對的地方,肯定他的能力與付出,讓人起歡喜心,何不?」找出錯誤並不一定會顯得自己很厲害,與人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多感恩與讚歎,替代挑缺點與毛病,讓自己和他人都起歡喜,這樣就是修德。

◎忍辱五層次

人與人間的相處,難免意見相左,溝通過程,若是堅持自己想法,可能造成各自心裡不舒服,甚至生氣。心靈磨藥坊開出的第二帖藥方是「回心草降火茶」,教導慈青幹部透過觀察認識忍辱,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首先由林子恆介紹五種層次的忍辱。第一是「生忍」,硬生生當場忍下不滿的情緒,但不了解為何而忍。子恆說:「雖然忍下來,就像『忍』字,心上有一把刀,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仍在心裏。」

第二是「力忍」,藉助外力,如深呼吸、念佛,抑制當下情緒。第三是「緣忍」,能以因緣果報的觀點來看待,試著去想,因為有過去因,導致現在的果;心較能理解現況,不執著這當下的情緒。

第四是「觀忍」,以佛法觀察現況,跳脫自我框架;人與人間都是短暫因緣,何必執著瞬間。第五是「慈忍」,啟發菩薩的慈悲心,能同理他人當下情境,讓自己不受事件影響。對任何對象平等看待,而不生瞋心。

◎幽默緩情緒

說明完五種不同層次的忍辱,接著播放一段影片,內容是有位慈青,因為記錯時間,錯過到車站接講師的任務,因而遭到學長的責罵。透過影片情境,進行分組討論,從影片中觀察到什麼情境?造成那些影響?以及解決方案有哪些。

將近一小時線上討論,各組輪流分享所觀察到最嚴重的情境與解決方案。就讀慈濟大學的張子明說,片中學長當眾斥責學弟,浪費可以去接講師的時間。「可以請學長深呼吸三次,減少怒吼;或者先讓另一位溝通者來與學長溝通,緩和情緒。」

面對當眾斥責的情境,第二組提到,當下可以先解決問題,不追究責任。對於學弟可能會記錯時間,事前可以透過回報機制,讓學弟回報已經完成的事,並且多次提醒,避免忘記重要的時間點。第三組也分享,面對學長的怒氣,可以用較幽默的方式回應,轉移大眾的注意力,同時也可讓學長冷靜下來。

對於被斥責的學弟,第五組也提到,解決當下問題後,找時間向學弟說明整件事件的影響,同時不忘鼓勵學弟,肯定他的付出,也避免他後續不敢再承擔社團工作。

忍辱工作坊尾聲,慈青學長林瀧誌表示,社團最大問題還是回到人與人之間。以往遇到問題,可能淪為主觀討論,透過工作坊的學習,讓大家客觀看待情境,一起找出解決方法,學習對事不對人。

林瀧誌進一步分析,一般人最常用生忍、力忍,有幾組找出的解決方法,已經可以試著從佛法觀點,平心靜氣分析情境,客觀看待事實,找到解決機制。既然要修行,就必須對複雜的事找到解決方法。

課務團隊林子恆說,透過忍辱工作坊,讓大家客觀站在第三者立場來想,以對方立場思考情境,就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他也提醒,看待問題,不要有分別心,站在平等立場來思考,事情會更圓滿解決。

◎持戒是根本

佛門守五戒,慈濟人守十戒,為了讓慈青學員了解如何在持戒中把握當下、持戒也可以享受生活,慈青學長林瀧誌採用工作坊的方式,由各小組進行分析、討論。藉由群體的力量破除個人有限的思維,共識出如何在生活中達到持十戒的目標。

分組討論前,林瀧誌分享,其實持戒不是一種束縛,反而可避免不好的因,好處多多。如「不殺生」就是種健康因,可以遠離病苦;「不偷盜 」就獲得富足因、遠離匱乏;「不淫邪」獲得關愛因、遠離不淨因 ;「不忘語」獲得信任因、遠離猜忌因;「不飲酒」可以獲得清醒因、遠離昏迷因。

林瀧誌表示,佛法中的三無漏學「戒、定、慧」,以戒為開端,如果不守戒,一邊做好事, 一邊造惡業,所累積的福會一邊流失掉,因此持戒就是把口袋漏洞鎖起來,止惡修善、修福德。

接著,林瀧誌帶領慈青同學利用IMPACT MAPPING進行持戒工作坊,針對慈濟十戒中的五戒,分為五個小組來進行五十分鐘的討論。透過Jamboard電子白板中的便利貼,分為四個部分:目標(why)、特定改變的對象(who)(人事物情境皆可)、影響與改變(how)(抽象的描述,例如:與動物共生息)、具體作法(what),寫下後再用直線連線將相關的想法串連起來完成圖表,並選擇一條線跟大家分享最佳作法。

◎觸發新觀念

第一小組目標為不妄語,由慈青鄭淽若代表分享:「妄語會影響別人的信任感,就要說更多的謊。具體的作法是不亂評斷,做自己所說。」

第二小組目標為不投機取巧,由慈青鄒銘晉分享:「對象是夥伴,影響是可以有更團結的團隊,具體作法是在明確了解夥伴的想法及意見後,再決定如何執行,可以避免中間可能投機取巧的過程產生。」

第三小組目標為不偷盜,從電子白板中的便條紙呈現印象派來看,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絡、天馬行空,由慈青李恩羽代表分享:「主要的對象為朋友跟鄰居,當中也包括同學或是上班的同事等,影響主要是可以得到信任,具體行為則是有需要就直接說出口,因為在合理的情況下,基本上他人都會給予協助,能用正確的方法來取得資源。」

第四小組目標為不殺生,看似最容易但也有特別之處,像是對象設為農夫。由慈青蔣宜妏分享:「對象有家人、小學生和年輕人,造成的影響是身體健康,具體作法是與素食店家聯繫,製作一張當區的素食海報宣傳,讓更多人知道。」

第五小組,目標為孝順父母,裡頭的作法寫得非常鉅細靡遺,包含幫父母剪指甲,帶他們定期做健康檢查、不要「已讀不回」家人的訊息等。由慈青藍欣湄代表分享:「對象為長輩,包含父母輩的人,選擇的影響就是讓他們安心,具體作法為不做傷害自己的事情,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隨時向父母回報自己的行蹤,不要讓他們擔心。」

透過今日工作坊的討論,從練習過程中和學員的分享,可以看出這種方式的好處有:從討論中增加自己的見識,因為每個人對於目標的定義不同,會延伸出更多不一樣的想像,像是偷盜也不見得是偷錢財,偷時間、偷夢等也是另一種偷盜。討論結果可以作為相關活動企劃的基礎,能夠將議題簡單、透明化,從目標到具體作法中間的邏輯都能夠讓脈絡更清晰,並找出可以實踐的具體的作法。

儘管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慈青薪傳營透過雲端精進,防疫期間學習不停止。

圖左 :課堂一開始,慈青學長邱國氣分享自己慈濟三階段體悟。(線上截圖)[攝影者:蕭函容]
圖右 :心靈磨藥坊,開場主持林子恆介紹五種層次的忍辱。(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

圖左 :林子恆分享「慈忍」是啟發菩薩的慈悲心,能同理他人當下情境,讓自己不受事件影響。對任何對象平等看待,而不生瞋心。(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
圖右 :慈青學長林瀧誌(左下)說明分組討論方式,並分享持戒不是一種束縛,反而可避免不好的因,好處多多。(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

圖左 :第一小組由慈青鄭淽若代表分享團隊討論的結果。(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
圖右 :心靈煉丹坊各小組進行分析、討論,藉由群體的力量破除個人有限的思維,共識出如何在生活中達到持戒的目標。(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
圖左 :林瀧誌(右下)帶領慈青利用IMPACT MAPPING進行持戒工作坊進行討論。(線上截圖)[攝影者:黃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