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防災研習 避難收容實作

防災研習 避難收容實作

E-mail 列印
「避難收容中心」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稱,但是當災難發生時,實際如何運作則考驗相關單位的智慧及應變能力。

◎應變規劃身歷其境

2月20日,春節過後第一個週末,補假上班的日子,慈濟基金會假臺北松山聯絡 處,舉辦防災青年研習「避難收容中心運作課程」,有近三十位經由志工推介,或是透過網路報名參加的學員,和急難救助隊的十一位隊員,加上服務志工十五位參加。

「未來災害是越來越少?還是越來越多?」講師黃玉琪分享他個人的親身經歷。2018年2月6日花蓮地震,如何成立避難收容中心?如何應變?如何開設?如何規劃?他說了三遍「真的、真的、真的,很艱辛!這是我人生真實的體驗。」首先他從靜態說明避難收容所的定義,地點找尋、規劃原則及執行,最後帶入類似分組桌遊互動式的模擬遊戲,讓每一位組員能夠身歷其境。

講師問大家:「當災害發生時,誰會是進入避難收容中心希望被安置的民眾?」學員一一回答,受災受困的民眾,周圍受影響的民眾,還有外地來的觀光客及老房子裡沒水沒電無法生活的人。對於進入收容中心人數、對象容易掌握嗎?是否來者不拒,為了避免二次傷害,黃玉琪提醒大家一定要考慮收容地點、空間規劃、安全、位置,特性與服務的條件與能量。

他還提到避難收容所的作業流程是「整備、開設、維運、撤退」四大原則。他舉花蓮地震為例,地震發生後六小時即刻成立災害應變中心,整備完全讓災民進駐。現場特地展示花蓮地震後研發,環保材質有阻燃性的帳篷,這是世界首創由一百九十三支寶特瓶製作,沒有屋頂中空的帳篷,讓空氣流通也收納方便,三十秒就可組裝完成。帳篷裡面還可以放置福慧桌椅、福慧床,讓災民安心過夜,不怕受打擾,有隱私符合人性的設計。

聽完講師開辦避難收容中心基本概念,接下來進入實作演練。學員分為三小組,由北區急難救助隊隊長簡新添等十一位,經過防災認證課程,有防災士證照的隊員一起來陪伴,並擔任每組的輔導員。簡新添說:「可以讓隊員們對開辦設立收容所的課程,再一次複習演練。」

◎團隊力量激發創意

首先上場的團隊遊戲,是在一定時間內利用報紙和膠帶來蓋模擬的摩天大樓。講師一聲令下,三組學員熱烈展開,有的摺報紙,有的貼膠帶,動腦出力通力合作,從桌上到地上,就是要讓高樓站起來。這個活動設計的目的,即是在有限時間,有限資源,如何促進團隊凝聚創造力,共同激發創意達成目標,並且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發現哪些人適合當指揮官,那些人具有協調溝通能力,行政創意能力,組合不同特質功能的人才。

獲得蓋摩天大樓遊戲冠軍這一組的指揮官杜安蓉,與姊姊杜安芬一起來參加此次講習課程。她說:「大部分人剛開始可能害羞不太敢講話,都不敢出聲,我只是聽,慢慢地收集資料再作判斷。」姊姊杜安芬說:「團隊精神很重要,每個人都有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動員起來,這是我今天學到的,收穫良多。」

書軒志工七年級生的靳佩琪,與慈濟志工的媽媽張家瑜來上課。她跟著大家一起玩報紙疊摩天大樓。她說:「從遊戲中我了解了一個道理,就是地基打得穩固,房子才能蓋得高。」她們那組的大樓,就是因為地基的負荷不了,最後倒了下來。

同樣是七年級生的張慈紋,平時就很有主見的他,被組裡選派為最年輕的副指揮官。他說:「感謝課程的安排,讓我在這次防災活動中,學到平常學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在以後如果遇到災難,就能夠從容應變問題。」

◎細膩思考人人防災

接著進入情況假設地震發生,組員將今天所學到的課程,透過小組討論規劃,如何建置一個災民收容中心?依收容服務組、關懷醫療組、生活香積組、總務安全、行政資訊等功能需求,分工考量各種情境,讓每個人發表意見折衷討論,幫災民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

身材魁武的戴子翔,從網路得知活動訊息,主動報名參與。第一次踏進慈濟會所的他,認為臺灣是個海島,人人都要有防災觀念,這是很實用老少咸宜寓教於樂,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並承諾未來還會繼續參加,他還說:「從沒想過避難也是需要很縝密的規劃。」

即將年滿二十歲的大學生徐天祐說:「之前沒有遇過這樣的災難情況,學習這堂課之後,如果以後遇到陌生環境及緊急狀況,心裡也就不會混亂慌張,很有成長收穫。」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員許秋玲,見聞慈濟防災有許多的實務操作經驗,很想來了解學習,就自己上網路報名來上課。她說:「這堂課聽到慈濟對於避難中心的設備,需求分類考慮很細緻,如家庭寢區還有分家庭、男、女不同,就連天氣、風向、進水、垃圾,都是非常暖心的考量,很值得參考學習。」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薇說:「避難收容中心的運作,除了居於公益的角度之外,其中還有些是產業可以應對的,也藉此來了解沒有什麼是臺灣產業界可以提供的。」

最後黃玉琪勉勵大家,如果想要成為一位「救處、護處、大依止處」助人者,就應該勇敢地站出來。他大聲呼籲並邀請現場的學員,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加入慈濟的人間菩薩,一個人力量有限,一群人力量就無限了,好事就是需要集合眾人之力,大家一起來貢獻。

圖左 :透過腦力激盪,學員動腦出力通力合作,從桌上到地上,就是要讓高樓站起來,也在遊戲中發掘具有領導、協調的專才。[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身材魁武的戴子翔,認為這是一項很實用,且老少咸宜寓教於樂,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他也期許未來繼續參加類似課程。[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員許秋玲,見聞慈濟防災有許多實務操作經驗,很想來了解學習,也能帶回去參考運用。[攝影者:宋岱淳]
圖右 :防災研習「避難收容實作」課程共有三十位來自各地的學員參與,課後大家與講師(中排右一)急難救助對員(前排)合影。[攝影者:宋岱淳]

圖左 :2018年2月6日,花蓮地震後慈濟研發,兼具隱蔽性,環保材質具有阻燃性的帳篷,世界首創由一百九十三支寶特瓶製作。[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第二階段實務演練,讓團隊組員進行分組討論,規劃避難防災中心的建置,由講師進行講評,並提出建議及注意事宜。[攝影者:蔡麗瑜]

圖左 :獲得蓋摩天大樓遊戲冠軍這一組的指揮官杜安蓉(右二花頭巾),與姊姊杜安芬(中間綠毛帽),一起來參加此次講習課程。[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七年級生的靳佩琪(左一),與慈濟志工的媽媽張家瑜(左二)同來上課,透過遊戲體會地基必須打得穩固,房子才能蓋得高。[攝影者:蔡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