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斯里蘭卡 大愛於「斯」 疫情多變小型發放紓困

大愛於「斯」 疫情多變小型發放紓困

E-mail 列印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無國界之分地將疫情帶到全世界,南亞國家斯里蘭卡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迎來第三波疫情。

從今年(2021年)5月的時候疫情開始升溫,8月到達高峰期,當日確診數高達六千多人 ,幸好9月之後確診數已經下降到兩千多例了。即使已稍見好轉,這波疫情卻已對斯里蘭卡的人民造成切身的經濟衝擊。

◎訪查苦難 發放物資接地氣

跟臺灣差不多,斯里蘭卡也是兩千一百多萬的人口,但每日確診數以千例起跳計的情況,比起臺灣真的是嚴重許多。在這樣的疫情下,經濟也出了很大的問題,通貨膨脹、生活物資很難買到,以至於人民都在搶購;而許多靠日薪生活的人,因為疫情警戒,在生活上也碰到很多困難。

在斯里蘭卡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的發放,可是預計從四月開始進行的發放,一直等到七月還是無法舉辦,因為疫情警戒無法聚眾,所以當地志工團隊經討論後,決定改為小型的紓困發放。志工們就從最鄰近的漢班托塔的聯絡點附近開始,先幫助這聯絡點的大愛村,然後再推進到科倫坡聯絡點所在的北曼佩區。

在漢班托塔的大愛村,志工聽到當地居民反應,其實他們的小攤販、三輪車司機收入真的減了很少,少到每天收入有可能只有大約七十塊新臺幣而已,甚至也有可能等了一天都沒有乘客,沒有生意就沒有收入。因為是小型發放,志工就決定挨家挨戶深入去了解他們的狀況,經訪查大愛村六百八十七戶,就有四百三十九戶需要幫助。

發放的物資內容有米、麵粉,扁豆,那些是當地居民的主食,然而一些香料包是志工很堅持的,為什麼一定要有香料包?因為這是當地日常所需的一些調味料,有這樣的物資才真的是送到心坎裡。

◎貼心發放 志工協助運物資

於是在漢班托塔五天的時間裡,每天有二十多位志工一起來進行發放,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四百三十九戶大概半天就可以完成發放,如今因為有群聚人數管制,室內最多只能四十人,所以分成五天,進行了十八場的發放才圓滿。

每一場的發放活動進行之前都會先向佛陀、證嚴上人問訊,然後志工向前來領物資的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再進行發放。大約一戶就會拿到總計四十多公斤的物資,由於許多人都是走路前來,要拿回家就成了問題,於是志工就很熱心地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幫民眾把物資載回去,最貼心的幫忙就是幫到底。

在領取物資的民眾裡,其中有一戶全家六口,爸爸原本一個月的收入約有新臺幣三千五元,算是可以溫飽一家人。可是疫情下收入就只剩下新臺幣一千多元,最後連家中的一些珠寶、值錢的東西都拿去換錢,孩子有時候沒飯吃,只好送到親戚家,要不然就是餓著肚子睡覺。

所以對他們來說拿到這三十公斤的米加上其他的物資,他們很是驚訝,不曾想過會有這麼好的東西可以給他們,全家都感到開心不已。

◎感念善心 居民願意當志工

至於科倫坡從不曾發放過,因為這裡不算是最貧困的地區,這是第一次發放。志工先去區公所了解是不是有人需要幫忙,拿到了九百六十戶的名單後,志工分成四組人先去發問卷,了解每一家的狀況,最後篩出四百九十六戶需要援助。

這樣溫暖的心意感動當地居民,其中有一百四十六戶表示希望把物資留給更需要的人,他們表達寧願當志工協助發放,也不希望領取物資。

以前的大型發放是提供購物券,這一次因為疫情警戒,民眾不方便出門採買,所以志工決定發放物資。科倫坡發放點的辦公室空間很小,所以志工只能將四百九十六戶的物資搬到二樓存放,然後每一場發放的時候再搬到一樓來進行發放,很辛苦,但沒有人喊苦。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發放的前兩天,突然有四位志工收到政府通知,說他們接觸到了確診的患者,所以他們無法出來協助發放。由於科倫坡的發放人數管制比漢班托塔還要嚴格,一次只能十二位進來,現場志工只能有六位而已,所以在科倫坡這區一天辦了十二場才完成。

有一位前來領取物資的先生,聽到志工分享慈濟在做環保,他這才知道原來做環保是多麼重要且有意義的一件事,於是他馬上回去跟老闆說不要再燃燒廢棄物了,可請慈濟來幫忙做資源回收,讓物資可重新再利用。

在這次發放他也才知道慈濟原來在全世界做了這麼多事情,於是發願每天都要投竹筒,以後一定要來當慈濟的志工。

舊稱錫蘭的斯里蘭卡被譽為是「印度洋上的明珠」,這顆明珠在這疫情期間光芒或許因此有些黯淡,但是自助助人,鄰里之間相互守望,就是一股力量。慈濟人行在小乘佛國,秉持付出無求的善念,繼續為推行大愛而努力,不曾間斷。

圖左 :發放的物資內容有米、麵粉,扁豆,那些是當地居民的主食,然而一些香料包是志工很堅持的。[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每一場的發放活動進行之前都會先向佛陀、證嚴上人問訊,然後志工向前來領物資的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再進行發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在漢班托塔五天的時間裡,每天有二十多位志工一起來進行物資整理及發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因為有群聚人數管制,室內最多只能四十人,所以四百三十九戶分成五天,進行了十八場的發放才圓滿。[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在入口設立報到處,核對身分及收取發放券。[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每一場的發放活動進行之前都會先向前來領物資的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有些民眾帶竹筒回來捐愛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由於許多人都是走路前來,要拿回家就成了問題,於是志工就很熱心地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幫民眾把物資載回去,最貼心的幫忙就是幫到底。[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對一家人來說拿到這三十公斤的米加上其他的物資,他們很是驚訝,不曾想過會有這麼好的東西可以給他們,全家都感到開心不已。[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科倫坡發放點的辦公室空間很小,所以志工只能將四百九十六戶的物資搬到二樓存放,然後每一場發放的時候再搬到一樓來進行發放,很辛苦,但沒有人喊苦。[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