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援建學校及大愛屋 莫三比克看見愛

E-mail 列印
回顧伊代氣旋在2019年3月侵襲了東非三個國家,辛巴威、馬拉威跟莫三比克。而在莫三比克重創了中部索法拉省,造成幾十萬人無家可歸,顛沛流離,需要住到避難所。因為全國都缺糧,加上遇到氣旋之後,更是雪上加霜 ,四十四個人擠在一間教室,所有人一整天只能共吃一杯豆子。

志工走入災區,看到的盡是殘破不堪的房屋和散落一地的雜物。一幕幕的災情猶歷歷在目,然而一晃眼,距今(2021)卻已過了兩年多。

◎教育不能等 村民修路助援建

2019年伊代氣旋災後,慈濟志工蔡岱霖從莫三比克南部帶著志工一起前往中部進行賑災,前前後後蔡岱霖及同為慈濟志工的先生迪諾,夫妻倆在當地待了將近八個月時間,就為了要幫災民恢復正常的生活。

透過報導,許多人仍記得有一位小女孩辛雅鋪著草蓆,把散落的紙張和書本攤開來,希望大太陽曬乾它。當時迪諾問她︰「為什麼要曬書?」辛雅說︰「我好想好想趕快回去上課。」這讓迪諾落下他二十幾年來的第一滴眼淚。迪諾認辛雅為乾女兒,至今還一直在持續關懷他們家。

災後,教室由樹及殘破的鐵皮搭起來,這可能比在臺灣看到的連豬舍還不如的房子,卻是當地孩子每天上課的教室,每天兩梯、三梯甚至四個梯次在進行上課。

教育可以翻轉人生,是不能等的,所以災後志工第一個進行的項目就是學校的援建。2020年開始啟動了三所小學的援建,分別是庫拉小學、格雷莎小學、喬輕馬拉小學,加起來將總共有一千八百多位學生受惠。

2020年7月,三所小學進行了簡單的啟建典禮,但沒想到之後莫三比克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影響了整個工程的進度。甚至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再度遭受兩個氣旋侵襲,讓當地工程一度暫緩。通往這些工地的道路一度被暴漲的河水淹沒而無法通行。當地的酋長、村民一聽到下雨天慈濟並沒有忘記他們,於是村民們都陸續出來開始修路。很快的在一個星期內修好道路,建材才得以往裡面送,恢復工程進度。

◎找回初發心 投入志業更精進

三所小學可以達成進度,有賴前線的本土同仁衣妲建築師,由於慈濟沒有辦法前往當地,於是讓他們做監工並且推動案子。衣妲曾經在臺灣念過大學,所以通曉一點中文,她還有個年幼的兒子住在馬普托。但接了慈濟這個工程案之後,她就一個人奔赴中部長住災區,一、兩個月才回家看一次還在念小學的兒子。

其實一開始工作的時候,衣妲有許多的困擾和內心的衝突。很重要的是吃素,在當地吃素人口非常少,並不容易。另一方面慈濟會所空間也是有限,衣妲必須跟許多志工擠在同一個屋子裡生活,這些不適應讓她一度打退堂鼓。

直到有一次志工就邀請衣妲到學校發放臺灣送去的二手衣,她看到了孩子們領到慈濟的愛,非常的感動。她這才想起來,莫三比克建案為的是要幫助受災的孩子蓋學校,為了讓災民有房子住。她後來分享,覺醒自己也身為莫三比克人,其實非常有福與有幸參與這樣整個工程。她也期許走入慈濟參與這個建案,讓她接下來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找回信心的衣妲,現在已經可以在前線,不論是指揮廠商或是與政府溝通協商,都非常的有條理,甚至現在也學會去村裡帶動災民。從原本是一個完全不認識慈濟的人,到現在走入團隊,在中部已經是營建及慈善志業不可或缺的一員。

◎安穩依止處 來自貼心及用心

慈濟援建總是要更加人性化,為當地貼心考量風土民情,也要更加的安全跟穩固,在大愛村的援建,總共認養四座大愛村,總計大概是三千戶左右的住戶。目前施工中的是庫拉大愛村。距離貝拉市大概一百多公里的雅瑪郡的庫拉大愛村,總計有一百七十五戶。

在風災之後,政府新闢一塊土地,把當時住在土地比較低窪,然後比較容易受災的居民,全部遷到新土地上面,希望慈濟可以原地援建住屋。

大愛村的房子都是用簡易的鋅板組建,上面用石頭或土堆壓著,村民們還保留當初帳篷的帆布作為牆壁。村民的生活模式很多還是靠當地的農產品在村頭的小小的市集以物換物,或是以金錢交易。生活必備品如肥皂、洗衣粉,還有蠟燭等等,都可以在村口的小攤裡看到,村子就這樣慢慢恢復生機。

村裡頭有三口井,都是由NGO為當地所打造的。慈濟為當地援建的首要兩戶,其中比較大的一戶大概十三坪,另一戶比較小約九坪。屋子旁設置水箱,是證嚴上人的指示。因為莫三比克位處非洲,取水非常的不容易,援建團隊一定要設法讓他們可以取得乾淨的飲用水。所以除了這個雨水桶集取雨水以外,當地人提取的井水也可以存放在水箱,讓他們不用每天往返村口的水井去打水。

大愛村除了硬體的建設,更要帶動當地人,所以在大愛村落實技職培育的方式,挑選當地的居民和志工來培育他們的建築技術,蓋他們自己大愛村的廁所。上人曾經對援建團隊慈示疫情之下要多用心,善用科技,要對當地有信心。只要有愛、有願力,團隊做居民強大的後盾,當地就有翻轉生活的機會。

◎種下希望樹 許一個美好未來

2021年9月24日莫三比克慈濟大愛村終於正式動土,志工們邀約當地的村民一起來參加,迪諾也在兩個月前就開始著手處理很多的手續、程序,跟政府相關單位互動、溝通,親力親為之餘,也一路陪伴著本土志工們。

看到慈濟圖騰的帳棚升起,所有人非常的感動,重建委員會的高級行政專員齊聰果先生也非常興奮,他想起2019年9月曾去過臺灣,他永遠記得在花蓮精舍會客室,證嚴上人對他的殷殷期盼,他也信守了對上人的承諾,一定要把援建案子往前推進,如今終於要開始了。

動土典禮現場一個心形的圖騰是職工艾莉卡所設計的,她說,「因為上人說大愛無國界,大家只要心連在一起,那天下無難事。」這個愛心也是想念上人的心,把庫拉大愛村,還有慈濟、廠商、監理公司及政府重建委員會,大家的心都要箍在一起,也期許這顆心能提醒每一位志工,把這分愛帶入社區,凝聚社區。

來自中央的公共工程部副部長,還有重建委員會的委員長、索法拉省的省務卿及當地的所長,都到場參加這個盛會,由當地的酋長進入大愛村實品屋,進行傳統祈福儀式。監理公司也為貴賓們解說大愛村的工程規劃,還有慈濟許多的設計理念,官員們參觀了實品屋,都非常的讚歎。因為慈濟蓋的百分之百符合聯合國的要求,能夠抗十七級風,讓他們非常的認同。

省務卿種下一棵希望的樹苗,這樹苗由慈濟志工從馬普托的家帶來,有如一個愛的傳承。啟動植樹的計畫,是因為在一片黃土上,如果可以種滿滿的樹,未來除了有樹可以乘涼,又可以產生一些經濟價值,在場的來賓都知道一棵樹就是一個希望,是希望工程的開始。

◎行非洲大地 黃沙裡心蓮盛開

有一批南部馬普托的志工移居到中部協助災後援建,這群志工發願的時候,並不知道當地講的方言跟他們所住的南部不一樣。然而就只因為那一分愛,那一分對上人的信心,因為上人教他們用愛改變生活,翻轉人生,他們信守不渝,不問困難,勇猛前行。

「每次看到慈濟旗一根根插在非洲這一片土地上,都是非常非常的感動。」長期與夫婿深耕莫三比克的蔡岱霖想起上人開示時提到「盡此一報身」,她聽到的當下非常動容,「我們夫妻會帶著本土志工,邀約更多更多的非洲的菩薩們,緊緊跟隨著上人,我們盡此一報身期待能夠把佛法種在每一個災民的心中,也期待在當地也因為有大家的一分愛,當地的災民的心蓮植入黃沙堆都能夠朵朵開。」

2021年10月,慈濟本會收到這即將完工的庫拉小學照片,在夕陽下,學校坐落在平野之中,整個結構設計都是非常優質,將提供給當地的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無論是學校或是大愛村,都有著上人及全球慈濟人,還有全世界善心人士的祝福,祈願災區重新站起來。雖因疫情臺灣志工無法前往,但透過視訊科技,愛一直都在。

圖左 :2021年9月24日莫三比克慈濟大愛村終於正式動土,志工們邀約當地的村民一起來參加。[攝影者:蔡岱霖]
圖右 :2019年伊代氣旋災後,慈濟志工蔡岱霖(右一)從莫三比克南部帶著志工一起前往中部進行賑災,就為了要幫災民恢復正常的生活。(蔡岱霖提供)[攝影者:蔡岱霖]

圖左 :災後,教室由樹及殘破的鐵皮搭起來,這可能比在臺灣看到的連豬舍還不如的房子,卻是當地孩子每天上課的教室,每天兩梯、三梯甚至四個梯次在進行上課。[攝影者:蔡岱霖]
圖右 :2020年開始啟動了三所小學的援建,分別是庫拉小學、,格雷莎小學、,喬輕馬拉小學,加起來將總共有一千八百多位學生受惠。[攝影者:蔡岱霖]

圖左 :興建中的格雷莎小學,讓孩子可以在舒適環境中安心就學。[攝影者:蔡岱霖]
圖右 :找回信心的衣妲(右),現在已經可以在前線,不論是指揮廠商或是與政府溝通協商,都非常的有條理,甚至現在也學會去村裡帶動災民。[攝影者:蔡岱霖]

圖左 :在大愛村的援建,總共認養四座大愛村,目前施工中的是庫拉大愛村。距離貝拉市大概一百多公里的雅瑪郡的庫拉大愛村,總計有一百七十五戶。[攝影者:蔡岱霖]
圖右 :屋子旁設置水箱,是證嚴上人的指示。因為莫三比克位處非洲,取水非常的不容易,援建團隊一定要設法讓他們可以取得乾淨的飲用水。[攝影者:蔡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