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花婉珍讀《隨師行記》找到心靈的家

花婉珍讀《隨師行記》找到心靈的家

E-mail 列印
1989年6月的臺灣,梅雨季剛過,大地的植物經過雨水的洗禮與滋潤,正欣欣向榮。初夏的陽光,微熱的溫度,試圖擁抱著自美回國的花婉珍(法號慈苡)與她的三個孩子,花婉珍捧著丈夫羅北湖醫師的骨灰,來到臺北外雙 溪蓮池禪寺為丈夫做滿七,這是她為羅醫師做的最後一件事。

◎脆弱的心 開始找慈濟

1988年,丈夫在醫院執行醫療救人任務時,被病人感染,短短半年後,併發猛爆性肝炎,雖經過肝臟移植手術,終究沒有挽回生命。看著三個孩子,花婉珍對未來是恐懼的,她不知如何面對。

凝視著這位堅強的母親,蓮池禪寺的文慧法師送了兩本書給花婉珍,是德宣師父跟隨證嚴上人行腳的紀錄《隨師行記》。回家後,花婉珍打開《隨師行記》靜靜閱讀,字裡行間,彷彿一股安定的力量,撫慰著脆弱的心,她開始尋找「慈濟」。

隔年(1990年)清明時節,花婉珍回臺掃墓,經由堂姊的介紹,她認識了慈濟志工葉蕙蘭,她為花婉珍及母親與堂姊安排搭「慈濟列車」到花蓮參觀慈濟。

參觀花蓮慈濟醫院時,上人在醫院大廳為眾人開示,花婉珍站在大廳上方的陽臺,遠遠聽到上人細細說話的聲音,淚水頓時溼了臉龐。受到感動的她,用羅醫師的名字捐了一間病房,那時是新臺幣三十萬元,在一年內分次圓滿。

當時,她有一股衝動想要搬到花蓮,也看了幾間房子。後來想想不行,孩子當時已經就讀初中、高中,考量孩子從未在臺灣讀過書,還是決定讓孩子留在美國受教育。

◎師父回信 安住在當下

然而回到美國,花婉珍心裡還是苦悶,不知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她住在俄亥俄州一個只有四、五萬人口的小城市,就業機會不多。

回想起大學畢業後,教了三年書就隨著先生移民美國,全心在家照顧孩子,有時會想:「父母讓我讀到大學,我到底在做什麼?」她覺得人生的意義應該不只於此。一直到先生生病後,大姑從臺灣寄來慧律法師的錄音帶,她開始慢慢與佛法結緣。

花婉珍鼓起勇氣提筆寫信給證嚴上人,說明她現在的情況,請上人告訴她未來的方向該怎麼走?過了一陣子,花婉珍收到上人請德宣師父寫的回信,信中提到:「要安住在當下,好好的把孩子照顧好。」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關懷,給花婉珍安定的力量。「這就是我應該走的路!」她暗自發願將來若有因緣,一定要跟著上人做慈濟。

同段時間,花婉珍從慈濟人口中知道南加州已經有慈濟了,她就直接寄善款到南加,也收到慈濟寄來的《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對慈濟有更多了解,心中的力量更加堅定。

那時,花婉珍在當地參加佛學社,她時常在佛學社的讀書會上分享慈濟,勸募善款捐給慈濟。1999年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後,哥倫布市成立慈濟聯絡點,花婉珍趕緊報名參加。

當時她已經開了烘培店,便利用每個月公休的星期一,在店裡的廚房煮熱食,到街友收容所做熱食發放,也在會所教素食課。聯絡點成立後,許多全美各地來訪的志工都會住她家,也因此與這些志工結下善緣,並於2004年回臺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兩個家庭 攜手互扶持

一次機緣,花婉珍認識和她一樣中年喪偶的徐醫師(羅醫師的校友,二人參加同一足球隊)。相識時,花婉珍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和徐醫師的兩個兒子,都正值最需要花心思的青少年階段。

當徐醫師提出共組家庭的想法時,她覺得很猶豫,徐醫師說:「我幫我的朋友照顧他的孩子,妳也幫忙照顧我的孩子,有什麼不對?」這句話感動了花婉珍。兩人決定共組家庭,相互照顧。

花婉珍表示,兩個家庭要磨合並不容易,「我告訴我的孩子們,沒有媽媽的孩子比沒有爸爸的孩子更辛苦,因為爸爸要上班,比較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徐醫師的兩個男孩都很乖,還叫我『媽咪』!」

孩子成年後各奔前程,年節聚會時的互動比小時候更好,「我發現孩子是懂事的,他們會自己慢慢去體會。」有一年感恩節家人溫馨分享,麥可(徐醫師的大兒子)說:「我最感恩的人是媽咪!」「我好感動,眼淚當場流下來!當時帶五個孩子雖然很辛苦,但能得到孩子的認同,我覺得很值得。」

花婉珍也很感恩徐醫師對她做慈濟事的支持,「我們捐的第一個榮董是用他父親的名義,我感恩老人家讓我進到他的家庭。做慈濟,我不影響家裡的生活,家裡該做的、孩子該照顧的我都做到,那時我已經開烘培店,他也儘量支援我店裡的工作;身為醫生,他下班後還會到店裡來幫忙掃地。」

花婉珍夫婦兩人退休後,計畫逐年分階段為五個孩子圓滿榮董,不僅回饋社會,也是將對孩子的愛化為祝福。「第四個孩子2022年圓滿,接下來是第五個孩子。」

◎讚歎女兒 力行菩薩道

羅醫師的離去,將花婉珍的生命引向菩薩道,也在二女兒羅怡婷心中留下助人的心願。這個深藏心中三十年的願,在今年(2021年)圓滿,羅怡婷捐出一顆腎臟給她的朋友。

羅怡婷分享:「我十四歲時,父親在第二次肝臟移植手術中去世,從那時起,我就登記成為一名器官捐贈者,駕照上留有記號。

去年我得知南加大(USC)有一個匿名的活體器官捐贈計畫,本來想去登記,同時間收到一封朋友急需一顆腎臟的電子郵件。我想,捐給朋友總比捐給陌生人好,於是我就自願去配對。半年內我做了許多檢驗,並於4月12日完成手術移植;我很高興我的腎臟在他身體裡運作良好,我也恢復得很快。」

花婉珍說,羅怡婷從小就有不同見解,高中曾參加反皮草遊行,上大學以後開始茹素,一直堅持到現在,羅怡婷的小孩則是胎裡素。「當我知道她要捐出腎臟來救人的時候,我只有讚歎。」身為母親,除了讚歎,就是全力支持,在這段時間幫她照顧孩子,讓她沒有後顧之憂。「若說她有佛緣,她也沒有真正的學佛,但是她做的,我覺得是菩薩行。」

◎上人妙法 受用無窮

2009年花婉珍移居南加州爾灣,加入慈濟橙縣聯絡處,曾承擔兩任聯絡處和氣組長、兩任人文學校校長(現為第二任),她覺得這些承擔,讓她成長許多。承擔和氣組長時,她很感恩前任和氣組長郭慧萍的協助,更是最好的善知識;承擔校長時,她特別感恩教務主任楊麗娟,對校務的嫻熟與深入,謙稱自己只是多做點食物慰勞大家。

「雖然有時候習性仍然會顯現出來,但是懂得去道歉,還是可以補救的,也從這裡慢慢去學習,絕不氣餒。就如上人說的,『對的要跟錯的道歉。』但我常說,不一定你就是對,絕對不能堅持自己一定對,因為一旦堅持自己一定對,問題就持續在。」花婉珍很感恩生活裡有慈濟,無法想像「沒有慈濟,日子要怎麼過?」

花婉珍覺得證嚴上人的妙法中,大愛無私、信己無私的信念,是她最受用的。「薰法香時我常感覺,上人講的《法華經》就如同佛陀在講《法華經》,對我而言,上人就是佛陀再來。這也是上人要我們做的,先走的要再回來帶路,後走都要跟著抓緊。」

三十多年前的一本《隨師行記》,帶著花婉珍找到心靈的回家路。她期待自己能做到上人對弟子的期許,生生世世行菩薩道。

圖左 :細讀《隨師行記》,讓花婉珍找到心靈的回家路。[攝影者:王純瑾]
圖右 :徐先哲醫師(左)說:「我幫我的朋友照顧他的孩子,妳也幫忙照顧我的孩子,有什麼不對?」這句話感動了婉珍。兩人決定共組家庭,相互照顧。[攝影者:羅怡婷]

圖左 :花婉珍的女兒羅怡婷(左)十四歲時,父親羅北湖醫師在第二次肝臟移植手術中去世,她就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怡婷於2021年4月21日圓滿心願,捐出一顆腎臟給她的朋友。[攝影者:徐先哲]
圖右 :做香積是花婉珍(右一)的強項,在俄亥俄州哥倫布聯絡處時,每逢舉辦茶會,她都會承擔準備菜肴與點心。[攝影者:裘柏年]

圖左 :遷居南加州爾灣後,花婉珍在橙縣聯絡處承擔爾灣慈濟人文學校校長,2021年2 月20日正值新冠疫情高峰,學校都改為網路上課。發紅包時,特別安排在聯絡處停車場,做好防疫措施,由家長帶著孩子來領紅包。[攝影者:黃友彬]
圖右 :新冠疫情前,爾灣慈濟人文學校每年舉辦新春園遊會,讓學生體驗華人過農曆年的氣氛。2019年2月10日新春園遊會上,花婉珍(白髮者)教志工做車輪餅,讓學生、家長回味故鄉的味道。[攝影者:王泰元]
圖左 :進入慈濟後,花婉珍做得滿心歡喜。把握時間參加慈濟各項活動,圖為在哥倫布參加街頭募款活動。[攝影者:裘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