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難行能行 疫情下的捨我其誰

難行能行 疫情下的捨我其誰

E-mail 列印
溫情的背後,一群秉著大無畏精神、默默付出的醫護人員和慈濟志工們,並非無懼病毒的感染,而是堅信證嚴上人的殷殷教誨:「對的事,做就對了!」的信念。一念單純的奉獻,感動了周邊的人。

◎眾人圓滿疫苗的接種

2021年6月19日,家在仁嘉隆(Jenjarom)的志工楊美美(明姁)清晨五點三十分,開了約一小時半的車程來到靜思堂。一路上遇到數個檢查站,警察攔路查問,她一一解釋:「我是慈濟志工,支援衛生局疫苗注射團隊。」

警察先生讚歎:「在抗疫期間,慈濟顧慮到警員的安危,捐贈防護用品,給予警方在執行任務時,增加很大的力量。請你們繼續做,加油!」平時看似外表嚴肅的警員,亦有溫柔的一面。

疫情當前,慈濟提供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充當疫苗接種中心。工作人員報名開放一小時,即有超過一百六十名志工登記,隔天額滿,人人冀望共同圓滿這一大事因緣。

協助建立標準作業程序、也為接種者提供輔導服務的人醫會史佳穎醫生,因為腳傷而在病假中,然而她卻在2021年6月11日,疫苗接種中心試跑當天,拄著拐杖來到靜思堂,只為確保所設下的標準作業程序能夠暢行無阻。

當天回家後,腳傷的痛楚讓她足足躺了三天,但她謙稱:「沒做到什麼,只是盡本分事而已。」

◎付出的法喜如人飲水

由合作單位BookDoc引薦來值班的古瑪醫生(Dr Jayakumar)茹素超過三十年,更在兩年前與太太落實純素生活。透過《慈濟世界月刊》,發現慈濟行善與推素的理念與他一致,他欣然加入慈濟人醫會。

首次踏入靜思堂的他和太太,分別捐出馬幣五千令吉(約合新臺幣三萬三千二百九十八元和五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千二百三十元)。不再口吞生命,而是從口說道理;在輔導區執勤的古瑪醫生苦口婆心地向接種者勸素:「生活和飲食要健康,減少吃肉,最好是素食。」古瑪醫生說:「我們要不斷勸素,時機成熟時,他們就會付諸行動。」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 Malaya)急診科最後一年專科生區志揚醫生是基督徒,聖經裡的一段經文:「要成爲別人生命中的一盞明燈。」深深地打動他。因此對他而言,參與義診、當志工,都是身為醫生的本分事。在疫苗接種中心,志工的和藹可親,讓他非常樂意與大家並肩付出。他表示,只要週末沒碰上醫院值班,他一定會來助一臂之力。

恩布里醫生(Dr Embree)得知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正招募醫生團隊時,二話不說就報名。慈濟人親切又專業的態度,讓她付出得很開心。她說:「很多人對疫苗有恐懼感,我希望可以讓大家在接種疫苗前,有正確的認知,安定他們的心。」

付出的法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護理師柯麗婷無論家業、事業多忙,都會擠出時間,到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服務。對她而言,可以付出是一件開心的事。偶爾真的太累,她就乘空檔稍作休息再出發。

貼心的她,總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民眾:「打了疫苗後,要掃描吾安(MySejahtera)應用程序多一次,以證明接種了第一劑疫苗;過後要多喝水和休息,有任何不尋常的狀況,記得要送醫。」

確診人數破萬,鄭亦淩護理師到靜思堂值班,家人難免會爲她擔心。她把靜思堂的防疫措施及志工服務時的照片,跟家人分享付出的法喜,家人終於釋懷且全力支持她,十分期待她敘述在靜思堂值班的點滴故事。

鄭亦淩歡喜道:「每當我出勤回到家,家人都會站在門口鼓掌歡迎我。」孩子也會在爸爸的陪伴下完成家務和功課,準備好晚餐等她一起享用。家人的體貼,讓她感到很溫暖。

在醫院負責照顧新冠狀肺炎患者的莎瓦妮(Shazwani),雖然工作繁忙,然而休假日沒選擇在家休息,反而到靜思堂付出。志工體現的服務精神,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好奇地追問:「你們是否有領薪?怎麼大家都那麼和藹可親?慈濟是什麼團體?」

◎捨我其誰的偉大情操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百千萬劫難遭遇,讓我們遇到了,務必全力以赴,抗疫到底。

懷著想家的心情,志工郭糧鳴(惟翊)一家四口,每週六來回開兩小時車程到靜思堂付出不言累。糧鳴開心地說:「回靜思堂,就像回家。」妻子李錦玉(慮亮)承擔福田組協調,原有的腳疾陣陣發痛,上下樓梯一拐一拐地,但她說:「我只想到把事情圓滿做好,忘了腳痛這回事。」

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女兒凱汶,原本在櫃檯服務,再被調到醫療組,她說:「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家人守在不同崗位,回到家一起聊同樣的話題,好開心。」

負責體溫檢測站組長許(音包)玲(慈柔)為了家人的安全,跟住在對面的母親和兄弟姊妹說:「我接下來三個月,沒有回家。」7月17日,許(音包)玲接觸疑似確診人士,同組的慈青隔天發燒、喉嚨痛,她帶著不安且沈重的心情向家人宣告:「如果我不幸確診,請不要怪慈濟。」

後來確認是虛驚一場,許(音包)玲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她說:「如果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接種中心要如何運作?」把握付出的機會,她找回做志工的初發心與法喜。

一星期有三天,張逸芝(慈逸)在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值班,另四天則支援綠野國際會展中心(MIECC)的大型疫苗接種中心。7月中,沙亞南會展中心(IDCC)的大型疫苗接種中心,傳出逾兩百位工作人員確診的訊息,張逸芝十九歲的小女兒非常擔心母親的安危,身在單親家庭的她,深恐會失去摯愛的母親,躲在家中一角暗自垂淚。

許逸芝曉以大義對女兒說:「國難當前,我們不去付出,誰來做?」一語道出捨我其誰的情懷。接著她邀孩子結伴去當志工,孩子從中看到了媽媽的使命和責任,念頭一轉,安下自己的心,讓媽媽繼續值班。

孩子更懂得體貼母親,早上為母親準備好穿著、裝好水瓶;母親回家前,備好消毒噴霧,在浴室放好媽媽換洗衣物,無聲的愛,讓許逸芝窩心到心坎裡。

留守在觀察區的阿茲哈爾(Azhar Ahmad)是藥劑公司的醫療董事,看到很多長者願意克服種種不便,履行公民責任接種疫苗,他深受感動。

現場工作人員竭盡所能協助民眾,讓大家滿心歡喜離開,對他來说,更是震撼教育。阿茲哈爾坦言,大學畢業後,他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事業和家業,忽略了社會責任。此次的參與,讓他找回助人的初心。他感慨道:「我早就該出來為社會服務。」他期待還有機會再回來慈濟付出。

在嚴峻的疫情下,爲了疫苗的接種,願意挺身而出的醫護人員與慈濟志工,學習把擔心化為愛心,值得大家讚歎,爲他們加油、喝彩!

圖左 :阿茲哈爾(右)坦言,大學畢業後,他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事業和家業,忽略了社會責任。此次的參與,讓他找回助人的初心。他感慨道:「我早就該出來為社會服務。」[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許(音包)玲接觸疑似確診人士,同組的慈青隔天發燒、喉嚨痛,她帶著不安且沈重的心情向家人宣告:「如果我不幸確診,請不要怪慈濟。」[攝影者:覃平福]

圖左 :慈濟人親切又專業的態度,讓恩布里醫生付出得很開心。她說:「很多人對疫苗有恐懼感,我希望可以讓大家在接種疫苗前,有正確的認知,安定他們的心。」[攝影者:莊貴賀]
圖右 :志工郭糧鳴(右)一家四口每週六,來回開兩小時車程到靜思堂付出,不言累。郭糧鳴開心地說:「回靜思堂,就像回家。」[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區志揚醫生是基督徒,聖經裡的一段經文:「要成爲別人生命中的一盞明燈。」深深地打動他。因此對他而言,參與義診、當志工,都是身為醫生的本分事。[攝影者:黃玉美]
圖右 :在輔導區執勤的古瑪醫生(右),苦口婆心地向接種者勸素:「生活和飲食要健康,減少吃肉,最好是素食。」古瑪醫生說:「我們要不斷勸素,時機成熟時,他們就會付諸行動。」[攝影者:莊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