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北中南東慈青 雲端勤學習

北中南東慈青 雲端勤學習

E-mail 列印
「當我們遇到困難,選擇不退縮、勇往前進,得到的東西就是你的;如果你選擇退縮,就永遠停留在那裡,就不會看到前面更好的風景。」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二年級張祺漩同學,從這次薪傳營課程,有滿滿心得,要勇於踏出第 一步,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傳承不能中斷,「2022年第二十六屆慈青幹部薪傳營」不因肆虐的疫情而停歇,於2月26日至28日三天連假舉行。除了透過科技雲端連線,特別於花蓮靜思堂、臺北板橋靜思堂、桃園靜思堂、臺中靜思堂及高雄靜思堂安排實體相聚,讓所有慈濟青年聯誼會成員,遠距相聚學習、近身交流溝通,充分體驗真空妙有。

◎轉變心念 助人為樂

在花蓮靜思堂五樓小會議室中,六七位年輕人正聚精會神盯著面前螢幕,豎起耳朵靜靜聆聽連線傳來的精采分享。「選擇護理工作就是負有使命,不是怕病毒,是怕救不了人……」螢幕裡傳出這句話,令會議室中,一嬌小身影青澀面孔間,瞬間眼淚潸然滾滾流下。

從「疫情下的慈濟」學姊分享中,張祺漩深受感動。雖然影片已看過多次,感受卻都不盡相同;這次因「使命感」三字 影片中慈濟醫院護理師提及覺得她們很偉大,自己也是學護理,對將來的實習很憧憬,希望自己努力些做好一點以後就也可以救人。

來自馬來西亞的張祺漩,因一直很喜歡參加營隊,卻沒有機會,於是這次充分把握機會,來參加薪傳營以獲得不同體驗,也可以接觸不認識的夥伴及學長、學姊,會有不同的學習。她愉悅分享:「228連假,就覺得來參加營隊,是做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從小參加慈幼而開始接觸慈濟,張祺漩感受,從慈濟活動中可以學到很多。「寶處的一念之間,我轉個念,現在學到的就是我自己的,接觸愈多,學習也愈多。」在營隊課程中,從「化城喻」導讀分享中,張祺漩為自己的失落、煩惱甚至是自暴自棄找到答案,轉個心念,她現在是滿懷感恩。

「要開始學習辦活動,太注重成果,得失心太重會把事情變得愈來愈複雜。」升大二接總務組長工作,求好心切致使張祺漩總擔心做不好、拖累大家而心生煩惱。「不要做了、不適合、承擔不起來」負面情緒不斷湧現。「師父說到,不能因為要辦活動而辦活動,要從事情中去學習而不是被境帶著走,要轉一心念而不是被境轉心。」她從中有所領悟,感恩這樣的學習。

曾是慈濟感恩戶,張祺漩更渴望可以透過學習為人群付出。她以親身經驗表示,單方面接受也會愧疚;而對她和家人的付出與愛,可能對慈濟人是一個小小舉動,對人影響可能是一生。「感覺付出,自己會得到更多,從別人做對的事學到;就算他做錯依然可以學到,下次不要像他一樣。」

張祺漩也希望藉由這營隊的學習,可以學到如何在課業、社團與打工工讀間做好平衡。「師公上人說,要注重學業,做好本分事,把課餘時間做慈青。希望自己可以平衡、拿捏,不讓自己有做慈青,課業就受到影響的壓力。我想從這營隊得到答案。」

「踏出舒適圈永遠都沒有那麼簡單,需要時間;當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正在成長。」新學期學業更重又承擔慈青幹部,張祺漩以這句話勉勵自己,萬事起頭難,現在只是開頭,還需要時間學習,一定要不氣餒、不放棄。

◎志為醫療 廣邀社員

在桃園靜思堂,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專二的陳姿妤同學透過連線學習。專一新生社團博覽會選擇參加慈青,才開啟與慈濟因緣;她發現,在慈青可以學到很多,便留了下來,如今更承接社長。陳姿妤笑稱,當時社團老師問她願不願意接社長?她卻因不想在社團花太多時間,而且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不應該接。「我一直感覺要站在臺上講話很可怕,當上社長之後我一直自我訓練,現在就好多了。」

除了學習在大眾面前表達之外,陳姿妤也改變原本不太好的脾氣。「當社長之後,才真正願意遇到事情先靜下心來思考,該怎麼解決,而不是用很兇的口氣去說話,而是思考用什麼方式比較好。」

第一次參加薪傳營,身為護理科學生的她,對於「疫情下的慈濟」課程分享,特別有感觸,也不禁流出淚來。陳姿妤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影片中的護理師一樣,在前線照顧病人。她更堅定要考上護理師執照去照顧病人,也就是幫助別人。然而,陳姿妤也覺得薪傳營很有趣,又能從每一課程學到很多。「課程後,都有一些回饋問答,這很有趣,以後也可以用這方式與社員互動。」如此,既能彼此溝通,也能增進情誼,不失為留住社員,也能為菩薩招生的方法。

而在臺中靜思堂連線,也是第一次參加薪傳營,目前承擔慈青中區執行秘書及學校慈青社社長的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系三年級李怡樺同學,則從「一念心寰宇慈濟情」這一課程,聽到很多關於上人的故事。上人悲心,總持續關懷個案,不輕易截止任何一個個案訪視;上人為什麼要蓋醫院,想要做慈善……曾做過訪視,李怡樺曾想過,個案看起來都很穩定,為什麼不結案?「我就覺得應該是要持續關懷他們,想給他們溫暖。」而從課程分享,她終於得到真正的解答。

因疫情爆發,很多實體活動被迫取消,李怡樺很開心這一次營隊能改變型態,她得以與好久不見的中區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及其他慈青夥伴相聚。「喜歡參加慈濟活動或慈青活動就是因為慈濟家庭那一種溫暖。」她分享,加入慈青只是因為喜歡慈濟氛圍、喜歡服務,而未很深入了解上人創造慈濟的故事。「從這次課程,我更了解慈濟,更了解上人宏觀想法及體會大眾的心情。」

◎慈青學習 待人處事

實踐大學二年級的李庭,自臺北板橋靜思堂連線分享:在薪傳營,我可以認識全臺各地的慈青夥伴,也可以了解慈青進行的各種活動。從課程中,她也吸收很多慈濟歷史,還有證嚴上人一路走來的歷程及他的理念。「想藉由每節課傳授的知識來鼓勵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多做一些慈濟事。」

小時候,家住新北市的李庭走進新舞臺書軒後,便與慈濟結起善緣,受邀成為書軒小志工;而後,她選擇連結與慈濟因緣,向父母提出就讀慈濟中學心意,大學更一心加入慈青。一切皆源自從小書軒服務中,看到、聽到很多慈濟故事,還有獨自離家到慈濟中學求學,知識、生活及人文……學習與收穫。「印象深刻就是做海外志工,每次都帶來很多感動,也有很多收穫,而且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做有意義的事,真的很幸福,收穫滿滿。」說起慈中生活,仍掩不住她的喜悅之情。

從慈青團隊中,李庭學習到與人溝通能力及待人處事與知識,並覺得能生為慈青,和大家一起做善事,看到苦難人就更知福、惜福。「如果幫助到需要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她覺得有能力幫助別人,就算只是一個學生,沒有很多錢,也無法做到很多事,但是可能一個微笑或只是舉起雙手給予,看到對方滿足的微笑,就會帶給她很大的快樂。

無論是平日或活動、營隊中,看到學長、學姊都很努力做慈濟事,李庭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成長,更努力把本分事做好,也多做些善事。「現在很迷茫,希望可以找到未來的目標;在跟夥伴互動中,可以從他們的經歷吸取一些經驗。」

對於未來,李庭想要跟著媽媽的腳步見習、培訓,受證為慈濟委員。媽媽因她的因緣接觸慈濟、認識慈濟濟而受證為委員,如今,李庭願意跟隨媽媽腳步也成為一名慈濟委員,母女互為彼此貴人,同行菩薩道。

臺南大學三年級的洪專博,因為想要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加入學校慈青社,於大一便承擔社長直到現在。來自高雄靜思堂連線,他透過雲端分享,過去未加入慈濟、慈青之前,未能受到一位如同「化城喻」中的導師指導,直到親近證嚴上人所說法之後,將法落實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語聲色,期許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師公上人給慈青十個字,『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跟這一次「化城喻」很像,慈青這一些活動都是一個化城,我們可以從活動到寶處,得寶物。」

「我們慈青應該要有使命、行動、熱情三個元素;我們的使命就是我們要利益人群,要走入社區落實社區……」洪專博提起這次在薪傳營課程中的心得,要發自內心深處,我們受到學長學姊熱情邀約感動,就要主動去服務人群,主動去為這個社會服務,成為一股年輕人的清流。身為社長的他更希望藉由一分熱忱之情,從各式各樣活動,和大家一起找尋當初投入慈青那一股熱情,那一念心進而廣約大家有志一同行菩薩道。

雖然全球疫情未曾停歇,然而傳承與教育不能斷,慈濟持續為一群熱情願意服務人群,具有滿懷愛心的年輕人規畫一場傳承使命及給予兼具人文、美善與活力的學習,期望一個個未來社會精英能夠藉由一次次同師、同道、同志願的相聚,點燃心中一把熱情,非但照亮自己,也提供他人及社會,甚或是世界一線光明。

圖左 :李庭:「想藉由每節課傳授的知識來鼓勵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多做一些慈濟事。」(楊善友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陳姿妤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影片中的護理師一樣,在前線照顧病人。(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李怡樺(中):「從這次課程,我更了解慈濟,更了解上人宏觀想法及體會大眾的心情。」[攝影者:李怡樺]
圖右 :洪專博提起這次在薪傳營課程中的心得,要發自內心深處,要主動去服務人群,為這個社會服務,成為一股年輕人的清流。(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張祺漩從「疫情下的慈濟」學姊分享中,深受感動。[攝影者:廖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