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薪火無量 陪伴慈青傳法脈

薪火無量 陪伴慈青傳法脈

E-mail 列印
「慈青要如何才能找到人生方向?才能接著向前走呢?」雙司儀慈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三年級蔣宜妏同學及東華大學研究所特教所一年級石之妍同學,向線上五十多位慈青幹部引言,以學習證嚴上人心繫天下苦難眾生,為眾人脫 離苦海,盡形壽,獻生命的精神共勉。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要前往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個地方是我們的家,靜思精舍伴我們飛翔……」在「方向」優美的樂曲聲中,三天兩夜的「2022年第二十六屆慈青幹部薪傳營」於2022年2月28日圓緣,圓滿畫下句點。

◎慈青三十 生命態度

「即便是延期,還是要辦;即便只有一個人,我們也是要辦,因為每一個人,就是希望。」承擔這次營隊協調的宗教處同仁賴郁文表示,因為疫情第二十六屆薪傳營從今年(2022年)1、2月延宕至今,籌備團隊的用心與堅持讓他很感動。

說起今年主題:「聚、燃、希望」,他表示,這是為了呼應上人在去年全球慈青年會對慈青的期勉,「一個火金姑」很孤單,要把大家「招群」,然後燃燒,把更多微小的光聚在一起,亮度才會更亮,而慈青LOGO蓮花中央也有蠟燭,便設計這樣的創意發想。活動透過連線,將各地慈青、學長姊、慈誠懿德串連,大家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聚在一起,由點、線、面,薪火相傳,照亮整個世間。

籌備團隊從2021年9、10月開始準備各項工作。因應疫情變化,除了花蓮現場,在臺灣北中南東共五處靜思堂都有學員參與。分布在各地的慈青、學長、學姊一起演繹「化城喻」中的一小段經文:「大通智勝佛世尊、身心不動十小劫、十六王子情懇切、請佛慈悲轉法輪」。為了讓大家熟悉「化城喻」經文內容,營隊前,課務團隊預先於每週五晚上舉辦「品書會」導讀經文,透過講師及師父的引導詮釋,讓大家對《法華經》中的故事理解、入心,成為一個說法、傳法的人。

賴郁文表示,慈青邁入三十年,三十年來時代脈絡都在變,而很可貴的是,慈青精神卻不變,卻須隨著時代變化一直做調整。「三十年來,希望它就是化城,慈青在我們生命歷程中,就是一個生命態度,也是和慈濟接軌之處,相對是最可貴的。」

曾經也是慈青一員,賴郁文分享,投入慈濟,讓他懂得重新思考人生為何而來?「難道我的人生就只有工作,或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嗎?」回首慈濟路上,他認為證嚴上人給予大家的最大禮物,是讓人人對人生有更多感受,在時代洪流中,大家更要堅守自己的信念。

一次一次活動,或是人與人互動中,都是一個個化城,他更期待慈青能學習與人相處,與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並利用課餘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賴郁文表示,每個人的「有意義」不太一樣,但是在有意義的事情背後,就是在梳理、盤點自己生命的價值,這也就是證嚴上人的期許。

◎一日慈青 終生慈青

承擔今年課務,在半導體公司任職的陳璽中學長,專程來到花蓮靜思堂與學員分享「慈青溯源」與「化城喻分享練習」課程。「爲什麼說,今天的慈青就像化城?」

參加慈青過程中,他學到很多,體悟到做任何事情,心如果受影響有了起伏,就要馬上把牆築起來;不是阻絕與外面聯繫,而是阻絕心,讓心不要受外面干擾。回到初發心。

「當我們心靜的時候,才能夠找到明確方向,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陳璽中指出,去理解生活中點滴過程,就會覺得佛法與生活很近,會讓自己愈來愈好。這令他更喜歡慈青,一日慈青終生慈青不退轉。

陳璽中很期待慈青在人生過程中,能將參與慈青活動點滴與所學,生根於心。他表示,未來他們在社會上遭遇挫折,無論是否還在慈濟團體裡,希望他們能回想起曾經在這團體所學、所獲,並加以善用去對治他們的起心動念,能夠儘快融入社會。

因此,做為今年薪傳營課務,他特地安排很多關於佛法課程、分享及演繹……就是因為沒有法那就只是個活動,便形成流於形式,大家無法學到一些,或許在生命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用來讓自己聆聽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聲音;能迅速修正,讓心裡情緒找到出口,讓自己更成長的生活。

身為慈青學長,陳璽中很珍惜這些願意加入慈青的夥伴,藉由一次次共修、精進與活動、聚會給予培養,他們都將是強而有力的種子。就如他在「慈青溯源」分享課程中所備內容,藉由洪素貞闡述證嚴上人與慈青分享的一段話:人不在多但是質要精,那種子才不會空心、發不出芽,這樣他才可以茁壯;那茁壯之後,他才有辦法去庇蔭或影響更多人。

◎陪伴慈青 永遠年輕

「因為有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學長學姊一路陪伴與支持,才讓慈青可以義無反顧一直向前走。」司儀提醒線上所有慈青夥伴,「在慈青大家庭裡,慈青、爸爸媽媽、學長學姊缺一不可,都是慈青安定的力量。」

來自中區,中興大學畢業學姊李沛芸透過線上分享,雖然自己已經參加很多次薪傳營,每一次參加都有滿滿感動。這一次在中區承擔課務與協調窗口,她表示,壓力蠻大,因為身邊沒有夥伴來幫忙,都是自己一個人處理各項會務。

李沛芸真誠勉勵學弟妹:「你不是一個人,後面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學長姊當你的依靠,他們很用心陪伴,給大家很大的支持。」她說,希望學弟妹們,能在營隊中充電,有能量能繼續承擔幹部。這次營隊學員用心投入在每一堂課程讓李沛芸很感動,她相信也讓每一位學長學姊,能夠更有動力、更用心去陪伴他們。

一直以來在臺中教育大學陪伴慈青的吳世銘爸爸,分享因為疫情無法進到校園陪伴,但是他們很用心舉辦品書會線上學習,也帶著慈青到環保站體驗學習與互動。「過年期間有邀他們回家一起過年……」他並向上人發願,會努力克服困難,照顧好每一顆種子,希望將慈青菩薩成為傳承法脈的種子。

來自高雄的柯玉英媽媽則分享,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回花蓮,卻不會阻礙大家心靈相聚,聚在各地靜思堂,陪著慈青一起上課精進。她說,從連線上看到學長學姊課程分享,都是很熟悉面孔,柯玉英很感動大家的用心。

她表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看到大家的精進,讓她很欣慰分享:「你們一天慈青,永遠的慈青;爸爸媽媽也是一樣,一天帶領慈青,我們也永遠年輕。」柯玉英堅定表示,會一直陪伴大家不會離開,請大家安心,一起加油。

「慈青就是上人要找的那一顆種子,那一個人。」德諦師父提醒大家,無論是慈青或是畢業多年的學長學姊,都不要忘記最初對上人的發願,要回來承擔四大志業,回到上人身邊。「不要忘了與上人的約定,所以慈青三十,未來的三十,未來的三百,未來的三千,未來的生生世世,這是我們跟上人生生世世的約定。」

德格師父則勉勵大家,在慈濟要做個很自在的菩薩,要發心,不要原地踏步,只要從第一步開始走出來,不論是再遠的路都會到達。「在做慈濟過程中,會遇到磨練,願意去克服,不怕磨練阻礙,要當成是成長的磨練,唯有遇到逆增上緣才有出頭機會。」

就如證嚴上人對慈青的期許,人人要發心立願,為缺水的地方開一口井,做一掘井人;井挖出來,發願種大樹,大樹能開花結果,纍纍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人人秉持無私大愛精神,薪火相傳。

圖左 :李沛芸透過線上分享,雖然自己已經參加很多次薪傳營,每一次參加都有滿滿感動。(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吳世銘向上人發願,會努力克服困難,照顧好每一顆種子,希望將慈青菩薩成為傳承法脈的種子。(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柯玉英(左)堅定表示,會一直陪伴大家不會離開,請大家安心。(截圖)[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德諦師父提醒大家,無論是慈青或是畢業多年的學長學姊,都不要忘記最初對上人的發願。[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德格師父則勉勵大家,在慈濟要做個很自在的菩薩,要發心,不要原地踏步。[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賴郁文表示,慈青邁入三十年,三十年來時代脈絡都在變,而很可貴的是,慈青精神卻不變,卻須隨著時代變化一直做調整。[攝影者:廖文聰]

圖左 :雙司儀慈濟大學及東華大學慈青同學,透過雲端與線上五十多位慈青幹部互動串連。[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2022年第二十六屆慈青幹部薪傳營」克服種種因疫情的困難,藉由科技連線將慈青的心凝聚在一起。(截圖)[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