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親子班線上圓緣 細數成長足跡

親子班線上圓緣 細數成長足跡

E-mail 列印
「親子班空中加油站,讓世界一起亮起來!大家上課了!」

「叮咚﹗叮咚!」2021年11月28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慈濟快樂親子成長班(簡稱親子班)雲端教室,不斷傳來請求加入的聲音。這天是2021年最後一次 的課程,課務團隊設計圓緣活動,迎來五十九位學生和家長齊聚線上。

◎回首過去 美好回憶

圓緣活動從「回首過去」的活動照片拉開序幕。回想今年3月28日第一次上課,志工從二月就緊鑼密鼓籌備課程、規劃場地、設計教具,為了符合政府防疫規定,當日全體同學及家長還分成四個場地上課,大家齊聚一堂,和樂融融,留下美好回憶。

不料四月份疫情突然升級,課程只好再回到視訊教學。為了讓雲端課程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親子班團隊無數次相約線上,努力思考如何突破。

除了加入兩個可愛的布偶角色「安安、樂樂」使課程更生動有趣,每個月也藉由不同的主題,加入戲劇、故事等多元活潑的教學元素。慈濟志工林洋葆還把家裡變成小小攝影棚,善用科技及巧思,希望課程變得更有溫度及感染力。

一張張的回顧照片,無論是雙親節孩子們為父母奉茶、餵食給父母,或是遊戲互動、環保手工、靜思語教學,同學們雖然身處不同空間,從父母為他們拍攝的照片,依然感受這分溫暖和感動。影片一幕一幕播放,課程的點滴在孩子心中植下一顆顆美善的種子。

◎感恩師長 陪伴長大

圓緣是今年最後一堂課,也是應屆畢業生在親子班最後一堂課,今年共有三十位勇氣班的同學畢業,他們將接軌慈濟青少年班,繼續留在美善的環境中成長。

離情依依,羅裕良老師以《靜思語》:「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與勇氣班的同學共勉,鼓勵他們要以無比的勇氣面對未來,在明年升上中學,面對繁忙的課業時,都能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情。

龔宇汎老師說,孩子要離開了,都會有點捨不得,但也為孩子高興,因為即將進入另一個階段。「希望你們把在親子班所學的,在未來的平臺要好好地發揮。」

畢業生林慈悅的父母林洋葆和朱佩雲都是慈濟志工,多年來兩人投入親子班課務團隊,林慈悅從小嬰兒時就經常被父母帶到慈濟參加「活動」。明年即將進入慈少班,她說:「感恩師姑、師伯多年的陪伴,我在親子班學習很多,謝謝你們用心設計每個月的內容,還想盡各種方法,讓每一堂課充滿樂趣。」

六年級的蕭敬恩表示,今年因為疫情幾乎都線上上課,但是他依然有很多收穫,尤其是瞭解了素食和《靜思語》的重要性。已經茹素的敬恩說:「素食可以身心健康,又可以保護地球。我很幸運自己茹素,也希望大家多多吃素,這樣不殺生也可以保護地球。」

除了老師及志工爸爸媽媽的線上祝福,親子班團隊花了兩個週末時間,跑遍全島,親訪每一位畢業生的家並送上結緣品。

禮輕情意重,同學們收到結緣品的喜悅,隔著螢幕也能暖暖感受到每一顆種子,都有可能成為長滿累累果實的大樹,也期許同學帶著老師和志工的祝福,勇往直前,將來都能成為有好品德之人。

◎親子相伴 溫馨學習

《靜思語》:「時時感恩、處處感恩、人人感恩、事事感恩。」圓緣活動充滿了感恩氛圍,此外也有同學的才藝表演,讓大家更加認識彼此。同學們事先在家裡錄製短片,各項才藝琳琅滿目,有歌唱、手語、笛子,也有各種樂器,還有溜溜球(Yoyo)、瑜伽、中國舞等等,有的人還請來爸爸媽媽一起唱歌、比手語,讓同學們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活動主持人由家長陳湘蘋和女兒邱淨玥,以及高進聯和女兒蔡繕文,搭檔布偶安安樂樂互動,讓節目更有趣生動。

高進聯說:「這次帶著孩子第一次做主持,讓孩子不只是聽課,也有參與感,是很好的學習。」陳湘蘋表示,孩子承擔後,才瞭解到幕後團隊的忙碌,體悟到平日上課所看到一切,其實都是很多人在幕後默默付出,要懂得惜福。

家長柳燕說,在親子班,她和孩子一起上課、成長,收穫滿滿。記得在一堂以「六度萬行」為主題的課程中,她的孩子林哲翰學到禪定和智慧,孝順聽話的同時,對待父母也要調和聲色,做好自己的角色,不讓父母操心。

「我也學到如何跟孩子溝通,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著想。當父母情緒不穩定時,也會講錯話做錯事,也會犯錯。如何改進,老師也給我們一些方法,我會嘗試看看哦!」

圓緣來到尾聲,在〈手牽手〉的歌聲中,2021年親子班圓滿畫下句點。大家揮手道別,也共同祈求,在疫情籠罩下,人人健康平安,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明年見!

圖左 :親子班學員透過簡報回顧一年成長點滴。[攝影者:潘寶通]
圖右 :親子班團隊花了兩個週末時間,跑遍全島,親訪每一位畢業生的家並送上結緣品——祝福卡、玻璃飾品、USB記憶棒等。[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因線上課程的好因緣,讓家長柳燕也一同參與上課,而有所感動、有所體悟。(螢幕截屏/ 黃田恬)[攝影者:楊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