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為母則強 烏克蘭媽媽抹去眼淚當志工

為母則強 烏克蘭媽媽抹去眼淚當志工

E-mail 列印
2022年時序進入五月,北半球已經是要進入初夏季節,然而烏克蘭人民卻還沒有盼到他們的春天。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戰爭仍然持續,烏克蘭民眾骨肉離散、顛沛輾轉,無不都是含悲忍淚逃離家園。

5月21日慈濟志 工在波蘭的團隊前往波茲南以西二十公里的小鎮塔諾沃舉行發放,將發給難民物資及購物卡,但願在依舊寒冷的天氣裡為他們帶來身心的溫暖。

◎發願承擔 有願就有力

發放地點在塔諾沃一所環境優美的小學,波茲南志工張淑兒及先生盧卡斯,以及先生的姊姊雅歌(Aga)、姊夫(也叫做盧卡斯)都來參與發放,事實上他們幾乎場場參加,已經成為發放團隊的固定成員。

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這次特地向張淑兒轉達證嚴上人對他們一家人熱心付出的肯定,並當場拿出大愛別針為張淑兒別上,期盼他們之後更加投入慈濟服務人群,在波茲南灑播慈濟種子。

對張淑兒及盧卡斯夫婦來說,除了自身的工作之外,還要付出心力照顧許多烏克蘭難民,每週五天代表慈濟與紅十字會合作發放一直沒停過,要知道他們倆還有三個孩子需要照顧,其實是非常不容易,若非懷抱承擔的大願力,真的很難恆持。

然而,要持續不斷的照顧難民,終究需要更多的力量,「以工代賑」的模式這時就啟動了。

◎以工代賑 難民成志工

發放現場架起十四臺電腦,一整排教育程度良好的烏克蘭志工穿上背心,其實他們也都是難民,接受「以工代賑」在發放現場服務自己的鄉親,也唯有如此才有辦法完成發放,不然的話,沒有人看得懂烏克蘭文,也就沒辦法輸入難民的相關資訊。

活動上黃思賢首先致詞,「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宗教、膚色,但是我們的血液都是紅色,今天慈濟來這裡,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告訴烏克蘭難民,「人生真正的價值是愛,而愛真正的價值在於付出。這是為何全球慈濟人都來此付出,我們給的卡片,有一天錢會用光,但是這分愛會永遠陪伴著大家。」

但是這分愛到底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力量?常常在發放現場看到很多的難民,他們其實笑不太出來,臉上甚至是茫然、愁苦的。畢竟家園破碎,親人流離,死生未卜,如今淪落到他鄉異地,生活無著,悲涼的心境是不言可喻的。

◎把握當下 克服眾考驗

由於志工人數還是有限且無人可以承擔英烏翻譯,於是呂宗翰與盧卡斯討論後,在現場直接招募英文志工,「有沒有任何人可以一起來參加我們?請舉手。」就有好幾位舉起手來,呂宗翰及黃思賢便帶著他們一起來到外面,能講英文又講烏克蘭語,其實是發放最好的志工人選,簡直可說是幫上大忙。

黃思賢先給他們看一段大愛新聞,這則新聞播放了同樣身為烏克蘭的女性茱莉亞,如何到了波蘭之後,得到了慈濟的幫助,又帶著這些物資,趕回烏克蘭的家鄉,給丈夫一個驚喜。

影片畫面裡都是婦女,因為丈夫留在家鄉打仗,媽媽帶著孩子逃了出來。由於她們的遭遇都是一樣的,觸動傷心處都忍不住落淚。呂宗翰此時就跟她們提出想聽聽她們的故事,「上人很關心大家,希望能夠瞭解您們的故事,與更多人分享,啟發愛心。」結果就有好幾位願意分享。

先前看影片哭得最傷心的歐珊娜,原來是一所科技大學教授,專門教英文。打仗的那一天,父親叫醒她說要戰爭了,她記得很清楚當時是早上七點十五分的時候,一顆飛彈劃過天際,然後她就看到她家附近爆炸了,她還拍下了照片,想不到有這麼一天,死亡離自己那麼近。

歐珊娜說她也曾有很幸福的家庭,可是那一天要逃難的時候,她的先生是帶著她及孩子,開車開了兩天兩夜才抵達邊境。但先生不是跟她一起走,而是給她一個很深的擁抱,然後請她開著車帶著孩子離開,先生則是自己想辦法回家,回去面對戰爭,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歐珊娜這麼地傷心。

然而,為母則強,再怎樣傷心,她從邊境開了一天一夜的車,與兩個女兒到了熱舒夫(波蘭語:Rzeszów),之後不知又轉了多少的路,終於抵達波茲南……

聽了呂宗翰介紹證嚴上人及慈濟,她很感動,更願意用她英文的專才來幫助同胞。雖然人生遇到考驗,但歐珊娜轉個念頭,「就在波蘭,就是現在,我也可以當個志工,先服務烏克蘭鄉親。」

◎展露歡顏 活著有希望

另一位滿懷憂愁的媽媽愛瑞娜是一位舞蹈老師,有自己的工作室,常常接一些主持活動,「我的生活其實是很美好的,非常美好。」愛瑞娜回憶從前幸福的日子猶如一場美夢,但這一場俄烏戰爭硬生生的打碎她的美夢,她的家鄉也被轟炸了。

她開始找她的表姊,因為表姊在馬立波(Mariupol),是戰火慘況最嚴重的地區,連續三個禮拜都找不到人,後來才知道表姊一家人三週都躲在防空洞裡,因為沒有水、沒有電、沒有網路,才連絡不上。艾瑞娜很害怕自己也會經歷這樣的生活,因為那幾天她的家附近都有轟炸。

於是在連絡上表姊後隔天一大早,愛瑞娜帶著孩子擠上公車,走走停停超過二十四個小時,有加油站就有東西吃,其中有一站喝到了很溫暖的湯,她說,「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湯,那個熱熱的湯。」然後她給呂宗翰看了一張照片,是她在波蘭的時候跟孩子拍的照片,「你看我們以前的生活好美好。」

接著她又拿出一張照片,呂宗翰問愛瑞娜為什麼要給他看這張照片呢?「那天轟炸嚴重,我躲到廁所,是我第一次帶兒子躲起來,我很害怕,然後我跟兒子拍了一張照片。」由於愛瑞娜英文不夠流利,無法表達為何在那樣的時刻還會跟孩子拍照,所以呂宗翰請另外一位英文較好的志工塔媞安娜協助翻譯。

結果在翻譯的時候,兩位女性都突然哭了起來,她倆突如其來的情緒讓呂宗翰霎時愣住了,直問,「怎麼了?為什麼哭了?」後來塔媞安娜轉過來跟他解釋,「因為愛瑞娜覺得這是她跟孩子最後的一天,她就留下她跟孩子的最後一張照片。」就這個回覆讓呂宗翰也忍不住了,就跟她們哭在一起。

終於逃到波滋南,然而卻苦於住宿的問題,一直無法安頓下來,「所以慈濟今天給的(購物卡及物資),對我是很大的幫助。」愛瑞娜愁苦的臉上終於展露一些笑容。

每一個烏克蘭難民媽媽都很堅強,她們都期待讓孩子過好的生活。在他鄉異國,怎樣也是寄人籬下,不是自己真正的家。丈夫不在身邊,再軟弱的媽媽此刻也必須堅強,擁著自己的孩子,就是她們笑得最開心的時候。

而無論是在波茲南,或是在華沙、在斯塞新、在盧布林,全球慈濟人的那分心意,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地來到這裡,讓這些媽媽們、這些兒女們,這些需要被幫助的人們,得到了一分希望之外,也期待讓他們成為志工一起投入,建立更多的美好,把戰爭的傷害轉變成良善與大愛。

然後,春天將會很快來臨。

圖左 :5月21日慈濟志工在波蘭的團隊前往波茲南以西二十公里的小鎮塔諾沃舉行發放,發放地點在塔諾沃一所環境優美的小學。(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右 :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左二)這次特地向張淑兒(右)轉達證嚴上人對他們一家人熱心付出的肯定。(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左 :波茲南志工張淑兒及先生盧卡斯,以及先生的姊姊雅歌(Aga,左)、姊夫(也叫做盧卡斯,右)都來參與發放,事實上他們幾乎場場參加,已經成為發放團隊的固定成員。(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右 :發放現場架起十四臺電腦,一整排教育程度良好的烏克蘭志工穿上背心,其實他們也都是難民,樂於付出。(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左 :由於志工人數還是有限且無人可以承擔英烏翻譯,於是呂宗翰與盧卡斯討論後,在現場直接招募英文志工,大家聆聽黃思賢(右)分享感人故事。(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右 :聽了呂宗翰介紹證嚴上人及慈濟,歐姍娜(左)很感動,更願意用她英文的專才來幫助同胞。雖然人生遇到考驗,但歐珊娜轉個念頭,「就在波蘭,就是現在,我也可以當個志工,先服務烏克蘭鄉親。」(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左 :愛瑞娜(左)回憶從前幸福的日子猶如一場美夢,但這一場俄烏戰爭硬生生的打碎她的美夢,她的家鄉也被轟炸了。(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右 :因為愛瑞娜(中)覺得這是她跟孩子最後的一天,她就留下她跟孩子的最後一張照片。這讓呂宗翰(右)也忍不住了,三個人就哭在一起。(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
圖左 :打仗的那一天(2/24),父親叫醒歐姍娜說要戰爭了,她記得很清楚當時是早上七點十五分的時候,一顆飛彈劃過天際,然後她就看到她家附近爆炸了,也留下這瞬間的照片。(照片提供:慈濟基金會)[攝影者:沈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