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青年公益孵化平臺 多元視角關心公益

青年公益孵化平臺 多元視角關心公益

E-mail 列印
臺灣第一個公益孵化器,專業陪伴在團隊左右。慈濟基金會為了鼓勵新世代青年關心公益與慈善議題,舉辦「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已經到了第五年。期藉由年輕的觀點與力量,連結各方人脈網絡、資源及媒合專家、專屬業師、導 師們的傾囊相授輔導,和安排模組化培力課程,及以獎助金支持,打造全面的公益孵化加速平臺,讓公益計畫擁有更高的遠瞻性與實踐力。

攜手共好「Fun大視野,想像未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熱血青年組團,除了來自全臺的有志青年,也擴大匯聚亞太地區社會創新行動人才,共吸引全臺二百七支團隊提案徵選,透過初審及決審後,最終共十一組團隊脫穎而出。他們於6月18日在東區聯絡處舉辦了一場「Demo Day」進行現場短講,分享他們的成長報告,議題領域涵蓋食糧供應創新、慈善創新、銀髮、教育、環境保護、地方創生等等,期讓在場的貴賓與夥伴們一同了解,進而做互動交流與合作的契機,讓他們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夥伴支持、幫忙及增加能見度。

◎讀懂我的半熟
關心常在,家門為你敞開。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於「青年公益實踐計劃」發表會上,勉勵新世代青年:「在Demo Day的發表會,你們可以盡興發表及做互動交流。參與的團隊伙伴,可以不認識我,但要多認識業界的公益合作伙伴。」慈濟培育有志青年,朝向社會創新而努力,未來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看見你們把創意跟熱誠都投注進去,以多元視角關心公益,無論日後是否成功,你們的人生都是成功的。

走在前端,回應社會的呼喚。社團法人臺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執行長楊仁銘說:「讀懂我的半熟,是以陪伴脆弱,成為勇敢,是針對時下十八歲到三十歲低資源處境青年提供的心理輔導服務,以引導陪伴他們走出心理的創傷、壓力和陰影,讓他們重整自信心。」

楊仁銘以自己太太雷娜親身經歷做舉例,太太是I-LIFE國際行動協會創辦人,生長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十四歲住過安置機構,深知半熟大人受挫、自殘、憂鬱、家暴的苦楚經歷,因此發心要幫助這些徬徨心碎的人。期望以愛去溫暖他們,和引導長久壓抑在心中的結,讓他們說出口,抒發情緒,再以開導陪伴的讓他找回自己的目標,讓生命歸位及重頭再來的勇氣。所以,太太努力求知的考取社工師,期能再深入展開「長期陪伴計畫」服務和推動「遠端陪伴計畫」。

楊仁銘再表示,脆弱,有些是外在環境和家庭所造成,有些是無從選擇的疾病,但這些痛苦,在被好好地看見、擁抱和疏導與理解後,都成了養分,讓他們從脆弱中,勇敢的看見自己,走出來,重新出發。

社團法人臺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行銷經理楊璦芳表示,I-LIFE是很小的單位,但我們用心用力地走好每一步,十幾年前沒有人理解與在意這個族群,但近幾年半熟大人的議題開始被看見。期望透過陪伴、鼓勵和引導,讓半熟大人「找到內在的能力,有自信心面對外在的困境。」再回到「大人」的姿態,勇敢地在社會上努力生活。

◎打造韌性創業 以愛點亮
現場短講,每個團隊以影片和簡報做分享。PIA啪一聲執行長劉婷萱說,PIA啪一聲是以輔導五十歲以上的婦女,讓她們再創造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婦女從職場退休後,有些人面對退休後的心理,是徬徨、空虛、不知所措。因此我們為她們規劃,進而實踐的走入她們的需要,為她們做策劃,重展人生的下一個開始,讓她們的能力被看見,後半人生不留白。「找故事、寫故事、說故事、賣故事」以規劃專屬個人的行銷策略,再進行銷售,打造最貼近婦女的需求,並將一則則惕勵人心的事跡、故事,與眾分享,展現人生價值,讓每一位婦女重新看見自信、自在、自我的全新樣貌。

臺灣綠燈籠運動,銀色大門。以食糧供應創新進行實踐的執行長孫士珊說,銀色大門的任務,是解決飢餓、媒合農場、小農、企業捐贈食材和個人捐贈,創造更多餐點,和創造社會共善共好,避免食物浪費、丟棄,降低碳排放。讓可用食材整合,找到需要的地方和社會據點,串連產地端、餐廳端、通路端、運送端、購買端、受益端,讓在地食材使用與食材公益做最佳回饋。

送餐,更送關懷。「希望手中送出的不只是便當,更是健康、關懷與愛。」秉持這個理念,銀色大門創建老人送餐平臺,不僅幫助弱勢老人解決飢餓的需求,也噓寒問暖的關心到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狀況。許多獨居、弱勢老人,平日獨處,幾乎不會與外人交流,而送餐的志工就是他們唯一說話的對象,因此已把送餐志工當成親人,產生了依賴感,每日依著門窗,等待那份期待與喜悅,也因此讓「銀色大門外送平臺」發覺到,原來送餐也是建立人跟人之間情感的依賴關係。銀色大門起點從嘉義出發,如今已擴及至臺北、新北、臺中、彰化、花蓮等多個據點,孫士珊與團隊期望未來擴展到全台,讓弱勢長輩不再擔心明日的挨餓。

臺灣綠燈籠運動是甚麼?孫士珊解說,這概念是來自日本綠燈籠,在2005年,日本北海道的小樽為了鼓勵提升當地的「糧食自給率」,便鼓勵在地店家在門口掛起一盞盞的綠燈籠,當消費者看到店家門口有綠燈籠在飄蕩時,就知道,這家店是採用在地友善食材的店家。因此團隊參閱也承襲日本綠燈籠運動的精神,在執行力上作了改良,以傳遞高齡長輩的友善與愛,讓響應的店家,也掛起綠燈籠,讓在臺灣的店家不僅支持在地友善食材,更是支持高齡長輩。

透過食材的捐贈,依需求送愛給老人食堂、社區據點、獨老、患病者,讓善心的捐贈達到買者創造公益及以愛點亮銀色,和點亮老人餐桌。

◎永保初發心 打造共好鄉村
獲得青年公益實踐發展潛力獎的小坪村溫心榆說,人人都有童年,都希望能有個令自己回味的童年。打造共好鄉村的夢想,是在八年前回到家鄉苗栗三灣鄉大坪村的構思,期以自己的構想讓家鄉的孩子,人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歲月及學到新知。

「小坪村」位於的三灣鄉大坪村,是一處客家偏鄉,曾面臨廢校危機,因人口大量流失。溫心榆陪伴當地學童已八年,她發現孩子們期待社區裡有一間「玩具店」。因此團隊決定運用在地特色與資源,創造只有在小坪村店裡才有的獨特商店與商品,創造商機及推動社區貨幣,讓孩子學會用金錢以外的交換方式。

溫心榆再表示,我們不是走不出去,是要把地方創生起來。讓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祕密基地及在社區設置「玩具店」和「山村小百貨」,擬聚不同世代的技能智慧和力量,以教育陪伴孩子長大,和讓他們發揮個人創意,創造出有知性的知識,建立永續、互助、友善的社區產業。

溫心榆期望小坪村與大坪村一起翻轉偏鄉,發展一套承載地方文化教育、社區關懷的支持系統,讓城鄉資源的想像能被重新探討,建立永續、互助、友善的社區產業;更期許自己永保八年前的初發心,一直堅持的做下去,讓孩子圓夢和了解地方的特色文化。

活動進入尾聲,司儀邀約與會人士,到臺前將手中的二顆彈珠投入要支持團隊的投票杯裡及頒發頒發兩組人氣獎團隊和新增列的潛力獎。

支持青年力道再升級的推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於活動圓滿時,勉勵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熱血青年團隊,要永保熱力為公益創生、創新,接著一一的說出各組的優點。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勉勵各組團隊都是深具影響力的連結,期許大家在未來,成為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導師、業師,培育有志青年。

圖左 :攜手共好「Fun大視野,想像未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十一組團隊脫穎而出,進行現場短講,分享他們的成長報告,期讓在場的貴賓與夥伴們一同了解,進而做互動交流與合作的契機,讓他們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夥伴支持、幫忙及增加能見度。[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於「青年公益實踐計劃」Demo Day團隊發表會,勉勵新世代青年,朝向社會創新而努力,未來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看見你們把創意跟熱誠都投注進去,以多元視角關心公益,無論日後是否成功,你們的人生都是成功的。[攝影者:黃銘村]

圖左 :社團法人臺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執行長楊仁銘說:「讀懂我的半熟,是以陪伴脆弱,成為勇敢,是針對時下十八歲到三十歲低資源處境青年提供的心理輔導服務,以引導陪伴他們走出心理的創傷、壓力和陰影,讓他們重整自信心。」[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獲得青年公益實踐發展潛力獎的小坪村溫心榆(左二)期望小坪村與大坪村一起翻轉偏鄉,發展一套承載地方文化教育、社區關懷的支持系統,讓城鄉資源的想像能被重新探討,建立永續、互助、友善的社區產業。[攝影者:許登蘭]

圖左 :PIA啪一聲執行長劉婷萱說:「找故事、寫故事、說故事、賣故事」以規劃專屬個人的行銷策略,再進行銷售,打造最貼近婦女的需求,並將一則則惕勵人心的事跡、故事,與眾分享,展現人生價值,讓每一位婦女重新看見自信、自在、自我的全新樣貌。」[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臺灣綠燈籠運動,銀色大門。以食糧供應創新進行實踐的執行長孫士珊說:「銀色大門的任務,是解決飢餓、媒合農場、小農、企業捐贈食材和個人捐贈,創造更多餐點,和創造社會共善共好。」[攝影者:許登蘭]

圖左 :公益伙伴聆聽各組的成果報告後,以舉牌表達「我要輔導、我要合作或加油好嗎?」[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活動現場,各組陳列成果簡報。[攝影者:黃銘村]
圖左 :活動進入尾聲,司儀邀約與會人士,到臺前將手中的二顆彈珠投入要支持團隊的投票杯裡及頒發兩組人氣獎團隊和新增列的潛力獎。[攝影者:黃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