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慶祝教聯三十 互勉勤耕教育園地

慶祝教聯三十 互勉勤耕教育園地

E-mail 列印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志業,老師夥伴們,我們不要認為自己的力量很渺小,教育沒有辦法一蹴可及,可是我們長期去做,一點一滴地去耕耘,會看到成效的。」在慶祝教聯會三十周年的活動中,南投市平和國小張文馨校長與 老師們共勉。

6月26日,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三十周年前夕,八十位南投縣教聯會老師、志工和慈濟援建學校的校長們,齊集於南投聯絡處舉辦慶祝活動,透過直播,也有四十人在雲端相會,回顧這三十年來教聯會老師大愛的付出,以及法喜分享。現場也展示歷年來的活動檔案及海報,無不都是愛灑人間、布善種子的足跡。

「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 燈傳燈心連心……」舞臺上,教聯會老師帶動教聯會會歌〈老師心 菩薩心〉,為活動暖場,柔和的旋律迴盪,喚起人人最初的那分願心。隨後,南投區曾美慧老師帶領大愛媽媽,表演了多首溫馨的歌曲,臺上臺下互動,快樂的氛圍,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揭開活動的序幕。

◎勇於承擔 成就老師自受益

一開場,司儀吳昭勳提問:「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成立大會在哪一年召開?」臺下紛紛舉手搶答,就是在1992年7月23日。

「教聯會的成立,因緣來自慈訊筆耕隊。」埔里區慈濟委員蘇幸回眸來時路,娓娓道來教聯會的源起:1990年,在筆耕隊的聚會上,一位年輕的老師分享,帶班第二年被「留級」帶一年級,而且資深老師很多事情都找她做,讓她感到委屈。班上一位家長也是慈濟志工的陳金海向她介紹慈濟,在看了慈濟的書刊、聽了上人的錄音帶後,學會了轉念——「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從此教書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聽了她的分享,有幾位擔任教職的師姊也有相同感受,接觸慈濟後,改變了觀念,化解了煩惱。帶領筆耕隊的陳美羿老師靈機一動:「可以把參與慈濟的老師集合起來,彼此分享經驗、互相學習。」於是促成慈濟老師聯誼會在臺北市召開。

隨著一次次的聚會,吸引愈來愈多的老師參加,這股風潮開始向其他縣市蔓延。1992年6月,在慈濟委員劉阿照的召集下,中區教聯會也成立了。

當時在大成國中擔任文書組長的蘇幸,有一天接到劉阿照的電話,邀請她擔任南投教聯會的總幹事。蘇幸感到驚訝地說:「妳可能找錯人了,我不是老師呢!」劉阿照說:「我也不是老師啊,我們來接引老師加入教聯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感受到劉阿照的熱誠,蘇幸接下這個任務,開始和委員們走入各鄉鎮辦茶會,分享慈濟精神、介紹慈濟教聯會,接引許多老師加入行列,同年十月,南投縣教師聯誼會於焉成立。在各地委員努力邀約下,蘇幸帶領老師參加營隊、辦講座,南投教聯會逐漸成長茁壯。蘇幸也從中學習到親職教育知能,讓不愛念書的女兒,讀到出國留學。

◎校園播善種 三十年如一日

隨後,中區資深教聯會老師洪妙禎接棒分享。她在2000年接任中區教聯會第三任總幹事,當時關懷的區域有七縣市,包括臺中縣市、彰化、苗栗、南投、雲林、嘉義。以前不像現在有免費的LINE可通訊,都是靠長途電話,連續好幾個月,家裡的電話費都高達二萬多,引起先生的不悅,但依然澆不熄她的熱情。

讓她津津樂道的是,早期為接引老師,花蓮舉辦了許多營隊,老師們求法若渴,每一梯次都額滿,在社區舉辦的教師茶會,也是蓬勃發展。

透過簡報,洪妙禎還介紹教聯會制服的演變、會徽意義及會歌。她強調三十年來始終秉持著上人的期許,以「菩薩的智慧」和「媽媽的愛心」在校園撒播美善的種子。

◎退而不休 奉獻教育良能

1999年一場驚世的九二一大地震,全國有八百多所學校校舍受損,慈濟參與校園重建的「希望工程」,不但認養了五十一所學校,教聯會也適時發揮教育功能,展開為「震動大愛,重建笑園」活動,為災區的親師生帶來溫暖和希望。藉由「希望工程」影片,回顧這一段歷史。

現場和線上共有十四位現任或退休校長參加,來到現場的平和國小張文馨校長,就是在地震時被慈濟的大愛所打動,她說:「地震後雙胞胎孩子所喝到的第一泡奶水,就是慈濟人所提供的熱水。」這分感動至今銘刻在心。當時她在集集國小擔任教導主任,慈濟認養了這所學校,從此她與慈濟結下很深的因緣。現在她服務的平和國小,也是慈濟援建的學校,讓她得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營造溫馨友善的校園。

「還好有慈濟、有教聯會,在人心最慌亂的時候,及時進入校園,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美善種子。」她見證到大愛媽媽進校園,孩子的脾氣、習性都改變了。她也鼓勵老師們,在教育園地持續耕耘,一定會看到成效的。

另外一位被慈濟人所感動的,就是炎峰國小校長退休的許昆龍,目前擔任草屯和氣隊長。「我的貴人就是教聯會的老師!」許昆龍與眾分享走入慈濟的因緣。

1996年時任富功國小校長的他,參加全國中小學校長靜思語教學研討會,教聯會老師的親切和藹,烙印心中。回校後他邀請了教聯會老師到學校帶動靜思語教學。在集會時,他也會用一句靜思語勉勵學生。

轉調炎峰國小不到一個月,遇上了九二一地震,校舍嚴重受損,所幸慈濟認養重建。在重建過程中,他看到慈濟志工、教聯會老師走入校園無怨無悔付出,深受感動,所以在2003年退休後,立即成為全職的慈濟志工。

雖然從教育崗位退休,但他認為教育工作不能停,而靜思語是很好的生活、品格的教育,因此十八年來,他帶領大愛媽媽走入校園推廣靜思語,希望把一句句好話,深植在幼小學子的心靈。

◎創新教學 靜思語融入課程

教聯會老師退休後仍努力在推動靜思語,而在任的竹山國小梁明老師,則是將靜思語融入課程中。他在分享創新教學時指出,今年國中會考的寫作測驗題目「多做多得」,就是一句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他進一步分析,作文題目採用圖文訊息,這種非連續文本的題型已是考試趨勢,所以他也會設計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在上課所學,能夠運用在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例如買車票坐火車,學生就要學會看車次、計算所需時間,課程最後再帶入一句相關的靜思語,這樣的課程具有連續性,不是上完課就結束了。

他將所分享的內容,設計成Kahoot限時問答遊戲的題目,讓所有出席人員一起競賽,體驗一次創新教學。

◎推動永續 淨化人心不止息

壓軸活動,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作一場「永續」專題講座。他打趣地說,他是「黑手」,面對臺下一群老師,內心有些膽怯,不過,他秀出了一張環保署頒發的環境教育種子講師證書,也算是「師」字輩。

事實上,他發起的「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二十八年來,秉持著「團結、愛心、服務」的宗旨,以籃球為媒介,團結慈籃家族的愛心去付出,就是在做教育的工作。

回到「永續」主題,李鼎銘指出,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希望打造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的環境。身為慈濟人,李鼎銘從人、物、慈濟三方面談永續之道。

人如何永續?李鼎銘表示,花蓮靜思堂園區有座父親李宗吉的銅像,他認為銅像的意義在於教育後輩——祖德流芳,銅像是「有為法」,「無為法」是大愛;父親生前護持慈濟、認養竹山國小重建經費,他化小愛為大愛的行誼值得後輩學習。

物的永續,在於落實循環經濟。2008年李鼎銘和幾位實業家成立大愛感恩科技,以掘井人精神概念研發寶特瓶再利用的產品,讓大地資源不斷地還原再生,其盈餘全部回饋慈濟基金會。他強調,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為了營運收益,回收之後的收穫,就是人心淨化。

「環保菩薩做國際賑災,不用出國。」李鼎銘說,寶特瓶製成的毛毯送到國外無數災民的手上,啟發了他們的愛心,同時也是一種環保教育。

慈濟如何永續?李鼎銘說,很多人關心的是慈濟的接班人是誰?但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能夠傳承到現在,就是大愛精神的傳續,所以慈濟的永續,不在於誰是接班人,最重要的就是力行「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使慈濟法脈源遠流長。

活動尾聲,大眾圍成一圈,在〈一家人〉的歌聲中,彼此互勉接引更多志同道合者,攜手推展慈濟人文教育,讓善的種子布滿天下。

圖左 :活動現場展示歷年來的活動檔案及海報,無不都是愛灑人間、布善種子的足跡。[攝影者:林庚興]
圖右 :看著一張張活動照片,勾起往日溫馨的回憶。[攝影者:林庚興]

圖左 :南投區曾美慧老師(左一)帶領大愛媽媽表演多首溫馨的歌曲,臺上臺下互動,溫馨的氛圍,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攝影者:林庚興]
圖右 :教聯會老師帶動會歌〈老師心 菩薩心〉手語暖場,柔和的旋律迴盪,喚起人人最初的那分願心。[攝影者:林庚興]

圖左 :教聯會三十周年前夕,八十位南投縣教聯會老師、志工和慈濟援建學校的校長們,齊集南投聯絡處舉辦慶祝活動,透過直播,也有四十人在雲端相會。[攝影者:林庚興]
圖右 :中區資深教聯會老師洪妙禎表示,三十年來始終秉持著上人的期許,以「菩薩的智慧」和「媽媽的愛心」在校園撒播美善的種子。[攝影者:林庚興]

圖左 :平和國小的張文馨校長表示:「地震後雙胞胎孩子所喝到的第一泡奶水,就是慈濟人所提供的熱水。」她勉勵教聯會老師們在教育園地持續耕耘,一定會看到成效的。[攝影者:林庚興]
圖右 :慈濟援建炎峰國小校舍時,擔任校長的許昆龍看到志工及教聯會老師們,為重建校舍無怨無悔地付出,深受感動,退休後,立即投入慈濟志工行列。[攝影者:林庚興]
圖左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從人、物、慈濟三面方談「永續」之道,簡言之,就是啟發人性的真如之愛,進而付出行動,以淨化人心。[攝影者:林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