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花髮繋愛 傳愛下一代

E-mail 列印
「慈濟教師聯誼會」於1992年7月23日至24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成立大會,由一群有愛心的教師組成,以「研討慈濟人文精神,融入教學活動中」為宗旨,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融入教學課程,培育學生健全的品德。

2022年7月15日至17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教聯論壇暨教聯三十感恩慶典」活動,宜蘭、花蓮、臺東的資深慈濟教師,陪伴新進的教師,在花蓮靜思堂的「寰宇劇場」,一起回眸教聯會的來時路。總計有教師三十二人,工作人員十三人一起回顧參與,了解初期的教師們如何耕耘此一教育的大福田。

這堂課,由曾經是北區教聯會的德澄師父,特地前來指導與關懷。德澄師父表示,他見證了前輩老師們的典範,多位慈濟老師已經八十幾歲,但根本看不出來,她們還是很硬朗,很有活力,很有理想及熱情,這是他和所有的老師,晚生後輩要跟前輩學習的地方。

八十一歲的第一代慈濟教聯會教師陳汝雲,上臺第一句話:「各位同學好,很久沒有開過這麼老的同學會了。」讓原本都是在臺上講話的教師,頓時變成正襟危坐在臺下聽課的學生了,但一眼望去,個個卻都是花白頭髮的「老」學生。

在回顧的影片中,看到了年輕時代的自己。「吔!那是我嗎?連自己都有點不認得自己了。」陳汝雲用驚訝的語氣如此說,讓臺下的教師們,瞪大眼忍不住笑了出來。

坐在前面第一排,有著一頭雪白發亮的華髮,今年八十歲的退休教師陳美正,和陳汝雲同為第一代慈濟教聯會老師。「慈濟教聯論壇暨感恩慶典」是大型活動,陳美正說:「三天兩夜的活動,我是不會累的,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回來再學習。」

陳美正覺得,新生代的老師都很不錯,他們都願意學習,證嚴上人講的話,他們也都很容易接受。現在科技資訊發達,孩子雜訊很多,所以老師們壓力也很大,真的要很用心帶。「上人希望教聯會的老師們,不論是在社區或是在學校,要多多配合新生代的老師,希望我們的老師也是以愛來帶孩子,對待每個孩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雙手撫順頭上的華髮,陳美正接著說:「我是沒有事情的時候,全身就腰酸背痛。」接著又自嘲說:「我本身是臺東卑南族的原住民,我們的師姊都會笑我:『這個美正喔!你放原住民的音樂,她馬上就活起來了。』」突然有一個單聲爆笑出來,之後「哈哈……」的笑聲,便一連串的蹦出來了。

陳美正表示,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不再像年輕時當大愛媽媽、帶親子成長班等陪孩子的課程;但她並沒有離開,現在的她,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社區和日照的輕安居陪伴長者,帶長者們上打擊課。陳美正都跟長者們說:「我們現在是十八歲。」長者們都很高興很歡喜,她自己也很高興。

「以前我都不會講話,要我做什麼我也不要。現在不是喔!人家如果說美正你出來帶活動,我就說:『好!我來帶。』」陳美正精神抖擻地如此說。

陳美正是因為參加教聯會的活動,才開始比較會講說的。她曾經也是一個很兇的老師,以前如果學生不寫功課,她就罵、就打,但會把處罰打他們的理由告訴孩子。參加慈濟教聯會之後,學到了方法,了解打罵不是唯一的方法。

「很幸運有機會到這邊來,真的,三十年了很不簡單。」陳美正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我真的很想找我們第一屆的同學,和他們敍敍舊,並再回來充電,和大家一起再為我們的教育努力。」

「前輩老師們仍守持初發心,雖沒有再陪伴小朋友,但並沒有離開,而是轉換跑道在社區陪伴長者。」德澄師父感謝在這三天的「營隊同學會」當中,老師們願意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大家分享,一起共同推動教聯,將慈濟人文精神及「靜思語」,融入教學課程,為培育下一代努力。

德澄師父希望大家彼此給予正能量,然後再發心立願,一起走在慈濟的這一條菩薩大道上……

圖左 :有著一頭雪白發亮的華髮,八十歲的退休教師陳美正(左),是第一代慈濟教聯會教師。她表示,平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全身會腰酸背痛,但想到要和新進的教師分享,就感到很高興。[攝影者:李念純]
圖右 :「各位同學好,很久沒有開過這麼老的同學會了。」臺上八十一歲的第一代慈濟教聯會教師陳汝雲,上臺的第一句話,讓原本都是在臺上講話的教師,頓時變成正襟危坐在臺下聽課的學生了。[攝影者:周幸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