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不負所託 軟硬兼施拔尖扶弱

不負所託 軟硬兼施拔尖扶弱

E-mail 列印
2022年7月15日至17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教聯論壇暨感恩慶典」的「教聯三十」營隊活動。這是今年花蓮的第一場大型實體活動,為疫情下的營隊模式,開啟了嘗試的先聲。

7月16日上午,在靜思堂國議廳, 由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採用視訊方式,以「一場體制內的翻轉大夢」為主題,和全臺慈濟教聯會教師們分享走過的教育足跡,計有學員三百二十八人,工作人員一百二十五人參與。

王政忠謙卑又有自信的說――「今天,我應該可以跟上人說:『我不負所託,慈濟給我們最好的硬體,我們努力把軟體也跟上來了。』」不負所託的軟硬兼施,從一個人走到一群人,從一群人走到了一個夢,翻轉了一個學校,也翻轉了一個村落,並嘗試著去翻轉臺灣的教育。

理著平頭、戴著斯文眼鏡,朝氣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的王政忠,他是目前全臺灣唯一「師鐸獎」、「Super教育獎」、「Power教師獎」三冠王得主。他花費近四年的時間,自創「MAPS教學法」,透過提問、畫心圖和小組互助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樣是『信義』,臺北信義區和南投信義鄉,怎麼差那麼多?」任教於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的王政忠,和教聯會的教師們互動時,詼諧的如此說。中寮鄉是全臺灣最窮的平地鄉鎮之一,爽文國中就位在中寮鄉山上,學校旁邊就是中寮鄉的公墓。王政忠用著幽默的語調說:「我每天要到學校都要跟他們道早安,放學時也要向他們說再見,但請不要跟我回家。」臺下教師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二十五年前王政忠,在爽文國中看到――教育上沒有專業的對話,學校教師及資源缺乏,偏鄉文化刺激少,弱勢家庭多,家庭支持度弱等的挑戰,總結一句就是「看不到希望的光」。

慈濟在九二一地震後,援建的五十所學校,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希望」。反轉教育,要從心出發。王政忠說,「建校時,看上人來(爽文國中)校園查看時,用手去撫摸柱子,發現柱子的稜角太尖銳,即表示這對孩子的安全上不好,要求重做。」

「就有道而正焉。」證嚴上人看到爽文國中的校門是在後面,所以上人很堅持要讓孩子從正前門走上去,讓爽文的孩子走正道,走出人生的自信,也從此一代一代翻轉一群孩子的生命。此後,爽文國中新生訓練的第一件事,就是由王政忠帶領新生,從正門走進學校,讓他們看見美麗的校園,走正道、做正途。

在爽文國中完工時,證嚴上人勉勵他們:「我們已盡力給了大家最好的硬體,接下來的軟體,就要看你們囉。」王政忠在學校重建的過程中,看到證嚴上人及慈濟志工的貼心和堅持,讓他很感動,更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分發至南投縣爽文國中,一年的實習歲月,讓王政忠見識到真正所謂的「偏鄉」,什麼都缺乏,尤其是師資的不足,讓孩子的學習一直浸泡在「挫敗」中,每天面對挫敗的孩子,怎麼會對生命懷抱夢想?

「很多時候,出身決定命運,我知道他們需要老師,但為什麼是我?」王政忠也曾沮喪的如此自問。在王政忠兵役近尾期之際,也就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發生了臺灣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7.3級地震。震央在南投縣國姓鄉的九份二山,中寮鄉就位在震央不遠處,是全臺災區死亡人口最多的鄉鎮。

雖然,原打算離開爽文國中,但王政忠仍然掛心著自己的學生和熟識的村民。軍中放懇親假,他便直奔學校,親睹校園滿是瘡痍的殘破景象,及知悉鄉親傷亡的噩耗,內心十分難過。

這時,兩個爽文國中的學生跑過來,抱著王政忠痛哭,滿臉淚水雙眼充滿無助地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句話讓他聽了格外心酸。王政忠悲傷的說:「地震動搖了臺灣,但這句話動搖了我的心!」原本想要逃避的心,因這句話,一瞬間讓他完全轉念。當時他只想著:「我不知道能做什麼,只知道我必須拉他們一把。」因為這個學校已經夠窮了,又遇上大地震,真的是欲哭無淚。

簡報中王政忠,和在座的教師們分享,他自創的「MAPS教學法」,是一個系統化、科學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以心智繪圖為工具,提問為核心基礎,再透過小組合作的學習,完成多元評量的驗收。

只見臺下的教師,有人下移老花眼鏡,看著銀幕上的簡報,再低頭快速地做筆記;而年輕的教師則運用科技,將手機舉高對著銀幕快速按下快門,留下電子檔。

經過二十五年的努力,王政忠結合社區、大學端和家長,並尋求外部資源,拉近學用落差等,做了很緊密的合作,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要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以全村之力幫孩子。

從2000年到2022年,爽文國中在學學生人數,成長百分之五十,二十年前在地學生,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來就讀,現在已經是接近百分之一百的在地學生會留下來,在地的孩子不再外出就學,也不需要外出了。甚至全校百分之六十的學生,是吸引外縣巿的孩子,跨區來爽文國中就讀的。

這幾年,王政忠一直到處去分享翻轉爽文國中的經驗,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的經驗不會適用於每一個學校,而關鍵在那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所以,臺灣的教育需要有更多有「能力」,且「願意」解決問題的人,就是「有願就有力」,即可做到拔尖和扶弱的翻轉。

2015年王政忠在臉書,號召跟他一樣有熱血有熱情的老師,一起出來努力影響臺灣更多的老師,這個行動計畫稱之為――「我有一個夢」。五年來,已經有超過了三千五百位老師加入這個行列。

「數字」不是夢的初衷,當初王政忠發起這個「夢」,最大的一個想法是,讓老師可以來學好方法,找到夥伴組成自己的社群,然後回課堂實踐,再分享他自己的實踐。踐行才能「格物」,格物才能「致知」,實踐是教學能發生改變的真正原因。

王政忠告訴爽文國中的孩子們說:「老師還在,我沒有離開。」也和在座的教師們分享:「二十五年來,我沒有忘記,為什麼當老師,我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再多幫一些孩子。」

掌聲響起,停了又響起,連續三次,震動迴盪整個的靜思堂國議廳。這掌聲,不只是給王政忠老師,也是給在座的每位老師――先慈善再教育,然後再慈善與教育結合去拔苦予樂,翻轉一群人的生命。

這是慈濟的慈善及教育結合的一個實例,著實值得所有的有緣人,用心體悟、品味實踐,尤其是在這「教聯三十」的重要時刻……

圖左 :原打算離開爽文國中的王政忠,曾沮喪的如此自問:「我知道他們需要老師,但為什麼是我?」[攝影者:李念純]
圖右 :王政忠老師告訴在座的教師們,「爽文國中的確逆轉勝,我沒有忘記:我為什麼當老師,我可以再做些什麼,再多幫一些孩子。」[攝影者:李念純]
圖左 :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教聯論壇暨感恩慶典」活動。7月16日在靜思堂國議廳,由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用視訊的方式,以「一場體制內的翻轉大夢」為主題,和全臺慈濟教聯會教師們分享。[攝影者:陳慶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