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尼泊爾願行 牽手連心返佛國報佛恩

尼泊爾願行 牽手連心返佛國報佛恩

E-mail 列印
「在短中期的部分,我們預計中期在藍毘尼有一個會所,然後進行一個主體的登記註冊,當然長期的話,我們希望佛法回到這個地方,我們也希望這個貧困的國家能夠翻轉。」慈濟基金會同仁蕭靜湲娓娓道出新加坡、馬來西亞志 工結合基金會,擬定「尼泊爾願行」二十個項目,分短、中、長期,從慈善、醫療、教育著手。就盼大乘佛法再回歸佛陀的故鄉,翻轉佛國子民的未來。

尼泊爾,2008年廢除二百四十年的君主制,成立了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至今不過十四年,是一個很新的國家。但歷史的洪流並沒有將尼泊爾帶上富裕的道路,還是跟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時代一樣貧窮落後。證嚴上人心心念念返佛國報佛恩,慈濟人於1993年水患踏上尼泊爾援建大愛村,從此愛不止息。

◎印度列國 尼泊爾千年史

現代的印度跟尼泊爾,也就是古印度。古印度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是由許多的小國家組成,其中有十六個列國是比較強盛的。比較為人所知的有憍薩羅國、摩揭陀國,因為佛陀的足跡就在這兩個國家的周圍。

「佛陀弘法四十多年,在王舍城、舍衛城,在恆河的兩岸弘法,一直到八十歲在拘尸那羅圓寂。」兩千五百多年前(西元前七世紀到西元前四世紀)的印度,當時列國紛爭不斷,釋迦牟尼佛出生在這樣子的一個年代,創立了佛教,佛陀是宇宙的大覺者,是真實出現在人間,所以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早期佛教時代」。

在佛陀時代三百年之後,孔雀王朝第三代的阿育王時代,佛教是非常興盛的,佛教也是國教。

但一千三百年後,回教文化來到了印度、尼泊爾。九世紀,穆斯林控制了整個迦毘羅衛城,也就是佛陀的故鄉。之後迦毘羅衛城又落入了印度教統治者的手中。所以在穆斯林跟印度教統治的期間,迦毘羅衛、藍毘尼佛陀的出生地,以及相關的歷史記憶,都在人們的腦海裡逐漸的消失了。

一直到十九世紀,當德國和尼泊爾考古學家共同發掘出迦毘羅衛城,世人才開始又重視這個地方。但是迦毘羅衛到底是在尼泊爾還是在印度?是國際間之前爭議的一個議題。

1814年,英屬東印度公司與廓爾喀王國也就是早期的尼泊爾王國發生衝突,廓爾喀王國因戰敗,割讓南部領土將近三分之一予英屬東印度公司,喪失了外交與內政的自主權,成為英國保護國。

1857年,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各地抗英的暴動不斷,廓爾喀王國協助平定。於是英國將印度邊界部分土地劃分給尼泊爾。而藍毘尼也因為這樣被劃入了尼泊爾,所以佛陀的故鄉是在尼泊爾。

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王國獨立,與尼泊爾簽訂「永久和平條約」。1960年,尼泊爾立法成為世界唯一的「印度教君主國」也就是印度教的人民都相信國王是神的化身。

◎動盪年代 大愛村大愛行

1979年到2006年,尼泊爾處在一個政治動盪的時期。而慈濟於1993年水患,在局勢不安的時代來到當地蓋大愛村。

「賑災團前往薩拉衣災區的路上,車子陷入泥沼裡,大家合力推車。」泥沼裡的困境,熟悉的場景不禁讓慈濟志工想起,證嚴上人早年帶著弟子訪貧時,由上人拍攝的照片,一樣的畫面,一樣的心情,都因愛無懼。

1993年9月12日由已故副總執行長陳紹明、美國志工陳建及同仁何玉惠,在靜思精舍德融師父、德旻師父的陪伴組成賑災團,一行人來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喜馬拉雅文化中心。當年首都分區限電,於是桌上點起蠟燭,克難的環境中,尼泊爾翻譯人員依格古倫,協助大家與當地的官員商討賑災計畫。

師父們也親自來到災區勘災,關心災民生活的情形。之後在薩拉衣縣、勞特哈特縣、馬克萬普縣,三個縣四個村落,慈濟援建了一千八百戶大愛屋。

大愛屋位於尼泊爾南部,當地農業區建築簡陋,屋子多以竹枝及茅草編成,有些地方會混入泥土,好一點的才有瓦片屋頂。上人慈示,於是慈濟用磚、水泥砌牆,就連屋頂也有防風設備。為了讓鄉親有個永久的家,完工後房子跟土地的所有權交給當地的住民。

「十一坪的房子,門前還有戶外空地,有汲水的設施,讓空地也能夠種植蔬菜或美化成花園。」為了讓愛長存,在園區內設立紀念碑。揭碑儀式當天,現場滿滿的人潮,甚至有人竟爬到樹上就為了一睹其盛況,志工與居民在朗朗的藍天下,見證這永恆的一刻,歡喜與溫馨之情盈滿在場每顆心。

◎臺灣之名 心始終溫熱著

2015年,芮氏規模7.8強震,重傷尼泊爾,慈濟重啟賑災團,志工心懸大愛村的村民,羅美珠和黃秋良跟著團隊,趁此因緣,來到大愛村。

「臺灣?怎麼可能?我們這裡就是臺灣啊!」當大家熱絡的互動,志工頻頻關心時,一位村民問道:「你們來自哪裡呀?」得知志工來自臺灣,驚訝聲連連!

原來波卡里這個慈濟村,當地人為了感念慈濟,居民也稱這裡為「臺灣村」,原來愛歷久彌新,臺灣一直在尼泊爾,尼泊爾也一直在臺灣慈濟人的心中,彼此的情誼始終溫熱著。

而現年五十九歲的戴菲,腦海裡的「藍天白雲」她不曾遺忘過,當看到羅美珠,就好像看見家人一樣,緊握住她的手,帶著羅美珠來到她的家裡,分享她的喜悅和平安,這分溫暖直達心底。

「我愛上人,我愛上人!」瑪葛一看見上人的法相,激動地淚流滿面。當年大愛屋建蓋時她才十二歲,良善的她一直很想知道當年是誰幫助了他們,更想見這位恩人,於是黃秋良拿出上人的照片,在她合十的雙手下真情流露。房子帶給她的庇蔭跟保護難以言喻,更盼有朝一日能見到上人,親自訴說她的思念和感恩!

村民還告訴志工,紀念碑歷經歲月,曾經一度壞損了,村民不忍也不捨,發起了募捐,再重修紀念碑,讓愛屹立不搖在園區,在心中。

志工也走訪了巴當波卡里大愛村,發現雖然房子距今二十多年,但還是非常的堅固。甚至在寶拉衣、桑塔普大愛村,有些還往上加蓋了一層樓,外牆也重新粉刷,可見鄉親的經濟好轉了,志工打從心裡替他們高興。

更令志工欣慰的是,愛在大愛村萌芽。克莉提,敘卡波卡里大愛村的孩子,在這次的探視後,慈濟提供她獎助學金,幫助她完成社工系的學業。往後只要慈濟人一到當地,她就會出來付出一起當志工。如今畢業了,克莉提發願:「我要職志合一,幫助更多人。」

◎愛膚震殤 佛陀凝視東方

2008年尼泊爾擺脫君主制成為共和國,到今不過是十四年,是個百廢待興的國家,不料2015年4月25日,一場強震讓居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加德滿都周遭大量的建築物、房屋被毀,數千人喪生,震殤震驚國際。

慈濟緊急啟動救援,賑災團來自十一國家分十一梯次,自4月28日到8月14日,一百零九天裡,三百多位志工依序進入災區,提供協助,膚慰苦難,累積工時七百六十一萬五千八百小時。

醫療義診嘉惠一萬多人,物資的發放,高達十萬多人次,在當地建了一百三十七間簡易教室。大家共聚善緣,三十八個國家募心募愛幫助尼泊爾。直到2019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志工團回尼泊爾時,中學、大學的校園裡,簡易教室還是維護的很好,繼續發揮良能。

寺廟也因強震受損嚴重,其中創古度母寺崩塌毀損,被震歪的佛像,頭部轉向東方,彷彿遙望東方期盼援助。有人說:「佛陀應該是不忍視眾生啊!因地震人民的痛苦。但是另外一個想法是,也許佛陀正看著東方,期待著臺灣,期待著我們的援助。」所以慈濟到了,幫忙修建寺廟牆壁、屋頂,也加固地基及修復佛陀莊嚴的法像,佛陀也就正視了尼泊爾,照拂佛國的子民。

救助如火如荼進行,無私的大愛總能感染他人,帶出了當地種子志工,不管是尼爾醫生、克里斯那、拉賓(Robin),年輕的攸尼斯,還有馬荷士和馬坤達,目前都還在慈濟,有的也已經參與見習、培訓,走入慈濟大家庭。

「地震後,我們期待可以幫尼泊爾蓋醫院大樓、三間高中及帕旦大學園區。然而,國情因素導致大型援建案無法進行。」蕭佩芳說出大家心中的遺憾,雖然志工們想方設法於2015年12月拜見當時的總理歐利,但沒有下文,而這些設計檔案本至今都還擺在宗教處的檔案櫃裡,企盼來日能讓愛接續。

◎大菩提樹 誓願愛返佛國

2015年志工來到震殤嚴重加德滿都,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把握這因緣,帶著馬來西亞志工郭濟緣、簡慈露,還有臺灣、大陸的志工,團隊二十人踏上佛陀出生地藍毘尼,還有迦毘羅衛。

年輕的默帝耶法師在飯店會議廳跟大家介紹了藍毘尼,當地的建校情況和未來醫院的願景。來到此,志工們當然要去瞻仰佛陀遺址,藍毘尼園,誕育佛陀的聖地,摩耶夫人寺、阿育王柱、還有摩耶夫人曾經沐浴的水池。而園區裡一棵著名的大菩提樹,黃思賢和志工,二十人牽手連心,合心圍起大樹,虔誠發願:「返佛國報佛恩」從此愛在藍毘尼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2016年4月,大林慈濟醫院受世界衛生組織邀約參加尼泊爾災後復甦研討會,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HECAF ),雙方 於八月份簽訂合作備忘錄。

同年11月27日,大林慈院與馬來西亞慈濟洗腎中心簽署備忘錄,三個國家三個單位有了連結,大家也就知道,藍毘尼希望有一個洗腎中心。

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聯絡藍毘尼國際佛教協會義診中心的麥特立法師,他是默帝耶法師的老師,法師心繫病苦眾生,答應讓出義診中心作為洗腎中心。

愛百轉千迴,於是馬來西亞的志工團隊,2018年8月與卡費醫師討論洗腎中心裝修整治的方向,2019年11月竣工。志工團隊回到臺灣向上人報告這一路的援建過程,慈心的上人發現,義診中心變成洗腎中心,而原本在義診中心的針灸室、傷口清洗室、婦女兒童及普通門診室就從義診大樓搬遷到旁邊的兩間組合屋,門口高高的斜坡,再加上如遇下雨就成泥濘的黃土地,都讓中風病人看診不易。

在上人的慈允,慈濟基金會副總林靜憪在2019年與馬來西亞團隊再回到藍毘尼,協助麥特立法師擴建義診中心,彌補空間的不足。

「我非常的感佩跟敬仰,上人為世界無私的付出。」林副總也在麥特立法師跟默帝耶法師的協助下,跟當時的文化市市長見面。上人的宗教家情懷感動了他,市長主動提出要跟慈濟簽訂合作協議,在劉效成副執行長、志工郭濟緣見證下完成。

「我是上人累生的弟子,我一定要來花蓮。」當市長接到上人《行願半世紀》英文書籍時,馬上就高舉眉心,表達他最高的敬意。這分累世累生的師徒情緣,感動在場每一個人。林副總也拜會志工於2015年拜見的總理歐利,他熱切表達支持慈濟在當地推動的慈善志業。

◎防疫援助 布口罩覓生機

志工珍視每一次的援助機會,即便是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總共資助約八百萬件的防疫物資,受惠的機構大概有近一百四十家。紓困的部分,志工也在加德滿都、藍毘尼、大愛村,還有其他的社區,近十三萬的家庭發放物資。

「每一次去清關,我都要恭請上人一起去,確保整個行程是很順利的。」馬荷士協助九趟包機防疫物資的清關和移交,他自己製作了上人的法相照片和慈濟布條,有了上人的祝福,他一趟趟完成使命。

2021年志工也跟當地麥特立法師的社區中心合作,藍毘尼村莊一百多位婦女,以工代賑製作十五萬片的布口罩,疫情時期讓貧困的家庭有收入,學得一技之長,改善生活,婦女們積極的投入不只是為了生計,更是為了孩子們的防疫。

除了防疫物資和發放,疫情期間援建仍持續,在藍毘尼的部分,義診中心和健康中心以外,也開始在社區學習中心,提供補助幼教課程,文化市有十三個里,志工期待每一里,都可以得到補助,讓愛澆灌每一株小幼苗。也幫年輕的默帝耶法師,再增建他負責的學校第三層樓的教室。

義診中心至今也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工程。每一磚一瓦,都來自不易。因為這裡缺乏機械,所以都只能靠人力,女子每天不斷地來回搬運,每一次搬運二十二塊的磚塊,日薪只有一百二十元新臺幣。

志工在文化市建造的健康中心,也將近完工,預計在2022年年底啟用,就建在原有的衛生站的隔壁。可以容納十五張床。光潔明亮的環境與空間,跟沒有一盞燈,昏昏暗暗的衛生站,形成強烈的對比。

◎疫情期間 有種愛叫連線

志工除了援建藍毘尼的洗腎中心,也在2021年疫情爆發期間,啟動加德滿都「特裡布文大學教學醫院」洗腎室的援建。

因舊的洗腎室非常的擁擠,只有八床,二十四小時運作,每天也只能讓三十人洗腎,但是有七百人還在等候。空間不足,設備簡陋,凹凸不平的地面,所以醫院請求慈濟幫忙,建設新的洗腎室。

醫院提供給志工一個放置滿山滿谷文件的檔案室,希望志工把它改建成洗腎室,「有心、有願、就有力啊!當然也要有線。」志工笑著解釋:「有線是拜現在科技所賜與,我們有一種線就叫做連線。」所以整個援建是透過不斷不斷的開會討論再討論,才終於在當地開工。

志工找到馬來西亞做洗腎淨水系統的公司,2021年10月疫情下飛往尼泊爾,安裝洗腎設備。工作人員到達尼泊爾的時候,已經是半夜十二點了,當地的志工還是刻不容緩地接應他們。

八個工作人員,扛了一百八十公斤的淨水系統到頂樓,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志工由衷感恩。三天內,完成了淨水系統的安裝。2021年啟動,在2022年的3月,一年的時光洗腎中心就裝修好了,也正式啟用,舒適光潔的空間,設置十三床洗腎室,增設多臺的洗腎機,完善的動線規劃,造福更多病人。

另外2022年5月志工開始補助天堂兒童之家,這是一家兒童殘障院,照顧十五位孩子;還有資助潘達兒童之家,三十四位孩子的糧食補助。

「不管是在加德滿都還是藍毘尼,或其他社區,目前在進行的就是這八個項目,四個援建、四個慈善跟教育的補助。」蕭靜湲細數這一路點點滴滴的關懷,近期也計畫在藍毘尼花園外五號門的一棟建築,由麥特立法師的堂妹頓渡提供租借,一百一十四點五坪的空間,將蓋慈濟會所。

有了安定人心的家,愛將永遠落腳在佛國。

圖左 :1993年尼泊爾水患「賑災團前往薩拉衣災區的路上,車子陷入泥沼裡,大家合力推車。」泥沼裡的困境,熟悉的場景不禁讓志工想起,上人早年帶著弟子訪貧時,由上人拍攝的照片,一樣的畫面,一樣的心情,都因愛無懼。[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賑災方向有了共識,德旻師父也親自來到災區勘災,關心災民生活的情形。之後在薩拉衣縣、勞特哈特縣、馬克萬普縣,三個縣四個村落,慈濟援建了一千八百戶大愛屋。[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大愛屋園區內設立紀念碑,揭碑儀式當天,現場滿滿的人潮,甚至有人竟爬到樹上就為了一睹其盛況,志工與居民在朗朗的藍天下,見證這永恆的一刻。[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我愛上人,我愛上人。」瑪葛一看見上人的法相,激動地淚流滿面。當年大愛屋建蓋時她才十二歲,良善的她一直很想知道是誰幫助了他們,志工黃秋良拿出上人的照片,在她合十的雙手下真情流露。[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因強震,創古度母寺崩塌毀損,被震歪的佛像,頭部轉向東方,彷彿遙望東方期盼援助。慈濟幫忙修建寺廟牆壁、屋頂,也加固地基及修復佛陀莊嚴的法像,佛陀也就正視了尼泊爾,照拂佛國的子民。[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無私的大愛總能感染他人,帶出了當地種子志工,不管是尼爾醫生、克里斯那、拉賓(Robin),年輕的攸尼斯,還有馬荷士和馬坤達,目前都還在慈濟,有的也已經參與見習、培訓,走入慈濟大家庭。[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黃思賢和志工,二十人牽手連心,合心圍起大菩提樹,虔誠發願:「返佛國報佛恩」從此愛在藍毘尼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我是上人累生的弟子,我一定要來花蓮。」文化市市長接到上人《行願五十》英文書籍時,馬上高舉眉心,表達他最高的敬意。這分累世累生的師徒情緣,感動在場每一個人。[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每一次去清關,我都要恭請上人一起去,確保整個行程是很順利的。」馬荷士協助九趟包機防疫物資的清關和移交,他自己製作了上人的法相照片和慈濟布條,有了上人的祝福,他一趟趟完成使命。[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