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飲一杯智慧水 一問一答傳法解惑

飲一杯智慧水 一問一答傳法解惑

E-mail 列印
新冠肺炎疫情從2020年初爆發以來,迅速擴散至全球。近三年來,對全球各個方面影響之鉅難以估算。

每年六月慈濟海外暨大陸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十一月的海外暨大陸培訓受證精進研習營,都因為疫情攪局,已三 年沒辦法舉辦實體研習,只好採取線上精進。

◎善巧方便 求法無礙

臺灣時間2022年8月7日晚間七點至八點,歐亞非海外志工與靜思精舍師父在雲端上「飲一杯智慧的水」,德瑼師父與印尼慈濟人共修。雖然臺灣與印尼時差一小時,學員說的是印尼語,也無法面對面向師父請益,但是對精進的印尼學員來說,這些都不是他們有心求法的阻隔。

德瑼師父的故鄉是馬來西亞,印尼語跟馬來語發音接近,「如果學員說話的速度稍微慢一些,我可以聽得懂七、八分的印尼語。不過,太久沒說印尼語了,不知道還記不記得?」

開場時,師父以日常問候的印尼語向學員打招呼,這一席印尼語,瞬間將一百二十幾位遠在距離臺灣二千八百多公里(飛行距離)的印尼學員的心,都連在一起了。從電腦連線的畫面上,看見大家都非常的歡喜。

◎一問一答 傳法解惑

把握難得的連線時間,德瑼師父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以自己的體會及證嚴上人的法為學員做慈濟事時,遇到的問題或者心中的疑惑,予以回應。

志工Mulyady salim問:「在做慈濟事的時候,難免會聽到一些不認同的聲音,這時候覺得既然方向是對的,『做就對了』是否該繼續做下去?繼續往前走呢?」

「其實有人就會有是非,但是不要忘了修行是要修自己。」德瑼師父繼續說著,「當我們提出的意見,其他人不接受時,心裡的確可能會受傷。但是如果將不同的意見融合,互相欣賞,互相溝通,未來的路應該會走得更好。」

「在團體中,我們可以提出意見,但是不要堅持己見。」德瑼師父提醒,記得千萬不要因為意見不被採納,以後就不提出自己的想法了。

志工Teddy Vibala則問:「有機會可以付出,覺得自己很有福報,很希望能夠接引身邊的人一起來付出。但是在忙碌的家業、事業中,如何做到菩薩招生呢?」

德瑼師父回饋,菩薩招生可以依著因緣來做。可以從自己吃素開始,將吃素的好處,以及吃素可以愛護地球的觀念,去和身邊的人分享,還可以多運用手機來推素。再來就是自己要深入做慈濟,做得法喜充滿,多做多得,有了心得就把它分享出去。

「在他人的心中播下這些善的種子,等待陽光、水分、空氣……當因緣具足的時候,種子就會發芽了。」德瑼師父提醒:只問我們有播種嗎?給了種子多少養分?不要糾結在種子什麼時候會發芽。「因緣到了,種子就會發芽了。」

◎法喜充滿 道心堅固

志工Lo Hok Lay問:「有薰法香也有讀靜思語,為什麼做慈濟的熱誠減少了?要怎麼提振大家的士氣?」

「做慈濟一定要福慧雙修,薰法香是智慧成長的要素,但是『福』也要跟上來。福從做中得歡喜,做慈濟事一定要做得起歡喜心。」德瑼師父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做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缺點,這樣是不會得歡喜的。

如果在做的當中,你看到的是好的,善的,就如:「師兄這麼忙,假日還出來做慈濟。」「天氣這麼熱,大太陽底下,師兄還在除草!」如果懂得人人感恩,事事感恩,就會做得法喜充滿。

法喜是做慈濟的動力。德瑼師父再說:「我們要常常檢視自己,法有沒有用在自己身上;不是用法來檢視別人喔!一直看別人,你做慈濟的熱誠就會愈來愈少了。」

德瑼師父以自己在大寮執事的經驗跟學員分享,「我在大寮執事的那七天,每天要煮十大鍋的飯。每天就是抬米、洗米、煮飯、分鍋,實在很『幸福』,但是我做得法喜充滿。」德瑼師父歡喜說著,「因為我都想著怎麼樣做,才能讓大眾可以吃到香Q的米飯,聽到有人說:『今天的飯好好吃喔!』我就很歡喜。」

「我們做事的這一念心如果是煩惱,那就只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心念是善的,做事就會得法喜。自然做慈濟的熱誠就不會一日一日減少了。」

志工Mettayani提問:「遇到人事的問題時,如何面對?尤其是怎麼保持平等心?」

「的確平等心很難修,如果了解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都還是學生,包容力就會比較大。」德瑼師父期待大家,法要多聽,聽到讓法進入到八識田中。當有一天遇到問題的時候,自然腦海中就會浮現「喔!當時上人是這樣說的。」這樣遇到人事的問題時,就有辦法了。

另外有志工問到,跟法親有摩擦的時候怎麼辦?德瑼師父說:「問問自己,我是上人的弟子嗎?對方是上人的弟子嗎?上人有疼愛我嗎?」「上人疼愛每一個弟子,你為何要跟上人疼愛的弟子產生摩擦呢?要把摩擦放下來。」

德瑼師父殷切地說,因為每位弟子都是上人疼愛的,你要幫上人愛護上人的弟子。你跟法親起衝突,就等於跟上人發脾氣喔!

◎同師同道 盤點生命

在「飲一杯智慧的水」尾聲,德瑼師父口氣溫和,但態度堅定地向印尼的慈濟人說:「因緣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珍惜同師、同道,同在慈濟的因緣。」

「大家要記得做慈濟一定要福慧雙修,做志工除了增長智慧以外,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培福』,因為有福報的人才能做慈濟。做慈濟要愈做愈法喜,開心、歡喜是做下去的動力。」

上人一直跟慈濟人說「盤點生命」,德瑼師父提醒學員,記得要常常檢視自己:進慈濟多久了?進慈濟後我的成長在哪裡?上人要我們做的是什麼?自己的初發心還在嗎?當初的感動還在嗎?沒有感動,感動的心沒有了,你就會離開慈濟了。

德瑼師父知道大家很想回心靈的故鄉,想回來就要努力勸素、推素。其實常住師父雖然跟上人住在同一個空間,要見到上人也不容易。只要問問自己是否貼著上人的心?只要心貼著,就跟上人親近了。

「各位菩薩都是非常乖的弟子,雖然身離得遠遠的,但是心一定是貼近的。」最後德瑼師父請大家記得慈濟人身上穿的制服是全球名牌,一言一行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慈濟,對得起上人。」

「不是看別人,是要多看自己,盤點自己。」德瑼師父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早日回來心靈的故鄉!

圖左 :臺灣時間2022年8月7日晚間七點至八點,靜思精舍德瑼師父以網路連線的方式與印尼慈濟人共修。[攝影者:徐翠苓]
圖右 :印尼志工楊美蓉負責翻譯,大家踴躍發問。[攝影者:徐翠苓]

圖左 :志工Mulyady salim問:「在做慈濟事的時候,難免會聽到一些不認同的聲音,這時候覺得既然方向是對的,『做就對了』是否該繼續做下去?繼續往前走呢?」[攝影者:徐翠苓]
圖右 :Lo Hok Lay師兄問:「有薰法香也有讀靜思語,為什麼做慈濟的熱誠減少了?怎麼提振大家的士氣?」[攝影者:周利貞]
圖左 :志工Mettayani問:遇到人事的問題時,如何面對?尤其是怎麼保持平等心?[攝影者:徐翠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