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誠情陪伴 傳承培育理念與實務

誠情陪伴 傳承培育理念與實務

E-mail 列印
新型肺炎疫情仍在延燒,而慈濟人共修的腳步不停歇。9月4日,「2022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繼上個月(8/7)研習後,再次透過雲端展開,四十一個國家、兩萬多條線在空中齊精進。

人多,救拔苦難的手 ,可以伸得更遠、更廣。培育更多新血輪,是慈濟人永不停歇的努力。「培育關懷」實務分享課程,由彰化培育關懷團隊上場。隨後進行主題研討,以Q&A方式,由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簡慈露為學員釋疑解惑,線上有四百一十二位學員參加。

◎孕育新血輪 關懷團隊攜手合作

彰化團隊的實務分享課程,首先由志工陳俞臻說明慈濟委員的由來。她指出,慈濟草創期並沒有委員制度,只要領取勸募本,歡喜說慈濟、做慈濟的,就是委員,上人稱之為「善來委員」。

隨著組織的成長,有了委員培訓制度,1993年,更有了見習、培訓、受證志工的區別。

慈濟是人間菩薩孕育的搖籃,組隊、直屬資深委員以及培育幹事三方,可說是「培育關懷金三角」。陳俞臻強調,一顆種子落地需要陽光、空氣、水,還有大地農夫用心耕耘照顧,才能開花結果。同樣的,一顆初發心的菩提種子,需要團隊合作,啟發慈悲喜捨之心,引導涵養莊重威儀,才能負起傳承法髓、弘揚宗門的使命。

志工林增協接棒說明,「關懷金三角」的功能運作。「協力」為第一道門,落實實務的陪伴;「培育團隊」規劃課程,聯繫上課,屬精神面的陪伴;「直屬委員慈誠」在旁陪伴、在後推動。「每個人的舉手投足、言行聲色以及陪伴的溫度,對培訓學員都可能影響深遠,不可不慎。」林增協期待培訓關懷團隊都能樹立典範。

◎「母雞」用心引導 成功培育「小雞」

隨後「關懷金三角」分別分享他們的實務經驗。志工黃碧連以「直屬資深委員」身分,分享她如何重新找回一位離開慈濟跑道的法親。

這位法親,二十年前受證委員不久後,因為不同道場的邀約,漸漸疏離了慈濟,最後委員身分被停止。事隔多年,她想再投入慈濟的行列,因為離開太久,慈濟精神與脈動都需重新接軌,必須重新培訓,為此她心中有諸多擔憂,以致躊躇不前。

一者,她擔心無法勸募到培訓的基本戶數。黃碧連鼓勵她:「勸募是要與人結善緣,只要有心、有願、就有力。」於是她從自己的兄弟姊妹開始募起,有了成功的經驗,建立起信心,很快就募到足夠的戶數。

再者,年長的她,對於書寫讀書心得報告,感到有壓力。這時永靖環保站每天早上都有「薰法香」,與靜思精舍連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靜思法髓妙蓮華》,於是邀她一起聞法,貼近慈濟法脈。

關懷團隊也建議她請孩子幫忙整理心得報告,不但順利完成作業,孩子看到她的用心,無形中也在孩子的心靈種下善根,可說是一舉兩得。她接受了建議,最後順利受證委員,積極投入環保,發揮生命的良能。

◎組隊用愛陪伴 浪子回頭勤付出

志工趙正雄,身為「合和互協組隊」一員,分享陪伴黃俊原的實務經驗。

志工黃俊原,是目前鹿港區參與慈濟活動出席率最高的,堪稱最精進的志工。只是,很難想像,他在進慈濟之前,酗酒、抽菸、賭博、打電動,樣樣來,還到處與人爭執、結惡緣。

從小父母雙亡,黃俊原由阿嬤扶養長大。結褵的妻子精神不穩定,兒子受到遺傳,都需要治療,女兒在外念書,經濟的擔子非常沉重,因此成為慈濟關懷的對象。互愛隊長許俊義經常向黃俊原分享慈濟的點滴,邀他參與環保回收,也跟著協力隊長張賢祿,到彰化分會做維護環境清潔的福田志工。

黃俊原雖然參與很多慈濟勤務及活動,但是抽菸、喝酒和賭博的習慣還是未改,共乘時,時而聞到他的酒味。「為什麼要花錢做這些讓人討厭的事情呢?」志工真誠地告誡他,相信沒有太太、孩子喜歡先生或爸爸有這樣的嗜好。一段時間後,車上的酒味消失了。

改掉壞習慣後的黃俊原,生活步入正軌,家庭經濟從入不敷出,開始有了積蓄。工作之餘,他除了做環保,訪視、助念、告別式,也經常看見他的身影。

組隊的細心呵護、用愛陪伴,鼓舞黃俊原踏上光明大道,順利受證慈誠,努力奉獻一己之力。他滿心感恩地說:「因為有法親的陪伴,我才能翻轉人生,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培育團隊貼心設想 孱弱學員圓滿心願

培育幹事黃麗玉,分享如何引導一位培訓委員茹素。

有一次線上「課前會」時,學員們都分享茹素過程與心得,唯有這位學員,還沒有做到。黃麗玉鼓勵她從「一天一餐素」開始,再逐漸增加。

黃麗玉有參與「健康挑戰21」的全植物健康飲食計畫,於是每天將兼具營養健康與色香味美的菜單,提供給這位學員,並分享自己身體得到的改善。同時分享簡易的素食食譜,讓學員嘗試自己動手做。現在這位學員已經茹素了,而且家人也很歡喜享用素食料理。

「陪伴學員過程中,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黃麗玉很感恩團隊的每一個人,團結和諧,以愛相伴、以誠相挺,共同護育菩提苗的成長。

培訓過程,學員可能出現異常狀況,如守戒問題、知見偏差、身心狀況、募心募款異常、家庭因素等等。合心培育幹事陳春來指出,此時關懷團隊三方,啟動法親關懷、持續陪伴,若一直無法改善,不會急著在一年內推薦受證。

合心培育幹事陳惠端分享,有時候也可能面臨特殊狀況。曾有一個家庭,年邁的媽媽和兒子、媳婦一起報名培訓,三人精神理念都很正確,可是勸募的戶數極少,他們都表示自願延後兩年才受證。

這位媽媽常年投入做環保,但身體孱弱。培育團隊看到她健康狀況不佳,主動向組隊提出建議,達成共識,先讓媽媽圓滿受證,就在她受證的幾個月後往生了。關懷團隊的「誠與情」,讓這個家庭沒有留下遺憾。

課程尾聲,陳俞臻殷殷期勉大眾:「身負培育使命的我們,一定要向佛陀學習,向上人看齊。以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播撒道種;以文殊菩薩的大智慧,滋養灌溉;以觀音菩薩的大悲心,呵護陪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精進佛法精神的人間菩薩。」

◎疫情下愛心不打烊 機會留給培訓委員

主題研討,隨後展開,由宗教處同仁梁思諭主持。

「這兩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因為封城禁令,慈濟的活動幾乎停頓,以致推薦受證人數只剩個位數,甚至掛零。馬來西亞一樣有封城情形,為何雪隆分會能有一百五十多人培訓?」梁思諭首先提問。

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說,雖然政府有人數限制的規定,但受疫情影響的貧窮戶,以及有特殊的族群,如無國籍的人士、難民、外勞等,人數龐大,政府卻照顧不到他們,為了照顧他們的生計,發放活動勢必要進行,還有送醫療物資給醫院,都需要志工走出家門。這時,他們就把參與機會留給培訓委員,由資深志工來陪伴,因此培訓的課程還是可以圓滿。

再問:「口欲難斷,有什麼妙法讓自己放下口欲茹素?」

簡慈露表示,「動物是有生命的,只是在六道裡牠叫做『動物』,而我們叫做『人類』。上人說,人類吃動物就是脫離軌道。」學佛就是希望修善斷惡,吃肉造了殺業,欠下眾生的命債,知因果的人一定不會吃眾生命。

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茹素回歸人的本性,又可降低污染,保護地球,也可減輕眾生的共業,一舉數得。所以上人說,茹素的功德鋪天蓋地。學佛了解道理後,就該放下口欲,將來才不會惹禍上身。

◎人事紛紛擾擾 感恩善解不染塵

又有志工問:「很愛做慈濟,但很怕人事。慈濟道場人事很多,我該如何去克服,而不是逃避?」

簡慈露說,「不是說慈濟的道場人事很多,應該說人世間都是這樣,我們哪一天不用面對人跟事呢?」世間的人事,本來就很困擾人心,要認清這個事實,也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思維與信念,不隨著人事物而起心動念。「上人要我們心寬念純,用感恩的心去善解,沒有人故意要說錯話、做錯事,都因習氣不小心跑出來。」

累生的習氣,讓人們失去了自我察覺力,加入慈濟後,聽到很多人生的道理。心中有法,對世間的事情,就比較能看開放下。並提醒自己學習佛菩薩的清淨心,慈眼視眾生。上人也一直提醒我們,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師,看到不好的當警惕,看到好的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

「要修福修慧的人,不能逃避人事,正如要耕田的人,一定不能怕弄髒衣服、怕手腳痠,因為唯有經過這樣的過程,才會有收穫。」

又有志工問:「培訓志工看到慈濟委員沒有做好典範,耿耿於懷,覺得受證後也不過如此,因此遲遲不願意受證,該如何鼓勵他們把握因緣?」

簡慈露回答,受證,就是發心要做個善良的人,所以受證並不保證就是標準典範,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是在個人。慈濟是菩薩的訓練道場,即使受證之後,還是繼續在訓練,不斷朝向圓滿的方向。

「我們要看別人的優點,若只看缺點,就是自尋煩惱。」簡慈露說,「如果慈濟因緣因此就停止了,多麼可惜!或許他有好的地方,只是我們沒看到,況且我們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

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經上常說「自度度人」、「自覺覺他」,就是說從自己發心立願做起。簡慈露期勉,「當我們的心中裝的都是善,就沒有空間裝人我是非,所以要修得慈悲寬大為懷,沒有批判、沒有埋怨,時時心存善念,充滿愛。」

◎將心比心陪伴 以願力克服困難

簡慈露回答發問時,提及「關懷團隊的格局一定要大、要寬,把關不可過嚴」,說中英國志工梁欣伶心中的苦處:「我們把關很嚴,就是希望自己國家推薦出來的人都很棒。請問培育團隊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陪伴?」

簡慈露請她不要有壓力,不要有情緒,因為陪伴有心人走上菩薩道,是件很喜悅的事。慈濟大家庭添新丁是件喜事,要用歡喜心、感恩心來陪伴,這就是菩薩心腸。

「我們只是因緣比他早成熟,走過了培訓之路,所以要將心比心。我們希望人家怎樣來帶我們,就用這樣的心思去陪伴他。」每個人的因緣不同,陪伴只是助緣,不要主導,盡量幫他鋪路,啟發他更多善念。簡慈露說:「慈濟會員是慈濟的基礎,委員是力量,所以招生非常重要,一個都不要放過。」

歐洲華人少,人間菩薩招生更為不易,簡慈露為梁欣伶打氣:「妳一定要發心立願,如果沒有發心立願,會被難克服。我們要靠發願,才能夠堅定自己的志,要做的事情,才能夠準準地信願行。」

馬來西亞新山支會學員董榡裐聆聽了簡慈露的解答,有了滿滿的心得,她分享說:「培育組就是護法團,有特殊個案都可協商,開方便法讓菩薩順,才能通暢。用柔軟心去成就,要用感恩尊重愛。做事只是化城,多做才能有修心修行的機會。有法自然有辦法。」

「加東地區缺乏『培訓關懷金三角』的觀念,良能好的人承擔力需要加強。」加拿大加分會東學員鄭楊河心有所感。除了培育新人,他覺得也要法親關懷並創造因緣,接引受證後不再參與或出席率低的委員,一起為人群付出。

培育新人,攸關慈濟志業的永續發展,擁抱苦難蒼生的能量,各國幹部們無不用心聆聽、熱烈請益,獲得許多法寶,期待人間菩薩大招生,讓慈濟大家庭「膨膨大」。

圖左 :「培育關懷」實務分享課程,由彰化培育關懷團隊上場,線上分享陪伴培訓委員慈誠的實務經驗。(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委員培訓之路循序漸進,課程整體規劃,人間菩薩的根紮得深、站得穩。[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慈濟是人間菩薩孕育的搖籃,組隊、直屬資深委員以及培育幹事三方,可說是「培育關懷金三角」,需要團隊合作,以愛和關懷,持續陪伴,共同護育菩提苗的成長。[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培育關懷」主題研討課程,以Q&A方式,由宗教處同仁梁思諭主持、提問,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簡慈露回答,線上有四百位學員聆聽。(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近兩年來,因為疫情許多國家封國封城,慈濟活動受到限制。馬來西亞雪隆分會愛心不打烊,為弱勢族群發放物資,把參與活動機會留給培訓委員,既圓滿發放任務,又能成就培訓委員的動態課程,可謂兩全其美。(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英國志工梁欣伶(下)自覺身負培育優秀慈濟委員重任,總是嚴格把關,卻又備感壓力。講師簡慈露提點,將心比心,我們希望人家怎樣來帶我們,就用這樣的心思去陪伴。還要發願,有願力才能克服困難。(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主題研討課程,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有問必答,予以經驗分享。(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馬來西亞新山支會學員董榡裐聆聽了簡慈露的解答,有了滿滿的心得,在線上與學員分享。(網路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