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打開心門入人群 募心募愛播善種

打開心門入人群 募心募愛播善種

E-mail 列印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點滴愛心就能積聚救助貧病的大力量。慈濟日不落的世界,不同的國家因作息不同,精進醫治。2022年09月04日,「全球精進日暨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學員透過雲端,彼此探討「募心 募愛」的實務心得。

◎不再擔心過去 勇敢開口傳善念

學員以分組分課進行,無論從環保輔具或資源回收、乃至於社區的經營,和政府合作的共享備忘錄因緣,積極對人說慈濟,募心募愛,人間菩薩招生。

慈濟人要「募心募愛」,灑播善的種子,先前條件得要打開自己的心門。但要如何打開內心的那一扇門呢?嘉義志工團隊葉羚美、張熊和吳漢文、蔡維譯,分別與大家分享如何走入人群與人結善緣,並接受提問解答。

葉羚美因參加「品書會」,導讀《法華七喻品》中的「窮子喻」時,悔恨自己有如窮子。自1996年接觸慈濟至今,二十幾年來,仍是傻傻地像拿香對拜,不了解慈濟,體會不出證嚴上人的苦心。

最近幾年,上人鼓勵弟子要盤點生命價值,葉羚美神情黯然,瞬間驚覺「我的生命價值有多少?」煩惱四起徬徨無助。「每個人都是一隻隻小小的螢火蟲,都能當個提燈照路的那盞明燈,而我呢?」

每次看著上人步履蹣跚地,行腳到慈濟每個分支會,葉羚美就心疼一次。上人為了國人,購買疫苗辛苦奔波,而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原本認為做慈濟是有錢人的權利,跟她没關係,更何況家裡積欠龎大的債務?自己都有困難了,那別人呢?怎麼去跟人家開口募款? 

有一天夜晚,葉羚美悄悄地走到家裡的宇宙大覺者面前,禁不住懺悔,「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應該要為上人分擔肩頭上的重擔。雖然我不像資深志工會滷豆干、做手工品義賣,但可以用嘴巴去向人說慈濟,募心募愛啊!」

一念善起,心似乎也開闊了,葉羚美將上人為何要購買疫苗的想法及願力,一字一字寫下來,用「line」科技傳法給親朋好友。不可思議的力量,短短兩個星期,竟然募了五十多戶慈濟會員。「是啊!莫因善小而不為,對的事做就對了。」這分力量給她很大的鼓舞,就在此時,她發覺長年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無形中竟然改善了,不藥而癒。

葉羚美提及,她一位會員的公公,因確診心焦急,她趕緊準備「本草飲」送過去,會員因此受感動,當下發心捐款。小小一個動作,也能啟發人心,讓葉羚美對自己過去的迷失感到懺悔,毅然決然重拾自信心,向前邁進。

「愛是可以被啟發的」,葉羚美引以為傲能生長在臺灣,期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繼續對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慈濟以愛以善為寶,她並鼓勵大家,「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
 
◎善用學校人脈 共同合作減碳

談起從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到環保環境數位教育的影響力。嘉義地區如何擴大社會參與善效應?並於2020年2月25日與嘉義縣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善備忘錄的因緣。

吳漢文提及,簽署的當天,慈濟志工在嘉義縣政府大廳廣場,展示環保回收製品,並介紹慈悲科技產品及慈濟對環保環境永續的重視。同時,嘉義縣政府教育處也宣導食農、食安、食育教育,辦理「食在環保」,並邀請慈濟人走入嘉義縣各學校,宣導五十場,與師生互動。

嘉義縣的善效應持續發酵中,從「天文與環保科技體驗營」延續到2021年「PaGamO環保防災勇士」養成計畫,吳漢文表示,最要感恩志工嚴玉真,由於她過去校長任內所結的緣,幫助很大。

嘉義縣政府為「天文與環保科技體驗營」編列十部遊覽車經費,讓偏遠地區的師生親自來體驗。也編列專車,接受縣府的員工來體驗環保教育車,而且可以請公假帶眷屬半日遊。嘉義縣翁縣長還親臨會場,親自體驗各項環保教育,並全力支持「天文與環保科技」的體驗營。

「PaGamO環保防災勇士養成計畫」全面進入嘉義縣各個小學宣導環境、防災教育,受到校長及老師們的支持。令人興奮的是,教育部為讓「PaGamO環保防災勇士養成計畫」,於2022普及於嘉義縣各校園,8月9日嘉義縣校長會議時,提供半小時讓慈濟人向全縣校長簡報。無論政府、學校、社會各界人士全力配合內容及時程,並積極規劃進行中。

從簡報上一張張讓人吸睛的相片,曾經一路參與的吳漢文說,唯有教導學生化腐朽為神奇,綻放愛的光芒美麗校園,做好環保分類,才是讓地球永續,教育下一代的好方法。

張熊和也分享,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今年(2022)第二次參加嘉義市科學教育博覽會活動,透過嘉義市政府教育處、環保局及家長協會,共有四十九位家長、環境教育者、公教人員加入導覽志工。家長協會將於10月29日舉辦全市各級學校「認識非洲」活動,誠摯邀請慈濟人解說,如何深入非洲十二國,膚慰苦難。

◎改往修來習氣 募心募愛開花結果

如何讓善的力量帶起更大的漣漪,讓善的循環永續於社會和全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唯有人人善念遽增,唯有踏出第一步,逢人說慈濟,人間菩薩招生。

倘若志工一開口,對方不給好臉色,要用什麼方法來應對?是志工本身人緣不好、還是方法錯了?有什麼方法或用什麼態度才能走出心中的第一步?

吳漢文以自身經歷做了具體的回饋。

經營生意的吳漢文,家庭環境養成他脾氣不好、個性急,對人說話語調不客氣。剛進入慈濟的時候人緣很差,志工見到他都退而遠之。

2011年慈悲三昧《水懺》演繹,他體會「改往修來」的意涵,才慢慢修掉自己的習氣。他說「身形」很重要,身形好,才有公信力講話,講慈濟的好、慈濟人做了什麼?

有一次他跟朋友募款,朋友用懷疑的眼光看他,感覺不可置信它會改變。「你知道,當初你要募款,為什麼我沒有答應?覺得你這種人的脾氣,怎麼可能進入慈濟?」聽朋友一說,吳漢文深表歉意。

長年來,經上人的調教,他「改往修來」,轉變與人溝通的態度,不再因自己身形傷人心。因此緣愈結愈厚,不再造惡因,更懂得修身養性,,這也是他踏出募心募愛的公信力。

馬來西亞檳城志工提到,「如何讓隨喜的大德願意成為慈濟長期會員?」吳漢文說,身為慈濟人有義務、有使命、有責任跟會員告知慈濟動向,還要隨時關心、互動,久而久之,善的力量會被看到。

葉羚美也說,她有一位好朋友不是每個月捐款,但每遇到重大災難,就會跟這位朋友募款。無論疫苗、援助烏克蘭、還是尼泊爾,她沒有第二句話,這樣的護持跟每個月捐款,不也是慈濟會員!

馬來西亞志工陳美鳳問到,一位會員每月穩定捐款,但若額外跟她募心募愛,她就臉色不太好,像這樣的會員,應該怎麼辦?

中華電信工程司退休的蔡維譯說,遇到這樣的會眾,可以藉其他話題聊,比如說她今天穿了一件和以前不一樣的衣服,給予讚美:「這件衣服好看,很適合妳穿。」先讚美,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有一次會眾拿回收物來環保站,竟看到另件物品很喜歡,就問:「可以跟我結緣嗎?」蔡維譯笑笑說:「當然可以,不過這是十方大德捐獻給慈濟行善救人的物資,妳若要帶走,多少隨喜,帶回去也心安。」

這位會員了解十方資源的用意,順手隨喜一百元。以物換愛心,圓滿不傷人。蔡維譯用善巧方便法,對應不同根機的菩薩。如同上人說,法有八萬六千四百種,只要用對,就是好方法。

◎找回失去的愛 方便法即妙法

菲律賓志工方彩霞問到:「如何把失去的會員找回來?」

張漢文說,疫情之下臺灣志工也受了很大的衝擊,包括幾年前慈濟風暴,失去很多會員。張漢文鼓勵大家,要對慈濟團隊、對上人有信心。他並舉例有個會員已經沒再繳功德款了,但遇到家屬往生,志工也過去關懷。

家屬很意外地說:「都已經那麼久沒繳了,你們也來關心!」他因感動而開始繳善款。張漢文說「人文關懷」是慈濟人的強項,只要用點時間,那怕聊幾句話,都能安撫人心。

疫情已經兩三年了,慈濟會員流失不少,不只是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更是全球慈濟人面對的問題,到底要用什麼方法再把會員愛回來?

葉羚美回饋:最近他在募尼泊爾的善款,有順也不順,但回饋的人也不少。她說,公司有一位男同事,四十幾歲還沒為人父,花了很多錢讓太太做人工受孕,還是遲遲不見消息。

同事告訴她:「我從來沒有布施過。」為了鼓勵男同事植福,葉羚美將上人開示尼泊爾的影片、照片放上群族,讓同事們一起看,看看生長在臺灣的我們,是不是很幸福?這位同事果然懂得為自己植福了。

葉羚美說,不管效果如何?金額多少,但不要忘了,要多關懷身邊的親朋好友、多聽他們的心聲,如果對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回應。後來這位同事也捐了一筆不小的善款,還問葉羚美:「這一點點不知可以嗎?」葉羚美欣慰地說:「一樣都是愛心,沒有論價。」

◎活動不同 募心的方式不變

馬來西亞檳城分會問,如何透過PaGamO專案,推動菩薩大招生?

吳漢文說,嘉義團隊在PaGamO運作方式,將工作分門負責,各縣市各有對接窗口。

一開始,宗教要進校園不被接受,今年本會很積極,從中央去互動,讓他們了解減碳環保的必須,於是教育部、環保署、還有消防署直接到各縣市指導

不管是警察局、環保局、消防局、衛生局,只要跟慈濟對接,都積極的在運作。政府人員本來對慈濟不熟,甚至不了解慈濟在做什麼?他們從接觸行動環保教育車,到環保防災勇士PK賽,慢慢地認同、了解慈濟。

很多原本不認同的學校,今年慈濟進校園的狀況非常順利,教育處給志工機會去學校跟校長報告,校長就知道慈濟在環保防災、防疫的議題,做了很大的努力。到目前為止,嘉義縣市有很多學校已經主動上慈濟官網登記。

「顧好身形、言語、對人有愛,不談回饋,是志工的目的。」最後,司儀李韋融鼓勵大家,勇敢把心門打開,清清楚楚表達,讓會眾知道慈濟人做了什麼事?幫了那些人?讓那些人離苦得樂,繼續走入人群「募心募愛」,灑播善的種子,是慈濟人的使命。

圖左 :慈濟志工吳漢文表示,自己脾氣不好、個性急,剛進入慈濟時人緣很差,經上人的調教後「改往修來」,認真做該做的事。[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志工葉羚美,進入慈濟一路走來迷茫無自知,直到品書會導讀《法華七喻品》的《窮子喻品》才驚覺,盤點自己生命的價值。[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慈濟志工蔡維譯,秉持「行善行孝」不能等的心,發心立願跟隨證嚴上人修學,永不退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宣導食農、食安、食育教育。並進入校園辦理「食在環保」學生響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PaGamO環保防災勇士養成計畫」全面進入各校園,親師生體驗後合照留影。[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2022年,第二次參加嘉義市科學教育博覽會活動,仍然由嘉義市家長協會承擔導覽。[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志工葉羚美表示,多關心身邊的親朋好友,多聽他們的心聲,如果對機,一定有回應。[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志工張熊和提及,嘉義市政府教育處、環保局及嘉義市家長協會,共同邀請各學校四十九位家長、環境教育者、公教人員、共同參與導覽志工。[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顧好身形、言語、對人有愛,不談回饋,是志工的目的。」最後,司儀李韋融鼓勵大家,勇敢把心門打開,清清楚楚表達,讓會眾知道慈濟人做了什麼事?幫了那些人?讓那些人離苦得樂。[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