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回眸人醫年會 向病苦呼聲靠近

回眸人醫年會 向病苦呼聲靠近

E-mail 列印
9月10日是中秋節,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9月10日是慈濟醫療志業之肇始。適逢一年一度的「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在這兩天(9/10、9/11)於花蓮靜思堂舉辦,海外學員並透過線上精進。這天志工早會上, 靜思精舍德瑝師父以「向病苦呼聲靠近」為主題開示,回顧慈濟人醫年會緣起與人醫年會的歷史。

每年中秋節,全世界慈濟醫療志業所有的醫護人員、人醫會志工都會回來臺灣參加「慈濟國際人醫會」年會。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今年的主題是「防疫有情、智慧生活」。

◎回眸來時 義診緣起

截至2019年底,慈濟在全球義診已經累積五十七個國家區域,超過一萬六千多個場次,受惠的民眾破百萬人次。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從臺灣到海內外,分布了好幾個分支點,由醫療專業的愛心人士一起來守護生命的志業。

回溯五十年前,在成立慈濟功德會之初,證嚴上人都會親自跟委員們一起到花蓮偏鄉地方去訪貧。上人曾經提到,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位受傷癱瘓的男主人,躺在床上,老鼠啃著他的腳及下肢,這位病患都沒感覺。瘦弱的太太從田裡搭著玉米幹回來,背上背著手上牽著三四個年幼小孩,上人看到這樣的情形,心很不忍。

早年上人帶著慈濟委員全省訪貧中,發現很多案家都是因病而貧,家中有人生病了,龐大的醫療費就會影響家庭經濟。上人說,如果這些人能夠及時得到治療,就不會被拖延成為重病,不會讓貧病變成惡性循環,所以上人就想要成立義診所。

1972年9月10日,就是五十年前的今天,慈濟功德會成立後的第六年,慈濟在花蓮市仁愛街28號成立「慈濟功德會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義診所能順利運作,感恩一群有醫護背景的護理師、醫師。護士鄧淑卿、林碧芑,還有內外科張澄溫、黃博施醫師等人,利用每週二、六的中午十二點到兩點午休時間做義診。

規模不大的義診所,因為是志工性質的醫護人員,能做的治療有限,重症疾病都必須要轉到北部大型醫院做治療。義診所經營就是這樣的運作,在花蓮慈濟醫院啟用的那一年十二月,義診所的使命也到一個段落。整整服務接近十四年,超過有十四萬人次的患者,在義診所得到基礎的醫療照顧。

◎國際慈濟人醫會緣起

1994年慈濟菲律賓設立聯絡處,當時他們也是因為貧病的原因。當時的菲律賓執行長是林小正,1995年她就親自拜訪崇仁醫院的副院長呂秀泉醫師,邀請呂醫師跟慈濟一起來舉辦定期義診。原先呂醫師覺得自己是一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跟佛教團體合作不太適合,但是林小正跟呂醫師轉述上人的理念,就是「助人是跨越種族和宗教」。

後來,呂醫師覺得愛是不分宗教的,所以他就號召群醫,在1995年4月7日於菲律賓展開第一次義診。當時就有二十二位崇仁醫院的醫護同仁和志工,走入了當地一處偏遠的山區做義診,來求診的民眾很多都是生平第一次有醫生來幫他們看診。當天至少有一百七十三位的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治療,包括甲狀腺、皮膚腫瘤、白內障、假牙等等,都在很克難的環境去完成。

隔年(1996),9月27日也是農曆8月15日中秋節,呂秀泉醫師第一次回臺灣見上人。呂醫師每一次參加義診結束回來,他都會親自打電話給上人報平安,報告義診的情況。他說他天不怕地不怕,只聽上人的話,不是只怕上人,是只聽上人的話。

之後,他每年中秋節回來跟上人過中秋,其他海內外的人醫會成員也希望可以在中秋節回來花蓮。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從1998年起,每年中秋節,人醫會成員一起回來和上人過中秋。

在1996年中秋之後,在臺灣的臺北分會健康資訊中心舉行全省首次的「醫事人員聯誼會」,當時的召集人,也是花蓮慈院副院長林俊龍,他希望透過這樣的聯誼會,招募醫護人才,搭配社區志工和醫療志工,使社區有一個小規模的醫療網,於是成立了「慈濟人醫會」。

接著下來也是因為菲律賓及美國等也有一些義診中心,所以在夏威夷的陳正誠醫師提出建議,成立醫療人員聯誼會,經過上人的慈示正式定名為「國際慈濟人醫會」T I M A。這個理念就是希望分散全世界各地愛心醫護人員在慈濟本會的統籌下,能夠有計劃地規劃在世界各地救助病苦,同時分享各地執行義診經驗並互相支援,就是當初的一個目標。

1998年的4月4日,十多位臺灣、菲律賓和美國各地的慈濟人醫會醫師和專家,齊聚在美國夏威夷聯絡處,和S T.Francis醫院一起參加慈濟全球醫療網籌備會議,就是為了未來慈濟醫療國際化之宏大構想的具體施行獻策。同年10月31日「慈濟人醫會座談會」在洛杉磯召開,當時包括臺灣、越南、菲律賓、美國等六十多位醫師參加,討論出「國際慈濟人醫會」的成立章程。

2000年,首次「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行。五天中,收集了很多社會資源應用,如何策劃義診等等。包括一些都市弱勢的醫療保健議題、偏鄉地區的一些內容,做逐步的分享討論,互相分享大家在義診的服務心得跟經驗,提升落實尊重生命的理念,希望能做好守護生命的服務。

◎醫生走入慈濟 改變人生

常常聽到人說做慈濟改變人生,醫師能夠走入慈濟,他們也改變很多。像呂秀泉醫師,他說他過去在崇仁醫院很多同仁非常地敬畏他,因為他不笑的時候很嚴肅,脾氣又不好,他說進來慈濟最大的損失,就是不能再發脾氣。呂醫師雖然是開玩笑,但是他表情突然很嚴肅的說,因為他是慈濟人,要有慈濟人的形象,所以,他的笑容很輕安很和藹,是發自內心的。

2000年人醫年會,來自紐約長島的廖敬興醫師是一名牙醫師,他分享說,他在1998年宏都拉斯密芝颱風,第一次參與國際賑災,看著一個媽媽抱著小孩,在烈日下等七八個小時來拔牙,才體會到上人所說的「拔苦予樂」,別人的苦跟痛,就當場被解決了。「真的是看到生命無常,覺得我們真正的要好好把握當下。」

廖醫師說他還沒有接觸慈濟之前,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牙科醫生,覺得病人來就聽我的話;夫妻之間的關係更是都只會要求別人。可是接觸慈濟以後,覺得簡單就是美,都會帶著慈濟的面霜,來感恩家人,感恩病人。所以他說自己參加慈濟前後,是完全不同的醫生。

◎人醫年會每年主題 因應時勢

人醫會的使命與任務就是「人苦我悲」、「拔苦予樂」。2001年年會的主題就是「人本醫療」。接下來2002年,主題是「守護生命磐石」,接著每一年的主題,因應當時發生什麼問題,世界發生什麼事情,慈濟就因應時勢做研討。

2003年主題是「分享防疫經驗」,那一年就是SARS,造成當時全球的影響,還有新加坡也有參與防疫的經驗分享。2004年,主題「以人為本,以病為師」,是首次舉辦「人醫典範獎」,那一次上人頒發了四十四位在世界各地傑出貢獻的人醫會志工。2005年,研討專題「急難醫療與人文」,分享當時美國發生卡崔娜颶風,對於紐澳良影響的情況;還有包括斯里蘭卡籍的醫生來分享2004年南亞大海嘯發生,天然災難後,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還有急難醫療援助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2007年主題是「醫療與環保」,是因地球暖化危機,討論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的醫療用品,要盡量不做到污染,又可以符合環保,期許醫療界一起努力2008年,是人醫會的十周年,主題是「促進健康傳播愛」,當時大林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呼籲人人,開始要力行素食環保,因為大地災難苦難偏多,因為這樣所以人醫會就要忙於醫療救助,唯有地水火風調和,人民平安,大家身心才會健康。

2009年,「善用生命良能」,當時就是全球H1N1疫情的蔓延,那一次的活動全場首次全程佩戴口罩。2010年,「護身心、護大地、育良才、傳大愛」是第十二年,那一年遇到颱風,正在開幕時停電,所有志工緊急用照明燈、手電筒等,來做溫馨的開幕典禮。當然也有邀請國際專家來討論疾病的影響,還有氣候專業的議題,如何與地球共生息,這就是在十二年了。

還有2011年,主題「愛與感恩・傳承與覺醒」,還有相關的模擬手術研討。2012年,主題是「傳統與現代,變與不變」。2013年,「蛇杖傳人,捨我其誰」,鼓勵人醫成員在行醫,不外要傳遞愛。2014年,以「感恩、尊重、愛」為題。

2015年,「災難救助」這是國際性的災難救助議題。2016年,慈濟當年是五十周年,醫療志業的三十周年,還有人醫會二十周年。2017年,上人有兩千五百年的誓約,開示說到,原來過去佛陀以生理觀、宇宙觀,領導我們走入菩薩道,過去我們跟佛陀有約而來,就是要傳承他的精神理念到現在,然後誓約未來的兩千五百年利益眾生群,這是上人在當時現場開示內容。

上人說,原來佛法跟科學、哲學、生理學、生命學都融會貫通,就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智慧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我們的醫療志業也見證了,佛法結合了這麼多相關。

2018年,「菩薩所苦,緣苦眾生」,從慈善、醫療環保的層面來互相交流,如何救地球?2019年,主題是「慈悲蘊智慧,人文育科技」,特別安排長照機構的政策規劃議題,就是以探討長照的問題為主。

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首次舉辦線上課程,有接近兩千人在線上教學相長,當時的主題就是「防疫、地球與心靈」。因為新冠病毒的疫情,很多醫護人員還持續在防疫工作中,沒有辦法回來,透過科技還用了不同的語言,有英文、西班牙、印尼語、緬甸、越南等、互相分享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如何進行防疫工作,還有物資調度及心理關懷。

去年(2021),就是「防疫有情,醫療之愛」,大家還是忙在防疫工作,時刻守著醫療崗位的互相分享。今年,連續三年,人醫會還是離不開防疫,最好的防疫就是上人說的妙方,因為我們的防疫還是要再繼續加油。

上人說,海內外大醫王,富中之富者,一定要放下身段的,就是善巧妙用,就像在《無量義經》裡面的一段經文,「無量大悲,救苦眾生,布善種子,遍功德田」,這是做了最好的詮釋。

上人曾開示說,有一位醫師分享說,他只要幾十分鐘的付出,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輩子,等於是拯救他的一家人。也因為這樣很多人醫會志工,願意放棄假日、節慶,去做利益眾生的事,不管是跋山涉水到偏遠的部落,離島服務都很願意。

所以,人醫會有醫療背景,「慈悲是大愛的家,愛從慈悲啟程」,相信人人心中都有愛,也希望大家要發心,才能夠遇到問題能克服,來達成救人的使命。

圖左 :2022年「慈濟國際人醫會的年會」在9月10日起兩天線上舉辦。志工早會上,德瑝師父以「向病苦呼聲靠近」主題開示,回顧慈濟人醫會緣起與人醫年會的歷史。[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1996年起,菲律賓崇仁醫院呂秀泉副院長每年中秋節回臺灣見上人,促成之後人醫年會每年都在中秋節舉辦的好因緣。圖為2005年人醫年會呂醫師留下的身影。[攝影者:牛成德]

圖左 :1972年9月10日,就是五十年前的今天,慈濟功德會會後的第六年,慈濟在花蓮市仁愛街28號成立「慈濟功德會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花蓮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仁愛義診所) 啟用,黃博施醫師為小朋友看病。[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人醫年會每年因應時勢,訂定一討論主題。2011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開幕式,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帶領各國學員代表揭開人醫年會的主題「愛與感恩、傳承與覺醒」。[攝影者:林德旺]
圖右 :自2000年起,每年在中秋節舉辦人醫年會,成員共聚一堂與上人一起過中秋。圖為「2018國際慈濟人醫年會」中秋晚會,來自二十醫國共六百七十三名醫護藥技人員及志工齊聚花蓮靜思堂。[攝影者:鍾易叡]

圖左 :2020年起這三年,因疫情關係,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透過連線雲端相聚。各國人醫線上分享人醫足跡、募心募愛及以「師志為己志」行善人間,鋪向全球,行醫濟世。圖為2022年人醫年會線上截圖。[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人醫義診跋山涉水往診。新北市雙溪義診,獨居長者居處偏遠需爬山渉水方可抵達,邱鴻基醫師(由前至後)與志工張秀蘭、彭秀靜、馬麗香有備而來身著雨鞋涉水而行。[攝影者:劉振江]
圖左 :菲律賓人醫團隊在依莎貝拉省義診為眾多眼疾的民眾開刀,解決他們的病苦。[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