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整合醫療 翻轉新生命

E-mail 列印
「臺灣110年(2021年)的統計,慢性肺病占十大死因第七位,在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COPD未來會占到全球第三名的死亡率……」臺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邱國樑醫師以「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為題,在「國際慈濟 人醫會」年會上與大家分享,經過醫療團隊的「整合醫療模式」,讓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9月10日、9月11日「2022年 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透過雲端,全球共計二十三個國家地區近一千七百人,在線上一起精進學習,以「防疫有情、智慧生活」為主題,安排一系列精彩課程「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疫情間的大哉教育」、「生活轉型、淨零排放」、「細胞治療與細胞珍存大躍升」、「眾志成城、智慧分流 挺過疫情海嘯」、「團隊醫療 呼吸自在」等,讓「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過一個圓滿、有意義的中秋佳節。

◎用心專業團隊

邱國樑透過簡報為大家分析COPD的基本症狀是因抽菸,或是工作環境粉塵暴露、一些家庭因素等等產生咳、痰、喘等症狀,造成呼吸道慢性發炎及呼吸困難等。基本治療方式是採戒菸、口服藥物或使用吸入劑、肺復原運動或是疫苗注射等傳統醫療照護模式。

「當病人惡化的時候,就需要來急診,甚至到嚴重的時候需要來住院。」邱國樑表示,當病情惡化三次以上,也就是愈多惡化次數,病人存活率愈差,死亡風險會上升,也會產生很多共病,包括骨質疏鬆、營養不良,甚至其他心臟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

既然COPD是一個會造成未來生命傷害的疾病,那如何控制它?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重新思考整個架構,施予整合治療。邱國樑再加說明表示,通過整合胸腔科醫師、呼吸治療師、個案管理師、專業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安寧團隊等,組成一圈又一圈的照護團隊,層層守護病人健康的需求。

「這是累積過去照護的經驗,形成這樣的整合醫療思維。」追溯自2012年,成立肺復原治療,不只改善肺功能,身體機能、行動力與體力也都逐漸上升。邱國樑再以一個六分鐘working test為例,結果顯示當走行距離增加,代表病人的行動力、病人耐受力、體力也都有顯著改善。「病人感受很好,會帶家人一起過來參與醫院醫療照護,病人照顧量也逐漸上升;2020年,臺中慈濟醫院獲得國家品質標章的認證。」他和大家分享這分榮耀。

◎治療成效明顯

後續,團隊又建置一醫療團隊治療檢查表單,提供各相關單位能很清楚病人受照顧情形,並規劃個別化治療,為每一位病患建立一本照護護照,記錄各團隊的建議、規劃及注意事項、衛教等等;同時,成立及時性很高的群組,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會在第一時間收到訊息,一起協助照顧。

除了院內照護治療,也要走到社區。邱國樑表示,主動到社區關懷,提早發現一些可能需要照顧的病人,為他們做衛教,告訴他們怎麼照顧?怎麼預防?家人要提早帶病患到醫院做照護?「要主動積極,才能讓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復原率提升。」

從2020年開始執行後,指標顯示:病人平均住院天數下降,重返急診比率從40 %下降到13%。邱國樑欣慰表示:「不只醫療品質提升,因為病人被照顧得比較好,很少住院,健保局一年省下二百多萬照護費用,經濟效應明顯提升很多。」

不僅如此,住院病人與門診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也從原先設定的85%,上升到98%,甚至到100%,病患甚至願意跟別人分享。臉上半遮的口罩掩蓋不住邱國樑的愉悅,他認為,這是對照護團隊的認同及滿意。「已經能夠看到,透過這樣一個整合模式來翻轉病人的新生命。」

◎待業中耕福田

來自臺中的張綉棻,很認同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將營養師納入整合醫療的作法。她表示,病人有營養師的調理,對於他個人的復原能力有很大幫助,才有力氣呼吸。「我覺得現在的醫療應該是整個一個團隊的醫療,而不是單一的,我覺得這個部分非常好。」她為到臺中慈濟醫院看診的病患慶幸,覺得他們有幸能遇到這樣優質、完整的醫療團隊。

第一次回到花蓮參加人醫年會的她表示,七年前因為參加大愛媽媽,遇到一位舊時同學,並透過其引薦加入人醫會,而有機會能將自己熱愛的護理工作應用在義診中;自己還有一些良能可以付出,是讓她很開心的一件事。

她說,每一次到病患家中做家訪,或到偏鄉義診等,不僅學習到見苦知福,更讓在待業中的她,覺得還能利用專業,有能力去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在我沒有工作的時候,還有這一片福田可以耕耘。」張綉棻直呼自己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

圖左 :邱國樑醫師以「與疫情共存、健康新生活」為題,在「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上與大家分享。[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在我沒有工作的時候,還有人醫會這一片福田可以耕耘。」張綉棻歡喜分享。[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邱國樑表示,「透過這樣一個整合模式來翻轉病人的新生命。」[攝影者: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