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脊髓損傷創新治療 重回有尊嚴的生活

脊髓損傷創新治療 重回有尊嚴的生活

E-mail 列印
脊髓損傷會破壞大腦和脊髓之間的連結,運動和感覺功能喪失,導致癱瘓而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除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之外,更可能會出現排尿、排便的困難,呼吸機能障礙等問題。

花蓮慈濟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蔡昇宗主任在 2022年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9月10日的「全人照護 深耕社區」課程,分享近年來,花蓮慈濟醫院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在幹細胞與神經電刺激的創新治療,跨部門團隊以大愛人本醫療精神照護,讓患者不但神經功能進步,還可重回有尊嚴的生活。

依據統計發現脊椎損傷,在世界上每年大約有十八萬件,這些都是發生於意外。常常都是年輕人或四、五十歲的人,就是美麗人生正要開始的時候,發生意外。一個重大的無常,病患大都是清醒的,發現他的下半身甚至是四肢沒有動作、沒有感覺,性格變得消極、頹靡,身心都受到影響,生活品質嚴重下滑。

◎中西醫復健合療 共創奇蹟

花蓮慈院一個跨部門團隊針對脊髓損傷,發揮大愛「人本醫療」的精神照護病患。蔡昇宗醫師說:「在花蓮慈院,有很多醫術很厲害的師長,像是像郭漢崇副執行長,他是泌尿科專家,脊髓損傷患者除了不能動沒有感覺之外,常常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他解決脊髓損傷後的泌尿道問題。還有復健部團隊,還有何宗融副院長的中醫整合治療,很幸福有這麼多很專業的師長一起努力!」

脊髓損傷者,會癱瘓整個生活品質,不但病人跟整個家庭都受到影響。以往治療方式,只是一般手術或做脊椎微創的固定的手術。在神經的修復上一直沒有一個很好的突破方式,其實還有更多更困難的脊髓損傷,是比較沒有辦法恢復得更快的進步。

蔡昇宗醫師分享幾個脊髓晶片治療的比較特殊案例,「我還記得是過年,那時候除夕夜,大家都團員,我收到急診的電話。病患從樓上失足墜落,頭出血、昏迷,脊椎骨折,癱瘓了。」

這個案,神經外科以脊椎微創手術,在病患骨折處以骨釘融合,手術後約一星期開始接受中西醫合療計劃。先由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開始介入針灸並輔以中藥治療,同時會診神經外科潘彥宏醫師做高壓氧治療,復健科團隊開始評估規劃相關復健課程。包括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中醫針灸、中藥方、物理治療、高壓氧治療、職能治療,

病患手術後,治療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扶著拐杖站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查房時,她都不在床邊,因為她去復健教室鼓勵其他的病友。她傷後一年,竟可以騎腳踏車。」從影片中,看見病患燦爛的笑容,是給醫師團隊最好的回饋。病患進步的故事,非常激勵人心!

這幾年神經外科在醫學上做很大的突破,蔡昇宗醫師舉例說明:「大家都知道心臟的節律,有起點像是神經的節律器。因為斷掉的脊髓,就像斷掉的電線,是沒辦法傳遞,我們把一個晶片植入脊髓損傷的地方,電刺激在特殊的設定點,改善患者的神經連結,也就是修復。」

還有一些復健,像高科技的機器人復健,影片中出現病患努力復健的情況。「這是過去在手術前,他只能臥床、坐輪椅,但後來靠著復健機器人,已經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當然還是很困難,患者說受傷已經五年了,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陸地上行走,所以他非常感恩!」

另外播放一支影片,也是接受晶片治療,對照手術前及手術半年後的情況。這位是外商高階主管,他在衝浪的時候傷到頸椎,他很樂意把治療前後的影片與故事跟大家分享。

治療前,看他走起路來很僵硬;手術後,走路已經比以前好,雖然還是步履闌珊,很辛苦!不過他一直很努力復健。在同一條走道,手術前,他根本走不到一半,而且還要別人扶;手術後,得到很大的進步,現在一直還是很努力。晶片的治療,發現對患者改善非常大。

◎治療脊髓損傷 有新突破

「另外一個很好的消息,其實這也不算新聞,三年前林欣榮院長與團隊在醫療科技展分享,花蓮慈院是全臺第一個通過脊髓損傷的細胞植入的治療,也就是可以將幹細胞植入到受損的神經,那時大家都對幹細胞抱著很多的憧憬跟希望。」林院長率領團隊,還有花蓮縣長在臺灣醫療科技展,開一場記者會。

蔡昇宗醫師又舉例,一個年輕人,在五年前,一位二十歲的男孩,因為騎機車車禍摔斷脊椎,下半身癱瘓。那時候病患自己Google,得知花蓮慈院已經通過臺灣第一家脊髓幹細胞植入的醫院,因而他轉入花蓮慈院求醫。

「車禍跌倒過程是怎麼樣?我已經記不起來,聽我爸爸敘述當下我想要爬起來,但是下半身沒有力氣起來,當下就已經癱了。」蔡昇宗醫師分享病患敘述當下情況。

影片中,病患的媽媽流露著不捨與焦慮的神情說「一下子,他全部都要靠家人幫忙,當然有失落感,可是他並不會表現給我們看,我記得他受傷後差不多快四個月了,才第一次掉下眼淚,我當然是捨不得,所以就盡量的想辦法,哪怕一點點希望,然後輾轉Google,哪裡有在做這種生質幹細胞?就是花蓮慈院。」

這年輕人已經受傷五年了,脊椎團隊想去幫助他,抱著那一絲絲的希望進行手術,讓他有機會,至少可以自我照顧,建立自信心。

「脊椎損傷的治療實在是太困難,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直接注射在受傷的脊髓上。細胞治療其實不只是細胞本身的再生而已,事實上有兩方面,一方面就移植間質幹細胞,除了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外,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大約半年後,病患已經可以開始出力,拿輔助器走路了。

「團隊不只是神經外科,包括復健師、中醫師,都會盡情地照顧,然後陪伴你。我們希望一起努力,然後改善你的生活,從你躺到坐、到能走,這是我們的最大的期望。」對於脊髓損傷病患,脊髓團隊當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心願,希望在這樣整合的團隊治療下,能夠幫助患者。

蔡昇宗醫師是慈濟大學的醫學生,也是慈濟大學第一位自行栽培出的教授,「求學期間常常跟著師姑、師伯去訪視關懷戶。」看到十個當中,常有九個是脊髓損傷,就如上人講的最典型「因病而貧」。行醫後,發現因病而貧,然後因貧又讓病更嚴重,總繞不出貧病交迫。

「脊髓損傷團隊的努力,只是剛開始,最後目標也是希望患者都能脫離貧病、辛苦的惡性循環。」脊髓損傷除了慈院團隊之外,也結合慈善訪視、學校老師的幫忙,還有大愛臺,把初步的治療經驗及用心,跟大家分享。

圖左 :慈濟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蔡昇宗主任分享,近年來花蓮慈濟醫院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在幹細胞與神經電刺激的創新治療。[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現場學員專注聆聽蔡昇宗主任分享花蓮慈院在整合的團隊治療下,希望對患者能夠有更多的幫助。[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蔡昇宗醫師分享脊髓的晶片治療幾個比較特殊的案例。對照手術前及手術半年後的情況。[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