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願為點點螢光 照亮邊緣暗角

願為點點螢光 照亮邊緣暗角

E-mail 列印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那麼我們會給自己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呢?」大會司儀大林慈濟醫院張宏偉醫師,為下一段分享引言,提及此大哉問,與花蓮靜思堂國議廳現場及連線學員一起思考,為自己解答。

一如往年,國際慈濟 人醫年會總於月圓、人圓的中秋團圓日,如期舉行。9月10日及11日兩日,因應疫情,除了在花蓮靜思堂現場並透過科技雲端連線舉行「2022年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全球學員,一起依約齊聚相會。

◎細說因緣

兩天活動,除有「全球人醫紀實」透過各地人醫會醫護及藥師與志工們走訪病苦,施醫施藥義診足跡、經驗分享外,還有專業醫療、慈濟人文饗宴與慈善腳步分享及環保議題探討……內容充實又包羅萬象。

9月10日下午,大會分別以「火金姑來照路,甘苦人真有福」、「失智照護模式的創新發展」及「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重回有尊嚴的生活」為題,安排「全人照護深耕社區」課程分享。首先由臺北慈濟醫院謝金龍醫師及花蓮慈濟醫院李彞邦醫師分享人醫會成員如何發揮「螢火蟲精神」,為弱勢與機構院生,提供身心靈照護。

謝金龍就牙科為弱勢族群義診,進入身障醫療的因緣說起。緣於2003年林鴻津醫師率團參訪日本牙科身障醫療;而於2004年1月24日,呂芳川及林鴻津等人向上人拜年並提出對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草案。社區志工與人醫會牙醫師在各社區接引、發現特殊需求個案或機構,繼而進行關懷、衛教、治療,並由慈濟醫院作為後送醫院。

接著,人醫會更於2007年與臺北慈濟醫院沈一慶主任推動合作計畫,拜訪附近學校特教班,由志工接送他們至慈濟醫院,並有護理師全程陪伴;還有展開全人關懷,就小兒科、復健科、牙科別為他們做評估、治療計畫與協助就醫。

講臺螢幕上播放一張身障者滿口泡沫,嘴邊立著一支牙刷的相片;說著她的故事,謝金龍不禁哽咽。這嘴邊的牙刷,不是以手握著的,而是相片中這位腦麻院生以腳趾夾著的。「在我們籌備當中,林鴻鈞醫師帶領一批醫師進到愛心教養院為他們服務;他們從排斥到抗拒,再到想要學習……」一張相片細說篳路藍縷的艱辛,謝金龍繼續分享著人醫會至全臺各地,甚至遠至金門為弱勢展開的服務。

原對宗教非常排斥的謝金龍,於實際參與慈濟義診相關活動後,他相信在慈濟人眾志成城帶動與行動下,相信為偏鄉及弱勢,為苦難、貧病解除病痛、減輕障礙、磨難的願望,已逐步實現。

◎應其所需

另一位分享者是,曾獲頒花蓮縣優秀青年肯定的花蓮慈濟醫院口腔病理科主任李彞邦醫師,為了給予社會底層、弱勢者更好、更完善幫助,不僅用心進修取得臺灣身心障礙口腔醫學專科醫師資格,更利用假日投入海內外義診深耕社區。

「一個植物人就代表有一個家庭是深受其苦;幫助一個植物人,就是幫助他整個家庭。」李彞邦醫師接棒以一段紀錄片說起因病而貧的個案。個案曾貴為一家企業總經理,為了好好全心照顧成為植物人的太太,除了捨棄原有高薪工作更加無奈也耗盡積蓄。

從為身障及弱勢機構住民尤其是植物人的牙科照護,李彞邦有了深深感觸。透露出不忍與無奈,他訴說著,植物人及其家屬的三苦,經濟苦、心理苦及照護苦。「植物人無法自行張口,口腔清潔不易;長期下來,口腔細菌滋生,甚至造成異味及併發症。」李彞邦不捨植物人,認為他們是苦中之苦,重症中的重症。

他感恩一切因緣來自2007年前往日本觀摩學習其口腔居家醫療,又有慈濟志工們的協助與配合,研發便利又合宜洗牙器具與裝備,事半功倍地為身障失能、無意識患者,施與最妥善照護與服務。

因緣合和,種種會合李彞邦看見植物人的需求,而牙科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環環相扣觸動他,自2008年10月開始進入植物人安養中心展開服務腳步,從臺灣西部到臺灣東部,團隊成員克服種種困難,一次次完成使命。

小小洗牙動作,非但為他們解決口腔清潔與牙周病問題,更意外地減少肺炎發生率。「他們也因而身上異味消除了,不但家人能更接受親近他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走出去。」李彞邦很欣慰表示,他們不再因「味」受排擠,被邊緣化。

◎志同道合

北一區人醫會成員范雅芬因同事介紹而加入人醫會義診,從行動中發覺自己和人醫會理念不謀而合,且一直想做卻能力不足的事,都可以透過人醫會達成,便加入慈濟人醫會。

「對那些無法走出來的人,也可能是已經被遺忘的人,人醫會團隊看到他們的需求,知道他們最需要而且最最根本的需求,並為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從兩位講者的分享,她深受感動。范雅芬更確信,或許大家所做的努力,從外人角度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能發揮大作用,讓暗角的一群人,因一些人發出的微光而出現希望,展現笑容。

「希望盡自己一分力,讓這個世界和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能夠過得更好。」范雅芬更加堅信自己一直以來的期許,藉由團隊合和互協位努力下,定能做好。

身旁聽著夥伴范雅芬分享,不斷點頭認同的學員彭秀靜,因921地震加入慈濟,隔年並受證委員,更為善用自己專業,加入人醫會行列。因為曾和兩位醫師一起至機構服務,對於他們今天的分享,她特別有感觸。

「基隆的創世院長曾經對我說,很想帶植物人院友出去,可是因為他們口腔味道太重,一直沒有跨出那一步……」幾年後,院長卻滿心歡喜與人醫會團隊夥伴分享著一張張帶院友外出的留影。「我很感動。」彭秀靜表示,一個洗牙動作,除了院友們得以改善生活境況,也因而減少感染,罹患肺炎病例驟減,非但身體更健康,更真正促進他們被接納、心靈也更健康。

慈濟人醫會定期為偏鄉醫療缺乏地區與弱勢團體提供義診服務,其中牙科義診需求總是最高的一項。如同兩位醫師最後分享:「暗角處悠悠傳來聲聲嘆息,儘管氣息若絲,我終將尋著,願我能如火金姑,所到之處不再有陰闇。」
義診中,每位團員都發揮一分力量,一起為苦難人服務,就像螢火蟲一般,匯聚點滴螢光,照亮黑暗的角落。

圖左 :「一個植物人就代表有一個家庭是深受其苦;幫助一個植物人,就是幫助他整個家庭。」李彞邦醫師(左)分享。[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透過科技雲端連線舉行「2022年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全球學員,一起依約齊聚相會。(截圖)[攝影者:陳麗君]

圖左 :謝金龍(右),於實際參與慈濟義診相關活動後,他相信在慈濟人為苦難、貧病解除病痛、減輕障礙、磨難的願望,已逐步實現。[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彭秀靜表示,一個洗牙動作,非但身體更健康,更真正促進他們被接納。[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范雅芬(第三排右一)確信,大家所做的努力,讓暗角的一群人,因一些人發出的微光而出現希望,展現笑容。[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那麼我們會給自己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呢?」大會司儀大林慈濟醫院張宏偉醫師,提及此大哉問。[攝影者:黃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