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同事度 凌久惠歡喜學付出

同事度 凌久惠歡喜學付出

E-mail 列印
大林慈濟醫院牙科資深醫師凌久惠,於2018年去斯里蘭卡、2019年去約旦診,都經同事邀約,接連二次去海外義診,才知道慈濟為貧苦人做很多。9月9日她回花蓮參加2022年TIMA國際慈濟人醫年會,是繼20 19年參加約旦義診團之後,第二次回花蓮參加人醫年會營隊。

◎走出診間 感受更多

「志工擁有的並不比我多,即使沒有專業條件,也努力學習到得以參與;是什麼動力,志工卻可以不斷地付出?我發現能夠付出的條件,不是外在的物質,而是有沒有心。」這是凌久惠第一次參加海外義診的感受。

大林慈濟醫院2000年啟用,凌久惠就來報到,卻在二十年後才發現醫師用專業當志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個性開朗的她說起話來,盡是青春力道,就像她對自己的期許,「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積極參與人醫會的志工行程。」

「這個團隊充滿了熱心,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個有條件付出的人,但在慈濟醫院服務這麼多年來,就像一般醫師一樣,照顧自己的病人,沒有做更多的付出。」

凌久惠是嘉義人,因為地緣關係,就從高雄轉回大林慈濟醫院服務。是三個孩子的媽,寶貝一個接一個報到,每週有五個門診,認真工作之餘,精神就放在陪伴與教育孩子。

「我只知道醫院是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我也能體會醫院對待我們的好,就像Covid-19疫情來了,一開始,醫院就發放口罩,關心到醫護、工作人員的安全,防疫期間每週發本草飲。就如上人曾對我說,把這裡(醫院)當作自己的家。我覺得醫院也把我們當家人一樣照顧,在這裡工作我很安心。」

大林慈院的病患,有很多是慈濟會員或慈濟人,大家都很善良。醫病關係、同事相處在很友善的工作環境。讓她一待,至今已是二十二年,不曾想離開,先生提醒過她:「不是你很高明、你很會,是因為這是慈濟的醫院。」能在慈院行醫是一種福報,凌久惠很珍惜。

有一位忠實患者,來自彰化的蔡有良,是慈濟資深志工,他每次來都會分享一些慈濟人、慈濟事,他很會照顧人,也很親切招呼其他候診的病患。

凌久惠參加海外義診是在2018年去斯里蘭卡。因為那年醫院有來徵詢:「要不要參加海外義診團?」第二次2019年,去約旦義診。

「我印象很深,同事蔡樂霖醫師,連續二年都去斯里蘭卡義診,讓我心裡很納悶,怎麼會二年都去,到底甚麼魅力?恰好醫院也邀約,我就很想去看看。」凌久惠一副好奇的神情,調皮地說著。

去了,才發覺海外義診可以很清楚看到慈濟做甚麼事,比較能深入了解。「以前,就是在醫院工作而已,對慈濟志工包括義診、發放,不是那麼認識。工作那麼久,慈濟在做什麼,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去了一趟海外義診後,凌久惠就覺得義診很有意義。

參加海外義診,聽到很多慈濟故事。約旦陳秋華師兄會跟大家說很多當地醫師義診的故事;去斯里蘭卡的時候,曾美玉師姊也是會分享很多故事。

所謂的「故事」讓凌久惠覺得,「就是,在很多地方很努力幫助很多人。雖然自己只是參與其中的小部分,但覺得整個大團隊是很棒,大家一起幫助很多人。」凌久惠自我期許:「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很想去。」

◎優質課程 受用良多

今年被編在營隊的第八組,隊輔剛好是大林慈院牙科助理蘇昭月,她已是慈濟委員。因為有感於上次(2019年)回來的經驗,覺得很愉快,所以當蘇昭月問要不要參加營隊?就答應了。

參加人醫會營隊,會見到很多義診的夥伴,還有師父陪大家過中秋節,能聽到很多位醫師分享專業知識、醫療經驗、義診個案的故事,又可回來看上人,一起團圓,凌久惠覺得很棒。

課程安排得很用心,她聽到石崇良次長講到各國怎麼去面對「心冠狀病毒」、臺灣的防疫措施如何平安度過疫情風暴,以及病毒變異的影響,也包括慈濟怎麼採購疫苗,都講得很仔細。所以收穫良多。

很多醫師分享救助個案的過程,都很感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菲律賓眼科義診,「菲律賓眼科醫師,在疫情開始時,也會擔心被染疫的風險,可是為了醫治白內障病患,還是克服困難去服務。」見證到很多可能找不到醫療資源的人,透過慈濟義診都可以得到幫助。

「無論做什麼事,或修任何法,都要認真。要認真,但不能執著;要放下,但不能放棄;要隨緣,但不能隨便。」她將曾美玉師姊引述上人的這段話放在心上,希望有一天也能夠有好因緣參加見習、培訓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

圖左 :凌久惠在課堂上專注聆聽石崇良次長講說「心冠狀病毒」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及臺灣有很好的防疫措施。[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凌久惠醫師(右)在營隊第八組,隊輔是大林慈院牙科助理蘇昭月(左)。在醫院是同事,在營隊同組。[攝影者:温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