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人醫蘇芳霈藥師 愛豐盈生命

人醫蘇芳霈藥師 愛豐盈生命

E-mail 列印
「這幾年疫情不停息,平常只能靠LINE傳訊息,持續這麼多年的國際賑災,認識好多好朋友都不能回來花蓮,想念了!我還是希望可以回來看看我們的家。」因著這分思念,北區人醫藥師蘇芳霈把握這次難得的實體機會,來 到人醫年會。因緣巧妙,報名學員的她,卻因隊輔有事不能前來,所以在開營前一天(9/9)才通知改由她來承擔。

2022年9月10至11日為期兩天的人醫年會,蘇芳霈歡喜參與研習,課堂上約旦人醫志工的分享深深打動了她。因她也曾到約旦付出過,至今心中的感動依舊,銘刻在骨子裡的救援熱血,真心付出的曾經,讓回憶一波波湧上心頭。

◎人醫紀實 疫情下愛在約旦

現年六十歲的蘇芳霈,是位藥師也是位作家也是慈善家、文字繪畫者,是個充滿愛的藝術人文創作家。她不但是慈濟中文期刊部的插畫撰文志工,也是遠赴海內外賑災義診的人醫會成員。

「感謝慈濟這段期間捐助了三十六臺製氧機。有三成的病人有需要,甚至可能進加護病房治療,我們通報給慈濟,讓這些病人無償使用製氧機直到康復。」第一天「全球人醫紀實」課程中,約旦「心血管疾病科」阿罕默德醫師線上分享,疫情期間慈濟人醫在約旦對敘利亞難民的醫療照顧,蘇芳霈聽得真切,也引發其共鳴。

「他原本是一個不會笑的醫師,因他是敘利亞戰爭而來到約旦的難民醫師,志工陳秋華的牽引下加入人醫會,在慈濟人文的照拂中感受到人與人的溫度與溫暖,他笑了,改變他與病人的醫病關係。」蘇芳霈娓娓道出心中的悸動,因這分愛在約旦她也曾深刻領受過。

◎藝術治療 暗角微光膚心傷

「陳秋華邀我去做『藝術治療』,希望從治療中讓深受戰苦的敘利亞孩子走出傷痛。」她解釋藝術治療是用畫畫、做陶的方式,平復創傷。因手跟腦是相連的,透過緩慢的動作可以讓腦平靜下來,安撫情緒。

她做好簡報,在一張張自己畫的圖畫加上溫暖的文字,再配上音樂。孩子看著看著不自覺流下淚來,內心的傷痛釋放出來後再畫畫,她發現有個孩子畫「紅色的眼淚。」

「戰爭帶給他很大的傷害,紅色的眼淚代表心在流血、恐懼。」孩子從完全不能言語,到願意用畫說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說著說著蘇芳霈也不禁哽咽了聲音,紅了眼眶。

還有一個名叫阿里的小孩,在逃難的過程中,當他和哥哥、媽媽都上了船,卻親眼目睹爸爸被人潮推擠下掉進海裡。這巨大的傷痛,孩子從此封閉自己,就算是在同是敘利亞的孩子群體中,他也不再說話。陳秋華非常擔心,蘇芳霈前後做了四次的藝術治療,直到後來孩子拉拉她的裙擺,指著畫筆,表示想畫畫。

她欣喜地帶著阿里到另一個小房間,孩子畫了一條藍色很大的船,上面用阿拉伯文寫著「救命之船」,救命之船雖然救了他和媽媽、哥哥,但他卻失去了最愛的爸爸,表達內心最大的痛楚。慢慢的孩子開朗起來了,她感恩說道:「這就是藝術治療的力量。」

不只在約旦,藝術治療也幫助了在菲律賓一個憂鬱症女孩。蘇芳霈為了書寫《奧莫客 看見希望》一書,她實地走訪了當地的大愛村,遇見了一位被丈夫拋棄且帶走她剛生下的孩子,女孩絕望到吃不下也不想活,志工著急之餘趕緊找來醫師醫治。

蘇芳霈藉著一次次的訪談贏得女孩的信任,做了藝術治療,告訴她:「過去的就過去了,你還這麼年輕,看的是未來,也許愛你的人還在某方等你。」女孩開始每天畫圖還利用網路傳送聯繫,她慢慢鼓勵,三個月後女孩走出來了,志工歡喜說著:「我們帶她看了三年的醫師,吃了三年的藥都沒辦法,沒想到你三個月就醫治好了。」

◎就四個字 一攤死水變活水

蘇芳霈人醫的腳步自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島大地震引發「南海大海嘯」開始,當年她就已在慈濟的人文志業體工作了,從電視的畫面上,看到災難現場有慈濟的Logo,她問了主編:「那是什麼團隊,真希望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員。」一聽到是「人醫會」,她瞪大眼睛說道:「那是我的天職啊!」

就這樣開啟了她的人醫路,積極參與國內外賑災,但當下她只想付出,沒想到要走入慈濟大家庭來。

直到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她跟著人醫團隊來到獨魯萬義診,看著被海嘯捲走一切,滿目瘡痍的災區,上人指示「以工代賑」一開始蘇芳霈不明瞭其含意,之後知道「原來是要災民自己清理家園,然後我們發給他們資助金。」不是工資。

「上人高深的智慧真的讓我佩服,連當地政府都沒有辦法要放棄,就四個字令一攤死水變成活水。」在她清澈的眼裡,往事歷歷在目,當時軍隊荷槍實彈的進入獨魯萬,因災民一無所有,偷搶擄掠到處發生。還好以工代賑,讓獨魯萬很快的又活絡起來。。

這分感動、敬佩,她下定決心要當上人的弟子,見習培訓後,於2016年受證。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災情慘痛,蘇芳霈在賑災的前、中長期,陸續去了三次義診,因緣際會,她參加了無國界醫師會議,深刻感受,無國界團隊在災難時,通常他們只能付出幾天或一段時間。她發現「只有慈濟陪伴到最後,甚至在當地扎了根,去影響鄉民把菩薩一個個帶出來。」無私大愛,更堅定她無悔的慈濟路。

◎人間佛法 愛在生活中實踐

「十九歲時爸爸就過往了,我一個人要撐起一個家,照顧媽媽、弟弟,還有我們姊弟倆的學費。」蘇芳霈溫柔素雅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堅毅的心,為了家計,她想方設法到處兼職,也利用她的專長寫稿、畫圖、兼家教謀生。長長的磨難反而更滋養她的慈悲心,她說:「以前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就為了賺錢,而現在也一樣,但不同的是,是為了做慈濟事。」

多年的佛法薰陶下,「以病為師」是她的堅持,所以也把佛法用在經營的藥局上,蘇芳霈是病人與醫生的橋樑,替患者尋求最合適的醫療途徑。溫言暖語,樂於傾聽溫暖關懷,舒適雅致的布置空間就如同一個家,讓患者總樂於跟她分享心事,藥局不再只是藥局而是心靈驛站。

疫情期間,她走在關懷第一線,不僅在線上幫助染疫者取得治病藥物,清楚解釋每一種藥的注意事項,甚至親自送藥到半夜。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經由數據及專業的營養知識,她告訴病患疫情下,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茹素,除了做好體內環保,也能降低重症的風險,上人的叮嚀她謹記在心,一步步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在愛裡豐盈自己生命的能量。

圖左 :現年六十歲的蘇芳霈,是藥師也是位作家也是慈善家、文字繪畫者,是個充滿愛的藝術家。[攝影者:黃文徵]
圖右 :北區人醫會蘇芳霈原本報名學員,因隊輔有事無法前來,所以在臨行前一天才通知改由她來承擔隊輔。[攝影者:黃文徵]

圖左 :一早熱鬧活潑的「健康動一動」蘇芳霈與學員歡喜活動筋骨,也為兩天的課程蓄滿正能量。[攝影者:吳秀玲]
圖右 :2022年9月10至11日為期兩天的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在9月10日早上開營。[攝影者:林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