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培訓深養正確觀念 話多不如傾聽

培訓深養正確觀念 話多不如傾聽

E-mail 列印
「慈濟強調的是實踐的佛法,而不是在研究佛理的團體。」在「2022年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當中,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以「受證是承擔的開始」為題,在花蓮靜思堂期勉三百八十多 位學員,「學佛要求解脫跟覺悟,首先必須身體力行、實際體驗。」

◎「培」養正確的觀念 「訓」練堅強的道心

什麼叫實際體驗?劉副執行長說:「就是要實際去操作、去實踐,也就是要有所承擔。」因此在志工的生態中,承擔愈多的人,學習的機會愈多,經驗也愈豐富,能力、信心就愈強,面對任何承擔時,都能勇於接受挑戰。反之,不想承擔的人,就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經驗不會增長,能力就不好,信心也不強,「這樣的人比較消極,即使看到機會來臨,也會因為害怕困難而退轉。」

劉副執行長續說,慈濟人永遠不變的兩個座標,一是「慈濟宗門人間路」,也就是行於外、入人群;一是「靜思法脈勤行道」,也就是調心入經藏,智慧如海。慈濟宗門是「悲門」,靜思法脈是「智門」,所以走入慈濟應該「悲智雙運」。

「培,培養正確的觀念;訓,是訓練堅強的道心。」劉副執行長對「培訓」二字,下了精闢的見解。「有正確的觀念,才能以正破邪;有堅強的道心,則不會動不動就讓心靈受到創傷。」

上人對「道心堅固」的解釋則很廣義,不但自己不會退轉,還要讓同行的人,也跟著一起走下去。上人對「齋戒」的解釋也是廣義的,不只是吃素不殺生,還要不斷他人的慧根、不去退他人的道心、不去障礙他人行善。

而「正確的觀念」,則是不人云亦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假訊息,稍一不慎就容易落入陷阱。劉副執行長說:「很多的新聞手法都包裝得非常細膩,要不是有很高的智慧,不但很容易被誤導,甚至還幫忙轉傳,所以心存正念很重要。」

其實不講話,比講話還難學,劉副執行長表示,「我們花三年學說話,花一生學閉嘴。」所以應該「人穩不言,水深不語」,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誤解;多一分包容,就少一分紛爭。

「在慈濟裡面,只是學到慈濟法門的正信跟正念,就一生受用。」劉副執行長進一步說明,上人是一位務實的宗教家,最近上人常提到「要回饋佛陀的故鄉——藍毗尼」而言,那裡沒有慈濟,也沒有據點,醫療很貧乏,百廢待興,上人以穩健踏實的腳步,把慈濟四大志業在藍毗尼同時落實,擘劃了遠大的目標。

法,不是一成不變,但是千變萬化不離其宗;法,可以千日不用,但不能一日不備,所以每天都要聞法。劉副執行長說,我們要「持盈保泰」,法,在日積月累的充實之下,當因緣來了,馬上就可以駕輕熟,進入狀況。

◎話中有法 心情更平靜

對於劉副執行長所提到「我們花三年學說話,花一生學閉嘴」這句話,學員陳柏夫覺得非常受用。他說,以前心中如果有所不滿,難免會一直說,後來才發現自己往往會愈講愈生氣,或是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錯誤的。一旦之前所講的那些話是錯誤的,反而無法看到事實的真相,甚至造成更大的誤解或誤會。

陳柏夫因此認為,如果可以縮小自己,去除我執、我見,遇到境界先保持沉默,心裡應該可以更平靜,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點怨天尤人,進而體會到世界不是如想像中不好。

今年三十歲的陳柏夫,目前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他表示因為看到媽媽進入慈濟後,脾氣明顯有所改變,認為慈濟是一個很和善的團體,因而接受媽媽的建議,參加見習、培訓。

陳柏夫的家庭比較保守,相對的,他也比較不容易對人敞開心胸說真話。在見習、培訓兩年期間,他感受到慈濟人說話的方式比較平和,而且都有法、有智慧,漸漸地他敞開心胸,心裡也很平靜、很快樂。

◎有機會就承擔 有承擔就有感受

另一位學員江日盛,太太是受證委員。他說,自己平時就會涉獵一些書籍,也會閱覽佛經,因此想要透過進入慈濟,多了解一些佛法。但是因為家中有三個小孩要扶養,如果夫妻都投入慈濟的話,可能經濟與志業無法兼顧,因此先讓太太受證,他則到中國大陸工作。

在大陸工作五、六年期間,太太既要參與慈濟勤務,又要兼顧家庭,因此覺得她很辛苦。十年前江日盛回到臺灣後,孩子已就讀國、高中,於是他負起接送上下學和補習的責任。

二年前,因緣具足了,江日盛報名參加見習、培訓。在參與慈濟過程,及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對於人我是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產生的衝擊,他心中也有所領悟。江日盛說,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改變心性跟觀念,「我太太的感受最深,因為她覺得我真的有改變一點點。」

劉副執行長說「我們花三年學說話,花一生學閉嘴」,江日盛也有很深的體會,「很多事情千萬不要碎碎唸,不然可能會愈變愈糟。」

在見習、培訓的過程當中,江日盛在組隊的邀約下,曾參與過環保、音控、訪視及醫療志工等勤務。「有機會多承擔,師兄叫我做,我就做。」他說,每次參與勤務,心中都有不同的感受,「慈濟的精神、理念,就是要去實踐。」他也期待自己能從參加勤務中,做到如劉副執行長說的,「在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

「心外無佛也無魔,心外無法也無道」劉副執行長提到,佛魔道法都在心中,所以要往內求,以免回首當年空忙一場。身體會隨著時間而耗損,因此上人最在意的是,弟子的慧命有沒有增長?他也提醒學員們要天天聞法,不能懈怠,畢竟「精進入懈怠易,懈怠入精進難」。

圖左 :「培,是培養正確的觀念;訓,訓練堅強的道心。」劉濟雨副執行長對「培訓」二字,下了精闢的見解全體學員也專注聆聽,勤作筆記。[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劉濟雨副執行長表示,「人穩不言,水深不語」,人與人之間,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誤解;多一分包容,就少一分紛爭。[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因應防疫措施規劃,三百八十多位學員分別在講經堂與感恩堂,同步進行上課。[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學員陳柏夫(右二)認為,如果可以縮小自己,去除我執、我見,遇到境界先保持沉默,心裡應該可以更平靜。[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學員江日盛(左)覺得參加慈濟後最大的收穫,是改變自己的心性跟觀念,「我太太的感受最深,因為她覺得我真的有改變一點點。」[攝影者:林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