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土漸乾硬 近二千位志工投入 加速清掃

E-mail 列印
◎梅姬甩尾釀災,志工跨區援助

蘇澳水災後已經第三天了,蘇澳及南方澳近山區住家仍舊陷在土石中,水退後,加上天氣晴朗,土石漸漸乾硬,讓清理工作更加困難,北區及花蓮今天(10/24)各出動人力跨區 支援恊助災區打掃工作。

北區志工及台北慈院醫護人員有一千多位,花蓮由四十四位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帶領五百多位志工,於早上六點多抵達蘇澳及重災區南方澳;宜蘭地區今天也有來自縣內各鄉鎮的民眾 加入清掃,路面淤泥及堆積的垃圾已明顯的減少了很多,許多商店也陸續準備營業。

人力增加,為災民服務的工作也增加,包括新店醫護人員成立二個義診站,熱食供應也另增二處,雖然有跨區志工協助,但宜蘭本區的志工仍依原規劃的訪視路線,進行急難金發放及 物資的發放。宜蘭地區志工均感恩北區及花蓮能支援宜蘭有限的人力,希望災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天災無情,人間有大愛

災後,志工在災區所到之處,盡是災民們敘述瞬息間大水暴漲的恐懼,和災後重建的憂慮。三天來,國軍手持鏟子、掃把努力清掃的身影,和藍天白雲手提物資包的足跡,穿梭街道巷 弄,災民的笑容比起前二日已增加了不少。

由於災區許多家庭的年輕人都離鄉工作,居家只留年老長者,在毫無預驚之下大水瞬間發生,不只老人家受到驚嚇,出外的兒女莫不擔憂;加上第一天就斷水斷電,對外連繫完全中 斷,所以三天來,出外的子女加上外地親友,遠道前來幫忙清掃工作,聯外交通流量增多,還有許多道路毀損的路段,執行交通管制,要進入災區更顯困難。

訪視關懷工作持續進行,以實際行動了解災民需要協助的情況,蘇澳地區是宜蘭慈濟人發源的地方,早期慈濟志工努力募款籌建醫院及濟貧,所以在鎮內慈濟會員人數高居全縣之冠, 在永安巷弄內,可說是一處菩薩巷,除了二戶人家因經濟困窘極需急難金紓解困境外,其餘家庭都是慈濟長期會員,對於發放的急難金,都原封不動回捐給其它災民使用。

時常觀看大愛電視的他們均表示:「人生無常,天災難以預料,只要人平安就是福」,水災所造成的損失,經濟上尚能負擔得起,把物資和急難金給真正需要的人,也是佈施。

◎不顧自家災,泡水紙先回

正要朝下一目的地前進時,慈濟環保志工陳林錫琴阿嬤快步走過來和大家寒暄。已經七十六歲的她,最近在進行牙齒重建,所以戴著口罩不願取下,阿嬤做慈濟環保已經將近二十年 了,左右鄰居會將紙箱集中請她載回,阿嬤會推著手推車四處回收,九年前先生中風長期臥床,居住新竹的兒媳擔心阿嬤年紀漸長,無法獨自照顧,於是將他們接到新竹同住,但是情 深的夫妻相扶相持半輩子,阿嬤看先生受病苦,每天哭到眼睛腫痛,為避免阿嬤過度傷心,兒媳同意她搬回蘇澳舊宅獨自生活。

回到蘇澳,可以每天做環保是她最快樂的事,忙碌生活讓她減少去擔憂病苦的先生,真應驗了「做環保,沒煩惱」。

平日阿嬤還會種菜賣給鄰居,但是所賣的錢她都投入竹筒內,當有災難時便捐出,現在阿嬤賣菜的錢又存滿三個竹筒,這次大水造成蘇澳地區嚴重的土石水患,阿嬤的家同樣遭土石流 侵入屋內,當水漸漸漲高時,阿嬤擔心的不是生命的安危,而是怕竹筒泡水,涉水將三個滿滿的竹筒搬到高處放置。

大水退後,鄰居開始清理住家,清出的回收東西及浸水的紙箱通知阿嬤來回收,等不及清掃家裡淤泥,阿嬤開始推著手推車挨家挨戶推回沈重的泡水紙箱,而且一一攤開曬乾,邊打掃 住家,邊做回收。阿嬤捨不得這些泡了水的紙箱,如果不去回收回來,勢必被丟棄,她將可以回收的東西視如寶藏,因為可以賣錢,可以做好事,有好的事為什麼不做?阿嬤將環保當 作是她份內的事,盡量做,就對了。

災後多數災民會將浸水的棉被、毛毯丟棄,阿嬤都把這些東西清淨,再送給需要的人,勤儉愛物,但又能捨世問財,阿嬤的精神令人佩服不已。

◎把握因緣,參與救災

今天加入訪視工作的,尚有剛由美國回台陪伴父母的美國慈濟人陳英傑(濟陽)師兄及許淑貞(慈明)師姊,故居宜蘭礁溪鄉,目前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州立大學的陳師兄知 道故鄉有重災,夫妻二人換上制度趕到聯絡報到,加入救災行列。

手持相機的陳師兄在美國即擔任人文真善美窗口,師兄謙卑的直稱是回國學習,其實在國外作慈濟,有國情及民族性還有宗教因素的困難,而且世界各地天災頻仍,他們的救災經驗比 國內的志工多,海外的慈濟人的勇猛精神才是我們所應學習。

◎及時撫慰悲慟,家屬銘感在心

今天下午在蘇花公路坍方處發現一名女性罹難者,據報導送至員山福園安置時,羅東聯絡處馬上派員前往關懷家屬,致贈慰問金,並詢問居外地的他們是否需要協助。

這位罹難者劉芸均,是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的老師,嘉義市人,據罹難者兄長表示,事發當天劉芸均獨自駕車經蘇花公路要前往苗栗姐姐家,早和姐夫聯繫好到達時間是下午三點,姐夫 也佔了一個車位好讓她停車,但是過了相約時間,乃不見蹤影,聯繫也中斷。

三天來,家人的擔憂隨著遺體尋獲,悲慟不捨。儘管信仰不同,但志工即時的關懷,仍讓家屬備感溫馨。

圖左 : 陳林錫琴阿嬤已經七十六歲了,做環保也近二十年了,災後不顧家裡淤泥,先四處回收泡水的紙箱,再一一曬乾,喜歡種菜的阿嬤,不為賺錢,所得都存入竹筒內,有災時就捐出助人。[攝影者:廖月鳳]
圖右 : 陳奕男師兄和陳英傑師兄為災民將漲水時硬搬上樓的電視給搬了下來,家中無將丁的災民感謝不盡。[攝影者:廖月鳳]

圖左 : 永安巷是一修菩隆巷,巷內居民多數是慈濟長期捐款的會員,對於發放的急難金再回捐給急需的災民。[攝影者:廖月鳳]
圖右 : 從美國回來的陳英傑(濟陽)師兄和許淑貞(慈明)師姊,知道故鄉有難就急於加入救災的行列。[攝影者:廖月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