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弘法利生在家庭 把媳婦愛進慈濟

弘法利生在家庭 把媳婦愛進慈濟

E-mail 列印
「2022年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9月24日進入第二天課程,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吉民醫生及新加坡執行長劉瑞士,帶領學員踏上尼泊爾,見證海外慈濟人「以佛心師志 行願於佛陀故鄉」的 大愛足跡。

◎佛心師志不能忘 回饋佛陀故鄉

尼泊爾藍毗尼是佛陀的出生地,兩千五百年後卻依然貧窮落後,上人心心念念援助佛陀故鄉,因為尼泊爾不僅是佛陀的家鄉,更是佛弟子養成慧命的故鄉。

慈濟人與尼泊爾結緣於1993年的水災,但因緣不具足讓上人報佛恩。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慈濟人再次走入佛陀的故鄉,牽起了這段長情大愛。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的慈濟人,當上人的手及腳,走進尼泊爾,看見苦難,展開了慈善醫療及教育的工作,回饋佛陀的故鄉。

陳吉民醫生與劉瑞士執行長分享,能走到現在,一切都不容易。2019年與藍毗尼市長簽了教育醫療農業合作備忘錄,2020年突來的新冠疫情,全球邊境被封鎖,因緣再次受到考驗。但他銘記,上人說要搶時間、接力量,怕自己時間不夠,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每一分因緣報佛恩。

同年六月,當地法師與慈濟合作,開始在藍毗尼十三個鄉鎮,為受疫情影響的家庭紓困發放;在週會及課堂裡分發布口罩。疫情期間,慈濟支援了尼泊爾十趟飛機的醫療物資。

2021年4月,慈濟與特里布文教學醫院簽訂援建協議,同年12月29日,洗腎中心終於裝修完畢。

上人曾說,改變生活,影響不了因緣果報,要改變他們的宿命,唯一的方法,就是菩薩在人間。陳吉民與劉瑞士結合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志工,到尼泊爾長住,幫助並接引當地人成為在地志工,因為只有當地菩薩湧現,才有辦法翻轉他們自己的生活。

有感於因緣具足的可貴,陳醫師提醒在座學員,「希望大家要把握走入慈濟家庭的因緣。慈濟是一個修行的道場,佛陀的精神是從利他到利己,到利己的時候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這一生才有價值。」

劉瑞士執行長則呼籲,不同的年代,不變的愛心,邀約學員發揮竹同歲月精神,隨分隨力布施,以佛心師志,弘法利生於佛陀的故鄉。

◎慈濟是磁 我是鐵

說到感恩、報恩與布施,黃彥雯很有感受。夫家都是慈濟人,但還沒嫁過來之前,她對慈濟並不熟悉。婚前唯一接觸慈濟人時,是在花蓮慈濟醫院。黃彥雯家住花蓮,大學時,因為媽媽生病住院,受到醫院志工熱心的關懷,讓她對慈濟有很好的印象。

直到嫁進雲林慈濟家庭,才開始跟著公婆參加慈濟活動,做福田、打掃靜思堂、出坡割草等等。從公婆的身形,黃彥雯看見慈濟的美善,她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善的團體,公婆會帶著我參加,一定是有原因。」

因為好奇,溫順的黃彥雯聽話地跟隨公婆做福田,從中感受到做福田是件很療癒、很有意義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掃地的當下感覺很放鬆,好像把一整天的疲累都給掃空了。」換個工作就像換個心情,她才體會,為什麼公婆去做慈濟時,總是特別的開心。

公婆也教育她布施,「婆婆給我的觀念是,布施越多,無形中得到的也會越多。」其實黃彥雯的媽媽早以身教教育她了。「我們家境也沒有很好,只要媽媽從報紙上得知哪裡有苦難,她就會省下一些生活開銷去幫忙。」

從原生家庭和夫家給予的觀念,和自己的身體力行下,黃彥雯慢慢地發現自己的改變。「除了捐款,又加上品書會,以前遇到境界的時候,就會起無明,但是現在會先緩下來,用比較柔和的方式處理。」

「慈濟真的是一個讓人家沒有辦法抗拒的團體,它有一種很特別的吸引力。我每次去參加活動後,心情就會莫名的好。」

◎搶時間 把握付出的法喜

課堂上還提到因緣具足了,要搶時間和把握時間。現在的人工作都很繁忙,有些人會因為工作忙就把志業放掉。「我在公婆身上看到,他們把家業、事業、志業分配得很好。每次一到假日就去做志工,有時甚至排除困難去參活動。」黃彥雯說:「真的要把握因緣、把握分秒,因為沒有人知道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

黃彥雯也在媽媽身上看見無常,大學在外縣市讀書的她,有天,突然接到媽媽住院的消息。一回家,得知是罹患肺腺癌末期,她很難接受向來身體健康的媽媽,無預警地生病,並且短短半年就往生。

上人說感恩佛陀,所以要報恩,援助佛陀的故鄉尼泊爾。「我的婆婆很有智慧,知道我對慈濟不瞭解,她不會用責罵,在生活上用很多方便法來教我,她說,要用感恩、善解、包容把我愛進來。」因為感恩,黃彥雯把握因緣參與培訓,和公婆、先生不僅成為一家人,更要一起耕耘這塊人間福田,弘法利生,給上人最大的信心與力量。

圖左 :學員黃彥雯(中)在精舍巡禮中,專心聆聽德念師父透過園區的一草一木傳法。[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在「以佛心師志 行願於佛陀故鄉」課堂上,黃彥雯用心地記下講師的分享重點。[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高雄線上學員及花蓮靜思堂現場的培訓委員慈誠一起聆聽,「以佛心師志 行願於佛陀故鄉」的見證分享。[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劉瑞士執行長呼籲,不同的年代,不變的愛心,邀約學員發揮竹同歲月精神,隨分隨力布施,弘法利生於佛陀的故鄉。[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