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舊法用心知 尋根學員接力走菩提道

舊法用心知 尋根學員接力走菩提道

E-mail 列印
「我兩點就睡不著了!」隨著車窗外的景色一幕幕轉換,來自彰化區的莊碧雪,心情既興奮又緊張。一路上眼皮雖沉重,卻捨不得闔上眼睛。

「2022年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9月23 日至25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為期三天的研習活動,各地學員一大早就到鄰近的火車站集合,搭乘火車回心靈故鄉花蓮尋根。

當了二十幾年的慈濟會員,莊碧雪不曾到過花蓮靜思堂。去年(2021)她報名參加培訓,一想到要看書、寫心得和上臺分享,煩惱心一起,卻步了!「都是我自己障礙自己啦!」莊碧雪懊惱地說。

今年她又鼓起勇氣報名,開心自己終於可以受證了。「我的心沒有想放棄,還是要進來。」莊碧雪堅定地克服讀書及寫心得的障礙,期待能回花蓮尋根。不過,一開始,她並不知道「尋根」的意義是什麼?

直到開營時,聽精舍德寋師父說,今天的因緣非常特殊,雖然因花東地震,有很多變化球,不變的是走慈濟菩薩道的這堅定心。「尋根、尋根,根在哪裡?根在花蓮靜思精舍。各位回到花蓮的靜思精舍,這是我們永遠心靈的家,期待各位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德寋師父希望大家在這三天當中,要勇猛精進,一起來體會、感受慈濟人應有的使命與責任。

◎巡禮如複習四大志業 加深印象

報到後的第一堂課是「開道鋪路舊法新知」,由資深慈濟志工帶領學員巡禮花蓮靜思堂博覽展館,透過牆上的一幀幀海報,認識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傳遞美善於國內外的歷史足跡。

走在法華坡道上,資深志工黃金子對學員說:「上人說這個坡道適合任何人……」個性靦腆、說話小小聲的莊碧雪,謙虛地說:「我沒什麼見識,當了慈濟會員二十幾年,也想要為社會付出,走出廚房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偌大的靜思堂,她甚為驚訝:「我不知道靜思堂那麼大,好像在走迷宮。上人設想很周到,所有的建築物都設計、規劃得那麼好。」在地震偏多的花蓮,靜思堂堅固的結構,學員都感受得到證嚴上人的處處用心。

大隊巡禮到「十在心路」海報前,因為莊碧雪只聽過八八風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資訊太多,礙於時間關係,無法詳細說明,她一路用心聽導覽者解說,並拿出手機紀錄,回頭再查。

巡禮中,對於上人邀集提菜籃的主婦們,每天省下五毛錢,開啟「竹筒歲月」救濟貧困的因緣。因一攤血的故事而蓋醫院,還有造血幹細胞捐贈、大體捐贈等,來自埔里的林庚興說,這猶如再次複習,更加深印象。

看見銅門兩旁的「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對聯,林庚興想起凡事都應共襄盛舉,他發願,「要跟緊上人的腳步,以佛心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我二十四小時待命!」

◎親手做環保 體悟生命價值

「上人做救濟讓我很感動,所以加入慈濟。」來自臺中霧峰的郭王文秀,平時要照顧中風臥床的先生,這次出門三天,她很感恩先生及兒子的成全,才能順利成行。做環保已有七年的她,對於環保志業特別有感。「我覺得上人很令人佩服,可以讓垃圾變黃金。」郭王文秀因為經濟不寬裕,自覺沒有很大的財力救助苦難人,但她很感恩上人提倡環保,讓她可以靠雙手做救地球,做有意義的事。

來自豐原,罹患小兒麻痺的洪郁庭,坐著電動輪椅跟著眾人巡禮。來到慈善志業展區,看到海報中的上人,走進茅草屋訪貧,洪郁庭回想小時候住的也是茅草屋,她很慶幸現在日子好過多了,有因緣走進慈濟。

洪郁庭說,「以前身體很不好,常因腎結石住院開刀。手也很沒力,常麻到無法騎車。」或許是生理影響了心理,她動不動就發無明火。參加慈濟後,她天天去做環保,「現在心情很快樂,身體也健康多了,感到生活很充實。」

洪郁庭分享去參加訪視,個案因輕微中風,整天坐在輪椅上看電視,還要子女端飯給他吃,身體愈來愈胖。她去現身說法,鼓勵他,可惜個案仍無動於衷,洪郁庭為他感到惋惜:「他如果可以像我這樣努力做志工,身體一定會好起來的。」

以前聽上人講「做中學,學中覺」,洪郁庭不懂其中道理,親身做環保後,才體悟到生命的價值。她語氣堅定地說。「這一條路走得很平順,只要我有辦法做,會一直做下去!」

◎真善美如實紀錄 照片可說話

靜思堂高聳的銅門有十六幅立體浮雕,當導覽志工解說銅門上的故事,嘉義學員吳艷鴻神情專注地聆聽,忍不住靠近觀賞,她想起看過早期上人開創慈濟的書藉,印象深刻。」

在國際緬甸賬災館中,導覽志工薛崑城特別說明,現在賬災的方式改變了,因應防疫,人力缺乏,災民需要多少稻種,不用千辛萬苦去搬運,只要科技掃描QRCode,完成刷卡就可以至農會領取所需要的稻種。

慈悲結合科技,讓災民更方便、更受惠。當有能力時,緬甸鄉親就捐出多一點米撲滿,幫助更需要的人,讓愛與善不斷地延續下去。

臺南學員潘愛月聽完後表示,多年前曾來過花蓮靜思堂,但沒有機會巡禮。經導覽志工仔細講解後,她覺得巡禮課程就像瀏覽一座慈濟的博物館,從上人創辦慈濟開始做慈善,直到五十六年後的今天,都囊括在裡面,清楚地註記賑災的內容和年限,包括發放的物資有多少等。

她說,所有的紀錄是因為有做到,才可以把它呈現出來,配上真實的現場照片,看了令人很感動。

經過靜思堂巡禮,來自臺南東區的學員曾宥蓉表示,之前來過花蓮靜思堂三次,但不曾如此仔細地觀看,這次透過資深志工的導覽,令她很震撼。尤其培訓期間閱讀幾本靜思系列的書籍,今天再看到真實畫面,相當感動。

曾宥蓉說,很難想像上人在那麼刻苦的年代,二十幾歲的年紀,就發下宏願濟世救人。今年二十七歲的她,深覺不能等了,一定跟緊隨上人的腳步。

曾宥蓉畢業於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大學時是慈青。國中時,媽媽帶她參加慈少班,因為很喜歡慈濟,便繼續參加慈青社。2019年歲末祝福活動中,上人勉勵年輕人要精進,有感動就要化為行動,她決定參加培訓。

另一位來自臺南區的學員陳貞夙,家裡經營餐飲業,常看到廚餘剩很多,相較於非洲小孩,因食物缺乏而餓肚子,她感慨!看到慈濟環保志工不怕髒污,每天勤奮將垃圾變黃金,更加佩服。

尤其將廢棄的寶特瓶透過科技研發,做成舒適的毯子、衣服等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陳貞夙覺得非常厲害,雖平日要上班,她總是利用空檔做福田和環保。

上人曾開示,要廣邀大眾共同投入,不斷接引與傳承,陪伴年輕的一輩。老幹帶新芽,資深志工帶領學員認識慈濟四大志業,讓世世代代新芽接力鋪路,走在這條菩提大直道上。

圖左 :在大愛感恩科技單元,埔里學員林庚興,看到自己熟識的企業家興奮不已,拿起手機拍照起來。[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四大志業導覽時,學員陳昱廷對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塑膠粒、抽絲紡織,感到很新鮮。[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來自臺南安南區的學員陳貞夙(右)在醫療志業巡禮中,用心地聽講、認真的做筆記。[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開營時,德寋師父期待學員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希望這三天大家勇猛精進,一起來體會、去感受慈濟人應該有的使命與責任。[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9月23日,兩百多位來自各地學員搭乘火車來到花蓮,參與為期三天的「2022年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攝影者:張正佳]
圖右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洪郁庭,坐著電動輪椅跟著眾人巡禮。她雖身體不方便仍親做環保,她有感而發地說:「還好我有走進慈濟。」[攝影者:張正佳]

圖左 :來自霧峰的郭王文秀(中),做環保已有七年,參觀環保志業特別有感,她感恩上人提倡環保,讓她靠雙手做有意義的事。[攝影者:張正佳]
圖右 :巡禮到「十在心路」海報前,莊碧雪特地拿出手機拍照。「因為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聽到八八風災,我要回去查。」[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嘉義學員吳艷鴻(右)表示,銅門很漂亮,記錄上人過去的一生,猶記得看過早期上人開創慈濟的書藉,在心中的記憶,好像回到上人出家的畫面,覺得很法喜。[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