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承擔法脈為己責 用心付出無所求

承擔法脈為己責 用心付出無所求

E-mail 列印
「粒粒豆香味,米中藏日月,罐中有乾坤,草本行萬足」,德晗師父用簡單的四句話,從五穀粉到香積飯、菌草,及至目前的生產的靜思本草飲,點出他在靜思人文承擔的精神寫照。

「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 根暨精神研習會」進入第二天,9月24日德晗師父在「靜思人文的責任跟使命」課程,讓學員了解他承擔協力工廠執事的體悟與歷程。

德晗師父以四大要項,跟學員說明,「因為無常,才要使命力打拚;因為無德,才要努力付出;因為無能,才要用心學習;因為慈悲,才會態度柔軟;因為智慧,才會力行妙有。」

◎無常隨時在 做對事就對了

這兩、三年疫情期間,經常聽到親朋好友確診或慈濟家人離世的消息,德晗師父提醒大家,無常隨時在身邊,要把握因緣使命力拚,要盤點生命的價值。師父說:「生命的價值在於用,用在對的時間,用在對的空間,用在人與人之間,才能創造真正生命的價值。」

德晗師父表示,2022年四月疫情又爆發,靜思本草飲嚴重缺貨,但因疫情蔓延,無法邀請志工家人們回精舍來幫忙。因此,精舍師父們只能努力拚命完成任務,這就是因為無常 所以要使命力打拚。

2020年12月初,上人行腳全臺灣省回來,召集大家,詢問是否可自行生產靜思本草飲?德晗師父沒有細想,過於自信地回應:「沒問題!」

德晗師父回憶當初的狀況:實際生產過程中,卻遇到重重困難,不僅遭遇機器逆襲,原料噴了滿臉;甚至於產生悶燒,但都不敢說。師父說:「本欲離火宅,無奈又進火宅區?才體悟到是因自己過於自信、傲驕的苦果。」還好,在緊急時刻,常住人力及志工們,是最大的後盾。

有大家的使命感,初期在機器未完備的情況下,許多過程都要依賴人工,最後經團隊的團結合作,終於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心寬養德 真實力行菩薩道

「『德者,得也!』不付出,哪有所得?」德晗師父分享上人開示的法語。道香、德香如何修?就是要付出,要以至真、至誠無私的心,以純真願力行。

上人指示,這波疫情的靈方妙藥就是茹素,所以要積極推素。因此,德晗師父也舉辦了一場「無痕蔬醒市集」,要大力推廣素食,讓大家知道素食很簡便也很好吃,共有三千多人參加。

之後,因為國際疫情嚴重,趕工製造靜思本草飲濃縮液,打算送到印度,因沒有考慮到國際法規的問題,無法如願送出。然而,緊接著國內也爆發另一波,這批濃縮液成為及時雨,送給內政部第一線的警消人員。德晗師父提醒學員,「在付出時要單純一念心,不只修德還要養德,才能福慧兼具。」

◎用心學習 有心能成專業

德晗師父謙稱自己非專業,書讀得不多,沒有學識,承擔研發與製造,讓人擔心。因為無能,所以要用心學習。他回想研發香積飯的階段,無人可請教,只能自己摸索學習,加上生產的機器,超越原來的知識領域。師父謙卑地說:「自己傻憨的個性,有太多的無能,更要學習。如同小螞蟻搬大餅,每天努力做,最後在團隊共同努力下完成,團結力量大。」

德晗師父幽默地形容自己,「啥咪都不驚(什麼都不怕),一直向前行,因為什麼都不會,所以不知道驚。學習會讓人快樂,讓人期待,因為體悟到自己的無能,更要用心學習。」他把工作當作修行的一部分,依循上人指示,「用心在當下,用心在所有想要完成的事情」,如同火車行在正確的軌道上 才能心安,心安才能如常生活。

尤其,在菌草的培養,播放上人開示的《法華經》錄音帶,每天二十四小時培養後,與其他未聽的菌草比較,有聽的收成竟然高出四倍。師父歡迎大家,有空到書軒看看相關的產品。

◎千錘百鍊修柔軟 長養智慧

「慈悲如何修呢?」師父說,面對感恩戶要感謝他們,給予付出的機會,這樣的慈悲是無形的,但是行為和態度可以感受到,所以必須用慈悲態度才會柔軟。」

上人開示,要修得心如明月,必須用境界洗滌內心的煩惱,智慧要顯現,要經得起境界的考驗;不只考驗,還要歷練,如何歷練?德晗師父展示今年中秋節拍的一輪明月,修行要歷經考驗、歷練、磨練、鍛鍊、淬鍊,才能提煉出最精密、最微細的智慧。「就像我們做本草飲茶包,必須經過清洗、脫水、乾燥、磨粉;不只歷練,還要磨練,磨掉習氣稜角,磨到圓;不只磨練,還要經過鍛鍊;不只鍛鍊,還要淬鍊。」

智慧人人本具有,只因被習氣、煩惱遮蔽。德晗師父說六度的修行中,「前五度是讓我們去學習、歷練的,智慧最難。智慧就是真如本性,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與態度看出來。」

德晗師父期勉大家「對事要忍,對理要耐,於理能頓悟,於事要漸修」,理可以用心體悟,但要修的事相實在太多。對照大環境,地水火風,加上疫情不平靜,如何做好利他的事?「上人一直抽氣來為我們說法,我們要珍惜。」

◎無常二度示現 生命價值試煉

來自雲林的吳必賢說:「對於『因為無常,才要使命力拚』這句話感觸特別深。」 2020年4月7日身為郵務士的父親,在送信途中突然失去意識,送醫不治。接到噩耗時,吳必賢感覺整個世界崩潰了,因事發兩天前,慈誠身分的父親才參與防疫物資打包,五十五歲正值壯年,一向身體健康,完全沒有任何異樣,無常來得太快太急。

而吳必賢自己,在2017年1月8日,大三上學期期末考前夕,騎機車離開校園,被一輛汽車突然迴轉撞擊,失去意識,被送往臺中慈院,直到晚間七點才恢復意識。經過三天的觀察,確定沒有腦出血,也進行下顎骨的手術,住院七天後回家療養,經過半年調養才逐漸恢復不再頭暈的後遺症。

吳必賢說,歷經兩次生重大無常,感覺生命如此脆弱短暫,更體會到上人說的「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因此,他選擇加入慈濟,行菩薩道,慈濟是讓他感到最心安,且平靜的地方。

為了豐富生命的價值,吳必賢把握時間,決定將人生的順序重新排列,先拚志業再拚事業,加入慈濟列為生命中的優先選項,「只要欲望少,生活所需其實不多,因此辭去工作,全心全力參加培訓,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擔任全職志工,就如同德晗師父說的「因為無常,所以要使命力拚」。

來自南投的學員陳鳳茹,有感而發地說:「我們畢竟是凡夫。進來慈濟是希望把自己的無明煩惱消除,遇到境界來的時候,先把否定拿掉,把不甘願拿掉,是學著面對已經來的事實,然後漸漸地能夠甘願做,歡喜受。」

南投學員簡秀霞說,有時候在勤務上多少都會碰到一些摩擦,就是師父講的,藉事練心,盡量正面看待,大家合和互協,才能圓滿,這就是圓融。

最後德晗師父提醒大家,每天早上要記得薰法香,把上人的法放在內心,於日常生活中,多與人分享慈濟,人人成為上人的分身佛,更要勇於承擔法脈的責任,「責任是我們的使命,要能夠付出無所求。」

圖左 :9月24日「中彰投港苗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進入第二天課程,「靜思人文的責任跟使命」由德晗師父授課。[攝影者:張正佳]
圖右 :南投學員簡秀霞表示,有時候在勤務上多少都會碰到一些摩擦,就如德唅師父講的,藉事練心,盡量正面看待,大家合和互協,才能圓滿這些事情,就是要圓融。[攝影者:張正佳]

圖左 :南投學員陳鳳茹說:「進來慈濟,就是希望可以慢慢的把自己的無明煩惱消除,遇到境界來的時候,先把否定拿掉,先把不甘願拿掉,學著面對已經來的事實,然後漸漸地能夠甘願做,歡喜受。」[攝影者:張正佳]
圖右 :因應疫情,將學員分流,學員在講經堂透過連線,同步聽取德晗師父在國議廳講授「靜思人文的責任跟使命」課程。[攝影者:張正佳]
圖左 :歷經兩次生命中重大無常,在家人的支持下,吳必賢(右二)擔任全職志工,就如同德晗師父說的「因為無常,所以要使命力拚」。[攝影者:張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