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互助互愛為群生 至善至美人間情

互助互愛為群生 至善至美人間情

E-mail 列印
「青天高高,白雲飄飄,太陽當空在微笑……」10月13日的花東縱谷,秋高氣爽,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好日子。「一人一善,遠離災難」志工早會上,靜思精舍德瑝師父提起這個日子的特殊意涵。在玉里靜思堂一樓感恩堂 專心聆聽的志工,蓄勢待發,師父開示結束,就要兵分多路前往因九一八池上地震受災鄉親家中修繕。

北區修繕團隊在富里鄉有二組志工,桃園團隊出發至富里鄉永安街,三重(含板橋、北投)團隊則是到富南村三台修繕。還不到八點半,已經各自卸下器材和物料,就定位開工了。

◎轉感恩為愛的行動

桃園團隊今天多了一員大將─ ─志工曾繁茂,他不是後到,前幾天他都在玉里地區協助重建,今天才歸隊。曾繁茂一到現場確認好工項,待志工馬正雄拆除馬桶,立即拿起電鑽,將已經破損的浴室磁磚打下來,一時煙塵瀰漫,伸手不見五指。

馬正雄跟太太李秋香將馬桶抬到屋外處理好後,轉身回到後面的廚房,收拾冷氣機旁的電線,他說:「等一下牆壁要補水泥時才不會『勾勾纏』。」干擾施工的還有浴室門和後門,楊慶鐘將卸下來的門板抬到角落。另一邊,移開客廳沙發,簡桶生將踢腳板處的裂縫補好後,敲掉客餐廳連接通道破碎的地磚,更換新的磁磚。「還有樓梯間的木板翹起來了。喔喔!連裡面的磚塊很多也都震壞了!得多花時間處理,眼見時間比近中午,團隊決定下午來收尾。」

修修補補告一段落,志工楊慶鐘詢問屋主陳先生:「有滿意嗎?不滿意要說,趁我們還在這裡可以改善。」

「滿意!滿意!歡喜的說不出來!辛苦你們了。」看到志工超高效率的將屋內破損處一一填補抹平,陳先生和太太笑開了懷。「我足驚地動擱來!」志工修補時不斷拿水果飲料要請志工的陳太太,說起地震餘悸猶存。志工一早來時,詢問志工有多少人來,想請大家用餐的陳先生,則是在地震當下被嚇得動彈不得,可見地震威力驚人。

「我們不辛苦,只是會累而已。」幽默的楊慶鐘說。陳先生說起本身也是佛教徒,他曾是慈濟會員,因故中斷。得知他是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楊慶鐘邀他將對志工的感恩轉為行動,在社區募心幕愛,匯聚眾人的愛心。

楊慶鐘將隨身的環保筆送給陳先生,告知這是用寶特瓶回收再製的。一旁的志工指指身上的衣褲也是令他非常驚訝,也感到神奇。因他家對面就是富里國小,楊慶鐘鼓勵他不僅是做家庭的資源回收,最好還能做社區標竿,讓更多鄉親和學童做環保愛地球。

時間還早,團隊分秒不空過,馬不停往附近的永豐村復興修繕。有人在客廳、在廚房修補,楊慶鐘在屋前先清除破碎的地磚。看志工這麼用心,居住在此的劉先生拿起掃把,幫忙掃出縫裡的小石塊。自助人助,才能安居。

◎鄉親有難 各方幫忙

由三重、板橋和北投慈濟志工組成的修繕團隊,昨日抵達玉里後,立即前來到富南村三台的二戶受災鄉親家修補,今日繼續。相鄰的二戶人家有親戚關係,其中一戶林先生是屋主范先生的外甥。

看到志工在廚房和客廳門框上方敲擊,林太太有些不解。三重區慈濟志工吳夢鶴向她解釋。原來志工昨天看到廚房門邊牆壁的大裂縫,認為若只有做一般補強,再有地震恐怕還是會受損,門斗會裂開。因此回到玉里靜思堂後團隊開會討論,決定用C型鋼再疊上磚塊來做補強。「希望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吳夢鶴說。聽完說明,林太太非常感動志工的用心。

「鄉親有難,我們趕快來幫忙,好讓他們可以平安過日子。這是慈濟人的本分事,我們只是盡一己之力。」問起每一位志工為何來此,總是如吳夢鶴的回答。僅管個個頭髮花白,有的人背都駝了,有的還得套著護腰,這群上人稱歎是能屈能伸大丈夫的「正法明如來」,甘願做歡喜受。

以板橋慈濟志工林木能為例,具備鋁門窗專業,他發現受災鄉親家鋁門窗要修繕的不多,改投入協助泥作工程的施作,或是用鐵鎚和鑽子敲下有裂縫的磁磚,或是拿起電鑽棒攪拌水泥,或是以填縫槍補裂縫,跟泥作師傅沒兩樣。

林木能是南投人,與慈濟志工詹龍禎熟識。九二一大地震時,詹龍禎對他說:「你是南投人,應該也來幫忙。」他於是跟著南下協助旭光國中重建。

早上四點多搭上遊覽車,看見有人在收車錢!他心想,我是來幫忙,沒有工資就算了,竟然還要交錢!經過志工解釋,了解到慈濟所收的娟款都是專款專用,志工即使投入自願性服務,車錢仍要自付,令他驚奇不已,認同慈濟是很棒的團體。慈濟援建五十一所學校的希望工程,更讓他覺得很不得了,很感動。此次九一八池上地震,林木能第一梯就加入,這一梯雖沒有輪到板橋區,但他不請自來,希望能幫助鄉親家園修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地震牽起慈濟緣

「咦!這裡怎麼有一頂帳篷?」志工好奇詢問。林太太拉開帳棚拉鍊,裡面有睡墊和被子枕頭。原來大地震發生時,她的孩子正躺在戶外的躺椅上,當下被彈起來再甩出去。後續餘震不斷,二個孩子不敢進屋睡,請大人搭起帳篷,二十多天來都是睡在帳篷裡面。真是令人心疼,但願房子修繕好後,他們可以安心進屋。

合心團隊前來關懷,王維洲送《慈濟月刊》給林太太,並介紹月刊中的「衲履足跡」,有上人每日的開示整理。黃淑美則介紹竹筒歲月,鼓勵她匯聚愛心行善,幫助有需要的人。林太太點點頭, 因慈濟人得付出她看在眼裡,最好的感恩回饋就是自己也成為手心向下人。

先行告辭後,王維洲和黃淑美來到富里村辦公室送上祝福禮給村幹事鄧妙瑜,祝福她的兒子早日康復。鄧村幹事表示,兒子雙腳雖然分別有開放性和粉碎性骨折,但他很正念,「至少命保住了。」甚為難得。目前兒子已出院在家休養,明天將前往花蓮慈濟醫院回診。

「我的堂姊是鄧淑卿。」哇!她可是非常非常資深的慈濟志工,竟然與村幹事有堂姊妹關係,因緣真是奇妙。但願這因地震而牽起的緣分能夠長長久久,讓美善普遍人間,愛鋪滿地。

圖左 :志工跟永安街屋主陳先生確認電線用途,整理好才補水泥時才不會「勾勾纏」。[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廚房的C型鋼裝好補上磚塊,志工塗抹上水泥強化。[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王維洲送林太太《慈濟月刊》,並介紹月刊中的「衲履足跡」,有上人每日的開示紀錄。[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林太太的二個小孩地震後因驚嚇都睡在屋外的帳篷。[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板橋慈濟志工林木能使用填縫槍補裂縫。他不請自來,希望能幫助鄉親家園修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鄰居劉先生協助志工楊慶鐘清除碎裂的地磚。[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樓梯間木板釘好就可收工了。[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志工曾繁茂今天回歸桃園團隊,用電鑽將已經破損的浴室磁磚打下來。[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永安街房屋修繕完成,志工鼓勵屋主陳先生募心募愛做環保,做社區榜樣,特地選在富里國小前合影。[攝影者:黃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