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發揮專長 安撫受災心靈展歡顏

發揮專長 安撫受災心靈展歡顏

E-mail 列印
北區專業梯次修繕團隊,10月12日中午抵達玉里,即刻分組投入修繕工作。其中十二位志工來到,位於富里鄉東里村的大莊路上。這裡車水馬龍,志工為一戶大馬路邊的家庭五金店,進行地板龜裂修護抹平、護堤(門檻)斷 裂修繕,以防止地勢較高的馬路,雨水滲入,希望受災民眾,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 深受感動 主動協助

一群年長專業志工,來到現場,不假思索投入場地淨空,先把修繕之處的物品搬離,老闆娘劉女士見狀主動幫忙。一處處地板龜裂突起的部分,面積之大,於是志工向老闆娘借來鐵鎚,大家分處叩叩敲起,老闆娘也拿來店內販售用的飼料袋,讓志工們把敲起的碎石塊裝進袋裡,移至門外。

門外的志工同時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攪拌機操作「答答……」作響,水桶連續裂開兩個,老闆娘主動提供店內水桶,供大家使用。志工們一身是泥,小心翼翼地蹲著,用混凝土把地鋪平、鋪穩。

另一組人則進行門檻施工,志工們彼此分享經驗,需補上磚塊時,老闆娘騎機車來回兩次,出去載了二十塊磚回來,還提供自家店內水線、三包水泥,讓大家使用。

北區修繕團隊窗口之一的黃正賢,要付錢給老闆娘,她笑笑說:「這些東西都是用在自己家的,讓大家一起來幫忙,就很感謝了。今天大家來幫我的忙,我也謝謝你們!這樣我比較放心,不用一直擔心。」

老闆娘說起這一帶居民都以農為主,店內販售家庭五金,從公公就開始至今五、六十年。女兒都早已出嫁,自己獨居,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地震,天搖地動人都跌倒了,店內的東西一直掉,地面都隆起來,很驚嚇。今天很高興看到慈濟人來幫忙,老闆娘露出難得的笑容,說道:「整個心都定了下來!」

修繕中,令人溫馨的是,沙子用量超出原先的預算,志工們再去買五包,老闆執意不收錢;志工希望老闆一定要收,最後五十公斤的沙,一包算十元。

對面鄰居范女士,看到志工們混凝土有剩一點點,詢問是否可以給她;志工答應,還順道去幫她把家門口的裂縫補好,讓她開心不已。

◎退而不休 樂於付出

「我是正港的水電,這麼大年紀還是一樣可以爬高爬低。」八十歲志工賴達民,國小畢業開始學水管路這方面,退伍後才學電路方面,水泥施作多少也會一些。曾經接過臺北火車站地下道、松山火車站等多處大工程。慈濟大愛電視臺、新光三越從地基開挖,水電都是他打先鋒,身為領班的他,壓力非常大,影響到身體,造成右肝切除。

身為專業,賴達民做事穩扎穩打,工作時一點都不馬虎;當他聽到震災區需要有經驗的泥作師傅,當仁不讓,把握機會,就是想要來付出。看到老闆娘受地震的影響心生恐怖,很不忍心。賴達民安撫她:「平安就是福,我們今天來,大家都很有緣分,全部北區師兄來這邊承擔,也做得很歡喜。」

也是老當益壯的七十四歲志工林穀保,十七歲就當老闆,六十二歲退休,五十年的歲月都在工地。他表示,這次的震災,地面都突起來,就顯得凌亂,修繕要先做場地清除,再做第一層的水泥砂石鋪平,第二層加入混凝土,抹刀抹平,就能恢復原來地貌。

林穀保打開急性的大嗓門說:「做就要做好,不是亂七八糟、隨便做;規格養成,就會成習性,習性養成就會做得好。」現在的林穀保,將一輩子的經驗,拿來做志工時用,修繕過的地面自然會平、會漂亮。

◎天搖地裂 修繕撫心

修繕中,因為無須過多人力,五位志工再繼續前往同一村的慶光路,吳女士的家依山而立,呈現獨門獨戶景象。由於門外地坪開裂,客廳、兒子房間也是地坪開裂,屋後地面也是裂開,都是要修繕的部分。志工們先將裂縫處樹葉夾出,鋪上混泥膠後用掃把抹平,再拌水凝土抹平,才能完成修繕。

需要修繕的地坪多處、面積又大,長久蹲著在所難免,這群年長志工們,依然精神奕奕,面無倦怠。志工蔣慶文說:「修繕是我的本行,不用說是放下工作,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耕福田,就要把時間排開。」他說,由他們這些專業的來做,進度比較趕得上,材料採購也能掌握的很好。

屋主吳女士表示,屋齡將近五十年了。921的時候還不感覺有地震,這次這麼強烈的搖晃,真的嚇到軟腳。地震那天,所有物品東倒西掉,神桌上的杯子也摔下破了,人跑出去的時候,房子都還在搖。

餘震不斷,每當地震在搖時,門都會動,吳女士很緊張,嚇到不敢住在屋裡,搬到屋子旁邊加蓋的一間房間住。

吳女士十六歲就嫁過來,六個小孩中,老二從小身體就不好,上個月剛往生,孩子走了之後接著又地震,吳女士煩惱到不能吃不能喝,神情失神。她說:「我常煩惱到天亮還睡不著,現在大家來幫忙,讓我們的環境看起來很乾淨,心定了,應該會好睡了!」

從中午一點出發,經過四個小時的合心協力,完成修繕,看到屋主們發自內心的笑容,就是志工們最大的滿足。

圖左 :地板龜裂突起的部分,志工們以鐵鎚敲起,一面將廢棄物裝入飼料袋裝,移至門外。[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攪拌機操作,水桶連續裂開兩個,老闆娘主動提供店內水桶,供大家使用。[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門檻需補上磚塊,老闆娘劉女士騎機車出去載了二十塊磚回來。[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八十歲志工賴達民,聽到需要有經驗的泥作師傅,當仁不讓,把握機會,就是想要來付出。[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七十四歲志工林穀保,五十年的歲月都在工地。他表示,做就要做好,規格養成,就會成習性,習性養成就會做得好。[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一個下午,五金行已完成大部分的修繕,店內能恢復原來的地貌。[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年長專業志工們,發揮專長,為吳女士家中客廳地面裂縫一一補上混凝土修繕。[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志工蔣慶文表示,修繕是我的本行,難得有機會可以耕福田,就是要把工作排開。[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屋主吳女士表示:「常煩惱到天亮還沒睡,現在大家來幫忙,環境看起來很乾淨,心定了,應該會好睡了!」[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