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與世界共善 臺灣當仁不讓

與世界共善 臺灣當仁不讓

E-mail 列印
2022年第七屆慈濟論壇於10月29日假新店靜思堂國議廳隆重開幕。為期二天的論壇,以「大疫之後的全球共善:淨零、數位與世代協力」為主題,邀請到四十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青年才俊,就新冠疫情後,地球永續發 展以及「數位社會」問題,進行六場專題演講、五場專題研討以及各一場的青年倡議和圓桌會議。現場五十一位及一百四十多位透過YouTube連線的學員,共聚一會。

論壇邀集國家發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公民社會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財團法人中大學術基金會、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辦理,參與協辦的有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等單位,期能透過世代的集思廣益、共知共行,達成地球永續與世界平安的理想。

◎共知共識 共行共善

論壇主持人黃啟哲開場時簡介論壇溯自2010年,「當時慈濟雖然很努力地為社會在做事,但是與各界的學術對話並不多。」,透過研討會交流人人所共同關注的議題持續十二年間,經過六屆論壇來研討宗教、慈善、防災和環保永續等當世議題。今年為第七屆。

困擾世人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似有漸近尾聲之勢,當此之時,正是省思和開創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大疫之後,吾人應如何共善來使世界更好的關鍵,這也是此次論壇所關注討論的。

「大家如何來共善?地球只有一個。」代表 上人前來向大會致詞的靜思精舍德淵師父宣讀前,傳達了希望透過這二天的論述,產生共知共識,進而身體力行,一起行動的理念。

「這場世紀性的疫情,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如佛陀的教示,生命充滿苦空與無常。可以想像,除了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日常生活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然而在最黑暗的時候,我們見證了人性光輝慈悲的力量及品格的高貴……」新冠疫情迄今全世界有六億二千多萬人確診,六百多萬人往生;臺灣也有七百多萬例確診,一萬二千多人往生, 德淵法師代表 上人轉達不捨之情,同時也向堅守崗位,盡心盡力協助防疫的醫護及軍警消,表達感恩「消弭災疫的靈丹妙藥就是人人茹素。以懺悔感恩的心齋戒護生,力行大哉教育,才是讓我們生活回到常軌的不二法門。」唯有尊重萬物,用行動愛護天地萬物,我們才能與大地萬物共生息。

檢視人類在不斷的工業建設中破壞大地,於無休止的經濟競爭中大力消耗資源,破壞山林海洋,造成地球快速崩壞、氣候急速變遷。「人人應仰頭望天,生懺悔心,懺悔常年破壞大地,傷害眾生;低頭應生感恩心,感恩大地萬物的滋養,我們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懺悔與感恩,才能及時翻轉地球的未來。若人人愛護大地,在生活中節能減碳,大環境必然能獲得改善。」上人揭櫫最重要的防疫之道

◎全球風險加劇 轉型勢在必行

「第七屆慈濟論壇聚焦在淨零、數位與世代協力。」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結語時重申論壇關注的三大主題。他指出,只有透過淨零排放才能夠遏制地球暖化的現象,減少極端氣候產生的天然災害。氣候災難、人為戰爭災難和政治因素產生的許多問題,尤其是數位化以後的社會問題,包括教育落差、經濟落差以及世代落差也都有待解決,「我們需要更多跨時代、跨種族、跨地區的合作,才能夠解決目前大家所面臨的問題。」

從宏觀角度,顏博文執行長引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一月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書的分析,可以看到不管是短期、中期、長期,地球暖化所產生的極端災難,都有不容忽視的風險。再就九月公布的調查指出,當前全球前幾大的憂慮,包括通貨膨脹、貧窮和社會分配不均,財務及政治貪腐、失業問題及犯罪暴力等,都需要有識之士在大疫之後,結合社會與世代力量,全球對話交流,共同找到解方。

「慈濟的精神,就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行救苦救難之行,力邀天下善士,共耕一方福田。」合辦的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委,首先代表行政部門,向慈濟基金會及在場賢達表達感謝之意,接著她就政府施政作重點說明。

有鑑於全球已有一百三十七個國家,宣布2050年的淨零碳排的目標。高仙桂副主委告訴與會,政府已於今年三月公布了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就「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等四大面向,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下,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制定出行動計畫,來落實淨零轉型的目標。

當此全球通膨嚴重之時,臺灣很幸運地還有良好的經濟成長動能。「我們會力行二個轉型,一個就是數位轉型,一個是經營轉型,基本上政府一定要把餅做大,才有分餅的問題。」創新科技加速了全球數位化的推展,不管是淨零轉型或數位轉型都是一個跨時代、跨領域跟跨國界的大型轉型工程。

高仙桂副主委結語時表示:「『人』才是淨零轉型成敗的關鍵。我們要培育具有科技創新、環境保護,而且有社會包容的新世代,世代協力,一起打造永續的臺灣。」攸關全球競爭力的淨零轉型,不僅關係環境永續,也關係未來的子子孫孫能否有宜居的綠色地球。

◎新王道追求永續 睡覺也能有貢獻

長期推廣王道,推動文化藝術與科技整合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在專題演講「王道共善淨零永續」此一主題時開宗明義:「所謂的『王道』就是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

「領導人要有三個基本的信念: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施振榮董事長闡述王道的核心信念,以及其所創造的價值的「六面向」──在「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他認為社會價值由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唯有不斷創新和創造價值,建構能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新機制,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新王道是利他主義、共善主義。懷抱王道思維,「心懷科技,放眼天下」從創業之初就把利潤與員工共享的施董事長表示,王道思維領導的人為了追求永續,從企業成立的第一天就要開始落實、重視ESG,意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

臺灣一定要國際化,而國際化的心態就是變成當地的企業公民,要為當地所有利害相關者做出貢獻,也就是世界公民的定位。實際上,宏碁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員工都是海外當地人,非常國際化,對當地做出具體的貢獻。

「淨零靠科技,創新矽島」施董事長指出,以半導體為核心,臺灣已是創新矽島,因此臺灣的企業在現有科技基礎上,要做世界的朋友且與世界共善,要積極投入科技創新,開發出有效的減碳解決方案。他認為臺灣已經為全世界的物質文明做出具體的貢獻,未來更要在精神文明,成為東方矽文明的發祥地。

有人連睡覺時都在想著如何營利,施董事長卻是希望能夠引領企業領導人「睡覺也能夠對人類做貢獻。」無怪乎引言的慈濟慈善基金會何日生副執行長特別強調:「他不只是一個英雄,他更是一個創造英雄的人。」在何副心目中,施董事長兼具儒者的敦厚恭敬和道家淡然釋懷風範,是臺灣第一位把科技創新帶向全球的傑出的企業家,他將臺灣品牌推向全世界,是《時代雜誌》認證的亞洲英雄。

總是先他人後自己的施董事長,世界知名,哈佛大學想以他為個案做研究,他謙虛推薦先以慈濟為個案。也因此,2008年在他引薦下,何副執行長得代表慈濟往哈佛大學商學院,跟教授們分享慈濟,促成後續哈佛商學院資深教授來臺拜訪證嚴上人,並於2011年發表以慈濟為題的個案研究,開啟以信念價值為導向的專題,可說是慈濟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愛地球齊共善 有你有我

第二度參加慈濟論壇的中華民國環境汚染源防治協會趙本奕理事長表示,該協會成立於1999年,係因為意識到國內及全球因為工商業發達,不管是居住、衛生還是土壤等等都有惡化趨勢,希望能搭起人民、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改善現狀,使環境永續。由於協會的經費和人力有限,他們由上向下推動到鄉鎮、社區及學校,成立志工大隊,淨山淨海,淨化社區。「我們盡棉薄之力,慈濟有很多志工,未來希望雙方有更多合作機會,從點、線、面去推動,讓環境更好。」趙本奕理事長提出他的期許。

中場休息時間,一個年輕的身影蹲在會場外,對著慈悲科技的看板專注拍照,他將手機聚焦在慈濟為防救災所做的有關食衣住行的研發。「回花蓮尋根的時候聽到師父介紹香積飯,了解它在救災時只要用水沖泡就可以食用,讓災民暖胃,也暖了他們的心。」本身具備化工專業的鄭家祥,關心受苦難的人,尤其糧荒問題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現在進行式,基於人道所研發的香積飯,既符合人性需求,更是慈悲力量的展現。

鄭家祥認為論壇的舉辦深具意義,他提出建言:「慈濟的活動很多,但針對年輕人不多,希望也能有慈青論壇,給更多年輕人對話的機會,強化世代交流。」

「無限感恩德淵師父宣達證嚴上人的大哉教育,呼籲懺悔與感恩,環境保護,茹素護生,翻轉地球的未來。」連線學員陳漢華發表了他的感言:「人類和諧肇基於利益的『相對平衡』,如有國家、種族追求自身利益的『絕對平衡』,就會發生刀兵劫的戰爭。」利益平衡,眾生才能安穩樂處。

我們想要留給子孫什麼樣的地球?是一個有碧藍天空、清澈河流和綠油油草原的乾淨地球,還是空氣汙染、大地殘破、生物滅絕的生存環境?雖然時間急迫,有些來不及,但只要世代齊心努力,仍有可能力挽狂瀾。「愛地球,齊共善,有你有我一起來付出力量。」一如大合照時文史處賴睿伶主任帶領大家喊出的口號,匯聚眾力,微光也能成火炬。

圖左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專題演講「王道共善淨零永續」,期許臺灣繼物質文明後,在精神文明上對世界做出貢獻,成為東方矽文明的發祥地。[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2022年第七屆慈濟論壇於10月29日假新店靜思堂國議廳隆重開幕。為期二天的論壇,以「大疫之後的全球共善:淨零、數位與世代協力」為主題,共將進行六場專題演講、五場專題研討以及各一場的青年倡議和圓桌會議,五十一位親臨現場和一百四十多位透過YouTube連線的學員,共聚一會。[攝影者:林靜芳]

圖左 :論壇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陳尚薇、文史處黃啟哲(右)二位年輕世代的同仁主持。[攝影者:林靜芳]
圖右 :本身具備化工專業的鄭家祥,關心受苦難的人,尤其糧荒問題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現在進行式,基於人道所研發的香積飯,既符合人性需求,更是慈悲力量的展現。[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大會高規格防疫,每位參加人員都須先快篩,抵達新店靜思堂時出示快篩證明,工作人員會為他貼上豆豆貼,進門後用酒精消毒、量體溫後才做報到。[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第七屆慈濟論壇聚焦在淨零、數位與世代協力。」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結語時重申論壇關注的三大主題。[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施振榮董事長闡述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委指出,「人」才是淨零轉型成敗的關鍵,希望能培育具有科技創新、環境保護,而且有社會包容的這個新世代,協力打造永續的臺灣。[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中華民國環境汚染源防治協會趙本奕理事長(中)第二度參加論壇,他覺得慈濟有很多志工,未來希望雙方有更多合作機會,從點、線、面去推動,讓環境更好。[攝影者:林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