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退休老師回營隊 找到為人間付出的動力

退休老師回營隊 找到為人間付出的動力

E-mail 列印
「天空這麼晴朗,大家就用很輕鬆的心情,好好地去感受花東的美麗晨曦,呼吸花東的清新空氣。」2022年10月23日,是「2022退休老師聯誼」活動的最後一天。清晨,靜思精舍德佩師父在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對 著參加營隊的二十五位退休老師們說。

◎淨心經行 找到自心自性

一夜的雨,在清晨停了。慈濟大學的景物在晨曦中緩緩醒來,微濕的樹葉,隨著天色漸亮,微微閃著亮光……德佩師父、德澄師父帶領老師們,「淨心 經行」於花蓮靜思堂與慈濟大學園區的小徑中。

「經行」,又稱「行禪」,是佛教術語,是一種以步行方式來修行止觀的方法。靜謐的晨曦中,樹上的鳥叫聲、路上慢慢多出的車聲、園區晨運的音樂聲,就連腳下踩著落葉聲,都在此刻自然消音;經行者聽到的,是向來被自己忽略的呼吸聲。

臺中市龍港國小校長張聖宗,在三年前的一次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營隊中,就已經體驗過經行。但是今年的經行,讓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隨著對慈濟的了解越多,在經行過程中,更能體會到上人所說的,『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十年前,張聖宗同步參加慈濟志工與教聯會培訓,從此對於慈濟或是教聯會的勤務,只要挪得出時間,他一定參加。就連這一次的營隊,他也將繁忙的公務先處理好,請假前來承擔隊輔。

他說,在境教的調和之下,他已經放下心中的某些執念,所踏出的腳步,較之以往更為踏實,心念也更加堅定。「上人已經把路鋪好了,我們身為弟子的,一定是跟著上人走。」

◎在營隊 學到愛與分享

這次的營隊,雖然參加的退休老師並不多,但是德佩師父、德澄師父,一樣在工作人員提前一天進駐時,就陪伴大家審視整個活動的流程,而所有的工作人員,也沒有一刻鬆懈過。就是希望參加營隊的老師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且能從每一堂精心安排的課程中,有滿滿的收穫。

臺中市大肚國小的退休老師陳秋蘭,在圓緣分享時就提到,她從所有工作人員的態度中,學習到「要愛、要分享」。她說:「只要我們有任何需求,他們(工作人員)都用很尊重的態度、很和善的表情,讓我來這裡覺得相當自在。」

陳秋蘭之前所服務的學校中,有五位受證的慈濟志工。多年來,她觀察他們的所作所為,覺得他們都很熱心助人,也很勇於承擔。「學校的生活那麼忙碌,他們還能撥出時間從事慈濟的工作,而且歷經這麼久的時間都不倦怠,所以我覺得慈濟的目標一定是非常正確,也非常吸引人。」

因為在學校一直很忙,所以不論他們怎麼邀約,陳秋蘭都不曾參加慈濟的活動。現在她已經退休一年多了,終於有機會到慈濟來。這三天課程,讓她認識慈濟在做的事情,也覺得此行很有意義。

「上人用四大志業把大家團結起來,感覺每個志工的力量沒有非常大,但是說小也不小。」她接著說,把這些力量團結起來,大家一起朝著正確的方向,不僅可以走得久、走得遠,而且走得很快樂。「我覺得這真的是很值得用精神,或用捐款支持的團體。」

因為一生都是從事教職,所以陳秋蘭自認也是個很環保的人,不但節約用水,也會做垃圾分類,不過她覺得自己還可以再致力推廣蔬食。「我是個家庭主婦,所以我可以讓家人多食用蔬菜、水果,這也是我回去要努力的目標。」

◎沒有加入教聯會 是教書生涯的遺憾

參加營隊的老師們,許多人都已參加教聯會,或者是慈濟志工,因此,「慈濟」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只是有些人可能長期致力於某方面的勤務,但不論如何,他們心中都有滿滿的慈濟情。

從臺中市永寧國小退休的林秀民老師,本身也是慈濟志工。雖然她也努力邀約其他的退休老師參加營隊,但總是因緣不具足,「年紀大的,行動不方便;年輕的,要照顧家人,所以只有我一個人來。」

林秀民的先生之前長期在中國大陸工作,她平時不僅要忙於學校的工作,也要負擔家務、帶小孩,所以實在抽不出時間參加慈善活動。她在服務三十年後退休,十多年來經常往來兩岸,所以跟先生兩人都在上海培訓慈濟志工。她在大陸參加過讀書會,也到江西參與助學生的家訪及冬令發放等。

和先生回臺灣之後,他們回歸梧棲組隊,常常參加香積、環保等活動,也到過慈濟三義茶園出坡、採茶。

「這次的課程真的非常精彩,尤其是阿桃師姊流利生動的分享,更是讓我記憶深刻。」林秀民提到,志工陳阿桃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是她把上人的法用在生活當中,且身體力行,下班後還去撿拾環保到半夜,一點都不覺得疲累,甚至滿心歡喜,只是為了要多疼愛地球。「這對於教一輩子小學的我來講,真的自嘆不如,讓我非常震撼。」

三天兩夜的營隊,志工滿滿的愛,細心的呵護,讓她覺得就像回到家一樣安心。遺憾的是,在校期間她沒有因緣進入教聯會,否則她自認應該可以在教學上做得更多。當德佩師父告訴她,「沒關係,妳可以再回去學校,把學生愛回來,把老師的愛延續下去。」她說:「我想,這是我未來努力的目標。」

◎做慈濟 成了最好的天主教徒

「我這次來,我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快篩。」從居仁國中退休的張芳瑩老師提到,今年七月中旬,有人邀約她到花蓮靜思堂參加「教聯三十」周年活動,本來有報名的她,聽說要先到臺中靜思堂做快篩時,她膽怯了,那次的活動就沒有成行。

好久沒有回來花蓮了!張芳瑩聽說有這樣的營隊,她動心了。「如果很痛,我也要忍耐。」來到這裡,在工作人員細心指導下,她學會了自己做快篩。這份喜悅,她在當天晚上就打電話告訴家人,「我好開心喔,這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情。」

她提起自己加入教聯會的因緣,是她任教的學校有能力分班,自己帶的是後段班,以致在班級經營上遇到瓶頸。當時她有一個家長是慈濟志工,她告訴張芳瑩,「老師,妳可以來參加我們的『精進佛一』。」她去參加時,遇到了教聯會的趙麗月老師。

趙麗月是訓導主任,她給了張芳瑩許多帶班的建議,讓她受益很多,班級經營得越來越好,整潔、秩序比賽經常得名。「上人說,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帶好,社會就不安定,國家也不安全。」這句話打動了她的心,後來以「春風化雨」為題,在校刊投稿。

「我看到很多教師的典範,就一直跟著他們,後來大家一起受證。」到退休之前,也接引了十多位老師受證為教聯會老師。受證教聯會教師之後,她知道慈濟很需要志工投入,所以也參加志工培訓。培訓期間有人問她,「妳是天主教徒,怎會參加慈濟呢?」她回答對方,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很像天主教徒從前來臺灣做的事。

她說,以前的神父、修女都是外籍較多,他們有的從西班牙、德國,有的從葡萄牙來到臺灣,他們的愛跟上人的愛很接近,所以越加投入勤務。後來,她去動心臟的大手術時,慈濟的法親鼓勵她,要祝福自己,回來繼續做志工。她現在雖然容易累,還是會常去做環保、做福田。

張芳瑩除了感謝所有在營隊幫忙她的人,也要代表天主教徒來感恩慈濟,「我沒有出過國,可是我見證到慈濟的大愛,遍及到海外很多國家。」她最後提到,自己雖然是天主教徒,但是跟著上人和教聯會老師學習,她以進慈濟為榮,會終身做慈濟。「因為進慈濟,所以我成為更好的天主教徒。」

◎結了好緣 做事就有力量

「圓緣不代表結束,是另外的一個緣的開始。」德佩師父感恩大家,這次營隊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每個人都可以快快樂樂地來參加,也平平安安回家,讓自己,也讓家裡的人安心。

德佩師父接著提到,上人希望大家要「深入經藏」;而要深入經藏,就是要入人群。「因為每個人都是一部經,希望大家寫下自己的傳記,展現生命的價值。或是留給後面的人參考,也可以教育後代的人。」

此外,德佩師父希望大家要接引還在職的老師。「現在的老師很辛苦,我們可以給他們方法,看我們當初是怎麼做的。」德佩師父說:「我們一定要有這個願力,想想我還可以為教育做些什麼?可以為人類留下什麼?這才是我們在『大藏經』裡真正的足跡。」

德佩師父表示,慈濟大家庭不分種族、信仰,只要有大愛,又有想要付出的心,就能在社區結好緣。「緣夠了,做事就有力量,也是留給下一代很好的典範。」

德澄師父也在開示時提到,「我們何其有幸,在這一生可以成為老師,這是這麼有成就、有價值的職業;又何其有幸,可以進來到慈濟,可以認識上人、認識佛法,甚至可以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行菩薩道。」

這真的是殊勝的緣分,因此德澄師父勉勵大家,「退休老師要退而不休,這是上人對所有退休老師的殷殷叮嚀跟期許。」因此他希望在座的退休老師們,能夠將生命再次發光發熱。他接著引用上人的話期勉大家,「上人期盼退休老師們,再次回歸學校,當個不請之師,也要為慈濟的教育留史。」

三天的營隊,在課務團隊以手語演繹〈第一道曙光〉中圓滿落幕。這是一個精實的營隊,人數少,但是動員的工作人員一個也沒少,就是希望以滿滿的愛和期待,讓所有參與營隊的退休老師們,再回到社會,發揮曾有的教育愛。

圖左 :臺中市大肚國小退休老師陳秋蘭,在圓緣分享時提到,從所有工作人員的態度中,她學習到「要愛、要分享」。[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德澄師父(左)在圓緣時期勉退休老師們,再回歸學校,當個不請之師,讓生命再次發光發熱。[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現任臺中市龍港國小校長張聖宗(左一)提到,在經行當中,他已放下心中的某些執念,所踏出的腳步,較之以往更為踏實。[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德佩師父(左前一)、德澄師父分別帶領大家,「淨心 經行」於花蓮靜思堂與慈濟大學園區的小徑中。[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三天的營隊,在課務團隊以手語演繹〈第一道曙光〉中圓滿落幕。[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臺中市居仁國中退休老師張芳瑩表示,她因為做慈濟,所以成為更好的天主教徒。[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德佩師父(右)勉勵參加營隊的退休老師們,只要有愛心,又願意付出,一定可以跟大家結好緣,「緣夠了,做事就有力量。」[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