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一次次生命課題 從演繹中得解惑

一次次生命課題 從演繹中得解惑

E-mail 列印
一次次的生命課題,讓吳燕妮更了解自己內在的情感、尋找對自己或他人更好的相處方式,並從每一次的經歷、挫折中,成就生命中更完整的自己。

吳燕妮首次參與《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多個月來很少缺席,她說: 「我儘可能不錯過任何演練,它像是填補我生命中缺失了的佛法,希望能填補我的人生拼圖。」

◎愛上正能量環境

2022年4月開始迄今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隊伍中的吳燕妮,經過逾半年的練習,無論是有力道的法船、或是柔美的螢火蟲隊形,動作既熟練、堅定又自信,表現得很到位,精神奕奕,一拾多年前工作時的拼搏與衝勁。

她與佛學的初次相遇,是在一次衛塞節遊行得到的文宣品中,認識了「苦集滅道」;後來陪伴兒子一起上英文佛學班,她對「八正道」印象深刻,動了想進一步學習的念頭。後來應同齡表妹姚淑玲(懿珏)之邀,結伴入經藏;每週五兩人共車,有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與會。

後來,她愛上了這正能量滿滿的大環境和默契漸佳的團隊,愈演練就愈期待,並且從一節節的經文導讀中,起疑問、得解答,加深理解,更將學過的道理和過去的生命課題相結合,體會愈加深刻,也更珍惜每次的演練。

◎聰明孩子的掛礙

吳燕妮無法想像沒錢過活的日子,婚後與丈夫胼手胝足,做起事來像拼命三娘,任何要事都可以擺在一邊,一份工作做了十七年,不敢輕易辭工。

但自從寶寶誕生後,聰明的他,一歲半就認得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次序調亂也懂得重組。可是事情太順遂卻變得很執著,他遇有不順的事馬上大哭;當大人或不予理會,他直接把身體往後倒撞牆,或用力拍打來表達不滿。

不忍孩子傷害自己,吳燕妮和丈夫多方奔走,嘗試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接觸人群,卻帶來反效果。

有人懷疑他是「星星兒(自閉兒童)」,吳燕妮到肯納兒協會去尋求諮詢,負責人推薦去看醫生,醫生診斷出孩子並不是自閉兒,而是患上一種名為感覺統合障礙(SPD-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的兒童發展失調現象,會讓孩子學習出現障礙,或與他人溝通有困難等,只是情況並不嚴重,透過引導便可改善。

醫生一番話,讓她放下心頭大石,再想起一次帶孩子去學音樂,老師告訴她:「用愛心去教育孩子,千萬不可放棄,因為只有父母才可以幫助到他。」這話提醒了她,放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孩子也不負所望,上小學後,情況慢慢變佳。

當她以為人生考試已過,成功懷上第二胎,轉而辭工在家當全職媽媽時,沒想到另一場更艱難的生命教育悄然而至。

◎雙重打擊的擔憂

2019年,七十二歲的媽媽患上第二期乳癌,吳燕妮近身照顧。老人家篤信算命師的預言,相信大限將至,卻拗不過孩子勸說動手術,過後堅持不再接受治療。當癌細胞逐漸侵蝕身體各器官、以致很痛楚的時候,老人家試過拔掉氧氣管離去,身邊兒女卻不捨努力勸說,同樣也心力交瘁。

一直陪伴在身旁的表妹姚淑玲,不忍吳燕妮一直活在痛苦中,便勸她以素食來為母親祈福。沒想到言猶在耳,2020年,姚淑玲被診斷患上卵巢癌。這對吳燕妮而言是雙重打擊,因為一趟去到醫院,一邊是母親複診,另一邊是姚淑玲的治療,兩邊所承受情感之重,苦不堪言。她說:「淑玲和我從小玩到大,當得知她和媽媽同時生病的時候,我真的很害怕,害怕失去她們。」

當志工得知姚淑玲和吳燕妮的情況時,及時伸出援手。曾經在大愛媽媽課程分享自己與患癌媽媽故事的志工楊秀麗(懿謹),和黃愛媋(慈彌)上門,為吳燕妮及家人分享照護癌症患者的方法和細節;黃愛媋更引薦她到慈濟借醫療輔具,如病床、氧氣桶等等,讓媽媽可以安心回家。志工的關懷,讓她們免去許多曲折,心生感激。

另一方面,樂天、不拘小節的姚淑玲,面對病情卻比任何人都還坦然自在,許多志工給予她許多正能量,陪她一起晨起「薰法香」,不時言語鼓勵,令同沾法喜的吳燕妮欽佩之餘,更有感一定要振作起來,務必比姚淑玲更堅強,才能成為她的依靠。

2020年9月,吳燕妮的母親安然長逝;姚淑玲相反地,愈活愈精彩,努力克服化療後遺症,每個星期活動排滿滿,還承擔經藏演繹小種子(小老師),精力旺盛。

◎演繹經藏解佛理

吳燕妮和姚淑玲結伴參與每週經藏演繹,也是教學相長的好機會。就像活動結束,吳燕妮常常會追著姚淑玲問:「什麼是『八正道?』 『六度波羅蜜』談的是什麼?」、「『慈濟十戒』又是什麼?」若姚淑玲一時回答不上來,吳燕妮也不放棄,上網搜尋證嚴上人開示影片,透過閱讀英文字幕來尋求解惑。

後來,吳燕妮說:「『慈濟十戒』是提醒我們反省自己;『六度波羅蜜』是很好的練習,讓我們不只要給予,還要去除煩惱;『八正道』是教我們Thinking positive(正向思考)及可以脫離suffering(苦難)的方法。」

「我一直想多理解佛學,剛好入經藏就是個機會。我從中理解人就是會遭遇和感受到不同的痛苦(suffering),我們得學習去面對這些生命教育,將它們轉變成自己的智慧。」例如家裡孩子有狀況時,為人父母者真的很苦,需要有人幫助走出困境。幸好當時吳燕妮遇上了許多好心人,教她放下工作,好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第二場的生命教育,是來自生病的母親。身為孩子,她們一直希望母親陪伴在身邊更久一些,但是看著母親的辛苦,身旁照顧的孩子卻無能為力、無法代替她痛時,也只好選擇放手揮別。

「媽媽走了,可能就是真正解脫,我們換個方式祝福她。」吳燕妮哽咽地說:「如果我回到過去,跟媽媽講話的語氣會更好一些。因為我是家中老么,說話有時候會不客氣,總覺得我還年輕,還有時間,沒想到這麼快……」

一次次的生命課題,讓吳燕妮更了解自己內在的情感,尋找對自己與他人更好的相處方式,並從每一次歷練中,成就生命更完整、豐富的自己。

幸好,她身邊還有姚淑玲。她珍惜、也感恩兩人携手行善做好事的美好記憶,一改愛宅在家的習慣,走出家門,發現最愛的環保、參與大愛媽媽課程、福田志工等等,以回饋媽媽生病期間,慈濟人的幫助。

◎做他人的善知識

最近,吳燕妮十歲兒子和四歲小女兒,在耳濡目染下,即興可以哼唱一些經藏歌曲,或一手握拳、一手揮動、演繹法船經典動作和手語。

投入愈深,吳燕妮愈能理解,佛教不只是注重在念經而已,還要付諸行動,例如環保不只在改善環境,同時淨化人心,故做環保也是在力行佛法。

除此之外,學佛還要鍛練面對困難的能力。她尤其特別喜歡旋律優美的《無量義經.德行品》曲目。她認為這首偈頌有故事,不只在講述佛陀的慈悲和靜定,面對很多考驗及干擾都不受影響;而且佛陀就像大醫王,不管什麼病,心病、身病都可以治療,但這不是透過拜拜和祈求就會實現,還是要靠自己的付出,實踐才會有所改變。

就如她會與姚淑玲分享製作酵素改善環境、減少垃圾的好方法;而她也在姚淑玲引導下,持素為母祝福至今,及放下對錢財的執著。

「有一次,朋友告訴我,她的家人生病了,想要出院返家,我馬上和對方分享,要準備哪些東西、設備等等。我理解他們在此時此刻會緊張慌亂,真的很需要這方面的引導,我就主動把自己從慈濟學到的知識和對方分享。」

證嚴上人曾在《人間菩提》開示:「過去的好因好緣,促使我們遇到好人,能夠牽引我們進入佛門,一起來行善造福;人生的價值就是貴在付出,能付出行善是種福氣。」

時時遇見好人的吳燕妮,同時也把握能成為別人生命中貴人的機會,這不就是《無量義經.德行品》曲目中「是諸眾生真善知識、不請之師」的菩薩行嗎?

圖左 :經歷身軀病痛,姚淑玲不被擊倒、樂觀面對生命的精神,影響了身邊人。[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姚淑玲(左)邀約吳燕妮(右)參與經藏演繹,兩人一同經歷生命課題,互相扶持,互做對方貴人。[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只要有空檔,吳燕妮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做環保。[攝影者:黃愛媋]
圖右 :吳燕妮的兩個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可以一同入經藏。[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每週五入經藏,姚淑玲和吳燕妮分別帶著孩子,結伴一起來入經藏。[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受姚淑玲影響的吳燕妮,也把握能成為別人生命中貴人的機會,就像《法華經》所提到的不請之師。[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吳燕妮四歲的孩子(紅衣小女孩)年紀雖小,卻身心單純,認真參與演繹,有模有樣。[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