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心口一念 成就經藏演繹總彩排

心口一念 成就經藏演繹總彩排

E-mail 列印
繼12月3日,來自麻坡、居鑾和烏魯地南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總彩排結束後,12月4日上午,二百七十多位馬六甲、芙蓉和淡邊的演繹志工,聚集在馬六甲靜思堂,進行另一場經藏演繹總彩排。

距離12月9 日晚間首場經藏演繹不到一星期,尤其調整隊形後,只練習三次就是總彩排,志工還未熟練上手,再加上芙蓉、淡邊的志工也是調整後,初次在實體舞臺上練習,時間的緊凑可謂分秒必爭。

或坐或站,有時手往前推,有時要身體後拉,還得利用肢體律動將情境描述出來等等,一遍遍修正隊形、肢體動作、精準走位,以及熟記音樂節拍等,在在考驗眾人的和諧與團隊默契。

◎深入經典 圓滿演繹 

「不像過去已經定案的,例如《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有完整的資料、影像、畫面可供我們參考;這一次我們是直接參與演繹,可能最後還是會有不確定因素及最新調整,我們做好準備,一起來成就這一場經藏演繹就對了。」經藏演繹企劃組志工羅雪花(慈琋)透露。

的確,打從2022年4月,受邀加入《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開始,馬六甲企劃團隊需要克服的困難不計其數。例如人數的不斷變化、每週的演練共修、導讀分享的人選,還要有大小種子老師的培訓、教學等,另有一群想參與卻因為身體狀況無法投入演繹的志工,因此衍生了唱經班等等。

原本預計在7月公演的經藏演繹,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順延,演繹曲目持續增多,內容也反覆調整修正,企劃團隊陸續收到來自本會有關各種隊形的教學帶,卻因場地不同,隊形必須因地制宜,例如《無量義經.德行品》的大法船與洶湧海浪,隊形該如何呈現到位?偌大場地又可容納多少《無量義經.十功德品》中的「小法船」,及「飛天」等,確保各有軌道航行,避免擁擠或相撞?這些演繹企劃團隊都需想辦法克服。

公演日期迫在眉睫,11月再度接到變化,有曲目被調整或取消,面對各據點志工緊張詢問,馬六甲企劃團隊無暇失落,隔天緊急會集在演繹場地反覆研究,如何調整隊形和走位、更新演練流程等。無論承接多少變化球,一定要成就大家參與這次演繹的機會。

「一切變化都在訓練我們的承接能力,其實我們的壓力不比臺灣;慶幸消息布達出去,演繹團隊都無二言、全力配合……」企劃組志工張秀梅(慈衣)、陳采雁(懿晴)和羅雪花等人,不約而同說。

最後一場總彩排,團隊感動也讚歎各據點演繹者勇於接受改變、隊形走位一點就通。而這些心態並非一蹴即成,除了平時訓練有素,也是一念心的單純,為了做得更好,而不厭其煩地調整自己。

有人說:「這麼長時間的演繹,能堅持下來,其實挺不容易的,因為時間、精神、身體方面,都是考驗。」也有人由衷讚歎:「我們覺得人人都是為了護法、護經藏而來,這是一股正能量,推動著大家恆持、前進,一同來成就這次殊勝難得的大因緣。」

羅雪花則說:「其實一場場演繹就是化城,我們借助這一座座化城,邀約大家一起來深入經藏。過去八個月以來,我站在臺上,看見百多兩百人,打從一開始無法靜下心,到後來慢慢沉澱;用同樣步伐,同樣手勢,一心一意演繹的神情,常常被大家的認真及虔誠所打動。」

如果大家能用很寧靜的心,進一步深刻去體會佛法,一句一偈有收穫、能受用,這對羅雪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

◎堅毅演繹 聞法傳法

志工張金梅(慮蕙)穿上護膝,今日總彩排是她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日子。今年7月集訓,一整天行程使得她的膝蓋腫脹、發炎、疼痛,事後需要打針舒緩,而那針打下去非比尋常的痛。咬著牙,忍痛打針就是希望能順利完成演繹。

然而11月6日再度一整天的彩排,此次她的膝蓋再次疼痛難耐,她強忍耐著完成當天的彩排,事後即使打了針,疼痛依舊未減緩,讓她起了退轉心。

但張金梅不甘心,從4月開始加入經藏演繹,不懂中文的她,八個月來透過反覆聆聽、唱誦、背誦,又辛勤練習動作,離正式演出12月9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時若放棄,她形容自己如佛陀法華會上講經說法,自己成為那五千弟子離席的其中一人。

況且最後時刻,自己退出,如何能找到人來補位,整個隊形有了空缺勢必影響團隊的演繹,而企劃團隊如此用心帶動,自己退出將會帶給團隊煩惱等等。

「我曾跟組内的小種子志工陳妙鳳(慈撒)說,不是我要退出,假如真的腳不行,最後一分鐘才說你們去哪裡找人代替,缺少一個人怎麼辦,我還是去唱經班,這樣你們可以提早找人來補位。」張金梅說道。

她坦言,膝蓋疼痛無法負荷,讓她壓力頗大!她感恩陳妙鳳持續鼓勵,及經常在社交平臺上放一些演繹的影片和資料,練習時還會特別一個個關心與指導,從隊伍前關懷到隊伍後,讓自己堅持至今。

再者,看見企劃團隊承受的壓力更甚,應對任何的調整與變動,尤其11月18日企劃團隊布達配合臺灣本會主場經藏演繹曲目與動作的調整,演繹需做大變動,此時離正式演出不到一個月。當天調整後,大家仍懵懵懂懂,11月25日再度前來練習,兩次練習仍無法完整跑完全部曲目,無法知道調整後的全貌,但張金梅不擔心地說:「聽企劃團隊指示,做就對了!」

張金梅說:「我天天祝福膝蓋。我已六十九歲了,錯過這次不知何時還有機會。沒有入經藏,真的無法記住經文,入經藏需要記住經文才知道怎樣唱誦,透過導讀和反覆唱誦逐漸深入了解經文含意,也才能透過肢體來傳達經文意境。這些日子我已深入《無量義經》與《法華經》經典,即使最後換去唱經班也沒關係。」

當順利完成總彩排,張金梅笑得燦爛地表示,《無量義經.功德品》之〈第十功德〉,下肢的動作較多,過程中雙腳都在發抖,但是想到這是最後一首,一定要撐住讓演繹完美結束。「我做到了,正式演繹上場沒問題!」期待透過經藏演繹,有表演、有燈光、有音樂,觀眾絕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更易接受和明白佛法。

◎行入經藏 法入人心

另一邊初次參與演繹的謝賢芝、張國浩與潘芷杉三人,是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成員,完成總彩排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八個月的練習即將正式登場!

回顧4月,當謝賢芝收到經藏演繹邀約開心不已,因2015年馬六甲《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當時中學生的她很想參加,但正式演出地點在吉隆坡而因緣不具足。沒想到今年(2022年)讓她等到了,並邀約同學也是慈青的張國浩與潘芷杉一同參與。

謝賢芝課餘兼差家教,為了參與演繹特地空出星期五晚上,今日總彩排並將一整天家教課全部取消,全心投入演繹。當完成總彩排時,她激動地說:「期待很久,終於要演出了。希望可以將自己對佛法的認識與感動演繹出來,進而影響到任何一位觀眾,這一切都很值得!」

其中7月至9月,張國浩因實習工作在雪蘭莪州,三個月的時間不在馬六甲,但是他交代企劃團隊位置一定要留給他。同時感恩小老師志工李振濠與慈青學長們一直關心和更新訊息,以及私下協助教學補上進度,他才能如願演出。

雖然他最喜愛的〈佛在靈山〉曲目取消演繹,但今日整場演繹莊嚴度不減。他說:「這些經文已深入腦海,了解其中意思與故事,都是自己的收穫,即使一些曲目沒有演繹也沒關係。」

而從小到大,張國浩未曾讀過佛經,藉經藏演繹因緣,才知道佛法原來可以透過音樂,反覆唱誦和肢體動作自然而然入腦,他相信以此方式年輕人更易接觸和接受佛法。他也肯定地表示,以後有機會,時間能配合,他一定會再參加經藏演繹。

潘芷杉則坦言,一開始聽到需要幾個月時間來練習演繹,很驚訝需要花那麼多時間!投入才知道每一場演繹真的不簡單,今日總彩排也深刻感受到法會的莊嚴。而這八個月來每個星期五演繹暨共修,無形中成為她放鬆沉澱的日子,自己很享受演繹過程,下星期正式演出也意味著演繹告一段落,讓她有點捨不得。

音樂一下,燈光一打,人人全神貫注於演繹中,經過一整天的調整、練習,從參差不齊,到全場齊心唱誦,身與手共一念心,一舉手、一投足都在妙法中。演繹者透過肢體詮釋經典,將經典深刻烙印於心,也蘊含著一分傳法的篤定,期盼演出時引起觀眾共鳴,一起深入靈山大法會。

圖左 :經藏演繹企劃組志工羅雪花(中)透露,團隊做好準備迎接來臨的演繹,但是過去志工的認真參與,已經一次又一次地打動站在舞臺上教學的他們。[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無量義經.功德品》之〈第十功德〉,下肢動作較多,過程中志工張金梅(左一)膝蓋負荷不了,雙腳頻發抖,但她仍堅持下去。[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從中學就期待參與經藏演繹的謝賢芝(右二),今年如願參與演繹,並邀約同學一同入經藏 。[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張國浩(中)未曾讀過佛經,因經藏演繹,才知道佛法原來可以透過音樂,反覆唱誦和肢體動作自然入腦。[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演繹團隊藉由示範教學,從細節去調整演繹者的瑕疵,圖為站者左一陳采雁,前為張秀梅。[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慈青謝賢芝(左)、張國浩(中)和潘芷杉(右)初次入經藏,享受於佛法演繹中,也各有不同的體會與收穫。[攝影者:饒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