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義診中心人本醫療 貧病者的依靠

義診中心人本醫療 貧病者的依靠

E-mail 列印
看醫生,對一般人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然而對於經濟弱勢和行動不便的老人而言,有著經濟壓力的考驗。沒錢、沒身分、沒保險……不論膚色、國籍、宗教,在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都可以獲得免費醫療照護。

◎ 義診中心 身心安住之處

走入慈濟馬六甲義診中心,櫃臺後是滿牆的病歷表,曾來就診過的病患,都找得到病歷資料。穿梭在彎腰拄拐杖的無依孤老,或是病痛纏身的家庭支柱,聽到、感受到的故事,都是滿滿的無奈。

當初證嚴上人於慈善工作中,發現因病而貧案例比比皆是,初設義診為貧困者服務。為扎根醫療服務,2002年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啟用;本著「守護生命,以人為本」的宗旨,為低收入戶、慈濟照顧戶、難民外勞及獨居老人的貧病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障。

發展至今,慈濟義診中心從一週一天延伸至六天看診,包括中西醫、牙醫、眼科、物理治療等門診服務,並定期舉辦醫療講座,疾病篩檢活動,關心及照顧民眾身心健康。

其中發現許多年長者因關節退化、肩頸腰腿痛、關節炎、下背疼痛等所苦,無法負擔長期的醫藥費,或是找不到方法減輕疼痛,長期與病痛共存,身心皆苦。因應高齡社會,慈濟義診中心一週四天提供中醫治療,透過針灸調理氣血及疏通經絡、舒緩筋骨病痛,提供弱勢長者一個身心安住之處。

◎守護健康 打破貧病循環

六十多歲、單身的陳美蓮(化名)三姊妹住在一起,平時靠著在家摺紙蓮花賺取微薄收入,一個月馬幣三百多令吉(約合新臺幣兩千一百元)。隨著年紀增長,三人的腳疼痛不舒服也愈來愈明顯;2022年大姊因腳痛而臥病在床,靠著陳美蓮和妹妹陳素華(化名)兩人照料,兩人原本已腳痛無力,沉重的照顧也加劇病痛,經濟上更是一大負擔。

「疫情期間失去收入,當時向慈濟求助,慈濟幫我們幾個月的生活。之後政府開放,開始重做家庭手工,我們就靠自己,省吃儉用過日子。當大姊生病需尿片,負擔太重,我就想到聯繫志工看看。」陳美蓮沒想到志工還帶著護理師上門,教導她們護理常識和技巧,「志工看見我們姊妹腳痛,跟我們說慈濟義診中心可以來看骨科,來看中醫。」

自此,開啟了姊妹倆來義診中心看病之行。9月大姊往生,兩人只要有時間和交通載送,不管是星期一、三、四和六都會來慈濟義診中心。陳美蓮表示,每一天由不同的中醫師提供義診服務,有顏健樺醫師、林國團醫師與涂蓮英醫師,每一位醫師都很專業和用心。目前姊妹倆一星期來兩次針灸治療。

陳美蓮感嘆,有病沒錢看醫生是最苦,沒保險不敢去私人醫院,政府醫院也需要支付一些錢,病一直拖變成重病,大姊就是如此。腳痛到臥病在床無法走,最後腳腫去醫院,醫生說是血管阻塞需清血藥。「我學習在家打針照顧她,她一直喊痛,醫院要我在外面買藥,很貴,我們也是撐著買給她吃,最後大姊在病痛煎熬中走完人生。」

姊妹倆感恩慈濟義診對於她們幫助良多,假如沒有免費看診,她們的病情可能愈來愈嚴重,且義診醫師和護理師會與她們分享健康飲食,以及保養身體等知識,兩人從中學習並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

陳素華說:「有時針灸後覺得沒有改善,跟顏健樺醫師反映,他會調整穴位針灸,很細心幫我們治療,現在腳痛發作減緩許多,還有醫生、護理人員及志工服務很好,時常與我們聊天,關心近況,也開心許多。」

◎以人為本 醫病醫人醫心 

下了一整夜的雨,雨勢絲毫沒有趨緩,七十五歲拿著拐杖的簡秀枝(化名)與妹妹簡明華(化名),不假思索穿上雨衣,姊妹兩人共乘摩托車前來義診中心看診。天氣不佳,也阻擋不了她們每週三來看診的心。兩人異口同聲說:「有義診當然要把握,為了就是減緩身體的疼痛,且也看見成效。」

簡秀枝感慨地說:「腳筋很緊,常常抽筋,走路痛又腰痛,痛起來真要命,這雨根本不算什麼,要身體好就要來針灸。」

曾經到政府醫院就醫,醫生持續開立止痛藥給她服用,也曾給她施打止痛針,卻因藥物過敏導致顔面腫脹,病況完全無法改善,又沒能力到私人醫院就醫,只能無奈放任身體的病痛,時常半夜痛到睡不著。

簡秀枝說:「我沒有外出做過工,一輩子都幫忙理家,沒有領過薪水,年老根本無積蓄。目前與哥哥、妹妹同住老家,一家生活依靠慈濟援助,以及政府福利金過日子。」直到半年前,透過志工黃秀玉(慮珏)介紹慈濟義診中心服務,才知道慈濟有提供低收入戶醫療服務,姊妹倆開始每星期前來義診中心治療。

妹妹簡明華同樣面對腳痛和腰痛問題,看西醫一直找不出原因,時常被身體的病痛折磨到吃不下飯,也睡不著。當中醫林國團診斷後,向姊妹倆表示,腳和腰的狀況是年老退化的現象,無法治癒,但是針灸可以減緩疼痛。兩人珍惜每一次義診機會,從一星期兩天針灸治療,有顯著的改善後,如今一星期前來看診一次,她們頻頻向林醫師道感恩。

林醫師細心看診,仔細聽病患傾訴,並針對病痛針灸治療,過程中林醫師時常將病患的苦轉個話題,以幽默的語氣與病患談笑風生。簡明華分享,「有林醫師在,總是充滿笑聲。整個診間散發輕鬆的氣氛,很溫馨,志工又很親切,我很喜歡來這裡!外面看診時間短、看診人數多,醫生不太與病人聊天,收費又貴,這裡完全免費,大家可以隨喜結緣,對我們沒有錢的老人家來說,是一個安心看病的依靠。」

林國團醫師愉悅地說:「我沒有比較厲害,醫師主要讓病人了解身體狀況,安心治療,過程中講講笑,讓病患放鬆心情,忘卻煩惱。醫病療心,身體的病用藥醫,心理的病以愛治。」

◎義診中心 貧病者的依靠

隔天,陳錦珠(化名)母子一踏入義診中心,志工看見久違的病患家屬,驚喜地你一句,我一句打招呼,「好久不見?」、「還是一樣瘦。」、「要多吃一點才有體力!」、「先生好嗎?」……

陳錦珠與兒子林正雄(化名)歡喜地回應志工的熱情,當志工獲悉陳錦珠的先生於去年(2022年)往生,往日的回憶湧上心頭。志工蔣章源說:「以前母子倆每個星期都叫車,陪伴先生一起來看診,風雨無阻,一直到新冠疫情行管令影響而停止。妳還是跟以前一樣瘦,兒子還是一樣孝順陪伴來。」陳錦珠笑著回應,對呀!日子過得真快,已經三年沒來慈濟義診中心,好久不見大家。

陳錦珠的先生六十歲退休,兩年後被診斷患上帕森金氏症,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雙手開始萎縮。隨著時間,先生的病情愈來愈嚴重,全身出現僵硬和疼痛,行動力趨緩。某天,林正雄從中藥行獲知慈濟提供中醫義診服務,西醫已無法提供父親更多的治療,為了減緩父親身體的疼痛,陳錦珠與兒子開始每星期都陪伴先生前來慈濟義診中心看診。

「五年來每週靠著中醫調理舒緩疼痛,假如去外面一般診所,看一次診至少馬幣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百五十元)以上,對於低收入的家庭根本無法負擔。我們夫妻年紀大已退休,當時兒子才出社會,先生需要長期治療,慈濟義診真的提供很大幫助。所以當我身體不舒服,第一想到就是來慈濟義診中心。」

陳錦珠坦言,自己非常害怕針灸,以前陪伴先生前來義診治療,五年的時間自己從未嘗試針灸治療,即使曾經生病身體不舒服,都是請醫生把脈開藥。因此今天的心情有點忐忑不安,既期待又害怕,期待能讓涂蓮英醫師把把脈,能與志工敘敘舊,但是又害怕針灸。

直到跨入慈濟義診中心,看見涂醫師用心看診的身影,遇到熟識的志工,以及熟悉的病患,大家話家常,瞬間紓解了陳錦珠緊張的情緒。

涂醫師仔細問診,提醒一些飲食注意事項,猶記得陳錦珠害怕針灸,向她解釋只是插一針在耳朵,打開其胃口,安撫她的心。另一邊陳錦珠的兒子也走入診間,等待涂醫師看診。原來涂醫師是林正雄的偶像,當初因為父親緣故而認識中醫,見證中醫的奧妙,遇到涂蓮英醫師,看見醫生專業背後的用心。

與母親不同,林正雄愛上中醫與針灸,陪伴父親看診治療之時,發現針灸舒緩了父親的病痛,整個人精神狀況佳。因而當自己身體不舒服時,也開始嘗試以中醫調理。今天陪伴母親前來,正好頭有點昏沉,臨時起意讓涂醫師把脈。涂醫師把脈後問:「年輕人不可以熬夜,你都幾點睡?」獲知都是凌晨才休息,涂醫師規勸與解說,身體五臟六腑的運作與休養的重要。

不考量經濟價值,只在乎生命的可貴。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二十年來匯聚醫護人員、志工與大眾的愛,每分愛心都是促使中心運作的動力。2022年,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一年服務超過五萬四千八百多人次,以人為本的醫療,一幕幕都是醫病間溫馨的互動。

圖左 :林國團(右二)醫師以幽默的話語與病患談笑,讓診間充滿輕鬆溫馨的氣息,醫病也療心。[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陳美蓮(化名.左一)和陳素華(左.二)與陳健樺(右一)醫師開心話家常,感恩慈濟義診讓她們獲得免費看診治療。[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林國團(左一)醫師仔細聆聽簡明華(化名.右一)的病痛,細心講解病況。[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天氣不佳,阻擋不了簡秀枝(化名)姊妹倆來義診中心看診的心。志工關心安危,交代小心騎車,一路目送兩人離開。[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好久未見病患的家屬,志工劉觀群(左)關心林健源一家近況。[攝影者:顏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