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照顧戶回饋「米撲滿」 溫暖人間四月天

照顧戶回饋「米撲滿」 溫暖人間四月天

E-mail 列印
穿過鄉間小路,越過村野農田,扛著大米,帶著物資探望藍毘尼照顧戶,這是慈濟志工每個月一次的慈善日。聊聊近況、說說心事、抱抱孩子,濃濃的關懷情宛若家人般,送上糧食,鄉親回饋的米撲滿總讓志工感動莫名,困頓中 ,愛,不曾遺忘。

2023年4月1日,一早春雨不停,尼泊爾團隊新馬志工,左等右盼,直到中午時分,天空總算放晴。志工們趕緊帶上物資,兵分兩路,探訪十六戶照顧戶,迎接他們的往往是鄉親純樸的笑容,有了志工疼惜,日子不再無依,希望如花綻放,溫暖人間四月天。

◎遭逢劇變 救命稻糧

十二位本土志工,十位新來乍到的新加坡慈濟志工,再加上常住的慈善志工,三十位志工,盼到雨停,趕緊吃完中餐。慈善組長雪隆志工李麗華,為了今天的家訪,在前晚(3/31)就跟新加坡慈善團隊說明每一位照顧戶的緣起與近況,讓每個人都能很快掌握鄉民所面臨的困境。

下午團隊分乘兩部車,規劃兩條路線,除了滿載的物資,志工也準備了三張「靜思語」海報,摘錄的靜思語有「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用心聽,用心看,用心做,終生都受用。」、「孝順父母就是讓父母安心。」在適當的時機,與照顧戶分享。

「來!來!大家小心喔!」當志工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三十二歲賓拉瓦蒂(Bindrawoti kohar)的住家,門前搖搖晃晃、簡陋破損的木橋,著實讓志工們捏了把冷汗,相互提醒。

賓拉瓦蒂是一位單親母親,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十八歲即在加德滿都的寺廟出家,二兒子十六歲也出家,留在藍毘尼,小女兒十二歲目前就學中,與她同住,無常乍到,三個月前,先生因不明原因的背痛而突然往生。

由於尼泊爾有個習俗,丈夫往生,太太三個月不能出門,所以賓拉瓦蒂沒有工作。家中遭逢劇變,一家之主猝逝,斷了經濟來源,妻小頓失依靠,幸好志工每個月發放食物,這救命稻糧有如及時雨。

◎慈悲身教 傳家之寶

「孩子剛失去父親,氣氛多少是傷感的。」新加坡志工簡秋玲,娓娓道出心中的不捨,但令人安慰的是,孩子的眼神依舊閃亮,不因物質的匱乏,喪親之痛受創的心靈,兩個孩子臉上還是掛著笑容,禮貌耐心地回答志工的關懷,可見媽媽平日教育孩子的用心,他們的談吐及應對令志工動容。

身著袈裟的二兒子,看著靜思語海報,一字一句地照著尼泊爾文誠懇地讀出,那分攝受讓簡秋玲直說:「他們真的很有家教,所以從他們眼神裡面看到的其實是希望,不是悲傷。」

「感恩啊!感恩!感恩妳的愛心!」離去前,賓拉瓦蒂還送給志工一份禮物,她拿起小桶子,把存了一個月的一把米,倒進志工的袋子裡,讓大家感恩連連。

原來志工之前家訪時,說起「米撲滿」的故事,她記下了,於是每天抓一把米來存,艱難中不忘助人,慈悲的身教是給孩子最好的傳家寶。志工感動地將她擁入懷,輕膚她的臉龐,是愛;是溫暖;是鼓勵,翻轉手心,這貧中之富讓賓拉瓦蒂坎坷的人生有了期盼。

接著志工來到照顧戶Shiv Kumar的家,只見下雨過後,阿嬤和孫女住的茅草屋更塌了,還有漏水的情況,阿嬤到處綁著塑膠袋,還是一屋子的濕答,困惡的環境讓人滿是心疼。眼看雨季即將來臨,處境令志工憂心,除了送上物資,也一一拍照留下記錄,希望跑在雨季之前可以為他們修繕屋子,給阿嬤一個安穩的家。

◎只要用心 終身受用

志工依約來到長期關懷的夏拉達(Sharada Harijan)家中,眼盲的她在今年(2023年)二月初產下第三胎,兩個月不到的小男嬰,可愛的模樣,志工抱著、疼著。

話家常中,志工與她分享靜思語,也細細關心大女兒的上學狀況,大兒子的健康情形,還有手上的小寶貝乖不乖。夏拉達如常地拿出存了一個月的大米,看不見的雙眼,在志工的引領下,一樣將愛匯入慈善大海。

告別夏拉達,志工也來探望照顧戶莉妲(Rita),她與慈濟有段長長的好因緣,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翁卡沙(Om Kalwar),輟學工作維持一家生計,在志工的協助,重返校園,重拾書本。

進而志工也關心長期孤單無助,人際封閉的莉妲,陪伴裡打開心扉,採「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她到喬達摩佛陀學校(Gautam Buddha School)當廚師助理,一步步找回自信與笑容。

愛出愛返,莉妲在愛裡堅強,從受助到助人到自助,如今日存一把米,幫助比自己更貧困的鄉親。當志工跟她分享靜思語時,她說:「我沒有讀過書不識字。」而她正巧抽到的靜思語是「用心聽,用心看,用心做,終生都受用。」

志工善巧地對她說:「生活中不一定要認識字,只要妳用心煮,孩子們吃得健康和歡喜,自己就會很開心。」暖心地互動,莉妲臉上的笑容,藏不住滿心地歡喜。

◎善的存款 大愛流轉

令志工感動地還有本土志工Bishnu Gaud,在她還未認識慈濟前,休閒時間不是睡覺、看電視就是與朋友外出玩樂。自從加入志工的行列,發覺「付出」的歡喜,在助人中,心念一轉,愛,一點一滴被啟發,他說:「原來貧困的人也可以助人。」還把這盈心的收穫跟媽媽和姊姊分享,如今家人們一起累積善的存款,米撲滿,讓愛流轉。

「在發放物資時,看到一戶家裡還有一包米。」一批批的新馬志工,把握因緣,來到藍毘尼,為翻轉佛國盡一己之力,剛來一個星期的新加坡慈善志工張愛彬看見這狀況,滿是不解。

透過本土志工翻譯後,才明瞭:「我們發放二十五公斤的米,對食指浩繁的大家庭來說不夠吃,他們只好借錢買米應急。」照顧戶的單純與純樸,對慈濟的照顧,他們心懷感恩,沒向志工申述給的米不夠吃,只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番景況引人省思,張愛彬強調:「上人說過要給人東西,要給到那人有感覺。」志工邊走邊調整,經由實地家訪,把關愛與援助做得更到位,更沁入人心。

證嚴上人心心念念翻轉佛陀故鄉的悲願,志工一步一腳印,讓愛落實在藍毘尼,米撲滿,貧中之富善苗已萌芽,就待來日綠蔭成林。

圖左 :慈悲的身教是給孩子最好的傳家寶,志工感動地將賓拉瓦蒂(Bindrawoti kohar)擁入懷,翻轉手心,這貧中之富讓坎坷的人生有了期盼。[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志工一步一腳印讓愛落實在藍毘尼,發放中一個個米撲滿,訴說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彼此都感恩。[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除了滿載的物資,志工也準備了三張「靜思語」海報,在適當的時機,與照顧戶分享。[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眼盲的夏拉達(Sharada Harijan)在今年(2023年)二月初產下第三胎,兩個月不到的小男嬰,可愛的模樣,志工抱著、疼著。[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話家常中,志工與夏拉達(中)分享靜思語,她如常地拿出存了一個月的大米,看不見的夏拉達,一樣,將愛匯入慈善大海。[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除了接受物資,愛出愛返,志工愛牽善引,莉妲(中)從受助到助人到自助,日存一把米,她在愛裡堅強也讓大愛流轉。[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眼看雨季即將來臨,照顧戶阿嬤的處境令志工憂心,除了送上物資,也希望跑在雨季之前可以為他們修繕屋子,給阿嬤一個安穩的家。[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貧困的人也可以助人,照顧戶日存一把米,點滴匯聚成動人的力量,幫助比自己更窮困的鄉親。[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剛來藍毘尼一個星期的新加坡慈善志工張愛彬(左二),為翻轉佛國盡一己之力。[攝影者:吳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