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中醫把脈問診 把健康帶回家

中醫把脈問診 把健康帶回家

E-mail 列印
偌大佛堂,八位人醫會中醫師於正中央為一百八十七位大眾細心問診,用心感覺脈搏力度;在旁還有醫療志工、護士、復健師幫忙測量三高,及營養師給予建議。中醫召集人楊立前醫師說:「我期待這樣的機會許久了!」

戰 國時代的《黃帝內經》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用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重在養生,「中醫」重於保健或是預防醫學,「下醫」則是醫學。

中醫向來防重於治,也透過針灸、推拿等服務調理身心、減緩疾病發生;如今愈見普遍化,慈濟義診中心也逐漸增加中醫門診的天數。但是中醫召集人楊立前醫師認為,中醫師更應該走出去,主動及廣泛接觸民眾,推廣中醫治療之餘,也培養視病如親的胸懷,讓身心康健的社會民眾也能學習養生保健。

◎首辦中醫社區健檢服務

2023年4月24日,慈濟義診中心首辦「中醫社區健檢服務」。抱著「感恩」和「珍惜」的心情,慈濟志工與國際天使聯盟團隊,特別用心籌劃一個月,除了馬六甲慈濟人醫會醫師,還有特別來自雪隆、峇株巴轄的中醫團隊。

偌大的佛堂空間,除了設有中醫諮詢和治療,還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檢驗櫃檯、營養諮詢和志工服務愛灑區,希望能夠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和訊息予社會大眾。

美國名醫特魯多有言:醫師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楊立前醫師表示,這次的健檢活動,醫師們不再重於治療,更多時候是關懷與服務大眾,傳遞人本醫療。「例如疾病是怎麼來的?如何預防?生活作息和飲食方面要注意的事項等等。調好生理,還可以進一步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來陶冶心情,各方環環相扣,再透過醫師講解,把普世價值、大愛觀念傳遞出去,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感恩有慈濟義診中心

陳愛芬一手搭在妹妹的肩、由弟弟載送來到現場。今天(4/24)原本是她們定期來慈濟義診中心做中醫複診的日子,聽說有中醫健康檢查,她們欣然赴約。

年輕的中醫師吳惠馨俯身檢查,發現陳愛芬的關節已經變形,是長年勞動所致,不適宜做太粗重工作或行步太多,避免疼痛加劇。現場透過針灸,減緩她的痛,並一一叮囑避免冷飲或食物及注意血糖,再教導幾招坐著也能動的方法,活絡身體。

針灸療程中,陳愛芬分享她為關節老化的身體,做了好些事情,例如每星期到義診中心進行中醫調理,過去也曾和已故的姊姊一起到復健中心去,只是疼痛的記憶太深,讓她卻步。

吳惠馨中醫師鼓勵她去中央醫院掛號動手術,更換人工關節,避免惡化。陳愛芬擔心手術後無法行步如常,為家人帶來更多的麻煩,吳惠馨中醫師細聲撫慰說:「別怕,這裡有義診中心,你可以繼續針灸緩解疼痛。」療程完畢,她的步伐明顯見輕鬆;她帶著藥物,安心地說,幸好有慈濟義診中心,讓只靠福利金過活的自己,多個月下來,節省了不少調養費用。

◎重獲信心與身體相處

從小接受英文教育的民眾蔡瑞玉,帶著十五歲女兒,首次接受中醫針灸。她說,自己的手肘關節疼痛,女兒則患有扁頭痛和胃病,希望能夠幫助女兒進一步尋找治療方法,因此來這裡諮詢中醫師。

「感謝醫師細心講解,給予我們信心,讓我們放心接受中醫治療,這是很有趣的一項體驗。」隨後到營養諮詢區,她說,營養師建議改變現今的飲食習慣,減少肉類,多攝取穀類食物。認真聆聽的蔡瑞玉為了換回自己和女兒的健康,下定決心作出改變!

志工陳東蓮(慮守)的右肩膀被拉扯及手指扭傷,困擾了一個月時間,只能待在家休養無法做事,讓她很受不了。這天參加長者學堂後,她發現有中醫健檢服務,趕快報名掛號。

楊立前醫師聽了她的情況,直說:「沒事,放心。」接著便站在她身後,幫她的手臂「做運動」及手指按摩,經歷一些疼痛後,她歡喜說,原本無法舉起的雙手,如今可以高舉過頭了!而且無法使力的手指,也可以扭開寶特瓶蓋子了,讓她嘖嘖稱奇!

原來是過去沒有好好和身體相處,讓身體鬧彆扭了。經過治療,她原本沉重的心情變得輕鬆開朗了,這是醫師最大的收穫。楊醫師也叮嚀,回家除了勞動,也要多做運動,活絡筋骨才行!

◎了解生活習慣解迷思

七十五歲的長者鄭家榮和太太孩子,一起參加中醫健檢,先接受三高檢查,發現尿酸指數情況到了正常的臨界點,趕快到營養諮詢櫃檯詢問,用心聆聽。

營養師彭愫淩從談話中得知,花生湯是他大半輩子愛喝的湯飲,也喜歡吃江魚仔;便建議他減量,因為江魚仔是屬於加工食品,花生雖然營養豐富,但也含有許多嘌呤物質,會影響代謝紊亂,導致尿酸升高。她說,改以去皮的黃豆煲湯也很好喝!

鄭家榮點點頭,表示明白營養師所言,會嘗試用去皮黃豆取代花生,盡量多以蔬菜來取代肉食,幫助消化,且保持晨運的習慣,希望可以讓身體更健康。

志工王燕萍茹素多年,卻因關節炎而困擾,中醫師在表格寫下「肝鬱」二字。營養師仔細詢問作息後分享,人體就像小小的地球,需要全方位照顧,就像飲食對了,膽好、肝臟自然會好,腎臟也減少問題。

例如以她的情況,是名家庭主婦,不只是生活調節要顧好、避免遲睡,還要保持運動,每天半小時快步走,一切回歸正常後,還可以藉由參與志工活動來保持好心情,讓身心得到滋養。

王燕萍感謝這次活動,讓她除了得到中醫治療,還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了解。她說:「在家一直忙碌,一有時間自然會想要坐下休息,家裡有跑步機也擱置一旁。而且茹素已久,蛋奶素多了也會造成身體負擔,我嘗試減少,甚至戒掉雞蛋料理。」

經驗豐富的營養師彭愫淩,面對眾人諮詢,她說,現在人們飲食時間和習慣很不一樣,深夜了還在找東西吃,有些還是油膩難消化的食物,造成身體負擔,久而久之,把身體也「吃」病了。

彭愫淩說:「我很喜歡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Think,簡單而言,你是什麼樣思維的人,就會展現什麼樣的外表。我們很樂意為民眾講解和分享,素食、葷食等不同飲食、不同狀況,可以作何調整,讓生活過得更好、更有素質。」

不少中醫師認為,現代朝九晚五的生活,導致文明疾病,如頸椎老化容易發生,而且經常踩在石灰地容易引發濕氣,可以藉由穿適當的鞋子保護足部。中西醫相結合,可以各取所長,對治癒病人取得更佳效果。

治療病人需從身、心、意全方位著手,因此,二十八位國際天使聯盟團隊,其中八位志工長時間在廚房烹煮,讓工作人員和民眾在午餐時間可以飽餐一頓。

看似簡單的ABC湯、辣椒乾炒包菜、滷香菇蘿蔔黑木耳、蓮藕雜蔬等菜餚,卻是少油少鹽少糖的全植物性飲食,讓平時習慣葷食的民眾,都舉起拇指說好吃!小小舉動,不僅讓藥食同源,食物變成治癒身心的良方,還可以減緩溫室效應拯救地球。

籌備多時,用在一天,活動結束大眾還一起善後,此時此刻只有由衷地歡喜,付出無所求,滿滿的身心歡喜取代疲累。

圖左 :吳惠馨中醫師為病人看診,也細心撫慰。[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中醫召集人楊立前醫師,除了全場走透透,更親自看診,圖為他為志工陳東蓮治療身體疼痛部位。[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在營養諮詢區,彭愫淩(左)與民眾分享簡樸的生活飲食方式。[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慈濟義診中心首次辦「中醫健檢」,提供多元化的諮詢和醫療服務,嘉惠近兩百位民眾。[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除了中醫健檢,也為民眾測量血壓。[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藥劑區醫療志工為首次參與的蔡瑞玉(中)母女,細心講解中藥服用方法。[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來自峇株巴轄的張穎群醫師,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針灸服務。[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中醫健檢,同時設有血糖檢測服務。[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