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藍毘尼縫紉高級班首屆畢業生 踩出自己的未來

藍毘尼縫紉高級班首屆畢業生 踩出自己的未來

E-mail 列印
「我們是藍毘尼人,慈濟從疫情到現在給於藍毘尼的協助,大家都看到的,就讓我也有機會參與,為地方付出。」潘恰卡尼亞(Panchakanya Chaudhary)的爸爸桑達南(Sandanand Tharu )先生出於對慈濟的感激之情,無償出借家中空間成為社區縫紉機車間,讓志工十分動容,為縫紉班學員奔走的心,也大大地被鼓舞了。

在藍毘尼的慈濟志工於2022年9月26日開始請購縫紉機器,開辦縫紉班,經過半年的時間後,學員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製圖,唯獨縫紉技術和質量則需要大量的提升。第一屆職能縫紉高級班的學員結業在即,學員們學有所成即將結業,志工為了讓這一群婦女能自力更生,提供她們縫紉機,之間歷經幾次互動,一步一步走入社區,為扶助鄉親們翻轉人生而奔走。

◎回首來時路 從不會開始

回想當初許多婦女連剪刀也不會拿,如今都學會了製版、裁剪和縫製。2023年4月9日為了即將結業的學員可以自立謀生,慈濟志工想出點子,安排學員縫製自己的畢業作品。

原本沉默寡言的學員們,聽說慈濟要出資買布讓他們縫製服裝,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重複地問,「真的會買布給我們嗎?」在獲得了確認之後,所有人都高興不已,議論紛紛,經過了一番討論之後,從網絡上找出了她們最喜歡的款式。

確定了縫製草綠色的套裝,她們興致勃勃的解說這是現在最受歡迎的款式,叫做「雨傘裝」,如果穿著在村里活動,說不定就可以收到訂單。於是5月14日藍毘尼舉辦浴佛盛典,學員們穿著自己縫製的服裝出席,她們說,「這是參加慈濟活動的統一服裝。」

然而,學得一技之長畢業,也得要有生財器具才能謀生。學員們的家境一般不是太好,居住空間能否適合安放一臺縫紉機,更是一個問題。不能讓學員畢業即失業,志工於是展開家訪。

◎學員很有心 環境不允許

學員索芭(Shova)結婚五年,丈夫因不明原因生病,而單獨在外工作和療養,夫家待她很好。志工家訪的時候,她看到了慈濟人立刻跑進屋裡,將屋裡僅有的兩張紅椅子搬了出來,還用她披在身上的圍巾擦了擦椅子,才請志工坐。

志工問起家裡哪裡可以擺放縫紉機的時候,索芭邀請大家進入屋裡,志工小心地走在用牛糞塗抹得非常光潔明亮的泥地上,感受到索芭的勤快。索芭從乾淨的塑料袋取出了自己製作的服裝,整齊折疊得連邊角都是對齊的。

經過一番勘察,了解到索芭丈夫因不明原因長久不在家裡的情況,志工小心地詢問夫家可否贊成她在家裡做縫紉的工作?她說家翁(公公,丈夫的父親)很疼惜她,也很鼓勵她做裁縫的工作,但是家中環境並不適合擺放縫紉機。

志工離開前,索芭對志工說最近南瓜收成非常好,要送大家南瓜,志工趕緊婉拒。她著急地說,「慈濟為大家做了那麼多事情,連一顆南瓜也不要。」志工耐心解釋,「我們是一家人,不求回報,只希望將來妳能有信心,幫助到家庭,還能再去幫助其他需要的人。」

◎為學員鋪路 志工勤家訪

接著到了普佳(Puja Chaudary)的家裡,話匣子還未打開,普佳的媽媽從屋裡面提出了一個大袋子,裡面裝的是編製得很漂亮的盤子。「這是道地的尼泊爾盤子,也是媽媽們為女兒準備的嫁妝。」普佳的媽媽說看見慈濟人喜歡尼泊爾當地的手工,今天特地要送給慈濟人,志工讚歎地用雙手捧著盤子,告訴普佳媽媽,「禮物已經收到心裡面了。」老人家開心地笑了起來。

志工問普佳每日家務活那麼多,加上還要去田裡面幫忙,可還有時間做縫紉的工作?普佳說時間是自己安排的,「早上五點起來趕快忙完家務,就有時間了。」志工立即說,「普佳請您來當小組長,協助我們教大家管理時間。」普佳高興地答應,並帶著志工走訪完所有的家庭。

就這樣,慈濟志工挨家挨戶家訪,了解各個學員是否具備在家擺放縫紉機,靠縫紉維生的條件。經過家訪評估,志工發現許多縫紉班學員的住家破舊、昏暗,無法擺放縫紉機。於是首要任務,必須找到適合做為社區縫紉組的空間,集中擺放縫紉機,她們才有機會持續提升縫紉技術,以此謀生。

◎滿懷感恩心 無償借場地

最後到了潘恰卡尼亞的家,潘恰卡尼亞不是縫紉班的學員,她是疫情期間協助製作布口罩的婦女,志工一直牽掛著她,因為知道她的丈夫到沙地去工作出了車禍,至今無法走路,生活無法自理,靠潘恰卡尼亞娘家援助。

在家訪過程中,志工意外發現潘恰卡尼亞的弟媳婦做了一手好裁縫,一問之下,了解她是幾位妯娌當中手藝最好的。潘恰卡尼亞娘家住家寬敞可放得下四、五臺縫紉機,如果幾位妯娌可以合作,加上臨近的婦女如果可以會合的話,就可以組成一組縫紉車間。

於是志工試探性地詢問潘恰卡尼亞的爸爸桑達南,沒想到老人家一口就答應,而且滿心歡喜無償的借出地方,充當車間。桑達南說,「我們是藍毘尼人,慈濟從疫情到現在給予藍毘尼的協助,大家都看到的,就讓我也有機會參與,為地方付出。」

有了鼓勵和支持,志工立即行動,前往市區採購機器,滿滿一車的零件,組裝起來就成了明天的希望。此縫紉車間,將在5月25日啟用,即時配合校園「WASH改善計劃」,提供棉布衛生棉。日後慈濟也會讓他們縫紗袋,棉布衛生棉,還有學校制服。慈濟不只給予技術更提供工具,也一步步地為她們鋪設好未來的路。

◎盛裝迎結業 師生心歡喜

5月25日第一屆縫紉高級班結業禮當天,也是社區縫紉所啟用的日子。在這縫紉所,慈濟致贈了四臺縫紉機。這一天普珈(Puja Khadka)老師和十位學員們都穿著自己縫製的畢業作品,盛裝出席。

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與學員先到社區縫紉所見證啟用。接著進行畢業典禮,學員一一從林副總手上接過畢業證書,林副總並送「木魚果」為結緣品給畢業生,希望這顆種子能長大,每個人都能成為慈濟人,再長出無量種子。

六個月的努力迎來學有所成,領過結業證書代表她們都技術到家,具備謀生的技能,未來可期。

學員索妮穿著自己縫製的衣服開心又感恩地說,「老師把剪裁和縫紉技巧都教得非常好,很感恩她總是無私傳授她的技巧,還有感謝慈濟基金會給我們免費學習的機會。」

而歡喜之心不下學員的縫紉班老師普珈,欣慰地說道,「我加入慈濟縫紉班有七、八個月了,很開心,因為我是帶著使命把縫紉技巧傳授給她們,我希望她們有能力貼補家用,也像我一樣擁有一技之長。」一路以來手把手的教導,就因自己也曾像這些學員,以同理的過來人之心陪伴指導,如今普珈老師欣喜看到學生即將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腳踩縫紉機 盼經濟自主

「今天看到很感動的一點就是有成果,人人穿上她自己做的衣服,這個其實很不簡單,我們要讓她們因為學了縫紉而能改善家庭。」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特地前來藍毘尼參加結業典禮,為學員見證。

她強調,如何讓她們可以做一些手工,團隊也準備要創造一些機會,讓她們可以代工,這樣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會改變家庭,改變家庭她的孩子就能上學,這個就是一個善的循環。

縫紉班學員索娃感動地分享,「在這之前我們什麼都不會做,就只能待在家,現在透過慈濟學習縫紉,我們可以縫製自己跟他人的衣服,可以自立,也可以賺錢了。」

林副總感恩在新冠疫情期間,馬來西亞檳城團隊遠端教藍毘尼當地婦女們製作布口罩,讓她們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以這個做為我們的起點,今天很感動看到了成果,未來要再啟發她們的創意,讓她們也可以去幫人家設計,朝向一個更專業的角度。」

縫紉車聲不輟,第二屆縫紉班的學員正努力學習,她們也要在這裡學習繪製紙版、裁剪和縫製服裝。慈濟持續用心為結業婦女謀出路,期許她們藉由縫紉機,踩到經濟自主的那一天。

圖左 :桑達南(Sandanand Tharu)先生(左二)無償提供自家空間當縫紉車間,5月25日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右二)特地前來見證啟用。[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學員一一從林副總手上接過畢業證書,林副總並送「木魚果」為結緣品給畢業生,希望這顆種子能長大,每個人都能成為慈濟人,再長出無量種子。[攝影者:王綺楨]

圖左 :慈濟基金會致贈四臺縫紉機,林靜憪副總觀看學員使用縫紉機的情形。[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第一屆職能縫紉高級班的學員結業,師生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及慈濟志工歡喜合影。[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學員期許藉由縫紉機,踩到經濟自主的那一天。[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5月25日這一天,普珈(Puja Khadka,左)老師和十位學員們都穿著自己縫製的畢業作品,盛裝出席,也獲得結業證書。[攝影者:王綺楨]

圖左 :志工試探性地詢問桑達南(左二),沒想到老人家一口就答應,而且滿心歡喜無償的借出地方,充當車間。[攝影者:王綺楨]
圖右 :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左四)與學員先到社區縫紉所見證啟用,接著進行畢業典禮,學員一一從林副總手上接過畢業證書。[攝影者:王綺楨]
圖左 :有了鼓勵和支持,志工立即行動,前往市區採購機器,滿滿一車的零件,縫紉機組裝起來就成了明天的希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