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傳承是責任更是使命

E-mail 列印
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三年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終於在花蓮靜思堂恢復舉辦,第一梯次於6月15日展開,學員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共計六百一十九位。此次營隊開放海外慈濟人加入各功能組,和臺灣工作 團隊一起學習、共同成就研習會。臺灣、海外工作人員近六百位,幾乎是一比一的服務。

為期五天四夜的研習會,需要準備的工作很多,經驗豐富的工作團隊,提早一天抵達花蓮靜思堂進行前置作業。承擔的功能組,包括隊輔組、課務組、香積組、生活組、總務機動組、人文真善美等。

◎資深陪伴心安定

承擔第一梯的學員長是來自雪隆分會的顏興都,雖然擔心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學員長的工作範圍及責任,但是覺得應該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就勇敢地說:「我可以。」同時期許自己以身作則,勇於承擔,更希望重新找回初發心。

承擔才是責任的開始,當他看到營隊縝密精細的流程,突然覺得很有壓力。第二次來花蓮靜思堂,且事隔多年,不僅環境不熟悉,很多用詞也是第一次聽到,更別說馬來西亞華語和臺灣華語的語法出入,也不知何時何地該用那一句詞彙,顏興都幾乎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好?

他連聲道感恩:「陪伴我的資深志工賴精一師兄,要我不要擔心,會帶著我做,真的給了我一個定心丸。」賴精一帶著他報到,介紹園區、範圍、地區名稱、特別用詞,在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哪些事,還等著他一起進寮房。「非常感恩精一師兄,不厭其煩教導,我會把從他的身上學到的經驗、精神,帶回馬來西亞傳承下去。」

◎戒律的根本在威儀

6月14日晚上,德寧師父講授「生活禮儀說明與演練」,期許隊輔以身作則且能到位的服務學員。課程內容從馬勝比丘度舍利佛及目犍連尊者的偈語開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二位尊者當下心淨離垢,證得法眼淨。

德寧師父逐一解說學佛行儀,讓隊輔們了解佛教旗、八正道,佛門中的稱呼、合掌、問訊、毘盧印以及殿堂規矩、生活六威儀,佛弟子頂禮翻掌,是承接與學習佛陀或法師的褔德與智慧。課程第二個階段,由八位指導師父為所有實際演練的隊輔們,細心調整禮佛三問訊的正確動作。師父們期勉用心學習,明白成佛的根本在於戒律;戒律是善法的基礎,而戒律的根本呈現在威儀中。

課程中,有人專心聽講、有人勤做筆記,人人把握回臺的學習因緣;課程結束後,隊輔們繼續學習如何別胸花,希望在上人授證當天,讓學員將「佛心師志」放在心上,確實做到上人要做的事,愛上人所愛的人。

◎烏魯地南的三人六手

六十五歲的退休副校長陳美珍,來自馬來西亞烏魯地南聯絡處,2015年受證委員,疫情三年無法回到心靈的家。因為先生要回來受證,而且營隊開放報名功能組,有機會參與生活、香積的學習,尤其臺灣工作團隊製作的食物都很好吃,她希望多學一些作法,回去後可以讓大家品嘗更美味的素食。

今年好不容易能回來,雖然家中仍有長輩須要照顧,但她還是特地陪先生回來受證。陳美珍欣喜地說:「陪著他好多年,終於把他度進來;希望以後,我們兩人能跟著上人的腳步做慈濟,雖然生命有限,但我們要讓生命更有深度。」

另一位也是來自馬來西亞烏魯地南聯絡處,承擔副和氣長的謝荔磬,非常想學習營隊運作的流程。不論廚藝或者是打餐盒,雖然都是一樣的工作,看到臺灣團隊的方法,卻能讓工作更加順利,煮出更加色香味俱全的素食,讓她覺得不虛此行。

全球暖化在加速,全球慈濟人一直在推廣素食,明白素食可救地球,「上人常說:非素不可、非推不可」,看到營隊開放參加功能組的機會,謝荔磬趕緊報名;雖然烏魯地南聯絡處一直在推廣素食,但從未有過大型活動。受證之後,就很想念心靈故鄉,懷念臺灣的法親家人。

夫妻倆在2016年投入慈濟,同師、同道。因為慈濟,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話題;在慈濟大家庭中,有共同認識的人,不會相互懷疑,整個家庭氣氛非常好。她期許在慈濟路上不要懈怠,希望生生世世跟隨上人。

另一位身材不高,但努力往前衝做慈濟,要把十年來顧小家的時間補回慈濟的陳純因。在慈濟遇到挫折時也會回家哭,聽了上人開示,她會開導自己:「這些都是自己的責任,哭一哭,還是要去處理它;現在反而覺得遇到考驗是很好的事,多累積一點點的智慧,明白了先接受考驗,反而讓這條路更好走,還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

現在,再遇到人事的時候,很容易放下,陳純因經常以上人講的忍而無忍來提醒自己,她期許:「能做到這種境界,未來遇到事的每個當下,都能以平常心面對;不生氣、不執著,把每件事圓滿。」上人的法看似淺顯,光是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只要學會了四神湯,很多事都可以解決。

她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上人教導的「心寛念純」,與人有摩擦的時候,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為什麼對方會講這句話。雖然習氣仍很重,但慢慢的進步了,明白善解他人時,不容易生氣,且能原諒對方。不管是對我講好聽的話,或者是不好的話,都要打從心裡的感恩。

在廚房幫忙的時候,了解香積組、生活組的工作細節多又繁瑣,她深刻感受了「臺灣團隊的善後工作、組員的相處,真的是一門大學問,這幾天我們三個人會用心學習。」

◎學習勤務的新法與心法

實業家陳飛旺,舉家從臺灣至檳城已三十載,投入慈濟多年,疫情後終於有機會回臺灣,他報名在總務機動組學習。一天下來,他見證了「臺灣團隊的動員力,大型營隊的運作及做事的方法,真的跟馬來西亞很不一樣,很想學習講求效率的方法來完成任務。」

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新山的李南泰,這次是陪太太回臺受證,也是報名承擔總務機動組,希望學習臺灣團隊在營隊的運作模式。自從加入慈濟後,太太觀察到了他的改變,尤其是個性及習氣改變很大,因而被他啟發一起做慈濟,參加培訓。「對的事,做就對了。」上人的教導,讓我們願意一直做,哪怕遇到挫折也不多想,不煩惱,做就對了。

此次研習營,馬來西亞志工一起上課及學習如何承擔勤務,不論是功能組集訓或是實際演練的課程,讓海內外慈濟人相互交流,加深慈濟精神理念、了解志業脈動,期待返回居住地後,落實社區,繼續推動長情大愛。

圖左 :靜思精舍德寧師父、德勘師父、德勷師父、德淵師父、德諦師父、德瑝師父、德瑋師父、德淯師父,全程陪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德寧師父講授生活禮儀與及學佛行儀的演練與驗收。[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馬來西亞烏魯地南聯絡處的陳純因(右二),非常開心可以參與大型營隊的生活、香積等功能組,學習每一項細節的收穫良多。[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馬來西亞烏魯地南聯絡處的慈濟志工謝荔磬,聽了資深志工的說明,明白該如何在看似一樣的工作,學習到別人的方法,讓工作更加順利。[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馬來西亞新山分會志工李南泰(前中),參與營隊的工作人員,前置作業安排搬移椅子,期待學習臺灣大型營隊的模式,帶回去運用。[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營隊指導師父細心調整隊輔們,演練學佛行儀的正確動作。[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馬來西亞烏魯地南聯絡處的慈濟志工陳玉珍,非常開心營隊開放機會可以參與大型營隊的生活、香積的學習機會。[攝影者: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