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裹粽愛心義賣 傳統中尋求標準化作業

裹粽愛心義賣 傳統中尋求標準化作業

E-mail 列印
2023年馬六甲慈濟娘惹素粽義賣邁入第十八年,今年卻擁有許多的第一次,在傳統中尋求標準化作業,讓娘惹粽的風味持續傳承與飄香,讓愛延續。

從2005年開始,慈濟馬六甲分會推出素粽義賣,至今已邁入十八個 年頭。這批素粽製作團隊,大部分慈濟志工年紀已衰邁,其中不乏一些身體病痛,為了避免素粽義賣中斷,讓慈濟娘惹粽能持續飄香,讓大眾的愛心能匯聚,志工劉渼嬌(慈茹)主動接下製作的重任。

◎標準化作業 省時省力具傳承

2023年6月5日至11日,娘惹素粽製作正式開跑,過程挑戰不斷,但志工團隊頂著高溫,各司其職,汲取過往經驗,一再討論與調整,彼此配合並逐步改善與解決困境。過程中,許多的「第一次」,有歡笑、有淚水,更夾雜許多的汗水,七天共製作一萬一千個,圓滿今年愛心素粽義賣,感恩大眾持續護持。

對劉渼嬌來說,有別於家庭式的製作,不曾製作逾千素粽,也不曾參與之前的製作團隊;大量製作從採買、備料、炒餡料、裹粽、烹煮等動線與流程,她完全沒有概念,著實挑戰!

時間迫在眉睫,身為實業家的她深知,唯有設立節省人力與時間的標準化作業,不隨世代交替而變遷,如此才能保持娘惹粽風味的標準,也才能傳承下去。根據自己經營工廠的理念,首先她與熟識的供應商洽談,商借大型「攪拌鍋」,避免往年志工頂著高溫在火爐旁,雙手不停地翻炒餡料的辛勞,而自動翻炒功能,與爐火穩定,也能維持娘惹餡料風味一致品質。

劉渼嬌再套入工廠流水線的觀念設計製作動線。她說:「洗粽葉、秤料,遞給裹粽志工,品質控管志工轉身就是裹粽的工作臺,從工作臺收集裹好的粽子,再送到烹煮區,烹煮區完成再送到晾乾與領貨區,全部崗位集中在一區,避免人員走動過多的辛勞,節省人力,才不會做到『投降』。」

其中,加入新的生力軍「攪拌鍋」,負責掌管炒餡料的志工李仁粦(惟仁)初次使用大又深的攪拌鍋,機器一次炒餡可翻炒約莫三十公斤的量,比起往年人工炒餡的鍋,足足多出一點五倍。

另一個優點,「攪拌鍋」設有溫度表,火候掌控得宜,故餡料可炒得均勻又省力。以往他需雙手大力地不停翻炒,更不能隨意走開,有時火候控制不當就燒焦。他也因鍋子不大,一天得翻炒三輪的餡料,炒一鍋得花兩個多小時。如此不停地翻炒,加上熱氣騰騰,除了汗流浹背,更是疲憊不堪。今年採用機器翻炒,工作輕鬆許多。他開心地說:「翻炒過程,我還有時間去與志工聊天,還可以喝茶休息呢!」

另一邊,烹煮區熱氣逼人,大小不一的鍋子排成兩行,不時冒著熱氣。每一鍋,約莫四個小時,一一出爐,空氣中飄散著粽子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從滾燙的水氣中,志工吃力地將素粽撈出,然而粽繩烹煮過程交叉纏繞,即使兩位志工要擡起數十到數百個粽子都非常吃力。劉渼嬌再次動腦筋想方設法,最後請她的員工協助製作網子工具,放入鍋內,將鍋子隔成上下兩層,一層六十個,不交疊,容易層層取出。

◎打造新流程 更貼近人心設計

志工曾敬媚(慮蓮)加入素粽製作團隊已有三年。一早,她來回穿梭在各個角落,查看哪個崗位需要人手就去補位,如洗粽葉、秤餡料、捏餡料、清洗工具等。她謂:「以往秤好的餡料,她需來回走動傳送到裹粽區。今年秤餡安排在裹粽的一旁,加快傳送速度,節省腳力和時間。」

她則善用騰出的時間,整理環境,把地上打掃得乾淨又不油膩。此外,她把班蘭葉剪得大小一致的尺寸,工整的擺放在容器裡,煞是好看又方便拿取!這是她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她說:「做事就要用心。」

另一位志工黃秀蓮(懿祥)初次投入裹粽行列,幾年前因功夫未到家,不敢加入裹粽。今年獲得團隊歡迎而前來學習,並與其他志工一起來做前置工作,如切冬瓜糖、裁剪棉繩、洗粽葉等。

往年,內餡一律用手切,尤以切冬瓜糖最為吃力,費時又耗力。今年,善用食物處理器將素料與香菇切碎,為繁瑣的料理程序減少許多時間,但為了保持內餡冬瓜糖口感,仍以手切為主,改良創新同時兼顧口感。

初次學習裹粽,黃秀蓮虛心地向經驗老道的志工討教,經過屢次指導與反復學習,最終讓她抓到竅門:「粽子的四個角拿捏得好,裹出來的粽子就會很漂亮。」她所綁的粽子一致通過「品質管理」的肯定,讓她感到欣慰無比。

裹粽之餘,黃秀蓮看到身邊的年長志工雙手長時間在綁粽,久坐身體亦難免酸痛麻,便帶動「312健身操」來讓大家疏通血液和放鬆筋骨。雖說僅僅五分鐘,大家皆感到神清氣爽。年近花甲的她感嘆人生無常,故有機會她一定來付出,畢竟能付出也是一種福氣。

◎元老級成員 見證改變的成長

八十六歲志工黃亞家(慮亞)是製作團隊裡元老級裹粽高手,裹粽開始前,天天跟著大夥兒做「312健身操」,鬆鬆筋骨,她直呼:很好!之前在家無所事事,晚上睡不著,不到午夜十二點不上床睡,這幾天投入裹粽子行列又做健身操,晚上八點便舒服的入夢鄉。

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不如往年,但是黃亞家絕不錯過每年裹粽義賣的機會,傳承於母親好手藝的她娓娓道來:「綁粽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菱角的對折要拿捏得好。而捆綁粽子的力度,太輕則會鬆開,太重則現『大肚子』。」

她眼前架子上一串串豐滿的粽子成品,那就是經驗老道最好的證明。黃亞家也因長時間坐著裹粽,動過刀的腳因此很不舒服。雖是如此,她依然堅持投入。

另一位同樣元老級志工夏春桂(慮華),對於今年生產動線的改善給予讚歎。以往製作團隊的人手老化,工作繁重且時間長。她訴說:「裹粽的草繩很容易斷,每束的繩子數量不一。裹粽不易,而且煮好後,需要確認每串粽子數量,必須重新計算再將十個綑成一串,無形中添加很多工作量。」

如今草繩已換成質地良好的棉繩,志工又於事前裁剪,十條成串,六十條串成一大串,不僅減低繩子斷裂問題,烹煮和出爐都能完美,無須再重新計算與綑綁,節省時間與人力。利用標準化作業程序,大大提升裹粽志工生產進度和士氣。

往年,她天未亮五點多就來到裹粽現場,一直協助到最後一鍋出爐約九點,初期甚至做到晚上十二點,出門和回家路同樣是天黑黑。今年見證裹粽志工做到下午兩點多就收工,大家坐下來聊天話家常,最後階段由烹煮志工接力完成,與舊時她早出晚歸大相徑庭。

此外,她更歡喜地說:「為了提倡吃得健康,今年的餡料減油減糖,故裹粽時所滴下的油水,也沒那麼油膩,其他志工協助整理環境也較容易。」

對劉渼嬌來說,今年製作團隊許多第一次嘗試,間中經歷許多失敗,但是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與學習的成長。她感恩靜思語帶給她力量:「我是分秒必爭的人,換一個工作方式就是休息,雖然過程身心壓力大,但是熬過了,回頭看只有滿滿感恩。」

關關難過,關關過,她感恩貴人相助,也感恩團隊的合心,大家各司其職,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精神,不斷改進和提昇,讓她為之動容,期許來年素粽製作能更超越,期盼建立製作標準化流程,讓來年承擔的人減少摸索,更希望人人都能輕易上手,如此代代傳承,不遺漏。

圖左 :劉渼嬌(右)設法改善烹煮區,讓兩位女子的力量,便可以輕易取出煮熟的粽串。[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負責掌管炒餡料的志工李仁粦,初次使用自動攪拌鍋,機器一次炒餡量,比起人工炒餡,足足多出一點五倍。[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黃秀蓮(右二)初次投入裹粽行列,她感嘆人生無常,故有機會她一定來付出,畢竟能付出也是一種福氣。[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裹粽元老級志工夏春桂(左一)表示,今年以棉繩取代草繩,讓裹粽更輕鬆。[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馬六甲慈濟娘惹素粽義賣邁入第十八年,在傳統中尋求標準化作業,讓娘惹粽的風味持續傳承與飄香,讓愛延續。[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志工曾敬媚來回穿梭在洗粽葉,秤餡料,捏餡料,清洗工具等,隨時補位。[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不如往年,但是黃亞家絕不錯過每年裹粽愛心義賣的機會。[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每天投入粽子製作前,志工團隊先一起做「312健身操」 ,活絡筋骨。[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