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尋尋覓覓二十年 在慈濟找到人生方向

尋尋覓覓二十年 在慈濟找到人生方向

E-mail 列印
「我要盡快、我要感覺,穿上這樣的制服,加入這個大家庭,跟他們一樣。」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學員郭磊,來自韓國,剛到的時候,因還未請購服裝,只有穿普通的衣服,看到其他團隊都穿整齊的制 服,很羨慕,感覺自己像個外人,站在那邊有點孤零零的感覺,心情很忐忑,緊張。

受證是很正式的,既興奮又激動,郭磊自問:「可以嗎?我能嗎?」很多疑問在心裡,幾天的營隊課程下來,他握緊拳頭肯定地說:「坐在這邊,我愈來愈肯定,沒問題,很多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

◎深研佛學 撰寫高僧傳

郭磊,任教於韓國東國大學,1999年在中國大陸大學畢業,那時的他研究佛學,是傳統的佛教,想找一個生命的依靠,雖知道有慈濟在做慈善,但是當時年少無知,沒有太在意,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他成為一位研究韓國佛教的學者,也定居在韓國。

2019年,一位臺大哲學系畢業的老師,問他要不要寫韓國古代的高僧?他答應了,因為這是他的專業,很開心可以跟周邊的國家介紹韓國古代的佛教,當時就是慈濟基金會要出版《高僧傳》,出版社的計畫包括韓國、日本的高僧。與總編輯賴志銘聯繫溝通後,決定撰寫新羅時代(約中國唐朝)高僧——元曉大師的生平事蹟。

2019年完稿,那時大愛台有相應的唐美雲歌仔戲節目,郭磊受邀到大愛台錄製訪談節目,很幸運地認識了黃思浩,那時黃思浩還沒有成為清修士,在慈濟三重園區空蕩蕩的寮房裡,兩人有機會互相交流分享;然後又認識了慈濟宗教處林建德教授,邀請他到慈濟大學對韓國的佛教做專題演講。

演講結束,回到臺北,準備隔天搭機返國時,宗教處安排他回花蓮靜思精舍參訪,把握這個因緣,於是他更改了機票,延長在臺灣停留的時間。

◎慈濟因緣 緣起善知識

「然後就有花蓮的師兄來陪著我,那時我也不清楚狀況,就由他們安排,清晨四點多有師兄師姊來接我,擠上一部車,到花蓮還很早,當時我心想這麼早就有師兄師姊來接,真是太好了,後來才知道,開車的師兄是顏執行長(顏博文)。」

「那天就參加早課,他們說我可以參加會議旁聽,我真是高興,我聽到很多師兄師姊報告,上人也一一答覆,才知道慈濟做這麼多事,瞬間非常感動,二十年來我一直在找尋如何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但是傳統佛教就是自己要先修行覺悟,才能幫助眾生。」

郭磊表示,在佛教學術研究,理論知識可說是很充足,但是在實踐上覺得很欠缺,感覺自己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懵懵懂懂;但在那次參與的過程中,豁然開朗,這就是佛教去做慈善的心,付出無所求。結束後,跟師兄師姊們聊天,了解到慈濟人不一定都是佛教徒,大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的,可以這樣的包容。

當下很激動,在上人面前發願,要跟著上人做慈濟,上人說:「好,但是很難,不容易喔,你要堅持喔!」

當時郭磊也沒有多想,就說:「我要堅持,我要做!」在場的志工們馬上幫他聯繫韓國第一位受證的慈濟人,當時他人還在花蓮,他們電話就打過來了,問他什麼時候回去?回到韓國後他開始參與慈濟的一些活動。

因為疫情延至今年(2023年),今天(6月23日)終於能回花蓮靜思堂受證,郭磊內心感慨萬千,既漫長又短暫的慈濟之旅;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慈濟人做事嚴謹,守紀律,又不失佛教本色;內修外行,佛心師志,他不再懞懂,人生的方向已確立了!

圖左 :因為疫情延至今年(2023年),今天(6/23)郭磊終於能在花蓮靜思堂受證。[攝影者:林冠銘]
圖右 :郭磊本身是做佛教學術研究的,理論的知識可說是很充足,但是在實踐上感覺就很欠缺,就是感覺自己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但在了解慈濟後,豁然開朗,這就是佛教做慈善的心,付出無所求。[攝影者:林冠銘]

圖左 :郭磊(左)說,很幸運地認識了黃思浩師兄,兩人有機會交流分享。(郭磊提供)[攝影者:郭磊]
圖右 :慈濟基金會出版《高僧傳》,其中新羅時代非常有名的高僧元曉大師,是由郭磊(左)撰寫的。(郭磊提供)[攝影者: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