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哈達與如思 回臺受證不怕路遙險阻

E-mail 列印
第二梯次「慈濟海外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6月25日圓緣後,如思(Mohamed Khir Alriz)還是沒有收到約旦入境許可,但是如思與哈達(Khader Khalifeh)兩位志工還硬著頭皮按照既定 行程到桃園機場去了。雖然哈達一路陪伴如思,安慰他說:「沒問題的,你的入境簽證已經在電子檔裡面了。」但心中的忐忑與不安如影隨形……

2023年6月23日,約旦籍哈達、敘利亞籍如思,兩位新發意志工,不畏歸鄉路遙與返回約旦的險阻,精進相隨回到心靈故鄉,在花蓮靜思堂領受證嚴上人的授證與祝福。

◎以巴戰後難民子 努力不懈求上進

哈達約旦人,現年六十歲,是退休教師。他在公立學校任教二十五年,也曾擔任國家隊跆拳道教練二十一年,認識志工陳秋華已經三十八年。從十六歲起就是跆拳道教練陳秋華的學生。爸爸是巴勒斯坦難民(Palestinian Refugee),1948年從耶路薩冷(Jerusalem)逃難來約旦,家中有十個孩子,哈達是長子,背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曾經在市中心賣報紙謀生,寒暑假就跟著舅舅在工地打零工,搬磚頭拌水泥,賺自己的零用錢;青少年的時候,在家附近的小學門口賣冰棒。」困頓的家境,為求溫飽嗑嗑絆絆的成長路,哈達非常了解人們在惡劣的條件下要如何求生存。

他的求學過程也是辛苦,一直到考上有政府補助交通費的大學,才拿到學士學位。畢業後由政府分發到公立職業學校當老師,同時在陳秋華的跆拳道道館當教練,才漸漸改善生活。陳秋華對哈達教練來說,不只是亦師亦友,更是亦父亦兄一樣的親情。

在道館的歲月,兩人也開啟扶困濟貧的活動,每年於齋戒月,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幫助家境清寒的孩子購買過年所需的新衣;或是當有學生成績優異考上大學,但無力負擔大學學費的時候,贊助他們學費;或當有學生的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時,給予急難救助的支援,慈心與悲心的起源,就從這裡開始。

◎心繫瘟疫苦難人 四處奔走求解方

隨著1998年陳秋華因緣際會,接下慈濟家業的棒子,並且在約旦的偏鄉展開慈濟愛灑,哈達也加入隨喜志工的腳步。歲月悠悠,他接觸慈濟在約旦的活動也超過二十個年頭了。

「在參加慈濟活動的過程中,我向上人學習如何對人更慈悲,與人同感,我能體會他們的困境。看到極度貧困地區的人,讓我對我的生活充滿感恩。我願意幫助更多的人,傳承慈濟精神和上人教導。」活動中上人的宗教家胸懷,陳秋華的無私付出,一寸寸浸潤他的心田。

2020年疫情封城期間,陳秋華因為工作關係,無法親自到現場發放,就委託志工濟仁(Abu Tamar)與哈達找到可以簽通行證的警察舊識,完成了在全國大封鎖期間,疫情紓困發放的任務。

「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會讓一個七十歲的長者,忍著雙腳的痛,為了約旦人這麼掛心付出?」一次陳秋華為了領出銀行救濟金,徒步在大太陽下行走三個小時,這不為己身,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情操,哈達深深感動,令他想更深入了解「慈濟」。

◎因緣具足心願償 返臺營隊共精進

2021年7月,跆拳道在收容敘利亞單親媽媽與孩子的「慈心之家」開課,哈達教練有更多參與慈濟的活動,也接觸到更多難民。2021年9月,《靜思語60句》翻譯阿拉伯語字卡圓滿完成,志工團隊在每次發放都教導來自約旦各地的孩子們五句靜思語,不只是照顧戶受到慈濟人文的薰陶,志工團隊也更了解慈濟不只是來自遙遠國度的宗教團體、慈善組織,更是一個有著不分種族、宗教大愛的大家庭,慈濟的菩薩道中蘊藏無限的智慧,所以2021年10月哈達與如思一同加入培訓志工行列。

經過兩年培訓,團隊們合和互協,圓滿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培養慈悲喜捨心,用感恩尊重愛去關懷苦難人。兩人終於如願在2023年6月來到臺灣。

因為如思是敘利亞人身分,必須申請到返約簽證才能回家,哈達不忍如思一個人長途旅行,他自願延後出發,和如思作伴一起到臺灣。飛機從安曼出發輾轉經過巴林、新加坡、泰國,四十八小時之後,終於抵達臺灣,由桃園志工黃武光接機,直接護送兩人到花蓮營隊。

而陳秋華早先一步來到花蓮,他與慈濟家人們熱烈歡迎哈達和如思,大家都珍惜這分難得的法親情緣,也感恩他們在遙遠的約旦大漠中,幫上人照顧苦難眾生,也為了繼承慈濟家風,不辭辛勞遠道而來學習慈濟精神。

◎虔誠家風刻心骨 無論順逆善心持

如思現年五十八歲,父親(Mohammad Bashir Roz)出生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的一個貧民區,替人修鞋子維生,但他努力學習,最終獲得了三個學士學位,阿拉伯文學、伊斯蘭法和法律。

之後,如思的父親成為大馬士革大學著名的學者,在他往生的時候,大馬士革有一半的人走上街頭參加他的告別式。

「我父親的故事鼓勵我努力學習和工作。」1982年,敘利亞發生哈馬政治危機,1990年父親勸如思離開家鄉去杜拜(Dubai),他在杜拜當了十七年的阿拉伯語老師。

2007年,如思回到敘利亞,開了一家出版廠。四年後,敘利亞戰爭爆發(2011年)。他回到杜拜幾個月,試圖想找一份工作,但沒能如願。於是2012年又回到了敘利亞,帶著家人來到了約旦。一開始全家人住在札塔里難民營(Zaatari Camp),輾轉搬到了安曼(Amman)。

◎不忍烽火毀家園 身在異鄉續行善

如思的妻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2012年他和三個朋友在安曼的艾因巴夏(Ein Basha)區籌集資金,租賃了一棟建築,專門保護寡婦和孤兒的莎富特樓(Beit Safout),這就是慈心之家(Tzu Xin House)故事的源起,並由如思負責照顧管理。

2014年,如思經由賴花秀女士認識了陳秋華。2016年,妻舅和他的朋友們無力繼續支付莎富特樓的租金,如思向陳秋華求助,詢問是否慈濟能幫助這些家庭。時至今日,慈濟仍持續補助房租與孩子們的學費,也提供職訓,幫助單親媽媽培養一技之長,改善生活,學習自力更生。

那些年如思參與慈濟活動當志工,對慈濟的了解也愈來愈深,他很敬佩證嚴上人的教導,他說:「因為上人教給我們的是純正的宗教。」如思細說分明,上人教導大家要熱愛每一個生命,淨化每個心靈,減少欲望,這是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唯一途徑。

因為伊斯蘭教也說:「如果你不能住在人間的天堂,你就不能住在天上的樂園。」如思強調:「上人是我們的導師,帶著所有慈濟的兄弟姐妹,一起幫助有需要的人,無論他們在哪個地區,感恩上人。」

◎心念純潔而堅定 漂洋過海來感恩

「感恩上人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放棄敘利亞難民,持續幫助。」如思雖然擔心無法順利返回約旦,但是他的心念只有一個,純潔而堅定,「回到臺灣靜思精舍,親自向上人道感恩」,這一分愛師、敬師、謝師之感恩心,他的真誠觸動到許多慈濟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悲心相契。

上人的智慧與慈悲,如思深感攝心,他說:「海外營的課程太珍貴,好想不要離開,一直聽下去。」慈濟的組織力、協調度,也令他讚歎,他語意堅定說明:「在現今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組織像慈濟一樣,像天堂一樣的慈濟世界在和平中。」

「目睹一位敘利亞籍男子,被機場保安架走,原機遣返出發地。」溫馨時光總是匆匆,離別時刻,哈達雖安慰著如思,但在曼谷機場的一幕,還是令他擔憂不已。

另一頭陳秋華更揪心著,聯絡在約旦的蘇美雅公主(哈山親王的女兒),於是親王辦公室派出兩位人員,在安曼機場等候兩位歸國。

幸運的兩人在親王辦公室人員接機下,通過安檢與境管局,終於在6月28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順利出關,離開機場回家過節,當日是伊斯蘭忠孝節的第一天,習俗上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兩人一出機場,立馬向大家報平安,同時守在線上的臺灣與約旦的法親家人們,心中的一塊大石才放下。

◎佛心師志謹記心 愛天下苦難眾生

平安歸來,如思在第一天上班時寫了一封短信給上人:「我們常常說,不感恩他人的人,也是不懂得感恩真主。首先我要感恩上人,照顧我們的慈悲心前所未見,深深地觸動了我們。我深刻體會到上人,值得世界上所有人的愛,尊重與感恩。」

「如果你們都愛上人,請你們一定要去愛我所愛的人,就是天下的苦難眾生。」哈達也分享了在精神研習會上人說的一段話,令他難忘且銘刻心版。更由衷讚歎志工課程的編排與內容,就盼,這麼棒的課程,也要在約旦的志工團隊推動起來。

收穫滿行囊回到約旦,當地的法親家人喜迎兩位「藍天白雲」生力軍,感恩與歡喜之情難以言喻,紛紛送上最誠摯的祝福,祈願他們菩提路,愈走愈穩,心量開闊,勿忘初發心。

哈達與如思都是經過生命磨難的人,或貧窮,或戰亂。他們成長過程中沒有放棄的兩件事就是行善與教育。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到具有拉拔他人的力量,兩人用自身的經歷鼓舞目前尚在苦難中的眾生。在艱難中成長茁壯,從培訓到受證,成為約旦團隊最溫柔堅強的支柱。

圖左 :2023年6月23日,哈達(右)與如思(左)在臺灣花蓮靜思堂圓滿受證,與陳秋華(中)留下感動,從此約旦慈濟團隊多了兩位藍天白雲生力軍挑起慈濟家業。[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6月21日桃園志工黃武光(左)早上八點接機,親送哈達(中) 如思(右)到花蓮海外營隊報到。[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哈達(中右)與如思(中左)飛行四十八小時,終於在6月21日下午三點半,來到臺灣花蓮營隊報到,與慈濟家人相見歡。[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課程開始,兩人編隊至第十七組,法親家人齊聚一堂,展開一連五天充實精彩的海外營隊生活。[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6月22日欣逢端午佳節,營隊午齋,兩人入境隨俗吃粽子感受過節氣氛。[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上人授證前,精舍師父細心的為哈達戴上胸花。[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上人授證前,精舍師父也細心地為如思戴上胸花。[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精舍師父為如思帶上佛珠,師徒間的約定,他感動盈心。[攝影者:陳秋華]
圖左 :在約旦,兩人同心協力搬運援助敘利亞地震物資,未來也要同心協力一起走菩薩道。[攝影者:林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