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你的病我來陪 單腳人生迎向更好的未來

你的病我來陪 單腳人生迎向更好的未來

E-mail 列印
在臺灣要就醫,可以去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或診所,更重要的是有全民健保,能減輕民眾的醫療負擔。在印度,民眾也有健保,以菩提迦耶來說,有兩間政府醫院,每次就診收費只需五盧比(約合新臺幣二元),花費 不大。

然而由於設施不完善、候診時間漫長加上藥物不足等種種問題,致使許多人生病了,選擇自費去診所或自行買成藥服用。又因私人診所一般收費是每次問診約五百到六百盧比(約合新臺幣一百八十八元到二百二十五元),差不多是低種姓族群兩天的工資,他們乾脆不去治療,聽天由命。

◎感恩回饋 鐵漢真情

志工從訪貧開始走入本地,從而發現很多需要醫療協助的個案。像是十歲男孩米琿(Mithun),二年前因爬樹觸到電線,導致整個頸部、右大腿與左大腿上內側都被燒傷。米琿受傷後,謠言流傳他是一個不幸的人,以致朋友開始疏遠他,他也因此輟學,除了身體的痛,心靈也有難以抹滅的傷痛。

禍不單行,今年三月,米琿的左眼被診斷出有白內障,雖然動了手術,他的爸爸桑杰(Sanjay)還是很擔心他的眼睛是否能復原。

在志工及人醫會蘇毅醫師協助下,米琿於4月30日前往巴特那(Patna)進行頭部外科整形手術,手術成功,傷口復原良好。兩年來,跟著他身心備受煎熬的爸爸,懸著的心終於能放下。要維持一家生計的桑杰非常感恩志工,承諾只要有時間一定會跟著志工一起去助人。

桑杰說話算數,7月13日他跟著志工在市集裡推動「竹筒歲月」,不斷跟村民說著慈濟的好,因為這是他親身經歷的。14日下午,志工前往牧羊女村探訪火災受災戶時,他剛好騎機車經過,二話不說停下車,陪志工走入其他需要協助的家庭。

◎青春年華 單腳人生

在孩子們熟悉的卡通裡,有一個角色叫做跳跳虎(Tigger)。跳跳虎有一條彈跳尾巴,總是精力充沛、一蹦一跳地出現在影片裡,令人印象深刻。

現實生活裡,志工遇到了一位女孩走路也是用跳的,她是今年二十歲的特麗(Tetari Kumari)。特麗一出生右腳就有問題,從下肢到大腿,腫大如象腿,且伴隨著疼痛。後來動了手術,截斷了右腳踝,沒有任何輔具的她,只能用左腳一跳一跳地行進。

特麗家中食指浩繁,包括祖母、父親、母親、二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加上嫂嫂和侄兒女,一家十三口住在一起,生活清苦,斷無可能有餘裕讓她再做其他治療。

5月28日,志工帶特麗去巴特那,讓幫米琿動手術的三傑醫師(Dr.Sanjay)檢查,當地的氣溫動輒飆高到攝氏三、四十度,志工不忍心看她左腳沒穿鞋,在熾熱路上跳著走,趕緊拿了一隻襪子和鞋套給她穿,希望能稍稍保護她的腳。

三傑醫師發現她除了腳的問題,右腹部也有一顆腫瘤,遂建議她做腹部超音波,而右腳除了照X光,也要做核磁共振(MRI),費用總數約九千一百盧比(約合新臺幣三千四百二十元),做過檢驗,醫生才能評估後續的治療。

檢查完成後,醫療組志工也向其他醫師諮詢,確認特麗的右腳不可能恢復,但體態輕盈的她如果繼續使用單腳跳行,以後可能連左腳都會報廢,最好是切除右腳,裝上義肢,讓雙腳並用。

人醫會林金燕(慮燕)護理師詢問到適合的義肢款式,卻不敢貿然替特麗下決定。7月9日,用嘟嘟車從家裡接來特麗和她的父親,以及另一位舊疾復發、無法自行走路的村民尚覺(Sanjay Paswan),加上新加坡志工陳秀珠(明迎)、本土志工阿瑪爾(Amar)、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分乘二部租來的汽車,前往車程約四十到五十分鐘左右,三傑醫師開在迦耶(Gaya)的診所。

聽完三傑醫師的說明,特麗的父親有些猶豫,表示還要再考慮。醫師和志工進一步分析給他聽,他才比較放心,不過並沒有立即就同意。特麗本人倒是很坦然接受,必須切除給她的人生帶來沉重負擔的右大腿。

12日,志工前往特麗家徵詢手術意願。她的家嘟嘟車是沒辦法開到門口的,從路口走過去,正常人大概還要走個十分鐘,志工想像如果她出門用跳的,那種辛苦模樣很是捨不得。

這一天,志工得到特麗父親肯定的答案,同意讓她動手術,不過手術最快要安排在十天以後。「康復後你想回學校讀書嗎?」林金燕護理師問她。「我想回去當裁縫師。」特麗渴望用一技之長,讓自己展開新人生,總是面有憂色的她,終於露齒而笑。

陳秀珠觀察到特麗的堅強,「在新加坡一點點小病就覺得很嚴重,但是他們並沒有很憂慮,還是平常心以對。」反而是陳秀珠更擔心特麗的未來:「如果沒有處理,她能跳多久?很期待能順利手術,讓她有更好的未來。」

◎法師有難 慈濟來相助

6月5日,一位民眾陪同一位藏傳佛教的法師阿南德(Anand Kumar Bhante)前去志工住宿的民宿,尋求協助。原來阿南德法師兩三年前,左腹的疝氣復發,一年前診所介紹他去私人醫院動手術,費用約需要二萬盧比(約合新臺幣三千四百二十元),但法師負擔不起,就一直拖延著,至今腹部時有疼痛且偶爾會發燒。

林金燕護理師認為既然有病痛就應儘快動手術,但法師先前的報告不見了,於是志工們帶他去原來就醫的診所想要拿報告。然而這裡的診所或醫院,通常就是用一張紙寫上診斷交給病患,既沒有病歷表,更不可能有電腦存檔。因為沒有病歷可查,得重新作檢查,等檢驗報告出來之後才能動手術。

6月13日醫療組志工帶阿南德法師,到菩提迦耶的診所驗血和做心電圖後,於7月2日安排他給義診的醫師看,以提供手術的決策。7月3日,志工帶著法師前往他信賴的診所,和醫生商定四日後,由外科醫師幫他做手術。看診後回到旅館時,法師念了一段咒語,感恩志工陪伴他就醫。

儘管如此,為求慎重,團隊再向其他醫師諮詢,由於法師二十年前曾動過同樣的手術,得到的建議是要找更有經驗的醫師執刀,如此一來,就得到都會區的迦耶去手術,即使得兩地奔波,林金燕認為既然非做不可,就要做最好的選擇。

然而,法師反對,因他認為如果是在菩提迦耶動手術,有俗家姊姊可以照顧;若去迦耶,醫院規定要有家屬陪同,姊姊無法前往。關於這個顧慮,林金燕護理師請他不用擔心,因她已經跟醫院談好,可提供三餐,費用全由慈濟負擔。

7月10日,在姊姊十四歲的兒子英德拉吉(Indrajeet )陪同下,法師終於在醫院完成手術;14日志工前去接法師出院,精神頗佳的他非常高興,感恩慈濟和志工們這段時間以來的支援,解決他二年多以來的痛楚。法師告訴志工:「日後有需要我的地方,願盡棉薄之力。」志工送上祝福的結緣禮,送他和英德拉吉回到姊姊家中,下週一會再接送他拆線和複診。

◎最佳拍檔 佛國同行

陪伴身體有病的個案,不是三天二天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從接觸到他們身體康復,通常得花上一段時間。過程中須與他們和家屬溝通,取得信任;也要找到好醫師,幫他們治療,可說需要無比的愛心和耐心。

陳秀珠了解老同事林金燕具備這樣的特質,且不輕言放棄。像是要幫患者找皮膚藥膏,找了好久都沒找到,陳秀珠都想放棄了,林金燕還是努力尋找,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超市的貨架上找到了!這也讓陳秀珠深深感受到「有心就不難」。

原本要去藍毘尼支援的陳秀珠,因林金燕之邀,改變了行程,來到菩提迦耶,她覺得來到這裡學習到很多,更佩服林金燕的巧思,常就地取材,克服此地器材或藥品不足的問題,讓病患能有比較好的復健。印度的生活和整潔與進步的新加坡可說有天壤之別,她沒想到自己能夠順利適應,一直待下來;也看到新馬志工為了要幫助村民,不畏酷熱,積極行動,在在令她深受感動。

「來到這裡你就得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英文比中文流利的林金燕很感恩陳秀珠答應跟她一起來,協助處理一些中文報告,讓她更能心無旁鶩地幫助病患。

「這邊的村民大概只夠吃飽,營養明顯不足。」綜合整理這裡的概況,以及酗酒、嚼檳榔和高血壓的問題,都是她想要繼續幫忙的。7月11日,採購了多樣本地生產的鷹嘴豆、扁豆、綠豆仁和黃豌豆等,林金燕帶著醫療組和慈善組的志工,風塵僕僕前往牧羊女村可洛尼巷(Bakraur Colony)發放。

「幫他們做了醫治,就能過正常生活,手術費也不是很高,覺得應該幫助,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好的未來。」特別是對小孩子或年輕的個案,林金燕不希望他們陷於貧病相煎的生活,才能好好長大和受教育,正常找工作。「看到他們有笑容,我也感到很高興。」不管是曾陪伴過已結案的民眾或是近日的法師,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是林金燕最大的安慰和鼓勵,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7月15日清晨五點,林金燕護理師、陳秀珠、阿瑪爾、恩德拉吉以及新加坡慈濟志工洪德謙(濟朗)、李德福(惟福)摸黑出門,這一天他們要陪伴二位個案遠赴巴特那動手術。

「在這裡有工作做,盡自己的醫療專業,好過我在家看電視。」七十一歲的林金燕精神抖擻帶著團隊出發,她笑笑地說:「可以出來付出,就當作是在做運動。」年紀放一邊,她希望自己可以做慈濟,做很久很久……

圖左 :7月3日陪阿南德法師(中)就診回到旅館時,法師念了一段咒語感恩志工,並與志工合影。(右起四位為主要陪伴的醫療組志工:阿瑪爾、陳秀珠、林金燕和恩德拉吉)[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林金燕護理師審視村民尚覺剛照出來的X光片。[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本土志工恩德拉吉(右)攙扶無法自主行走的村民尚覺下車 ,準備到醫院照X光。[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特麗的右腳踝小時候已經切除了,因整條腿無復原可能,醫生建議切除裝義肢。[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阿南德法師的手術費得先預繳,此地還是用手寫來作業。[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為幫蛋白質不足的村民補充營養,7月11日,林金燕護理師(白衣者)帶著志工至牧羊女村可洛尼巷發豆類,陳秀珠(戴口罩者)在旁幫忙核對。[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林金燕護理師(右二)至牧羊女村可洛尼巷發蛋白質補充品,順道關懷從樹上掉下來的男孩,打了石膏後目前的狀況。(左二為新加坡慈濟志工洪德謙)[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7月13日,桑杰大德(右)向志工陳姳樺學習如何介紹竹筒歲月,並隨著志工去市集跟鄉親分享慈濟的好。[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7月14日,醫療組志工前去接阿南德法師(右二)和他姊姊的兒子英德拉吉(右一)出院。[攝影者:葉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