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鋸竹子做竹筒 人人歡喜做好事

鋸竹子做竹筒 人人歡喜做好事

E-mail 列印
五十多年前,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存入竹筒,開啟了後來日不落的慈濟世界,「竹筒」一詞對慈濟人來說有很深刻的意涵,因透過竹筒募心募愛,讓每個人在投竹筒付出愛心時,能夠因「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平安 」。

2023年在印度菩提迦耶,新馬慈濟志工於村落、在市集、在商店,逢人介紹證嚴上人和慈濟,打動了許多善良百姓,收下竹筒,願意每天將一點點錢投入竹筒,一起來幫助貧窮人。響應的人多,相對竹筒的需求量也大,由於這裡的竹筒是用真材實料的竹子,不同於用紙或鐵來製作,如何取得品質良好且便宜的竹子並進行之後的工序,成了重要的課題。

◎父有善心子傳承

先說竹子的取得,初來時,志工買到的竹子一枝要二百五十盧比,大約新臺幣九十六元,雖然不算貴,但志工總想看看還有沒有更便宜好用的,能省一分一毫都好。在星際旅館(Hotel Star)老闆普馬(Puma)先生介紹下,到附近的竹子店以優惠的價格買到一百五十盧比一枝(約合新臺幣五十七元),令志工喜出望外。

廠商將竹子送到暫時存放的牧羊女村塞納尼學校(Senani Samaj Seva Ball Jagrup),志工帶來電鋸,請甘滿季(Gain Manjhi)幫忙鋸。他不是很會操作,連數學老師圖爾西(Tulsi lunar)和拉姆吉校長( Ramji Manjhi)都「下海」幫忙。

不過大家都不是專業級的,從地上鋸到桌上,就是不怎麼順手,只好先作罷。其後普馬老闆還將他新建旅館剩下來的竹子送給志工做竹筒,志工商請比谷(Biggu)幫忙鋸竹子時,他發現有些竹子品質不佳,向志工反映。

7月12日志工將此事告知了普馬老闆,他豪氣表示,願意送十枝竹子給志工,並請志工去挑選。翌日,原本要陪馬來西亞志工葉真珠(慮珠)和陳姳樺(慮時),前去竹子行的普馬老闆因另有會議要進行,吩咐旅館員工帶志工前往。就在二人忙著挑選時,出現了一位穿著黑衣的年輕人。看志工挑的竹子不理想,他先是搖搖頭,接著乾脆親自找出比較適合的竹子,跟葉真珠和陳姳樺一起把竹子從存放的竹堆中,費力地拉出來先放在地上。

終於,十枝竹子挑好了,可是,「落落長(臺語)」的竹子要怎麼拿到牧羊女村去呢?還真是傷腦筋!旅館員工看了看周圍,發現旁邊有一家家具行,老闆或許有工具可以幫忙。沒錯,老闆有電鋸。交涉了一下,老闆停下手中工作,開始鋸了起來。但他隨之被其他工作打斷,這下可怎麼辦呢?

黑衣男子問老闆說:「可以讓我來嗎?」老闆點點頭。

「年輕人你真的行嗎?」電鋸不長眼,萬一傷了你可如何是好?不過他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和陳姳樺溝通大約要將竹子鋸成的長度後,就操作了起來。他有模有樣的鋸著,志工心中的大石頭也放了下來。將他鋸好的竹子一段一段拿到路邊,等著能載貨的嘟嘟車來載。

真是太感恩這位年輕人了。過程中志工不敢讓他分心,直到全數大功告成,才詢問他是何方神聖?本以為他是竹子店的人,他開口說:「我叫維可實(Vikash),我爸爸是普馬,是他叫我來的。」原來這位來幫忙的好心人竟然是飯店的小老闆。志工向他道謝,他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就趕著離去,因為旅館還有事等著他呢!

「你好!你好嗎?」會說一兩句中文的小老闆維可實,即將在年底負笈臺灣南部就讀大學,他對慈濟人來到佛國的付出也有所知,能盡一分力,他覺得是很歡喜的事,或許之後還能跟慈濟結更多的緣。

◎好事大家做 年輕人來參與

竹子這樣就可以用了嗎?還不行喔!得一節一節鋸成約三十八公分長度,回來後再洗過曬乾,綁上布、結上「平安」吊飾、貼上有中印雙語的「竹筒歲月」及靜思語「天天發一念『救人』的善心,就能結善緣,造福業。」才算是大功告成。有的竹筒內外都很髒,洗滌時就像是在洗去無明煩惱,「洗竹洗竹洗心竹」,志工歡喜的用抹布洗去上面的塵垢,內心更加清淨。

「奇怪,明明洗乾淨了,怎麼蒼蠅還會來?」馬來西亞志工陳玉芳(慮詳)才剛把竹子晾在地上,蒼蠅就飛來了。是啊!有時外境來時,還是會升起一念無明,就如蒼蠅來沾染,唯有時時關照自心,牢記上人的法,才能歡喜自在,不惹塵埃。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志工持續到各個村莊愛灑發竹筒,幾百支竹筒快發放完了,而幫忙鋸竹子的村民比谷卻一再喝酒,沒能準時交出切割好的竹筒,造成存貨短缺。

幸好本土志工士楊(Vivik)人面廣,他的朋友伊什卡(Ishika)是做家具的,志工請他使用機器幫忙切割,果然事半功倍。然而村中電力不足,時常斷電,志工只好請來嘟嘟車把竹子都載去他的工廠切割,並將比谷鋸過卻站不起來的竹筒一併修整。

到了下午,志工前去取竹子,果然全數都鋸好了。此處嘟嘟車駕駛也都很幫忙,每袋竹子很重,他們幫忙放上車頂及拿下來放到旅館收存處,都毫無怨言。他們總是說:「你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做好事,我們有幸能載到你們,感覺自己也做了好事。」

◎親身入苦 歡喜來承擔

7月20日下午三點半,艷陽高照,志工浩浩蕩蕩出門去,今天的目的地是先前曾去過的恆河比哈村(Ganga Bigha),因為還有很多戶沒發到竹筒。

士楊是推動「竹筒歲月」的高手,所到之處,幾乎家家戶戶都歡喜地接下竹筒,讓他登記姓名和電話。另外二組有些挫折,因為他們去的住戶興趣缺缺。

士楊說:「沒關係,看我的。」領著大家繼續在村中穿梭拜訪,身後跟著一群天真的孩子們。有小孩過來跟他說:「我也要竹筒。」士楊問:「你要竹筒做什麼?」孩子勇敢地回答:「因為我也想做好事,如果有零用錢,我想存進去。」「好,給你。」士楊覺得儒子可教,應該讓他們萌發的善念能持續擴大,寫下名字,他把竹筒交給孩子,讓他們歡天喜地地將竹筒帶回家。

過程中,善用軟體學習印地語與村民溝通的黃曉清(慮曉),很喜歡小孩子,小孩也很喜歡她「one、two、three……」她教孩子們念英文的一、二、三,孩子們大聲跟著一遍又一遍的念,笑成一團,歡樂無比。她帶動孩子們玩搥背的遊戲,左搥搥右搥搥,大家好歡喜。

接近晚餐時間,早上頂著大太陽去思龍加村(Silaunja)普查,下午又在高溫下走了二、三個小時,都快要曬成「印度人」了!志工李麗華(慈徹)體力透支,坐下來休息片刻。慈青林宛詩見狀,趕緊幫她按摩,好讓她舒緩一點,村裡的孩子們也都跟進,形成一幅溫馨的畫面。

◎領竹筒做好事 我願意

志工正準備打道回旅館時,先後來了二輛機車,前面這輛,三位年輕人貼在一起,他們主動停了下來,告訴志工他們願意將帶有「good luck(祝好運)涵義的竹筒,存下愛心」的竹筒帶回家去,讓全家都平平安安。再來的這輛,騎車的紅衣年輕人跟士楊是舊識,剛結婚,秀出新婚照,大家向他賀喜,送上祝福。

「我願意領竹筒,做好事。」紅衣年輕人帶頭說,同行的年輕人也開心接下竹筒。「竹筒,耶!慈濟,耶!」大家一起舉起雙手歡呼,宛如在開嘉年華會,大家都非常開心,也為這一天畫下圓滿的句點。

「『竹筒歲月』是很好入群度眾的法門,村民即使沒錢,也能手心向下一起祈禱,匯聚善念。」即將於21日回國的黃曉清,肯定「竹筒歲月」的效用。看到家家戶戶願意接受竹筒令她很震撼,而孩子們的清淨赤子心,互動中帶給她許多歡樂。

來佛國參與上人想要翻轉窮人所要做的事,親身走過佛陀當年足跡,黃曉清感受在馬來西亞雖然也勤於付出,但在菩提迦耶所收穫更加難得,「雖然只是二個星期,感覺比做一年得到的還多。有機會一定要來,來了你就會明白。」真誠分享,願新馬志工把握因緣,都能有福報前來佛陀成道處付出。

圖左 :志工得空就會在旅館餐廳製作竹筒,須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星際旅館老闆普馬先生送了十根竹子要給志工做竹筒,小老闆維可實(Vikash)主動幫忙挑選竹子。[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星際旅館小老闆維可實低調的幫忙鋸斷竹子,方便竹子載送到牧羊女村。[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志工李麗華(左)入村隨身帶著竹筒,把握因緣向村民募心募愛。[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志工到士楊(右)朋友伊什卡的家具工廠取鋸好的竹子,裝入袋中。[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玉芳將洗好的竹子晾乾。[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黃曉清教孩子們念英文的一、二、三,孩子們大聲跟著一遍又一遍的念,笑成一團,歡樂無比。[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三位年輕人主動要竹筒,與志工歡喜合影。[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二位年輕人領了竹筒後,與志工一起歡呼:「竹筒,耶!慈濟,耶!」好像在開嘉年華會。[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