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重啟愛心午餐 義診所發放熱食

重啟愛心午餐 義診所發放熱食

E-mail 列印
自從去年(2022年)10月在尼泊爾國際佛教協會(IBS,International Buddhist Society, Nepal)義診所停辦「愛心午餐」後,新馬慈濟志工心心念念那些來看診的病人,希 望能早日重啟愛心午餐行動,讓來看診的病人,能有一頓熱食可吃。

◎定調 重啟發放

7月4日早上,經過慈善會議後,馬來西亞志工王綺楨(慈惟)和方繡凌(慈綿)馬上召開愛心午餐會議,討論恢復熱食發放的細節。

餐食供應商巴斯(Basu Dev Puswan),獲知慈濟要重新烹煮熱食給IBS的病患後,也非常積極地尋找住在附近的五位婦女來煮餐食,同時邀請他們一起來商議辦法。

巴斯說:「這裡的村民很單純,只要簡單的餐食就很滿足了。」會議上達成了共識,計畫在7月9日先到IBS把烹煮熱食的廚具,全搬回藍毘尼會所清洗,並在會所廚房烹煮午餐,然後再把煮好的食物運送到IBS發放。

會議中,王慈惟邀請巴斯在開始烹煮的頭幾天,能過來關懷與協助。他很爽快地答應了,這將是IBS貧苦病患的福音,也將造福更多的苦難鄉親。

◎盤點 煥然一新

9日早上十點不到,五位烹煮熱食的婦女已等候在會所裡,並和志工一起前往IBS,把所需的器材煤氣桶、煤氣爐、鍋具和餐具等取出來,準備載回慈濟會所。

當大家來到IBS儲藏鍋具的屋子,一眼望見門上寫著「牙科室」,再打開房門,志工驚訝發現所有儲存的廚具及牙科室裡的儀器,似乎都已塵封許久。

「欸!壁虎……」搬動物品的時候,有人尖叫著。一隻躲藏在裡面的壁虎忽然跳了出來,著實嚇了大家一跳,在驚魂未定之下,仍一一把需要用的鍋具和餐具篩選出來。

不銹鋼材質的餐盤雖久未使用,仍光可鑑人;杯子、湯匙一一盤點,記錄下來;再把小物件放入大容器或湯鍋裡,以利用空間裝下更多餐具。點算過後,志工把鍋具和餐具都搬了出去,等待車子載回會所清洗。

村婦們都很有力,一手就能抬起一罐煤氣桶,而志工只能兩人合力才能搬動。一輛車子被廚具塞得滿滿的,連車頂都派上用場,剩下的廚具,只能待下一趟車程,再載回會所。

回到會所後,大家開始清洗廚具,先用洗碟液刷掉所有的污垢,再用肥皂水洗一遍,最後再過一遍清水。豔陽下,志工與五位村婦合心協力刷洗,餐盤、鍋具很快地乾淨如新,心情也跟著亮麗了起來。

◎宣導 企盼轉機

「有些人不吃別人煮的米飯,因為在用餐前都要先供養自己的祖先。」「另外,因種姓的分歧,高種姓的人不吃低種姓人準備的食物。」有本土志工反應一些當地可能還存在的狀況,讓新馬志工升起些微的擔心。

志工在樹下等候車子到來時,無意中得知來到IBS的病患,許多都是身體半身不太能使得上力,才知道大多數的病人都是中風患者,來到義診所接受針灸治療。有些年紀很輕就中風,讓人感慨人生的無常,也讓志工意識到有必要改變村民的飲食習慣,倡導人人少吃太鹹、太油和太甜的食物,這也將會是志工努力的方向。

慈善組志工為了幫助附近一名罹癌的照顧戶拉賓德拉(Rabindra Lodh),建議愛心午餐也可以考慮購買雞蛋,讓他在家幫忙煮蛋,賺取一點收入作為醫藥費;也有人建議要適量地煮米飯,看看病患的反應,再斟酌處理。大致方向確定後,所有人引頸期待明日(7/10)愛心午餐的熱食發放!

◎首發 接變化球

清晨六點明亮的天光中,志工們一早就在會所集合,等待五位村婦前來會所準備熱食。由於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天在會所準備熱食,志工們擔心多有疏失,因此把準備的時間提前。

掏米時發現有蟲子,婦女們細心地篩選,熟練地撥撥、撿撿。五位婦女分工合作,切菜、煮咖喱、準備餐具等,志工們也歡喜參與其中,大約在十點時完成餐食,安排了嘟嘟車將熱食載到義診中心。

到了義診中心,將熱食放置在樹下,大家準備分送餐點,麥特立法師(Bhikkhu Maitri)走了過來,建議大家移到亭子裡比較好發放。於是大家紛紛將熱食移去亭子,村婦們也熱情地分送熱食,給病患及家屬。

義診中心來的人不多,有一些人是在家裡吃飽了才來。第一天的發放準備了六十人份的餐食,卻只發出約四十人份。將多餘的載回會所,邀約在藍毘尼花園前的嘟嘟車司機過來享用;食物還是太多,再邀請在路邊乞食的婦女過來,把過剩的米飯帶回去與家人享用,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狀況。

志工想著改變明日的菜色,於是前往拉賓德拉家拜訪。請他明天幫忙準備一百粒水煮蛋,供應接下來義診中心的熱食發放,也讓他可以賺取一些些收入。當他答應後,志工立刻採購雞蛋送到他家,為明天的熱食做準備。

◎微調 發放順利

第二天(7/11)的愛心午餐發放,五位村婦準備了印度煎餅,還分發一粒雞蛋給大家補充營養。經麥特立法師的同意,發放地點改在IBS的餐館前,麥特立法師也前來護持,給予支持。

大樹下的石階上、餐館前的長椅上,鄉親們吃得津津有味。村里的人不是每天都有雞蛋吃,能吃到雞蛋,大家都笑逐顏開。今天共發放了六十份餐食。

第三天的愛心午餐,五位村婦已經很熟悉會所情況,很快地各自分工。

「十公斤的麵粉,可以做出一百五十片的印度烘餅。」一位村婦這樣說,於是今天(7/12)依舊是印度煎餅加咖哩,十一點就完成餐食。送上嘟嘟車接送到IBS,半路中還轉去拉賓德拉家裡取五十粒的水煮蛋。

來到IBS,已經有些人開始排隊。也有人沒有用餐,詢問之下,才知道多數人一天只吃二餐,用餐的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到十點,晚餐是從七點到九點進食,有人還是在家裡用過餐後才來。

「你們怎麼不來用餐?」志工問亭子裡排隊量血壓的人。原來他們擔心去取食物時,醫生若叫到了而他不在位子上,就會被別人取代了。所以等到量完了血壓,他們才開始過來取餐、用餐。今天共發放了五十六份的餐食。

◎傳承 本土接棒

「之前有聽本土志工說高種姓的人,是不吃低種姓人煮的食物。」見到麥特立法師在現場關懷病患,志工吳南凱趕緊向前請示法師,是否真有此事?

「在這裡是沒有種姓的分歧,一來高種姓的人,是不會來這裡看病。來的多是貧窮的村民,不會互相歧視;二來診所十點才看診,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吃飽後才來。」麥特立法師的解惑,讓志工心中的掛慮與疑問,一一有了答案。

「愛心午餐慢慢步上軌道後,就要傳承給本土志工接棒。」負責愛心午餐的方慈綿如此表示。於是今天(7/13)慈善組請本土志工桑托斯(Santosh)的太太烏瑪(Uma Kumari Mourya)來承擔協調,以後一切熱食的工作,將交給烏瑪和五位村婦負責。

本土志工杜西(Tulsi Narayan Matang)傳授經驗給烏瑪,五位村婦不只是煮熱食,還在IBS協助發放,發放結束後還要把餐具點算清楚,才載回會所清洗。

大家做得歡喜且盡責,能造福貧苦人,還能為家庭賺取微薄的收入,一舉數得;而新馬志工「返佛國、報佛恩」,翻轉佛陀故鄉的心願,正一步一步地建築希望。

圖左 :回到會所後,大家開始清洗廚具。先用洗碟液刷掉所有的污垢,再用肥皂水洗一遍,最後再過一遍清水。[攝影者:黃瑞燕]
圖右 :重啟愛心午餐行動後,讓來看診的病人,能有一頓熱食可吃。如今尼泊爾國際佛教協會義診所重啟並持續熱食發放,照顧病患與家屬。[攝影者:黃瑞燕]

圖左 :餐食供應商巴斯(Basu Dev Puswan)獲知慈濟要重新烹煮熱食給IBS的病患後,積極邀約五位婦女來煮餐食,也一起參加會議。[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不銹鋼材質的餐盤雖久未使用,仍光可鑑人,志工利用空間裝下更多餐具。點算過後,把鍋具和餐具都搬了出來,等待車子載回會所清洗。[攝影者:王渝嬋]

圖左 :志工將多餘的餐食載回會所,邀約在藍毘尼花園前的嘟嘟車司機過來享用。[攝影者:杜西]
圖右 :7月10日第一天的熱食發放,義診中心的病患或家屬,領取餐食後在樹下享用。[攝影者:黃瑞燕]

圖左 :掏米時發現有蟲子,婦女們細心的篩選,熟練地撥撥、撿撿。[攝影者:黃瑞燕]
圖右 :「之前有聽本土志工說高種姓的人,是不吃低種姓人煮的食物。」見到麥特立法師(左)在現場關懷病患,志工吳南凱(右)趕緊向前請示法師,是否真有此事?[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孩子們拿著煎餅與雞蛋,開心地吃了起來。[攝影者:吳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