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粽情義深 愛匯流全球各角落

粽情義深 愛匯流全球各角落

E-mail 列印
適逢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精舍師父們歡喜準備愛心粽子,迎接回家的學員。2023年6月盛夏,21日至25日為期五天,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第二梯次「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來到第二天(6/2 2)。清晨五點早課時光,精舍師父領眾虔誠禮拜〈法華經序〉。學員來自十九個國家地區,不同語言、膚色或宗教,人人一心虔誠唱誦。

今天的課程很緊湊,早上由德瑋師父、德璔師父、德泰師父、德深師父及德佺師父接力分享「靜思家風」、「承擔與使命」以及「法在生活中」;下午則是眾所期待的精舍巡禮及享用精舍師父幫大家準備的粽子;藥石後,學員與資深慈濟人溫馨座談。

◎粽情義深 歡喜迎家人

靜思精舍師父們貼心準備著應景的素粽當中餐及晚餐,齋堂共要準備一百零三桌,每一盤都有十顆粽子,迎接即將回來心靈家鄉的海外家人。蒸粽子的溫度,約三十分鐘就好,依粽子退冰程度增減時間,生活中的簡單智慧,進退皆有理。「嗶、嗶、嗶⋯⋯」精舍大寮內的電熱式蒸箱提醒粽子蒸熟了,師父們開箱要將粽子拿出來放涼。

德本師父與德映師父一刻不停歇,推著餐車將愛心粽子移置桌上,歡喜迎接飄洋回家的學員;德仁師父細心叮嚀志工裝進兩層鍋子,其中一個有洞孔可以瀝掉水,準備放涼。師父們與志工綁對、綁穩的粽頭繩子如法脈的綱領,粽子成串是宗門志業。以「粽情義深」祝福學員勤行菩薩道,讓愛匯流全球各角落。

◎諄諄叮嚀 學員用心接法

早齋後,開始今天滿滿的課程。首先是德瑋師父分享「靜思家風」,德瑋師父說:「上人提醒弟子,『要跟隨我的人,必須具備犧牲的精神。』既然要承擔佛陀的家業,更應成為慈濟的後盾。」德瑋師父接著說,在靜思精舍中,應該學會忍受痛苦和負重的能力,要生生世世奉行菩薩道,「如來家業」它象徵著承擔起拯救天下眾生的責任。

德瑋師父介紹新產品——五穀即時飯條,目前先試做原味、番茄及咖哩口味。「五穀即時飯條」緣起上人的悲心,若能不加水,就能飽食一餐。課程中學員專心聆聽且勤作筆記。海外學員則透過翻譯機,認真筆記學習。

史瓦帝尼學員奈莉莎恩坎布磊,非常感恩志工的陪伴與幫忙,翻轉他們的生命。這趟回來的路她的心情非常緊張,也很開心,因為是家中第一個搭飛機,感恩師姊幫忙付機票錢。她也要把這裡很好的經驗,帶回去跟大家分享。一旁陪伴的是史瓦帝尼志工李后玉,除了陪同培訓學員外,自已也精進聞法記錄所得。

「承擔與使命」課程由德增師父、德泰師父、德深師父與學員分享。「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อรุณสวัสดิ์、안영하세요、Selam at pagi、Good morning」德泰師父以日文、泰語、韓語 、印尼文與英文,跟學員道早安,學員很歡喜。

德增師父分享:「任務來了不需害怕如何做,要告訴自己需要有更大的使命。德深師父分享:心地的垢穢,需要懺悔,用法水洗滌。」

菲律賓學員林雯雅除了詳細筆記外,還加入活潑的漫畫,讓筆記更生動易讀。她對德深師父的分享感到激勵,能成為慈濟的一員可以學到很多。原以為覺得沒辦法做到的事,經過師父分享在慈濟成長的種種,讓她現在已經很有自信地去完成些事情。

課程「法在生活中」由德佺師父分享。德佺師父說,上人對弟子的期待要「法入心,法入行,慧命成長。」用上人的法改變自己,透過見習、培訓、受證,發心立願,承擔「佛心師志」的使命,自己的人生就能三變淨土。德佺師父分享,「時間可以造就人格、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日本學員陳佩思分享,來花蓮覺得非常靠近上人,感到特別開心。自認還是凡夫,難免遇逆境時,會起心動念,就如德佺師父所說的,遇到任何境界時,要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把握當下,盡自己的能力,將所學的都盡力地分享。

◎精舍巡禮 處處是法

全球慈濟志工像燕子歸巢般,飛返花蓮心靈故鄉——靜思精舍。學員先至大殿前向佛菩薩頂禮,接著開始精舍巡禮。來到陶藝坊,德潔師父跟大家介紹德慈師父過往在此的付出;而德佩師父向澳洲等五國海外學員說明上人住小木屋的故事。

美國學員姜芳曉表示,精舍巡禮在師父介紹下,得知克難功德會的開始,很感動。介紹精舍時,姜芳曉就一直想像那畫面。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人說的「人人有個靈山塔」,當時她馬上融入到那個情境裡,內心很感動。

德安師父對新加坡回來的學員進行導覽,提及早期對每位照顧戶,上人要求幫他們量尺寸做衣服。過年冬令圍爐還給他們紅包,讓人很感動,真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德安師父期勉大眾,要學習上人的精神,走入人群還要推素,生生世世茹素不殺生,做善事行菩薩道走入人群。

聽到德安師父說:「一世慈濟人,十世人間路。」學員莊雅娘表示回去會把感動分享給大家,接引更多人加入慈濟。與莊雅娘一同行回來受證的還有的大女兒麥銘月,親自來到心靈的故鄉感受很深。「慈濟真誠地為苦難人設想,感動了二個弟弟和弟媳他們加入見習行列。」以前在手機看到精舍的景象,現在麥銘月親眼看見精舍自力耕生,感到很高興,回去要將感動分享。

德修師父解說竹子中空特質,勉勵學員學習竹子的謙遜精神。走入「落羽松步道」體驗法華經行。除了寧靜優美,更能感受寸寸步步都是法。精舍師父正在蠟燭間製作不掉淚的蠟燭,現在蠟燭色彩又更豐富了。德修師父解說不流淚蠟燭的燭芯由來,利用短截的香品,不使用棉線芯。

莫三比克學員保羅未進慈濟前,「貪瞋癡慢疑 」五毒的習氣皆有。因生命裡沒有善的存款,所以保羅要開始來學習向善,來學習三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保羅分享,在精舍看到怎麼來保養土地,讓土地能更肥沃,這樣的想法要來幫助莫三比克。

德念師父帶加拿大、澳洲、美國學員一起精舍巡禮,期勉大家平時要喝四神湯。德念師父也介紹菩提大道是每年慈濟家人朝山必行之路。陪同澳洲家人回臺,在隊伍中不斷從旁協助翻譯的慈青王彬這次回臺受證。澳洲Wanigatunga Kamai Kithsiri透過王彬為其翻譯精舍師父解說內容。第一次回到花蓮靜思精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很多人為精舍付出,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情。

因疫情關係,海外家人終於得以回到心靈故鄉,此站來到協力廠。德慶師父在協力廠二樓向海外學員介紹靜思產品是有科學數據的;德秤師父為學員詳述各品項的原料產地,以及精舍師父栽種植物及合作的小農作物;德瑔師父分享精舍是自力耕生,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靜思法脈從靜思精舍起源,精舍是修行道場,亦為慈濟人的家,每位慈濟人回到家時,精舍亦理所當然 的,要負擔眾人的起居飲食,這就是一分清澈無私如琉璃的大愛。精舍師父為每位海外家人,準備美味的小餐點及本草飲品。

學員陳琴燁想起冬天回來精舍做志工時,感覺好冷喔!想到師父幫大家準備餐點情景。洗菜、洗米的手被凍得紅紅的,師父也說如果有很多人來的時候,會準備很多很多的食物,比如那時候 饅頭就準備了一萬個,就覺得「哇!好感人哦!感受到回家好溫暖。」

◎資深座談 一家人的溫馨

藥石後,學員回到靜思堂,與資深慈濟人溫馨座談,北區資深志工黃永存分享,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著不同的差別,要學習用法去對應。他說一切善行都只是為了將善的種子植入自己的八識田中。來自印尼的學員杜晉篅分享說感佩黃師兄的種種精進用心,他也願意效行學習。

高雄資深志工李瑞菊聆聽學員發問:面對志工人員不足時,自己該如何應對?李瑞菊回應應該藉事練心,無論人員多寡都該盡力地做好每次的工作。全體人員手語演唱〈一家人〉,以一家人的心情彼此包容。

資深慈濟人張秀娟與新加坡學員溫馨座談。張秀娟分享:受證了要來做慈濟事,才是真正的踏入了慈濟門,在海外做慈濟真的非常的難,「要非常、非常的有道心與堅定的心。」

新加坡學員蘇秀環因為小兒子參加兒童親子班的因緣,來到慈濟。蘇秀環很感恩走在慈濟這條路,收到很多正能量,很多人給予如家人的愛,「會帶回新加坡回饋給更多人,回去要帶更多人出來,讓這分善效應不斷地延續。」

北區資深志工林智慧分享志工的心路歷程,幽默風趣的話語,學員受益良多。從臺灣嫁到韓國的學員王櫻璇,這次跟著團隊一起回來受證,爸爸媽媽也是慈濟人。王櫻璇讀大學時,常跟著父母做慈濟,直到二十三歲結婚搬到韓國。疫情時期開始見習培訓。「聽了林智慧分享夫妻相處之道很有智慧,想到自己與先生相處時的轉念,很受用。」

一天的課程緊湊,在溫馨法語分享與彼此感恩中圓滿。

圖左 :回收的資源也可以雅緻的展覽,慈濟環保站不只是環保站,還具有多樣性的良能。[攝影者:呂秀芳]
圖右 :精舍巡禮後,非洲學員把握機會請購制服,真善美志工抓取菩薩的身影。[攝影者:陳靜惠]

圖左 :德慶師父在協力廠二樓,向海外學員介紹靜思產品是有科學數據的。[攝影者:黃靜梅]
圖右 :德安師父期勉大眾要學習上人的精神,走入人群還要推素,生生世世茹素不殺生,做善事行菩薩道走入人群。[攝影者:江俊輝]

圖左 :德佺師父說,上人對弟子的期待要「法入心,法入行,慧命成長。」[攝影者:林玉珍]
圖右 :德瑋師父分享,上人提醒弟子:要跟隨我的人,必須具備犧牲的精神。[攝影者:陳儷娜]

圖左 :兩位師父逐一致贈結緣品,感恩香積志工的用心,讓學員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德璔師父、德泰師父、德深師父(右至左)與學員分享「承擔與使命」。[攝影者:廖佳婷]
圖左 :菲律賓學員林雯雅除了詳細筆記外,還加入活潑的漫畫,讓筆記更生動易讀。[攝影者:廖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