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重啟紓困計劃 落實守望相助

重啟紓困計劃 落實守望相助

E-mail 列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馬國經濟帶來重重挑戰。儘管至今逐漸受到控制,經濟也開始復甦,竟又遇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導致許多人的生活受影響。慈濟雪隆分會刻不容緩,重啟「Kita1Keluarga ( K1K) 3.0 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

有别於前兩次,即:K1K1.0和K1K2.0,「K1K3.0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僅供B40(註)家庭申請,提供三個月(最高至六個月)的短期生活補助予符合資格申請者,期許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也讓學子安心向學,給予關懷與陪伴。

◎設立定點 方便申請

這項紓困計劃除了跟往常般透過學校推薦名單,吉隆坡舊巴生路慈濟志工,也分別於2023年4月15日與4月29日,在吉隆坡沙叻秀新村民眾會堂、吉隆坡慈濟鴻圖園共修處,設立服務定點,讓社區民眾前來申請。

沙叻秀新村民眾會堂場次的協調鄭雪娥(慈俍)表示,在準備設立服務定點前,她與志工結伴到沙叻秀人民組屋拜訪管理處代表,講解來意後,再徵得他們同意張貼宣傳海報,以傳達訊息讓居民依時前來申請。

承擔慈濟鴻圖園共修處場次的志工,則到鄰近的斯理蘭花組屋(PPR Sri Anggerik)、斯理嘉迪組屋(PPR Sri Jati)、古仔再也組屋區(Taman Kuchai Jaya)、鴻圖園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 Kuchai Entrepreneurs Park)、蒲種路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 Jalan Puchong)和蒲種親善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 Muhibbah Puchong),分別拜訪管理處人員和診所負責醫師,宣導此項紓困計劃。

◎細心規劃 用心把關

鄭雪娥表示,服務定點開放的當天早上,講解後志工迅速投入各自的崗位,讓她非常寬心。定點共規劃了三個櫃臺,供志工檢視申請者的資料。第一站是先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收入與支出,再採用慈濟2023年生活新指標,以計算出其收支是否足以應付家庭開銷。

若有不敷,申請者就被引領到第二個櫃臺填寫推薦表格。至於收入足以應付者,志工也向他們說明理由所在,並感恩他們把機會讓給更需要者。而第三個櫃臺,則負責將前一個櫃臺傳送的詳盡資料輸入電腦,完成後就發送至慈濟網站,申請的程序即宣告完成。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承擔的志工卻是不小的考驗。

除了用心聆聽申請者的敘述,也要慢慢引導,再加以補充和說明,特别是那些不願配合家訪,或者經濟寬裕,屬於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亦清晰傳達慈濟善款來自大眾捐款,募來不易,還有闡明推動 K1K3.0紓困計劃的意義。

當天,沙叻秀新村民眾會堂場次共接收四十七份申請,成功推薦達二十四份。而於4月29日開放的鴻圖園共修處服務定點,同樣設立三個櫃臺,讓有需要者進行申請。申請人數達三十五位,共有十七位獲得推薦。

兩個服務定點的申請人當中,包括家境拮据的長者、單親人士、行動不便者和獨居老人,也涵蓋華裔、印裔和友族。

水果攤助手謝金語帶哽咽地說:「我丈夫有病在身,兒子的工作受到疫情影響,家用也給少了;很多東西都漲價,真的很辛苦……」完成申請程序後,她頻頻道感恩,也期待自己的申請能夠被通過,得以度過目前的難關。看到謝金情緒有些波動,一旁的志工上前安慰,安住她的心。

家住斯理嘉迪組屋友族長者祖基菲里(Zulkifli),是從管理處員工那兒得知訊息而來申請。他表示,雖然本身有伊斯蘭財庫基金(Baitumal)每月補助馬幣六百令吉(約新臺幣四千元),一名同住的兒子也領有殘障人士每月馬幣四百五十令吉(約新臺幣三千元)的補助金,但逾退休年齡的他已沒上班,家裡僅靠他和兒子加起來的千餘令吉,維持租金和伙食,可說捉襟見肘。

他說,一家三口都很節省,只在家裡用餐,夫妻倆生病時,到政府診所看診是唯一的選擇。原本勉強可以度日,但百物騰漲的關係,讓他感到愈來愈吃力,如果能夠獲得補助,就可以喘一口氣。

曾經是「K1K 2.0」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受惠者的印裔女士莫哈娜(Mohana Sunthari Amy),連聲感恩慈濟曾在去年,給予她最及時和實質的幫助,協助她度過難關。目前,她依然面對經濟上的挑戰而前來申請。

「慈濟人在我陷入低潮時給予的補助,像一股安定的力量,我牢牢記得。在接到小組長告知K1K3.0即將開跑時,我就過來了。」她看到曾到訪的志工,彷彿見到老朋友般親切。

◎首次承擔 感動滿滿

首次承擔兩個服務定點的工作人員張子健、羅荔芹和劉鳳儀,有著滿滿的感動。念大學的張子健在輸入資料時,了解申請人面對的困境,有很大的感觸。「生活在清苦線下的人,有時候會面對求助無門的困境,慈濟提供了這個援助的平臺。今天為他們來服務,很開心。」

今年七十歲的羅荔芹表示,看到那些面對病苦,或貧病交迫的申請者,感到世事無常,人生有很多變數無法掌控。「上了年紀,只要還可以走動,就要出來做一點事。雖然我只是協助一部分的申請程序,也是付出愛心,就很滿足了。」

負責電腦輸入的羅荔芹,很感恩志工悉心陪伴與協助,讓她順利完成手頭的工作。「愛,不是看妳付出多少,對象是誰也很重要,尤其是今天,能夠為社區的街坊鄰里做一點事,就是最有價值的。」

志工劉鳳儀曾是K1K2.0的受惠者。從受邀做環保開始,成為慈濟志工。在幫忙申請者填寫推薦資料時,她感受到慈濟對有需要者的關愛,而自己從受助者,如今有能力去協助別人,心中充滿感恩。

「當申請者坐在我面前時,我很輕柔地去跟他們互動,把當初慈濟志工對我的愛,傳送給他們,讓他們感到溫暖。」劉鳳儀說,那是因為有志工的陪伴,激發她立志以僅有的力量,用真心去溫暖那些需要援助的人。

物資,會有用完的一天,唯有愛心,源源不絕,期許「K1K3.0 守望相助」紓困計劃,在社區化為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註):指的是馬來西亞的收入群體,根據家庭收入分為三個不同的群體,而B40代表收入最低的40%,家庭收入每月低於RM4,850(約新臺幣三萬兩千六百元)。

圖左 :鄭雪娥(左)個子小,承擔力大,擔任沙叻秀民眾大會堂服務定點協調。[攝影者:何淑賢]
圖右 :張子健說生活在清苦線下的人往往面對求助無門,慈濟提供的這個援助平臺,來得非常及時。[攝影者:周振華]

圖左 :服務定點的設立,方便社區民眾前來申請,讓有需要者獲得及時的幫助。[攝影者:周振華]
圖右 :羅荔芹(右)認為即使年長,也一樣能夠為社區的街坊鄰里付出,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攝影者:周振華]

圖左 :莫哈娜曾是K1K2.0受惠者,她形容慈濟人在她陷入低潮時給予的補助,就像一股安定的力量。[攝影者:周振華]
圖右 :曾是K1K2.0受惠者的劉鳳儀表示,自己從受助者,如今有能力去協助別人,内心充滿感恩。[攝影者:周振華]